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寻找失落的爱情
在床榻上睡了两个时辰的陈舍人,神色虚弱,眉眼间却透着喜悦,用爱怜的目光看着儿子:“长一两个月就好了。”
然后,有些遗憾:“我一直盼着这一胎是女儿。将来能给宝儿公主做伴读,一同长大。偏生是个臭小子。”
“臭小子怎么了?”姜韶华挑眉一笑:“朕打算等宝儿八岁了,就册封她为太子。太子伴读不拘男女,各挑几个。”
不得不说,王丞相很了解女帝陛下,都说中了。
陈瑾瑜也不客气,欣然笑道:“那臣先代儿子谢过皇上恩典。”
太子伴读是什么前程?看看现在的王中书令就知道了。
李博元是太过倒霉,死在了宫变中。当年的姜颐和郑宸是野心过甚贪婪过度,最终落得命丧皇权的下场。
这都是特殊情况,不能作为先例。谁家的孩子被选中做太子伴读,都是一件光宗耀祖的大喜事。
刚出生的男婴看不出是否聪慧,就被天子钦定为太子伴读。这圣眷,是给陈家和马家的,更是给陈瑾瑜的。
姜韶华没有久留,让陈瑾瑜好生做月子养身体,然后便回了皇宫。
马耀宗送走天子,立刻回屋,抱着儿子,喜滋滋地显摆:“儿子,还是你娘有能耐,你才出生,你娘就给你挣了一份好前程。”
陈瑾瑜被逗乐了:“就你贫嘴。”
马耀宗平日在吏部当差,没少受张尚书的排挤,日子其实不太好过。不过,他在陈瑾瑜面前,很少提这些。
此时抱着胖儿子,坐在妻子身边,马耀宗无比心满意足,笑着叹了一句:“七年前,我就是个管马场的,哪里能想过会有今时今日光景。”
陈瑾瑜笑着揭自家夫婿的短:“马少爷太谦虚了。何止马场,还管着牙行,做着日进斗金的买卖哪!”
马耀宗厚着脸皮笑道:“这都是老黄历了。这等损私德的生意,马家早就不做了。现在一心一意经营马场。每年能养成两三千匹好马!”
南阳军和亲卫营里的战马,都是马家的功劳。
马县令七十多岁的人了,还继续做着县令,半点没有要退出官场的意思。照这架势,能干到八十岁。
陈瑾瑜和夫婿说笑几句,眉眼间露出倦色。
马耀宗心疼不已,让奶娘抱走儿子,自己守在妻子的床榻边:“你睡吧!我守着你。”
天黑之后,陈丞相从宫中回来,抱着红猴子一样的曾外孙,很是喜悦。
曾孙女一直在南阳郡,陈丞相再惦记也见不着。以后能承欢膝下的,就是曾外孙了。
“名字起了吗?”陈丞相笑着问孙女婿。
马耀宗笑道:“乳名叫康哥儿,大名就得劳烦祖父了。”
陈丞相一笑:“这是马家的嫡出长孙,应该由你祖父来起名。我岂能越俎代庖。”
马耀宗厚着脸皮笑道:“这事就是我祖父叮嘱的。我祖父没读过几天书,这等动脑筋的事,还是得靠祖父。”
陈丞相知道孙女婿有意拍马屁,捋须一笑,想了片刻,起了个名字:“叫慎远如何?”
君子慎独,方能长远。
马慎远。
马耀宗大喜,连连点头:“这名字好。多谢祖父。”
陈瑾瑜醒来后,听到儿子的名字,笑着轻叹:“祖父这是在提醒我们,不能因圣眷浓厚便得意忘形。谨言慎行,才是长远立足之道。”
马耀宗低声笑道:“祖父的苦心,我心里都明白。放心吧!我不是那等骨头轻的人,绝不会给祖父惹祸。”
如今的陈家,俨然是京城新贵,风头甚至压过了王家。
越是这等时候,越是要谨慎小心。
陈刺史在豫州,陈浩然在南阳博望县,都远离京城政治中心。真正处于权利漩涡的,是陈丞相陈舍人祖孙两人。马耀宗官职不高不低,反倒不那么惹眼。
夫妻两个说着话,陈丞相便来了。
陈丞相一手养大了孙女,孙女成亲后一直和他住在一起,就少了个招赘的名头罢了。
陈丞相也最疼自己孙女。按着风俗惯例,女子生产后做月子,男子不宜进屋子。陈丞相可不管这些。
祖孙两个彼此打量,互相心疼:“祖父忙了一天政事,一定累得很。我好好的,祖父瞧一眼就回去歇着吧!”
“政事都是忙惯了的,我半点不累。倒是你,从没经历过临盆之苦。可得好好养着身体。”
马耀宗很有眼色,悄悄起身退了出去。
孙女婿一走,陈丞相便低声道:“皇上待我们恩厚,康哥儿刚出生,皇上就允他以后做太子伴读。”
“我们陈家,现在也算是鲜花着锦了。正因如此,越要谨慎行事,万万不可轻狂自得,落人话柄。”
陈瑾瑜郑重应了。
陈丞相又道:“还有一件事,我要先和你通个气。”
“我们祖孙两个都在圣前当差,我是大梁丞相,你是天子舍人,这不太妥当。”
“这一两年也就罢了,康哥儿小,三位新来的舍人还担不起重任。你带着她们当差。过两年,你就谋个外差,离开京城去做一任郡守。”
陈瑾瑜一愣,下意识地抬头看向祖父。
陈丞相不疾不徐地说了下去:“耀宗和你一同外放,给你做副手。如果你们夫妻愿意分开,他也可以做一任亲民父母官。”
“外放不仅是熬资历,更重要的是接触具体的民生政务,多一番历练。”
“瑾瑜,如果你只想伴在皇上身边,那就一直做天子舍人。跑腿传话处理文书这等琐事。如果你真正要做大梁女官员,那就得脚踏实地,当官做事。”
“两条路,你自己选吧!”
话音刚落,陈瑾瑜便接过话茬:“祖父,我要外放做官。”
“不用选什么好地方,挑一个偏远穷困的地方让我去。”
“我要做出一番像样的政绩,再回京城转六部。”
不愧是他一手养大的孙女,有雄心有抱负。
陈丞相欣然一笑:“好。”
第798章 番外之周岁
昭平三年的新年,悄然而至。
郑太皇太后一直“闭宫养病”,不见外人。宁安宫的李太后也没有大肆操办宫宴的兴致,只在后宫设了家宴。
天子和长宁伯带着宝儿公主来赴宴,另有几位宫中太妃。至于范贵太妃,根本不见踪影。
李太后当着众太妃的面就说道:“范贵太妃如今脑子不大清楚,说话行事都不大体面。大过年的,就别让她出来扫兴了。”
“哀家也没亏待了她,让人送了一席好菜给她。等过几日,再让平王去陪一陪她。”
李太后行事,果然处处为天子着想。
既打压了范贵太妃,又没失了天家气度。
姜韶华微微一笑:“这些宫中琐事,就劳烦母后了。”
从太后到伯母,再到这一声母后,个中滋味,也只有李太后清楚了。
李太后欣然一笑,举杯邀众人同饮。
至于太妃们,在后宫中一直存在感稀薄。几个月前宫中生乱,烧毁了三座宫殿,其中一个太妃被活生生地烧死了。自那之后,太妃们就更低调更安分了。
宫宴散后,太妃们一一离去。
姜韶华没急着走,陪着李太后闲话。
李太后笑着说道:“过了新年,宝儿也就满周岁了。周岁宴也该操办起来了。”
宝儿是去岁新年初六半夜出生的,到今年初六,正好满周岁。这个日子不错,新年还没过完,姜韶华也难得清闲些。
姜韶华笑着应道:“孩子周岁,也不必大操大办,请些亲眷进宫。设几席喜宴也就行了。”
哪些人算亲眷?
李太后很是仔细,特意问了一回。姜韶华略一思忖:“陈丞相是一定要来的。卢氏崔氏是正经的姻亲,可以宣召进宫。王家李家也都可进宫。还有董尚书杨尚书丁尚书,他们三个也可赴宴。”
亲疏远近,一听便知。
便是李太后,也忍不住在心里暗暗羡慕了陈丞相一回。君臣如祖孙一般,相亲相近。在姜韶华心里,陈丞相的分量,可比她这个太后重要多了。
陈丞相在南阳王府做了几十年长史,是看着姜韶华长大的。南阳王离世后,陈长史一手撑起了王府。之后姜韶华掌权,陈长史心甘情愿地退让,全心辅佐年少的郡主。
如今,南阳郡主做了大梁女帝。辛苦操劳了数十年的陈长史成为大梁丞相,也是应该的。
……
宝儿公主的周岁宴,在万众瞩目中举行。
被邀请进宫赴宴的董尚书等人,挺直腰杆,很是风光得意。
没能进宫的张尚书,憋了一肚子闷气。索性去了纪家,和纪尚书大吐苦水:“陈丞相进宫赴宴,这没什么可说的。卢氏崔氏是天子姻亲,王家李家都是支持天子登基的。凭什么董尚书杨尚书丁尚书三个能进宫赴宴,周尚书不在京城,只撇下你我两人?”
“这不是故意让你我难堪吗?”
纪尚书瞥一眼义愤填膺的张尚书,淡淡道:“这又不是国朝大事,公主的周岁宴,宴请的都是天子亲眷。张尚书和天子既不沾亲,也不带故,有什么可恼的。”
你张尚书私底下牢骚满腹,紧紧攥着吏部不肯松手,皇上凭什么要给你好脸?
当然,这等话太过犀利扎心,就不必直接说出口了。
张尚书被纪尚书不轻不重地噎了一下,面色有些难看:“纪尚书倒是豁达大度。”
纪尚书嘿嘿笑了两声:“我也是一把年岁入了半截黄土的人了,还有什么看不开的。就是这户部尚书的差事,我也干不了多久了。”
张尚书一惊,霍然抬头:“纪尚书这话是何意?”
纪尚书长叹一声:“你我同僚数十年,现在没有外人,只你我两个。我便说几句掏心窝的话。”
“皇上虽然年少,却有明君之相。坐龙椅还没到两年,做的一桩桩一件件事,哪一件不惊心动魄?”
“郑家不成气候,太皇太后闭宫养病去了,王丞相也退了。六部有三部尚书,都是天子一手提携起来的。”
“工部日子难过,户部也没好到哪儿去。至于吏部情形,你心里最清楚。”
“戴尚书主动辞仕,落得全身而退。我打算再熬个一两年,就上辞仕的奏折。将户部尚书的位置腾出来,让冯长史早日进京。也免得总占着位置,让皇上心里不痛快。”
户部掌着大梁国库钱粮,确实是重中之重。皇上对户部的敲打也是最多的。这其中,当然也有让纪尚书早点识趣腾出位置的暗示。
纪尚书情不情愿的,也得看清现实,早点认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