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早死的炮灰原配,我怒嫁反派 第258章

作者:烽火尽染 标签: 穿越重生

  南阳此役,是辽东商会第一次闻名于世,也是第一次进入上层人的视野。

  南地那次不算,那次他们更多的是行走在暗处,到了最后带着两万多灾民运粮北上时,才露了一回脸。不如南阳这次嵇氏商号带着它不断地刷威望。

  后来,随着新朝的建立,南阳地动后的粮食价格战成为了经典案例,供后人参考分析。

  诚王封地

  豫州粮商商会土崩瓦解以及车九明身死的消息传来,诚王宋垣砸了手中的杯子,“这车九明真没用!”

  其心腹幕僚董济川安抚道,“这也没办法,他的对手太厉害了。”

  他知道诚王迫切的想要成功一次,出了心中积攒的恶气。

  先帝驾崩,诚王回到长安,然后就被扣在长安了。

  直至前两个月,宋墨登基半年多,彻底坐稳了皇位后,才让他从长安离开回到封地。

  这段时间很是吃了一番苦头。

  心腹幕僚的话,让诚王不甘心,“宋墨还真是好命。”

  宋墨登基之后,灾难频出,前有鲜卑南下之危,接着便是南地水灾,后有南阳之地动……

  不拘哪一件,一个处理不好,都足以让宋墨颜面扫地,甚至引起一方动乱。

  可是宋墨命好,每一次危局,都有能人帮其解决了。

  对于这一点,董济川心中却有不同的看法。

  他会看一点面相,还会看一点星象,两三个月前一场天河倒挂之星象,星象所显,分明是乱世初始之兆。这一年来,大黎频发不断的灾厄,便是征兆之一。

  这些灾厄危局的完美解决,不一定是宋墨命好。而是皇朝末代,英雄倍出,时代最后的气运让这片大地孕育诞生无数惊才绝艳之辈。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

  ……

  张献回长安之前,将伍仁和嵇大少引荐给了翁源。

  引荐之日,陈金水跟随他去了。

  伍仁和陈金水打了个照面,双方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

  伍仁心想,啧,都是自己人呐。

  嵇大少没见过陈金水,见他跟在张献身后,朝他多看了两眼。

  伍仁其实很想问问陈金水,一个人领着两份工钱,心情愉悦否?

  事闭,张献便启程回长安了,陈金水随行。

  坐在回长安的马车里,张献斟酌着这请功的折子该怎么写。

  张献离开后,谢湛没有多作逗留。他让谢楠谢栢等人押送一部分粮食回南地:再让顾怀笙留下来,此时许多外地粮商在南阳盘桓,他让顾笙留下,看看有没有什么事。

  而谢湛本人,则带着陆翡前往临川郡。临川郡有一位大才,他想招揽。陆翡外祖家阮氏乃临川郡的名门大户,他觉得借着这层关系,会便宜很多。

  谢湛在汝南的这段时间想明白了,趁着吕颂梨还困在辽东郡,他多招揽一些人才,能在外自由行走,这是他的优势。

  辽东郡

  胜利的局面一定,捷报第一时间,以最快的速度,从洛阳传到青州,再从青州走水路传回辽东郡。

  这会,捷报已经到了吕颂梨手中。此时,嵇无银等人还在水上漂着。

  吕颂梨一目十行地看完捷报,眼神熠熠生辉,毕竟他们在南阳预期的目标达到了。

  吕德胜:“南阳的捷报?”他注意到刚才送信进来的人是辽东商会的人。

  吕颂梨将手中的捷报递给她爹,“是啊,南阳那边已成定局,嵇无银已经返程,伍仁和嵇昌年会在南阳再逗留一段时间。”

  吕德胜从捷报中看到他们在南阳一役中,竟然赚取了一百八十万石粮食!即使和嵇无银平分,他们依旧能分到九十万石。

  “闺女,好多粮食啊!”吕德胜掰着手指算了一下,按照现在普遍的行情,一斗粮食在一百七十文到一百八十文左右,也就是说,换算成银子的话,他们赚了最少一百五十万两?

  天啊,他们只出了三百万的本钱,现在净赚一半,五成的利润!

  “不多。这一次我们动用了不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有此硕果,是我们该得的。”

  吕德胜瞅了自家闺女一眼,闺女格局就是大。

  “而且,我们还需要支付给漕帮一笔银子。”吕颂梨提醒,“别忘了,我们还得留下八十万石粮食在南阳维持粮价稳定。”

  “确实应该给,这次多亏了漕帮的配合。”吕德胜听到闺女的话,知道自己算多了,但如果按粮食来算,他们挣了九十万石粮食是一定的。

  “嗯,南阳事毕,接下来就看长安那边了。”

第400章 当众请功

  张献回到长安,第一时间就上了请功折子,将头功推给了吕大人。

  他在折子上写了,南阳平稳粮价的计策乃吕大人所出,嵇无银负责协助官府运作。

  这也是他们商量好的说法。

  当今是个什么性子,现在大家心里都有点数。

  此次嵇辽联盟赚了那么多粮食,当今找人一算,即使不知道准确的数目,也能知道个大概数。更别提他身边还有一个见不得他们好的左安民,肯定会把这事抖落出去的。

  嵇辽联盟注定要露财的,所以他们决定将赚的都推到嵇无银头上。反正在皇上眼中,嵇无银这个首富本来就是一块大肥肉,八斤重和十斤重没区别。

  张献不仅上了请功折子,还在回归后的第一次大朝中,被点名问起南阳赈灾的经过时,直接为吕德胜请功。

  “……当时,微臣面对南阳被抬高至两百六十文一斗的粮价,真的是束手无策。后面多亏了吕大人来信,为微臣出谋划策,南阳的粮价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平稳下来。”

  这个时候,张献也不怕暴露他和吕大人交好一事。

  吕德胜对张献来说,是恩师,也是盟友,必须推他上位啊。

  这还用选吗?当初他因为南阳问题一筹莫展,谁管他的死活了?

  而且他事前也做了一些铺垫的。当初在给吕大人去了信之后,他还给另外几位有交情的同僚写信请教过南阳赈灾的问题。

  这也算是替他和吕大人关系的掩护,至于皇帝信不信,信几分,他就管不了了。

  反正他们这位皇帝十分多疑,怎么着都会怀疑,所以做好了准备后,就不用管他怎么想的了。

  众位大臣没想到,时隔将近一年,他们竟然再次听到了吕德胜这个名字,一时间大家的表情各异。

  而且瞧瞧他们听到了什么,吕德胜竟有此等大智慧以及这等精妙手段?他们怎么不信呢?

  有些个大臣,突然想到了吕颂梨,她随夫家流放前,凭借一己之力将谢氏一族拉下马一事,让他们至今记忆犹新。

  就在大臣们恍神时,张献继续说道,“现在南阳的粮价实行按户限购方案,每斗粮食才一百文。这个粮价,乃大黎最低。并且嵇氏商号承诺,这个粮价,会持续到来年夏粮下来。”

  臣工们有第一次听到这个数目的,吃了一惊,这真的是前所未有的低价粮,都不是平价粮了。难怪南阳能那么快稳定呢。

  这个价格,真的不会亏本吗?

  如果是亏本的,这简直是赔本赚吆喝了,他们图的是什么?

  张献最后说道,“故,皇上,微臣以为,南阳赈灾一事中,吕大人应居头功,富商嵇无银亦有功劳。请皇上论功行赏。”

  听到这话,臣工们觉得自己懂了,原来嵇氏商号图的是皇上的赏赐?

  张献话音一落,就有大臣出列。

  “皇上,臣以为嵇氏商号和辽东商会此举乃示恩于民之嫌,不可依张大人所言再行重赏。”说话的是太尉萧群,他同时也是四位顾命大臣之一。

  张献听到他的控诉,是一点也不着急。

  当初他可是给皇上递了秘折的,秘折上有另外一个方案,因为有可能会背负骂名,而且需要动用到国库的钱粮。最重要的是,如果实施不当,有可能会出现亏损。

  种种原因,皇上没选那个方案。如今倒让嵇氏商号和辽东商会出尽了风头,揽尽了民心。

  萧群这话,算是捅了皇上的心窝子了。

  果然,此时宋墨脸色黑沉黑沉的,他磨了磨后槽牙,心想,他能不知道这点吗?啊!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其实,这会宋墨心里挺不是滋味的。

  萧群一开头,他一个派系的官员也跟着动了。

  “皇上,张大人乃此行赈灾的主官,居首功者应当是张大人才对,另外左大人应居次功。”

  “对啊,张大人太谦虚了,他也是有大功劳的。”

  “是极是极。”

  出声的大臣们的意思,就是把功劳都给张献和左安民。

  对于吕德胜,他们都有心理阴影了。

  如今好不容易将他踢出长安,他爬那么快,那岂不是又快回来了?不要!

  大理寺卿姚松闻看了萧群一眼,知道他这是防着吕德胜借着大功让秦家起复呢。他身为掌管兵马兵事的太尉,如今北境那边的元帅可是他的心腹。

  但此事事关吕德胜,而且他注意到了,皇上听到萧群的话,并不是很高兴。

  姚松闻出列,道,“皇上,臣以为,有功者赏,有过者罚,兼顾公平公正,才是正理。”

  “吕大人为皇上安定了南阳,实在不应事后鸡蛋里挑骨头,意图抹掉有功者的封赏。有功不赏,不仅令立功者寒心,也会让旁人心凉。”

  姚松闻出言说了一句公道话,好歹当初他能当上这个大理寺卿,是承了吕德胜的情,他这会还人情呢。

  这事人家张献都没意见,他们其他人操什么心?!

  “皇上,姚大人所言甚是。这功劳该谁的,就是谁的。”张献环顾四周,冷笑,“你们不用打着为我好的名义,却一再罔顾我的意愿,我张献话就放在这里,不属于我张献的功劳,我不屑要!”

  话都说到这了,宋墨当然要表态了。

  宋墨迟疑了,这吕德胜再往上升,就是刺史了。该把他放在哪里合适呢?近来地方并没有空出刺史的缺。

  这时,朝堂上还在吵吵。

  “行了,都给朕闭嘴!沈爱卿,你命人速速前往辽东郡确认此事。”

  顾命大臣之一的沈碗出来领命。

  这事查清楚很快的,派去的人很快就回到长安了,同时吕德胜也往长安递了折子。

  吕德胜的折子里,知道自己立功了,趁机提出了自己想要的奖赏,他希望以此功劳换取秦家平反的机会。

  宋墨嘴角微抽,吕德胜还是一如既往的脸皮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