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早死的炮灰原配,我怒嫁反派 第232章

作者:烽火尽染 标签: 穿越重生

  “少主?”顾怀笙的长随挺为他家少主不平的。

  “走吧。”顾怀笙淡淡地道。

  南地,谢氏族地

  决定一下,顾氏顾老家主和顾怀笙两代当家话事人一同来了谢府一趟。

  双方友好地交流了小半个时辰,顾老家主方以身体不适为由,带着顾怀笙告辞了。

  他们一走,谢氏一族的核心成员便一个个喜笑颜开。

  “家主,顾氏投诚了!”

  “恭喜家主,贺喜家主!”

  谢湛矜持地笑了笑,时至今日,他这才算将南地基本掌控在手。

  他们说说笑笑了一阵,门外有人来报,“家主,今天嵇大少又登船北上了。他同时运出了一批箱笼,我们的人根据地上的车痕判断,应当是黄金白银等贵重之物。”

  此话一出,方才还欢乐的气氛一凝。

  谢湛:“知道了。”这是意料之中的事。

  他早已经看出来,嵇氏有意将重心撤出南地,现在顾氏明确立场,嵇氏不过是加快了步子而已。

  只是,顾氏才表明态度,嵇氏的行动就已经落到实处了,这速度太快了,嵇无银不愧为南地首富,又是一个老狐狸,嗅觉就是敏锐。

  “家主,我们什么都不做吗?”谢楠问,看着嵇氏徐徐撤离,他实在是不甘心。

  面上,谢湛的态度很明确,“不用管嵇氏!不必太去在意一时之得失。”现在没必要为了一个必走的嵇氏对上吕颂梨。

  暗地里,谢湛则是磨牙,吕颂梨究竟要抽取南地多少利益去肥她的辽东郡!

  这时,心腹族人拿着一封信件匆匆过来了,“家主,南阳地龙翻身。”

  嗯?谢湛心想,这大黎还真是多灾多难,南地的水灾刚解决,南阳又降天灾,皇帝又该头疼了。

  “这是秘信,请过目。”

  谢湛接过信件,拆开一看,当即挑了下眉,“这回前往南阳主持赈灾事宜的正副主官竟是张献和左安民?”

  谢湛陷入沉思。

  谢楠眼睛一亮,“家主,张献成为主持南阳赈灾事宜的主官,面对如此艰难的局面,辽东郡那边势必不会不管,我们是不是有机会阴他们一手?”

  赈灾有多难,他们可是亲身经历过的。

  谢湛闻言,眼睛微微眯起,“先观望观望。”

  治理灾区灾民,无非就是钱粮相关。

  他要看看吕颂梨怎么帮张献解决难题,而他们,又有没有机会能从中获利。

  ……

  顾怀笙刚回到顾家,便得知了嵇大少北上并带走了大批财物一事,谢氏没有丝毫阻拦之意。

  他自言自语道,“看来嵇氏背后之人很让谢湛忌惮啊。”

  顾怀笙叹了一口气,要是蠢弟弟没有把事情办砸,他们顾氏也完全可以求助于那位,未必没有机会以相对较小的代价离开南地。

  可惜,蠢弟弟把事情办砸了,谢湛又步步进逼,不会再给他们去沟通辽东郡的机会。

  辽东郡,侯城

  秋收之后,皇帝赐的字也到了,辽东书院便择了一个吉日低调地挂牌开院了。

  开院当日,他们举行了一场热闹的开院礼。

  辽东书院的第一任山长乃詹若水的好友潘嗣同。

  潘嗣同在文坛中的名声与万松书院的张雍、白鹿书院的陈定淮、嵩山书院的姜九清相比,毫不逊色。

  他是被詹若水以一纸拼音识字法给勾搭来辽东郡的。

  后来,被吕大人所说服,担任了辽东书院的第一任山长。

  开院礼上,吕德胜作为辽东郡郡守,第一个致词。

  现场当即响起了一阵阵热烈的欢呼声。从这里都可以看出老百姓们对于他的爱戴。

  吕德胜上台后,问候了现场的所有人,又表达了他对辽东书院的期许,接着对底下的学生和民众勉励了一番之后,便将场地交给了潘嗣同。

  辽东书院虽然没有再立一块张载四为句启世碑,却用大块的黄腊石将四为句刻了上去,作为校训。

  这块黄腊石就放在书院门口的左侧,长长的,大概有四五丈长,极具特色且震撼人心。

  辽东书院右侧,则是一幢单独的大楼,没有题名。

  整个书院的人也不知道是作何用。

  其实这是万书楼,就是后世的图书馆。

  书院的学生可以凭借辽东书院学生的身份办理借书卡片,免费借书。

  吕颂梨想得更长远一点,让它有朝一日可以对民众开放。

  但吕颂梨考虑到这一举措,势必引起世家的强烈反弹,加上他们还在默默地收集着各类的书籍,最好不要打草惊蛇,就暂时留白了。

  只能说,辽东郡目前还是太弱小了,可禁不起太多人对它恶意摧残。

  不过吕颂梨也不着急,待将来,如果……的话,就当王炸来用,想必能为他们吸引来天下寒门学子。

第362章 带歪宋墨

  侯城,郡守府

  吕德胜收到张献的求助信了。

  看到他们成为此次前往南阳治灾的正副主官的原因,吕德胜都无语了,和闺女吐槽,“这左安民,是又毒又蠢啊。”

  吕颂梨笑道,“我觉得他当时应该没想到最后会害了自己吧。”

  吕德胜哼了一声,这玩意坑了张献,也坑了自己。朝廷其他重臣怕都要开心死了,两个傻子上赶着去啃最难啃的骨头,吃肉都没那么积极。

  吕德胜继续往下看,然后不由得咋舌,“娘耶,宋墨只给这么点赈灾物资?”

  吕德胜外放成为一地父母官之后,太清楚一地百姓对粮食的消耗了。宋墨给的这点粮食,够谁吃啊?

  吕颂梨笑道,“爹,咱们不能怪他。要知道,南地水灾,他不仅没出粮食,还挣了上百万两和一个金矿。这次南阳赈灾,愿意拿出这么多粮食……”

  吕颂梨给了她爹一个‘你懂的’的眼神。

  吕德胜撇嘴,“那他好大方哦。”

  吕颂梨一边提笔在一本公文上写上自己的意见,一边对她爹说道,“说起来,咱们这位皇帝是很好命的。登基以来,遇到的两三次大危机,都有人替他解决了。”

  宋墨登基艰难,当时国库又空虚,是他们父女俩助他一臂之力,还给他逮来两头肥羊来填补国库。

  再到南地水灾,百万民众受灾,谢湛为谋取南地,借着治理南地灾情之机,又给皇帝喂了一嘴肉。

  这不是好命是什么呢?

  吕德胜朝自家闺女看了一眼,面色古怪。

  他想起了之前在长安的时候,皇帝用人的习惯。

  继闺女给他灌了愿为皇上效力的人才前仆后继的毒鸡汤,皇帝养成日抛大臣的习惯。好用的就重用,不好用的就扔掉,也不管这位大臣之前是不是为他分忧解难过,非常地刻薄寡恩。

  南地是新帝登基后第一次遭遇地方灾患。然后灾情解决了,新帝不仅不用花钱粮赈灾,还充盈了国库。如此戏剧性,这样的经历,于宋墨而言,是一个很不好的开端。

  可以说,闺女和谢湛的两次投喂,直接带歪了宋墨。

  “闺女,张献的求助,咱们怎么整?要帮他吗?又用什么法子帮他?”吕德胜觉得除了给钱给粮,还像谢湛那样以工代赈之外,他就想不到别的办法了。

  但现在粮价节节攀登,他愿意捐点粮食,但也就捐一点。

  如果捐多了,他可是会心疼的。这些钱粮得来不易,而且他们辽东郡需要维持粮价稳定,也很需要储备粮的。

  而且这是宋墨的天下,他自己都抠抠搜搜的,他吕德胜凭什么大方?

  “爹,机会来了。这个忙我们肯定要帮的。”

  “什么机会?”

  “立功的机会。”

  吕德胜想起了之前闺女说要让他来当平州刺史一事,心顿时跳快了两下。

  “闺女,是不是那个机会?”吕德胜用手指了指辽西郡的方向。

  “嗯。”吕颂梨点头,“爹,派人前往南阳吧。”法不传六耳,事以密成,语以泄败。有些法子,一旦泄露,便不灵了。

  “好。”

  ……

  秦晟一行人,在青州卸下了两万石粮食,整个队伍的前进速度提高了很多。

  他们从青州的渤海郡直接进入幽州的渔阳南部和右北平郡,再往前便是辽西郡了。

  这一日,有经验的老农告诉辽东商会的主事,说夜里可能会有雨。

  于是,他们整个大部队找了个能避雨的地方,就早早安营扎寨了。

  还能不能走快点了?秦晟面上不显,心中却忍不住念叨。穿过辽西郡就到家了,这些人还要歇多久?就不能一鼓作气吗?

  刘二喜不明白六爷怎么走来走去的,像是坐的地方有针扎他一样。

  “薛先生,六爷是怎么了?”刘二喜挨近了薛诩,悄声问道。

  薛诩心中哼笑,还能怎么了,归心似箭,想家了想媳妇了呗。不过想到这一路,秦六爷都是独挡一面的,还将整支队伍的青壮训练得有模有样的,他便不揭他的短了。

  “他没事,你不用管他。”

  秦晟最后想了想,算了,不能指望他们。

  ……

  对辽东郡老百姓来说,秋收之后,便是积攒过冬的柴火。

  辽东郡的冬天是一个漫长又寒冷的季节,对柴火炭火的需求特别大。

  之前辽东商会大量征集的民间匠人,根据其擅长的手艺被分到了不同的坊部,比如制衣坊、种植坊、养殖坊。余下没有被分配的匠人则统一归匠人坊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