小门小户高攀?她父亲配享太庙! 第154章

作者:沫香香 标签: 穿越重生

  “吃饱了?”

  姜明月‘嗯嗯’了两声,一副你快讲的表情。

  谢渊命苹果收拾碗筷,拉着妻子走进书房向她讲述了起来。

  “栾伯父本不姓栾,而是姓薄,出生在医学世家。”

  姜明月有些惊讶道:“怪不得栾伯父医术这么好。”

  “到了他父亲那一代,薄家出了两位学医天才,一位是他的父亲,还有一位是他的大伯。

  二人常常以奇招怪法救治病人,很快就成为了当地赫赫有名的存在,被人誉为神医。

  因为这响亮的名头,引来很多求医之人,这其中不乏一些权贵,当年楚侯爷的小儿子得了一种怪病,楚侯爷接连请了好几位太医,都声称楚小公子得的乃是一种绝症治不好。

  楚侯爷自不愿意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时他的亲信告诉他,闽州有两位郎中,被当地人视为神医,说不定可以救小公子的病。楚侯爷半信半疑的将栾伯父的大伯请到了京都。”

  “然后呢,薄神医可治好楚小公子的病了?”姜明月好奇问。

  “治好了,因此他得到了楚侯爷的赏识,被楚侯爷留在了京都,甚至还在京都为他开了一家医馆,一时间他的名声大噪,登门求医的人络绎不绝的,甚至还被先皇召见过几回。

  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京都的人只知薄神医,而不识其他大夫。”

  姜明月闻言挑了挑眉。

  “久负盛名可不是什么好事。”

  他这样可以说是断了其他人的活路。

  谢渊轻轻摸了摸妻子的头。

  “是啊!那时候太医院的人已对薄神医有了看法,当时性格温和的郑太医,曾特意找过薄神医,大意就是让他给其他大夫一条活路,达成共存,这样对大家都好。”

  “嗯,这到是实话,薄神医没有同意?”姜明月看着丈夫问。

  谢渊点点头。

  “薄神医自命清高,将郑太医臭骂了一顿,说太医院的人都是庸医,不配当个大夫等等,他这一行为算是彻底惹怒了太医院的人,从那开始,两方是时常赌斗医术。

  闽南这边,栾伯父的父亲,看哥哥久居京都,一直都没回,放心不下从闽南来到京都,知道了哥哥和太医院的事情后,劝薄神医和太医院的人道歉,并和他回闽南,说他在这样下去早晚会给薄家招祸。

  只可惜那时的薄大伯早已被功名利禄迷住了眼睛,并未听弟弟的劝告。

  兄弟二人为此还大吵了一架,栾伯父的父亲一气之下回到闽南,立刻给栾伯父改姓,将他逐出了家门,同年就遣散了薄家的大部分人。”

  “栾伯父的父亲还真有先见之明。”姜明月轻声道。

  谢渊轻轻抚摸着妻子柔软的乌发道:“是啊!栾伯父的父亲是个很睿智的人,他希望能用这样的方式为薄家留下一点血脉。”

  “所以薄家最后出事了?”

  谢渊点点头继续讲述道:“将栾伯父逐出薄家的第五年,薄神医和太医院的人再次比斗医术时,因自恃过高,间接害死了端王爷的女儿。”

  “端王爷?”

  姜明月倒不知京都还有一位端王。

  “他是婉姨和圣上的弟弟,虽不是一母同胞,但因自幼养在先太后膝下的缘故,三人感情甚好。

  先皇登基那年曾遇到过一次刺杀,当时站在他身边的端王舍命救下了先皇,最后他虽活了下来,但身体却垮了,一生只有这么一个女儿,自是疼爱。

  可现在唯一的女儿却因为薄神医死了,端王爷大怒之下将薄神医打入了天牢,随后撑着病体进了宫。

  端王本想请旨诛薄家九族,恰逢那时我师父在宫中,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后拦下了端王。

  诛九族的圣旨改为了薄家所有男丁发配到边疆苦寒之地服役,且三代不得行医,薄神医秋后立斩,这才平息住端王的怒火。”

第211章 考校,指点

  没想到沈老先生对薄家还有救命之恩,姜明月眨了眨眼睛好奇问:“后来呢!栾伯父怎会来京都?”

  “薄神医在牢里的那段时间不忍自己一生所学,就这样随着自己长埋地下,临死之前写了一本医书,交给了自己的亲信,并留下一封信,说是愧对薄家列祖列宗,希望日后薄家后人能够进京取走医书。”

  “哦,原来这就是栾伯父进京的原因,那他拿到医书了吗?”

  “拿到了,不过医书的事却因此泄露了出去,栾伯父差点为此丢掉性命,机缘巧合之下是我救了他。”

  “原来你们是这么认识的。”

  谢渊点点头说:“当初为了帮他摆脱追杀,我将他落户到了我们村。

  那时村中正好有一姓栾的孤寡老人,我们答应会帮他养老送终,他就这样认下了栾伯父,说栾伯父是他失散多年的弟弟,如此我帮着栾伯父重新上了户籍。”

  “此事可有隐患?”姜明月小声问。

  “没有,那位姓栾的孤寡老人前些年已死,栾伯父现在的底细再清白不过。”

  姜明月闻言也就安了心,她抬手轻轻捏了捏丈夫的脸颊。

  “没想到你胆子这么大。”

  谢渊笑着亲了亲媳妇。

  “这点你不早就知道了。”

  二人嬉笑了一会,姜明月又将话题拉了回来。

  “栾伯父和那位周居士的事是不是很快就会定下来?”

  谢渊“嗯!”了一声。

  “栾伯父在这边只有你这一个亲人,如若用到你,别忘多帮一帮他。”姜明月说着打了一个哈欠。

  谢渊温声应了声‘好’看妻子犯了困:“睡会吧!”

  姜明月点点头,并未回卧室,而是直接睡在了小床上,她看着为她盖被子的男人,抓住了他的大手道:“相公,我想听你读书。”

  谢渊笑着点点头,拿了一本书,在妻子身边坐下,温声读了起来。

  姜明月缓缓闭上了双眼,在谢渊的读书声中,很快就睡着了。

  京都,姜明弘三人要备考府试,只觉得时间非常紧迫,他们不仅日日温习、聚在一起探讨,得益于沈瑜的身份,偶尔还能去沈家借几本孤本看。

  这日姜明弘带着齐咏思来沈家还书,恰逢沈伯父在家,二人被他叫到了书房考校了了一会儿后,忽听他问:“【中庸】里有这么一句话‘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到并行而不相悖’此言何意?”

  三人面面相觑,不明白他怎会突然考这么简单的问题,姜明弘不知沈伯父肚子里卖的是什么药,不过两世为人,他知他忽然这样考,一定有他的用意。

  姜明弘恭敬答道:“回伯父,这句话的意思是,万物一起生长而互不妨害,道路同时并行而互不冲突。”

  沈钧笑着点点头,话锋一转突然给他们说起了府试主考官的事。

  他先是给他们讲了一番主考官的生平,紧接着又给他们说起了主考官的喜恶。

  姜明弘和齐咏思都是人精,瞬间就明白了沈伯父的用意,感动沈伯父愿意花费时间提点他们的同时,心中又极欢喜。

  这对他们来说可太重要了,知道了主考官的喜恶,考试时就可以避开主考官不喜欢的东西。

  且沈伯父还说无论做什么事都可以取相容之处,让他们多读中庸,这是提点他们不要一味附和,要保持独立思考等等,可谓是用心良苦,完全拿他们当自家小辈在看待。

  半个时辰后,受益良多的姜明弘、齐咏思向沈伯父道了谢,随着沈瑜离开了书房。

  沈钧望着离开的二人,摸着胡须笑了,儿子这两个朋友不错都是可造之材。

  黄昏,青石胡同,姜明弘、齐咏思送走沈瑜后,齐咏思转过身郑重朝姜明弘施了一礼。

  “姜兄多谢。”

  齐咏思虽没有明说谢的是什么,但姜明弘却懂了,他握住齐咏思的手道;“齐兄,我们是兄弟。”

  一句话让齐咏思心中顿时一暖。

  “三弟说的不错,是我矫情了,咱们是兄弟。”

  二人对视一笑,返回了书房。

  翌日天刚灰蒙蒙亮,一年过三十的道士,回到了上清观,年轻的小道童们看着归来的陌生道士,纷纷伸长了脖子,好奇张望,年长的道士则纷纷向道士行礼,一些人更是欢喜无比道:“师叔祖,你回来了!”

  长生点点头,走入正殿,在三清祖师爷的画像前跪了下来,一会儿后,一白发苍苍落脚无声的道士走入了正殿。

  长生好像早就知他会来似得,抬起头看着面前的祖师爷道:“师兄,我要去办一件事情。”

  老道知师弟追查了两年的事应该已经有了结果,也猜到他今日回道观的原因。老道很清楚拦是拦不下他的,现在只能寄希望于手里的这封信了。

  “你既已经做出决定,我不拦你,不过在这之前,你可先看看这封信。”

  长生闻言挑了挑眉,起身接过了师兄递过来的信,一开始他神色平静,无任何的变化,可慢慢的他眉毛下垂、前额紧蹙,似乎受到了不小的冲击,整个正殿突然刮起了一阵风,烛台、画像无风自动了起来。

  老道眼中快速闪过一抹惊讶,没想到小师弟的内力现在已是这般雄厚。

  一封信看完,长生缓缓吐出一口气,等情绪稍微平稳了一些这才开口。

  “师兄,这封信是何时送过来的?”

  “已有大半年。”

  “多谢师兄。”

  长生一边往外走一边道:“师兄,我要去见见此人,归期不定。”

  老道长闻言顿时松了口气,他望着离开的人道:“师弟,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你想做什么事,上清观永远都是你的家。”

  长生脚步微微一顿,声音略微有些沙哑道:“多谢师兄,我知道了。”

  老道长看着很快就不见了踪影的人,摇头叹息了一声,给祖师爷上了炷香,又悄无声息的离开了正殿。

  枣林胡同,谢渊看妻子收拾好了,扶着她登上了马车,这次他并未让周斌驾车,而是亲自赶得车。

  来到医馆,夫妻二人接上栾亦,朝太阳山而去。

第212章 不要做傻事

  中午,长生来到了宛平县,他根据信上的地址来到了一家早点铺。

  一炷香后,长生离开早餐铺,直奔京都。

  姜安望着离开的人,只觉得有些奇怪,他家少爷何时认识了一位道长?

  长生来到青石胡同再次扑了个空,不过看屋内桌椅都干干净净的,知人或许是临时有事出去了,他离开了青石胡同决定晚点再来。

  于此同时姜明月三人在太阳山上待了大半日,期间她跟着谢渊认识了不少的草药,还挖了许多的野菜、野葱,采了一些山菌,下山的途中,他们还顺手挖了两株连翘。

  在山上玩了大半天,又收获了这么多,姜明月虽高兴,可到了山下,她整个人都不好了。

  有男人扶着上了车后,直觉谢渊、栾亦二人都不会进来,她很没有形象的摊手摊脚的躺在了马车内,一动都不想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