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品红楼
再看祢衡、杨修等成群结队招摇过市,呼啸来往,就宽容地想着,真是小儿科啊!
你们隔壁那些不声不响的,才是真正的大杀器。
不过,小儿科也有小儿科的用处。
逮谁怼谁,不留情面。
世家老顽固们深感头痛,暗地里称他们为长安一大害。
张祯看得好笑,煽风点火,推波助澜,不亦乐乎。
日子就这么热热闹闹的过着,十分充实。
这天下朝后,蔡琰不回自己家,而是跟张祯去大将军府。
张祯看出她有话要说,带她到后园荷花池边的亭子,边喝梨酿边赏花。
蔡琰叹道,“清风送爽,叶如翡翠,美哉!”
张祯笑道,“姨母若觉得美,便多来光顾,侄女儿欢迎得很!”
蔡琰一指点她额头,嗔怪道,“好个不知羞的小女郎,这可不是你家,是大将军的家!”
若是一般的姑娘,听她这么说就该脸红了,但张祯神态自若,捂着额头道,“姨母谬也,这不是谁的家,是大将军府!”
如今的大将军府,确实不像民居,像官署。
蔡琰掩唇而笑,“你有理,你总有理,谁说得过你!”
张祯轻叹,“原来没有,现在有了。”
蔡琰:“谁?”
张祯:“祢衡。”
她偷偷旁听过,感觉自己能吵赢杨修,但祢衡是真无敌。
蔡琰面露嫌弃,“怎地跟他相比!”
祢衡此人,真正不成体统。
性子一上头,不但不管别人的脸面,自己的脸面也不要了。
她都替他尴尬。
纵然有才,也让人不想搭理。
要不是孔文举致信父亲,请多关照,她都懒得看他一眼。
又嘲讽祢衡几句,方转入正题,“神悦,陛下对我颇为信重。”
张祯笑道:“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儿。”
蔡琰是女子,也是君子。
小皇帝见多了阴谋诡计,最喜欢的就是坦荡赤诚的君子。
蔡琰慢慢道,“我说的话,他还能听上几句。”
话锋一转,“所以,神悦,你希望我跟他说些什么呢?”
张祯:“......想说什么说什么。”
果然是自家姨母,大事上向着她。
蔡琰目带探询,“神悦,姨母以为,此事轻忽不得。”
神悦和吕布,早已功高震主。
要想往后安稳保身,就必须让皇帝不生猜忌。
而要让皇帝不生猜忌,最好的办法是从小教导,让他亲近信任,不被奸邪所离间。
又郑重道,“这也是你外叔祖的意思。”
陛下渐渐长大,见的人也越来越多,再不防着,就来不及了。
神悦、吕布一片丹心,怎能叫他们没有好下场!
第242章 洗脑得一步一步来
张祯很是感动,握住蔡琰的手摇了摇,微笑道,“姨母,我知道你和外叔祖都是为了我好,多谢!”
不用这父女俩提醒,她也知道她和吕布的未来十分凶险。
但他们提醒了,她承这份情。
世人看她与吕布,看大将军府,如烈火烹油、鲜花着锦。
唯有蔡氏父女,能看出潜藏在这兴盛之下的重重暗礁。
匡扶汉室失败,会死于诸侯之手。
若是成功,小皇帝就是他们最大的敌人。
以目前的态势来看,成功的可能性更高。
因而蔡氏父女暗示她,要在小皇帝身上多花心思。
蔡邕是最正统的儒家学者。
却想要帮她防着皇帝、塑造皇帝,这是私心,也是良心。
她和吕布辛苦这两年,得到的也不少。
蔡琰没笑,严肃地道,“既然知道,便该居安思危。这会儿就好好想想,你需要什么样的君王?”
最好是仁善的、温和的、要脸面的。
是否有雄才伟略,还在其次。
张祯失笑,“姨母,皇帝长成什么样,可不是你我说了算。”
教得再好,也架不住人之天性。
况且老刘家还有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传统。
她和吕布要想全身而退,就不能只靠小皇帝善心大发。
大家都知道,皇帝这种生物,是无所谓善恶的。
此时刘协念着吕布的好,也将她当成姐姐,视他们为汉室栋梁,但等天下太平,他还会如此么?
不,他只会觉得这两人让他感到恐惧。
哪怕他们卸下兵权,归隐田园,他也不能安心,必得除之而后快。
韩信就是例子。
若叫她和吕布像萧何一样自污名节、诚惶诚恐,那别说吕布,她自己都做不到。
正常权臣到了这地步,就只能篡位了,不篡位就得死。
然而她不正常,她是穿越者,粗浅了解过各种政体形式,更有幸见识过几千年华夏智慧文明,因而有另一个更好的思路。
蔡琰:“但至少可以施加影响。”
管教着长大的孩子,和没有管教的孩子,长大后能一样么?
其实现在都有点晚了。
应该在陛下六、七岁的时候,就开始潜移默化,言传身教。
只是当时谁能想到有后来这些事呢?
那会儿陛下都还不是储君!
张祯淡然道,“姨母不用费心,没用的。”
她这般直接,让蔡琰一愣,“为何?”
张祯:“卧榻之侧,怎容他人鼾睡!”
传统模式之下,若干年后,她和吕布只要能呼吸,在皇帝心里都是过错。
唯有死了,才是真正的忠臣。
蔡琰更担忧了,“话虽如此,总得一试。”
她观小皇帝也不是狼心狗肺之辈,若是好生教导,未必不能成长为宽宏大量的仁慈之君。
实在不行,实在不行......
再找别的好苗子!
刘氏宗族多得很!
总之不能坐等可悲的未来,要做好几手准备。
张祯一笑,转移话题,“姨母,我有个问题想请教你和外叔祖。”
蔡琰:“什么问题?你说!”
张祯幽幽道,“要怎么做,才能保证代代皇帝都是明君?”
蔡琰:“......神悦,你这是强人所难!”
谁能保证?
一代人管一代人的事儿,能管后面一两代,都是侥幸。
而且她熟读史书,知道连出两代明君,就值得世人弹冠相庆。
哪来的勇气奢望代代都是明君呢?
运气再好的人,也不敢有这种妄想!
张祯语气惆怅,“若无明君,只怕又生乱子。”
蔡琰怔了片刻,摸摸她的头,又是骄傲,又是怜爱,“不要太勉强自己,尽力便能心安!”
这就是她的侄女儿神悦!
明知将来可能被皇帝清算,依然牵挂着汉室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