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她不想做德妃 第69章

作者:素小离 标签: 穿越重生

  如今的佟佳皇贵妃一旦早亡,佟家必会立马送进来第二个佟家女。

  一为表忠心,二来,这些世家女身上的荣宠往往会体会在前朝。

  说到底,无非是在明证,你看,朕与你家相好。

  所以,哪怕这些女子还未成年,但都要进宫待着。

  于帝王,是以示对臣下荣宠;对臣子,是代表了他们的圣眷几分。

  诚如她所说,比起后位带来的荣耀与稳定,死一两个女子算什么?死了一个,还有下一个。

  康熙知道,那些大臣也知道,后位所显的,便是皇上明晃晃昭告天下:朕看重此家臣子。

  于是,此后这家族的恩宠荣耀不断。

  少有光凭喜欢就能许以后位的。

  前朝与后宫,皆是相辅相成。

  那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是辅政大臣一等公索尼之后;孝昭仁皇后钮钴禄氏是清初开国五大臣额亦都的孙女,四大辅政大臣一等公遏必隆之女;博尔济吉特氏是蒙古部族,当年皇太极打天下,是出了力的,如今的太皇太后和太后便是出自这个部族;佟家是康熙母家。

  这是前朝在后宫的体现。

  这里面到底有几分真心假意,恐怕康熙自己都说不准。

  二类,便是诞育众多子嗣,年岁渐高。

  如惠妃与荣妃,便是宫中的老人,大阿哥胤禔便是惠妃所生,三阿哥胤祉便是荣妃所生,自然当奖赏。

  一类便如她和宜妃,得到皇上的宠爱。

  后宫中要争,也是有个说法的,四面树敌可不是好事。

  要看家世,看荣宠,你一个小小的答应,妃位嫔位的犯不上和你置气。

  国有国法,宫有宫规,犯了错,轮不着上位者出手,就已经挨了教训。

  同是妃嫔的,又各有各的想法,少有树敌的。

  你怎知眼前人今日是答应,明日不会和你平起平坐?

  这些不都只在皇上一念间么?若是因言行无状惹了皇上的厌恶,更是得不偿失。

  宫中大多数时候都风平浪静的,少有争论,宫人虽有责罚,却也是依着宫规行事。

  这天下都是皇上的,这宫里的宫人自然也是皇上的。

  这宫人,打也打得,骂也骂得,只是不能打脸,你若打了脸,便是打得皇上的脸。你若打杀了宫人,那也是损了皇上的财物。

第85章

  正如那小瓶,借你把玩可以,你要打碎了,你可折损的是主人家的脸面。

  宫中自有章则法度。

  乌玛禄心知佟佳皇贵妃先来试探她,便是因为她封嫔之前的事,破坏了这些章则法度。

  宜妃的受宠是盛宠极宠,和她比起来,反倒显得规矩了几分。

  再加上前几任皇帝对自己中意女子的逾矩封赏,由不得佟佳皇贵妃不防。

  因这封妃三类中,第一类无法防,第二类不用防,第三类才是这后宫众人提心吊胆谨防的。

  唯独这以恩宠身居高位的,才是以家世封妃的女子的敌人,你怎知今日皇上因喜爱封她为妃,明日就不会不顾什么利益王权,只因喜爱便封她为后?

  前面几朝的教训可还在呢。

  便如孝献皇后董鄂氏,入宫便深受帝宠。同年八月二十五日,封为贤妃,之后仅一月有余便晋封为皇贵妃,十二月行皇贵妃册立礼,并为此大赦天下,其父进三等伯。

  第二年,当时的董鄂妃生下皇四子,顺治帝欢喜至极,为此祭告天地,接受群臣朝贺,举行颁布皇第一子诞生诏书的隆重庆典,只将之前就生下来的皇二子爱新觉罗·福全和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视若无物。

  或许对顺治帝来说,只有他和他心爱的董鄂妃生下的孩子才是他的孩子,是他心尖儿上的皇长子,其他只是无物。

  要知道,顺治帝对这个孩子出生后的待遇甚至如同嫡出,之后更是大赦天下。

  随后,这孩子死去,仅因礼部郎中和笔帖式在安葬其时,不遵守所择时刻,拟斩监候。后改为二人各戴枷号两个月,并鞭责一百,流放宁古塔。

  而当时的董鄂妃去世时,顺治帝欲将太监、宫女三十名悉行赐死,免得董鄂妃在他界缺乏服侍者。而抬董鄂妃梓宫的都是满洲八旗二、三品大臣。

  其间,顺治帝因为董鄂妃与如今的太皇太后更是闹了数次。

  这后宫人谁不知晓?谁敢不提防?

  琉璃也在逗闲趣儿时,给她讲过好些从上年纪的太监、宫女口中听来的有关那位董鄂妃的事。

  有了历任宠妃的打底,佟佳皇贵妃作为佟家女,多少也听过家里提了几句,难免反应这么大。

  有迹可循的,怕什么?就怕那些无迹可循的,你想学想模仿都没有法子。

  她想起了周幽王,人们无法让周幽王不为褒姒烽火戏诸侯,那就让褒姒无法出现在周幽王身边好了。

  这一切不是褒姒的错,可谁叫看上她的是周幽王呢?

  她轻轻的叹了一口气,疲惫的闭上眼,几乎快要睡着了。

  等等。

  她突然睁开眼。

  琉璃说,在孝献皇后董鄂氏薨逝后仅半年,顺治帝染上当时的不治之症——天花。

  当时正值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二,顺治帝安排吴良辅出家为僧。这天他亲临悯忠寺观看吴良辅出家仪式。归来的当晚即染上天花,发起高烧来。

  而前一年,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孝献皇后董鄂氏因病去世。

  有人说,董鄂氏染了天花,顺治帝照顾她时,不幸感染,所以之后没多久就去了。

  然而,这中间时隔四月。

  乌玛禄眨了眨眼,陷入了沉思。

  她想起了明宪宗朱见深在挚爱万贵妃去后,便口称:“万氏去矣,我命亦不长。”

  随后,七个月的安排后,阖然长逝。

  有没有一种可能?

  她猜测,顺治并没有死去——朱见深熬到油尽灯枯,所以与世长辞。然而顺治帝以佛学为心灵寄托,若他出家,哪怕心力交瘁,恐怕也能好转一二。

  指不定他看吴良辅出家,就又勾起了自己想要出家的念头。

  所以白天去看了,夜里就发了高烧,不久就去世了。

  帝王出行,周边自然会打扫干净,又怎会轻易感染天花?

  可若是以天花为借口呢?

  那太皇太后毕竟是他生母,他们相依为命多年,怎会没有感情?若是顺治帝以命相逼,一个母亲,自然会为了孩子让步。

  但这位母亲若是性格刚烈,恐怕会和孩子话赶话,弄到互不退让,就像斗鸡似的。

  若是太皇太后当年说出类似“出了家就别再回来了”,顺治帝再一使气“不回就不回”,两人话赶话的坐实了这件事……

  乌玛禄为自己这样的猜想而微微睁大了眼。

  她还记得从前看书,书上的确写过,野史记载,顺治帝在五台山出家,所以康熙和孝庄几次去五台山礼佛。

  而她这些时日,听琉璃说过,老太监们都说当年的顺治帝是个暴脾气。

  若是如此,太皇太后因着自身遭遇,不待见类似于当年的孝献皇后董鄂氏的女子,就再正常不过了。

  所以,康熙才会面对她时,喜怒无常。

  他被这位太皇太后养大,敬重这位皇祖母,却又无法轻易的放开她。

  如果他对她说的一切话都是真的,那么他不肯好好爱她,也不肯放过她的原因找到了。

  太皇太后代表的是世俗,是仁义礼智信,是理智;她所代表的只是他的欲望,他发自内心深处最想要的欲望。

  理智又如何能和欲望比?

  那可是人心啊。

  他的祖父,努尔哈赤、皇太极到底是外邦之人,不通汉学,不懂抑制欲望,所以他们的喜欢与厌恶,就是写在面上,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而他的父亲,顺治帝,虽然接受过汉学,但并未如此深入,只在皮毛。又满腹心思都在佛学之上,虽断情绝欲,终究只在表面,如同沐猴而冠。自然爱宠也是随心而为。

  而康熙本人,自小读汉学,学庸训诂,询之左右,求得大意而后愉快。日所读者,必使字字成诵,从来不肯自欺。及四子之书既已通贯,乃读尚书,于典谟训诂之中,体会古帝王孜孜求治意。

  又读大易,观象玩占,实觉义理悦心。乐此不疲,好学不倦,每每读书至深夜,而不知倦怠。

  听闻他十七、八岁时,因读书过劳,至咯血也不肯罢休。

  她曾做他的奉茶宫女,也曾入过乾清宫的内室,那里面摆满的书,她亲眼见他翻过。

  他手不释卷,时至天明,又听西洋人的见闻和学识,又和大臣交流想法。

  他勤恳,聪明,又努力,胸有沟壑又愿意步步为营。

  他虽是满人,思想却和汉人差不多,重情重义,又擅于隐忍。

  他这样的人,只会在亲人与爱人间寻一个平衡,两边儿都不委屈。

  他聪明又心细。

  他却不知道,人世间的事,不能既要都要,若想两边儿都不委屈,那便会两边儿都委屈。

  她再一次闭上眼。

  罢,罢,罢,众生皆苦,有情皆孽,纵他身为帝王,亦难万事如意,两相全。

  开年过了正月,内务府那边儿进了几个包衣秀女,有几个宫女皆在她名下,占着名额,加上她想要几个刚进宫的,也忠心些,也就一直没去要人。

  内务府那边把宫女各归各处,之前挂在她名下的莲心、石晓晓、皖烟记在了储秀宫格格名下,空出了人数。

  琉璃心疼她,便提前要了三个刚进宫的,打算自个儿教。

  她既代表乌玛禄的脸面,这般行事,旁人也不会说什么。

  琉璃把这事儿给乌玛禄说过,乌玛禄并不上心,点过头,也就当知道了。

  那些包衣秀女依依离别,等真正进宫就差不多到了一月末,又一番曲折,二月才到了永和宫。

  琉璃点了新人来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