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寻找失落的爱情
现在嘛,南阳郡主就在一旁盯着,中书舍人挥笔疾书,自己说的话一个字部落地被记下,会被呈到御前。众臣想扯皮也扯不起来了,议事的速度飞快。
“等等!”姜韶华偶尔会出言打断某一位臣子说话:“今年的军饷已经拨到兵部了。为何兵部还索要军费?”
这位说话的臣子,正是背刺了安国公的汪侍郎。
安国公身为兵部尚书,因高价卖官一案闭门自省,至今没露面。兵部总得有人主事,身为左侍郎的汪侍郎,当仁不让挺身而出。
汪侍郎打从心底对伸手政事朝堂的南阳郡主不以为然,说话时抬头直视姜韶华:“军饷是拨来兵部了,不过,并不是足量拨的军费。这两年军费被一减再减,京城几支军队是足额发军饷,边军也还算充足。各地驻军现在只发一半的军饷。要是有驻军闹起来,就是另一支平州乱军。”
“兵部上奏折索要的,就是这一部分军费。”
这理由冠冕堂皇,很拿得出手。
汪侍郎说完之后,偏偏又来了一句:“要是各地驻军,都像南阳军那般,怕是要出大乱子。”
第486章 翻手(二)
南阳军那般是哪般?
众臣心里都清楚。
南阳军在数年前就是南阳王府的,先帝登基后派左真去接掌,南阳军算是回到了朝廷手中。没几年,南阳军一众武将弹劾主将左真吃空饷喝兵血压榨士兵,罪证确凿。左真被夺官职后,南阳郡主姜韶华一力举荐于崇做了主将。
至此,南阳军重新归属南阳王府。
太和帝登基后,国库空虚,驻军军费严重不足。各地驻军都过起了节衣缩食的苦日子。唯有南阳军,军费丝毫未减。兵器战马粮食都十分充足,这当然都是南阳王府的功劳。
这两年来,朝廷直接省了南阳军的军费这一笔开支,南阳军全部都由南阳王府养着。如此一来,南阳军从名义到事实上,都是南阳王府的军队。
汪侍郎身为兵部侍郎,对此早有不满。此时在小朝会上提起此事,矛头直指南阳郡主。
众臣齐齐看向郡主。
姜韶华神色淡淡:“南阳王府为朝廷分忧,每年拨出一大笔银子来供养南阳军。这两年,南阳郡安宁,荆州安稳,有大半是因南阳军兵力强盛。不知汪侍郎口中说的要出大乱子,乱从何来?”
汪侍郎显然是有备而来,冷笑一声道:“南阳军是朝廷驻军,现在却成了南阳王府的军队。如果谁出银子养兵,军队就是谁的。其余州郡大族或是其他几个藩王都有学有样,各自养私兵,焉能不乱?”
姜韶华道:“汪侍郎这就多虑了。世家大族养不起一支军队,其余藩王倒是养得起,却不敢也不能养兵。有这个魄力胆量财力,还能被皇上所容的,只有本郡主一人而已。”
汪侍郎:“……”
南阳郡主不但实力强劲,脸皮厚度也是一等一的。
这是顶尖政客才有的厚黑老辣。
王丞相在心里扯了扯嘴角,心想汪侍郎还是嫩了点。如果姜韶华这般好对付,他哪里会容她这般跋扈嚣张。
董侍郎和杨侍郎对视一眼,目中各自闪过赞许和满意。身为女子,本来是最大的劣势。可南阳郡主却有化劣势为优势的能耐本事。这样的郡主,值得他们拥护追随。
执笔纪录的郑宸,笔尖在纸上微微一顿,一滴浓黑的墨降落未落,泫然欲滴。
姜韶华的声音再次响起,打断了郑宸纷乱的思绪。郑宸不假思索地继续挥笔纪录。
“驻军军费不足,确实是一桩大问题,也易造成隐忧。汪侍郎思虑的不无道理。只是,眼下国库确实空虚,拿不出这么足额的军费来。到底拨多少,具体数字,诸位再议一议。”
“纪尚书,你掌着户部,你先来说。”
被忽然点名的纪尚书,迅速反应过来,张口道:“事有轻重缓急,要用银子的地方处处都是。要先紧着修河堤,军费得先等一等。”
汪侍郎习惯性地要反驳,姜韶华明亮锐利的目光扫了过来:“这里是朝议之处,不是吵闹的地方。汪侍郎先听大家说完,再说话不迟。”
汪侍郎抽了抽嘴角,闭嘴不语。
二十多位众臣一一表态,有几个赞成先拨军费,大半都支持纪尚书,先紧着工部修河堤。
姜韶华略一思索道:“支持兵部奏折的,有六人,支持先修河堤的,有十六人。兵部这份奏折,暂且驳回,待日后国库有银子再议。”
汪侍郎心中愤愤难平,却也无可奈何。
接下来,朝议继续有条不紊地进行。有了汪侍郎碰得鼻青脸肿的先例,众臣说话便谨慎多了。免得被言辞犀利的郡主刺上一两刀,丢人且难堪。
到了正午,政事还没处理完。姜韶华直接令御膳房送了饭菜进殿,每人一个食盒,食盒里有四菜一汤,两荤两素,不算丰盛也不简薄。
“大家先用午膳,吃完再议。”
直至天色将暗,殿门才开。疲累的众臣们,迈着沉重的步伐缓缓离去。
就连精力旺盛的张尚书,今日也有些顶不住了,出了昭和殿就叫了随从过来扶着自己,一边摇头叹息:“老了老了,和年轻的时候是没法比了。”
王丞相也让随从扶着,慢慢往宫外走。
纪尚书紧接着出来了。
掌管户部是个劳心劳力又不讨好的差事,油水是丰厚充足,要耗费的心力也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尤其是大梁朝的户部尚书,更是难上加难。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国库税赋一直在减少,用银子的地方却越来越多。他的头发在这两三年间掉了大半。
好在今日南阳郡主大展神威,弹压住了狮子大张口的汪侍郎。连兵部军费都被驳回,其余各部门花式要银子的奏折,自然一律都没通过。这让他深深松了口气。
想想南阳王府的冯长史,为掌管王府钱粮,有这样的郡主,倒也不算苦差事。
……
低头写了一天的郑宸,手腕酸软,头脑也有些昏沉。
怪不得昨天王瑾那副模样,今日轮到自己才知道其中滋味。整整写了一天!纪录下来的纸张足有五十多页!
郑宸一抬头,看着精神奕奕神色如常的姜韶华,想到她可怕的神力和身手,心情愈发复杂。
“郑舍人辛苦了。”姜韶华微笑着吩咐:“请郑舍人将今日写好的纪录,呈给皇上。待皇上过目后,将纪录存档。”
郑宸挑眉:“这纪录还要存档?”
“当然。”姜韶华悠然道:“每一份奏折,每一桩政务,众臣都有不同的意见和处理方法。本郡主没有过多干涉,便以少数服从多数来定夺。日后若有不妥之处,便能随时查看记录,也方便能追究责任。”
“本郡主要让他们知道,话不能乱说,差事不能敷衍,更不能乱做。出了乱子,定会被重责!”
郑宸:“……”
郑宸的瞳孔巨震,紧紧盯着姜韶华,心中如怒海掀起巨浪。
如此老辣的手段,她是怎么想出来的?
或者,前世嫁入王家为儿媳的她,一直都被内宅拘住了真正的光芒和才华。
第487章 翻手(三)
姜韶华没有去探寻郑宸在想什么,没有必要,郑宸想什么也不重要。她迈步去了天子寝室,将今日小朝会上的政事,挑几件重要的说了。
说到兵部索要军费一事,姜韶华没有避讳自身的意思,张口道:“其实,驻军军费一减再减,确实不妥。只是,眼下户部缺银子,要紧着修河堤,这份奏折只能先驳回。等秋赋入了库,还是应该先补上军费。”
太和帝叹了口气:“朕何尝不知道要发足军饷。可每年税赋就这么多,总不能全部用来养兵,朝廷官员们俸禄要发,宫里这么多人也要开销用度,其余五部也有诸多用银子的地方。”
还是那句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换谁坐这个龙椅,都得面对这个令人头痛的难题。
姜韶华眸光一闪,低声道:“国库不丰是事实,不过,也不是全无办法了。暂时不能开源,那就要节省开支用度。”
“堂兄请恕我直言。大梁朝堂素有恶习,银子还没出户部,就要被截留一些,到下面的部分,一层一级都要扣一些。最后真正用到实处的,到底能有多少?堂兄心里可清楚?”
太和帝:“……”
面对那双明亮锐利的眼眸,太和帝心中忽然一阵羞惭,半晌才低声道:“朕知道一些。”
也就是说不清楚具体的实情。也可以理解为,没有掀开桌子看看底下的蛀虫到底有多少的勇气。
姜韶华心里重重叹了口气,还得放缓语气,温声安慰太和帝:“堂兄坐龙椅还没三年,行事不宜过激,确实应该缓着来。”
太和帝愈发羞惭,将头扭到一旁,过了片刻才转回来,和姜韶华对视:“堂妹不用说好话安慰朕,朕知道自己手段温软不足。朕也害怕查下去,就会满朝贪墨,无人可用。”
一个贪墨索贿的王易,一个明码标价卖官的安国公。朝堂中像这样的臣子,到底还有多少?
姜韶华轻声道:“眼下堂兄以静养为先,确实不宜大动干戈。不过,也不能任由臣子们伸手遮天私下弄权。臣妹先给他们上上弦,让他们缩一缩手。”
然后,将朝议记录存档以备日后随时翻查算账的法子说了。
太和帝听得起劲,连连点头:“这确实是个好办法,就按你的想法来做。”顿了顿又道:“你只管放手整顿朝堂众臣,别怕出乱子,朕会全力支持你。”
姜韶华微微一笑:“多谢堂兄信任。”
……
接下来一连数日,都是如此。
众臣们早起进宫议事,什么时候议完,什么时候才能散会。堆积的政事,约莫五天左右就处置完了。可每日都有新的奏折和政事,小朝会自然也是每日都有。
最让人头痛的是,几位中书舍人轮番做记录,众臣张口说的话,一字不落地都被记录成了文字,还要存档。
吵架是不能吵的,便是有争论,也要顾及体面。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提出建议,更要慎重。因为郡主说了,只要差事出了疏漏,就要翻看记录,找到当时提建议之人算账。
这一招何其毒辣。
南阳郡主更厉害的招数,还在后面。
五六日后,堆积的政事处理完毕,每日新的政事,大多半日就处理完毕。小朝会开半日就结束。众臣忙碌半日,下午便能回各自的衙门地盘里待着。
就在众人暗暗松口气的时候,南阳郡主拿了一份表格出来。
不对,应该是每位重臣一份。
表格上列出了各自的官职和具体负责的差事范围。每完成一件差事,就在表格里记上一笔。每个月要统计一次,算一算每个月做了多少差事,还要分清哪一件完成哪一件办砸了。各自都有相对应的奖励和惩罚。
最后,还要根据表格,给每位臣子计分,并排出名次。
姜韶华和颜悦色地说道:“大家不用太过紧张。这就是为了督促大家当差做事更尽心,没有别的意思。”
“每个月名次最高的前三名,皇上会有重赏。也就是赏些金银俗物,大家都是朝堂重臣,家资丰厚,其实都不会在意这些。”
众臣:“……”
谁说不在乎?
他们可以不在意金银,但是都在乎这张老脸啊!
王丞相眉头动了一动,看向姜韶华:“排在前面有奖赏,若是排在最后,又当如何?”
姜韶华淡淡道:“每月差事考核排在最后,可见做事懈怠,敷衍了事,或是能力不济,经常办砸差事。朝堂里容不下尸位素餐之人。每个月倒数第一的,要写奏折自辨。连续三个月倒数第一的,便可自请离任或告老还乡了。”
王丞相眉头又动了一动:“这样的惩罚,有些过重了。”
张尚书目中闪过怒容,语气生硬:“郡主,百官考核升迁掉任是吏部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