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岫岫烟
“实是我与郎君不会划船,这样热的天,方才劳动您了。”沈沅槿说完,取来一朵莲蓬,轻轻剥开,取出里面榛子大的莲子分给人吃。
陆昀帮着她一起剥莲子,而后将取出莲子的莲蓬和莲子分开装好,差人送去厨房。
莲房鱼包是沈沅槿和陆昀都爱吃的菜色,乃是将去过腥的肥美鳜鱼、新鲜莲子和菱角剁碎后加入盐、蛋清搅拌成馅,放入莲子的莲蓬洞中,最后置在蒸笼中蒸上半刻钟左右的时间即可。
蒸出来的鲜美鱼肉混着清浅荷香,便是在这炎热的夏日里吃着也不腻人。
出来这好些时候,沈沅槿身上不免疲乏,陆昀知她不爱乘撵,便也没有叫人去备步撵,只管陪着她走回去。
杜若取来油伞撑开遮阳,陆昀自她手中接过,让她和辞楹撑另一把伞去。
陆昀高出沈沅槿半个头,倒是比矮她一些的杜若和辞楹给她撑伞更妥当些,还可避免伞骨戳到她的头发。
那把绘玉兰的油伞倾斜着落在沈沅槿头顶上方,沈沅槿稍稍侧目看了看陆昀那边,果见他的半边身子浴在金光中。
“玄仪。”沈沅槿含情脉脉地凝望他一眼,芙蓉面上露出一抹浅浅的笑意,启了启唇,不吝夸他:“你真好。”
陆昀闻言,不由心花怒放,若非这会子是在外头,当真想撂开伞紧紧拥住她,仔细尝一尝她那嫣红的唇上是否抹了香甜诱人的石蜜。
归至院中,就见青霜在檐下拿一支雀羽逗弄淮南,纤凝坐在栏杆处吹风晒帕。
辞楹怀里抱着一把荷花荷叶,其中两朵将将贴到她的下巴,花瓣粉白,甚是好看。
纤凝忙收了帕子揣进袖中,将人迎进屋中,寻来白釉印花纹莲花罐添了些水,送至沈沅槿身侧的小几处。
陆昀坐在小几的另一边,兴致勃勃地看沈沅槿用剪刀修炼荷花枝的长度,再将它们仔细插进瓶中。
冰盘里置了两大块冰,经陆昀手中挥动的蜀绣团扇轻轻一扇,散出的凉意扑至沈沅槿那处,凉爽宜人。
沈沅槿让去厨房传了一大壶冰镇的蜜桃鲜乳茶送来,也叫底下的婢女媪妇各吃一盏去去暑气。
晌午,婢女提了食盒来布膳,除莲房鱼包外,还有一道红烧鱼烩。
沈沅槿只一眼便知,大抵是他昨日又买了几尾鱼回来的。
因怕她闻不惯,陆昀想了许多法子去腥。
如此一来,每制作一批不知要费上多少时候,那腥味的确减去不少,若不去细细地闻,便觉不出什么来。
陆昀整日未出,三餐都和沈沅槿在一起用;这日过后,依旧早出晚归。
沈沅槿忙于将铺子开至华州和同州的事宜,白日里亦不得闲,只在夜里同陆昀说会儿话亲密一番。
似这般又过了月余,到七月上旬,立了秋,末伏将至,夜深后便不怎么热了。
这日,沈沅槿晚膳用了些甑糕,一时克化不动,胃里难受,便去园子里散步消食。
夏末的天色,过了一更还未全然暗下,辞楹提一盏明角灯,走在她身侧。
辞楹近来听她讲了些鬼怪故事,经过已假山处时,打林中吹来一阵凉风,直吹得灯中火苗乱窜,不由心生害怕,后背发凉。
正要叫住沈沅槿离了此处往大路走,忽听那边矮檐下传来两个媪妇说话的细碎声。
其中一媪妇神秘兮兮地问:“你近来可有听人说起过怪事?”
另一个听了,显是被她勾起好奇心,反问道:“什么怪事?”
那两个媪妇的声音辞楹听着不甚耳熟,细细想来,约莫是在二门外当差,因入夜后无事,来这里吃酒闲谈的。
沈沅槿并无听人墙角的爱好,本欲走开,却又因那媪妇口中的一句:“可了不得,外头都在传,洛阳那边闹了精怪。”
精怪二字入耳,沈沅槿立时来了精神,脚就跟有千斤重似的钉在原处,走不动道。
辞楹本就害怕,沈沅槿停下步子,她亦不敢再动,只挽着沈沅槿的胳膊压制恐惧。
周遭寂静一片,晚风刮在门上,淅淅索索,就听那喝了二两黄汤的婆子神秘兮兮地继续说道:“近日河中府也闹将出来,听说那精怪眼里冒的是绿光,在上天飞时不过陶瓮般大,倘若闯进人家中,或是遇见活人落了地,便足有大虫那般大,张开大口就吸人精气,直将人咬得血淋淋的,约莫也死了好些人了;河中离咱们这也算不得远,左不过几日路程,可千万莫要往这处来才好。”
此等怪力乱神之事,另外那媪妇听后虽不太相信,终归是存着几分敬畏和惧怕之心,拧眉道:“这会子天也黑了,浑说什么精啊怪啊的,听着怪渗人的,快别说了。”
“我素日里还当你是个胆大的,不想竟也惧怕这些鬼鬼神神的,我也不是存心吓你,实是昨日出去采买东西时听河中来的商人说起,心里觉得怪异,这才说与你听。”
后头的这段对话,沈沅槿并未听到,彼时她已和辞楹走到前头去了。
“娘子,你说,方才那媪妇说的可是真的?这世上当真会有精怪吗?”饶是今夜月色明亮,又有烛光相照,辞楹身上还是起了一层鸡皮疙瘩,颤颤巍巍地朝沈沅槿发问。
沈沅槿从前不信这样怪力乱神的事,可自打病故后无端穿越到此处,虽不曾动摇过信念,终究是更添几分敬畏之心,故而并不敢妄下定论,只摇了摇头。
“我也不知这世上有没有精怪;方才那媪妇嘴里说的飞起来陶瓮一样大的妖怪,我听着实在古怪,许是外头人胡乱编出来吓人得亦未可知。”
辞楹听后觉得有理,没再往下深想,只当成个志怪故事听听也就罢了。
她二人归至房中,陆昀尚在书房处理公务,二更天过了方回,就见沈沅槿低垂着眉眼,歪靠在贵妃榻上有一下没一下地打着扇子发愣。
陆昀屈膝在沈沅槿腿边坐下,对上她的眼眸,问她可是有什么烦心事。
沈沅槿抬头一望,见是他,缓缓坐直了身子,略思量片刻,问出心中所想。
许是因为连日操劳,陆昀脸色算不得好,当下听了她问的话,却是眸光微沉,眉头轻蹙,“此事大抵不是空穴来风,不独洛阳和河中府,华州近日也传了这样的流言出来;沅娘也不必怕,世上何来那般多的灵异鬼怪,只怕是那等用心不良之人传出来妖言惑众的。”
团扇挥动的幅度骤然收拢,悬停在半空中好半晌,心中愈发不安,只觉此事透着股难以言喻的怪异。
但愿谣言能早些止于智者。沈沅槿佯装从容:“二郎多心了,我不怕的。”
短短半月过去,那传言非但未能终止,反甚嚣尘上,不独传出长安城也闹了那妖怪,更有河中节度使上书圣人,言那妖怪在河中道下所辖的州县多地出现,肆意杀伤人畜。
民间精怪横行,百姓眼中,不外乎是圣人失德,奸臣当道,朝堂动荡,上天发出警示。
陆琮不过十一的年纪,还未亲政,又何来失德一说;倒是如今王氏一族把控朝政,大肆揽权,更像是应在上头。
倘若此事背后果真有人推波助澜,那么无疑是在向天下百姓点王氏和太后架空圣人,祸乱朝纲。
沈沅槿敏锐地自这起看似是民间异闻的事件中嗅到一丝政治阴谋的气息,却又思量不出此事的幕后推手会是何人,索性起身搁了扇子,唤人送水进来。
十余日后,有关于洛阳、华州一带精怪横行的流言越传越广,长安城中的军民亦变得人心惶惶,就连往日热闹的夜市都冷清许多,入夜后,除巡街卫队的脚步声外,街头巷尾寂静一片。
而在河中道,则有宗族百姓、村民于日落后聚众壮胆,城中士兵亦不乏手持兵刃自发聚集之人。
宰相王汲眼见此事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于朝廷和民生皆有碍,遂命陆昀和张俸等人即日前往河中府和洛阳实地查访。
陆昀风尘仆仆地打马归府,将他要往河中府去的事情同沈沅槿说明了,沈沅槿疑心那幕后之人极不简单,不免为他忧心,嘱咐他千万小心,陆昀点头应下,伺候她洗漱,闹过一阵,方心满意足地拥她入眠。
自他走后,沈沅槿无一日不为他悬心,每每空闲下来后,免不了呆坐出神,眉头紧锁,心事沉沉。
又三日,外头递来陆昀报平安的信。
沈沅槿才刚安心一些,偏太史局中便又传出三垣变动的消息。
精怪横行和天象异变接连出现,不免耐人寻味,不出一日,王氏一族称霸朝纲之言便闹得满城风雨。
事情闹到这般地步,王汲再不能坐视不理,命两殿司严抓借由这两件事妄议朝政、大肆造谣之人;王太后则是降下懿旨请来高僧于宫中祈福驱邪。
然,此等言论不独在京中流传,以极快的速度呈圆形辐射散布至周边各道。
正当王汲与王太后为此事焦头烂额之际,成德节度使传来八百里加急的战报,道是梁王打着“王氏毒杀先帝乱国,上承天意清君侧”的旗号起兵谋反,不过短短数日便已攻下义武,请朝廷派兵剿灭叛军。
王汲得此消息,连夜令中书舍人起草诏书命河东、昭义、魏博节度使抵御梁王南下,护卫洛阳。
旨意传至河东之时,陆渊领二十万兵自定州以每日五十里的行军速度开拔至赵州。
洛阳。
陆昀追查到瓮妖一事最初是由两名江湖术士散布出来,只他们行踪不定,经多方打探,也只知他们是往南边去了。
时下梁王谋反,洛阳守军忙于招募兵马守城,他非武将,留在洛阳无甚意义,加之急于将此线索禀告朝廷,又恐沈沅槿为他忧心,连夜收拾好行囊,翌日清晨上了马,同张俸并两个随从疾驰出城。
河东节度使麾下早有牙兵暗中投入陆镇手下,加之陆渊父子在燕云十六州抵御契丹室韦多年,昭义、魏博两镇久未北上御敌,疏于练兵,只一月不到的时间,陆镇便已攻破昭义泽州,金阳节度使不战而降。
八月十一,陆镇领兵攻破洛阳,陆渊攻破河东,经河中直取潼关。
陆镇三日攻下陕州,取道虢州往华州与陆渊汇合。
华州距长安不过一百四余里,一旦失守,攻破长安指日可待。
因梁王所用旗号乃是清君侧,城中宗室聚于一处密谋除去王汲,再以王汲项上人头请陆渊退兵。
风声不知怎的走漏到王汲处,索性一不做二不休,于次日联合王太后发动宫变挟持陆琮,意欲领剩余兵力弃城逃往荆南道,以图将来北上收复失地。
丹凤门。
王汲为号令众人,与陆琮同乘一辆车。
朱漆宫门打开的那一瞬,黑压压的军队现于人前。
“王相公欲要往何处去?”为首的高大郎君高呼道,带着戏谑的语气,腰悬一柄近四尺的玄铁长剑,满面肃杀之气,一派桀骜模样;他身侧掌管左羽林军的陆斐瞧着就要平和许多。
那道熟悉的声音传进耳中,王汲险些以为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陆镇,早在三年前,他不是就成了废人了吗?!
王汲大惊失色,急急掀开车帘,探出脑袋,待瞧清楚那骑马立于千军万马前的年轻郎君的样貌,险些一口气没提上来。
“你,你……”王汲大脑飞速运转,惊慌失措地退回马车内,挟了陆琮喝令他退下。
那皇位和东宫早该由他们父子来坐。陆镇又岂会在意陆琮的生死,当即挥手淡淡道出一句“诛杀王贼者赏金千两”。
霎时间,丹凤门附近的厮杀声震天,陆镇分毫没有顾及陆琮,直取对方人马而去,不多时,王汲死于陆镇剑下,鲜血喷涌而出,陆琮面上和衣上皆红了大片。
陆琮不过脖子处受伤见红,虽侥幸捡回一条性命,却像是吓得三魂丢了七魄,整个人呆呆愣楞,就连话都说不利索。
陆镇命中书舍人拟旨,加盖玉玺,派遣心腹送至华州,让守将开了城门。
五日后,陆渊畅通无阻地进了长安城城,不曾扰民,宗室朝臣府上俱无恙。
月末,少帝颁布退位诏书让贤于陆渊。
九月初二,陆渊登基,立长子陆镇为东宫太子,次子和三子皆进封为王;册王妃崔氏为皇后,孺人沈氏为丽妃,郑氏为淑妃,侍妾赵氏为婕妤。
那些有关于精怪的谣言皆止于陆渊父子起兵后,三垣星动亦有了对应,那两个术士是奉了谁的命令将谣言流传出去,又是谁人在背后推波助澜,一切都不言而喻。
王氏乱政祸国,的确该诛;只是少帝实在无辜,未曾亲政便被梁王夺了帝位。
陆昀乃是性情中人,不免为陆琮的遭遇感到惋惜,顾不得陆渊父子的态度,于陆琮离京前往封地时前去相送。
沈沅槿着一袭桂子绿的齐胸襦裙,外罩一件御风的素色袖衫,立在灞桥边的柳树下等待陆昀抽身过来。
此番随陆琮前往封地的人马不过聊聊十余人,相较于天子出行的仪仗,可谓天壤之别。
他才十二不到,放在现代,还不到上初中的年纪。沈沅槿心内有所触动,沈沅槿信手折来一枝杨柳拿在手里,眉眼低垂。
一座雅致的客舍内,陆镇着玄色翻领常服,临窗而坐,指尖执着莲瓣茶碗。
秋风拂动柳叶,陆镇叫那抹舒展腰肢的绿意吸引目光,稍稍侧目,但见翠绿丝绦中,一长挑纤瘦的女郎盈盈而立。
峨眉臻首,雪肌玉肤,貌若瑶台神妃。
白皙修长的鹤颈之下,圆润丰盈撑起纯白衣料,裙带勾勒出她那不盈一握的腰身。
着实没想到会在此处遇到她。陆镇不动声色地滚了滚喉结,忽而搁下茶碗,不自觉地张开手掌,像是在隔空搂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