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太史婴
两人对视一眼,聂让面无表情,那官员连忙点头哈腰:“聂大人,真巧啊哈哈哈……”
聂让冷笑了声没有理会这种两面三刀的东西,也没告诫提醒,自己上了马车。
果然片刻后,那人也被一脚踹到了街上……
于是到了第二日,一行人又凑到一起义愤填膺商议要如何对付那永安郡主,一个个满眼都是深仇大恨,就好像昨日自己没有偷偷往郡主府去挨打。
“狂妄自大目中无人,本官与她势不两立!”
“没错,绝不可能和谈,本官就不相信,朝廷会为了个跋扈强权的郡主,免了咱们这些驻守边城多年的老人。”
“没错,没有功劳还有苦劳呢,朝廷绝不可能如此,等到拿回印鉴,本官定要上本参她!”
大宣朝也的确没有过同时罢免整个府城所有官员的先例,因此,一行人商议好,无论结果如何,还能留在原职的,一定要与那永安郡主对抗到底!
聂让冷笑:“真当他们高枕无忧了?明日便是辽东关城防动工的日子了,本官倒要看看,那沈青柏要如何开工!”
…………
翌日清早,聂让等人的耳目便探回消息:沈青柏带着流放犯队伍与工匠团队前往辽东关,他们的车队拉着石灰等一应物料……这明显是要开工了!
聂让闻讯,铁青数日的脸瞬间变得艳阳高照:“好,哈哈哈哈,所谓自掘坟墓便是如此,那沈青柏果然与永安郡主一般无法无天,连糯米灰都没有,就敢开工。”
旁边另一名官员也是满脸冷笑:“是啊,只有石灰,去修筑城防便是造假欺君……敢在辽东关城造假欺君,他们死定了!”
聂让强忍着兴奋沉声道:“先稳住,不要给他们脱罪的机会,等一等,等那城墙修筑的差不多了,他无法再遮掩罪状了,我等再一举发力……届时,定要将那沈青柏定个死罪!”
“没错,永安郡主知情不报怎么也有个纵容之罪,危害城防置整个辽东百姓安危于不顾,届时,咱们再一鼓作气,定能将她赶出北海府……”
第262章 建温室,建医院
聂让那些北海府官员信誓旦旦要将沈柠赶出北海府,却没想到,被他们视为死敌的人,压根就没把他们放在眼里。
沈柠所有心思都放在正事上,眼下最要紧的一件便是:建温室。
小白眼带回来了好多的马铃薯和玉米种子,如今即将入冬,北海府会迅速变冷,她想建起来温室试试那些马铃薯和玉米种子怎么样。
若是真的能种,那么,有了这两样高产的农作物,原本贫瘠的北海府就要彻底改变了……不,不只是北海府,整个大宣朝都会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
其实在大宣朝已经有了温室的存在,只是相对于后世来说并没有那么常见,毕竟成本比较高。
京城城郊的庄子里就有温室,皇宫也有,是用来种一些好种植易成活的蔬菜类的,供皇宫在缺少蔬菜的冬日食用。
可沈柠这边不一样……
北海府地域辽阔,她如今守着一座煤山和几万贫穷急需活计的百姓,天时地利人和都占了,不干点什么岂不是浪费。
她知道温室的原理,但并没有自己就敲定方案,而是谨慎的在北海府城张榜招揽懂得修建温室的工匠,没想到还真招到了十几个。
其实也是,这里的流放犯人来自天南海北,以前做什么的都有,当官、经商、行医、种地,五花八门。
沈柠亲自见过了那十几个人,确认的确都是懂一些温室相关的东西后便将人留下来,共同商议敲定方案,一边开始准备材料,做好施工的前期工作。
建筑材料和工人都好找,主要是选址。
毕竟事关重大,沈柠将温室选在了北海府城内紧挨着城墙的那一大片荒地。
很快,她就与那些有经验的工匠确认了温室的样子:土墙纸窗的结构。
以黄土为原料做土坯砖墙,靠南边的墙上部分设计成斜面,安装纸窗,然后在这种温室雏形的内部中间修建一道加厚的墙壁用来布置人工加温设备,例如火炉火炕等等,加温设备与后边黄土墙部分中间再用一道纸窗隔开,作为气温缓冲地带。
这种温室融合了大宣朝如今的火室温室与沈柠前世见过的阳光温室,既能透进来阳光增温,又能很好的在保证光照的同时,隔绝寒冷。
巨大的温室三个一列三个一列……沿着整个北海府城墙内修建了好长一段,算下来能建一百多个。
煤山那边动工了,造船司也动弹起来,再加上这样浩大的温室工程,几乎整个北海府的百姓都有事干了……更重要的是,郡主府下边的活计,为了让百姓安心干活,非但不拖欠工钱,都是当月月底前就给结清。
一时间,原本已经因为天气一日冷过一日而变得萧索的北海府城仿佛整个都活了过来。
同样受惠的还有临海的渔民。
因为要雇佣非常多的百姓劳作,花楹雪的管事跟渔民定了送海货的买卖,每隔七日往城里送一批,那些海货都被当成奖赏发给了干活最卖力的人。
这样一来,干活的人愈发卖力,而临海渔民的海货也有了出路,整个城都活了。
就连城里那些没事干的小屁孩们都能找到营生:捡干粪,积攒到一定的重量就可以拿去修建温室那边找专门收购粪便的人卖掉换成铜钱。
不拘什么粪便都行,人的牛羊的猪狗鸡鸭的,都可以。
路上的粪便都能用来换钱,以至于整个北海府城内城外的环境在短短几日内出现了天翻地覆的改变:街角旮旯的脏污粪便没有了……就连路过的牛羊屁股后边都跟着些虎视眈眈的拾粪小孩。
被数双眼睛盯着屁股,那些牛羊猪狗之流变得十分紧绷,总觉得这个世界好像发生了什么变化!
有事干有饭吃的日子似乎总是格外的快,一个多月的时间过去,北海府城城墙内,排列的整整齐齐的温室建好了。
一百多间巨大无比的温室沿着城墙排列,看起来竟是十分壮观。
即便这些温室是经由北海府城的百姓建造出来的,可看着从他们手底下诞生的建筑,所有人还是觉得满心震撼。
他们从未见过这样的东西,即便有人见过温室,却也没见过这种新奇模样的温室,而且还是这样大的规模。
一列列温室之间都有一道火路连通起来,好让燃烧的热量能更大的利用,室内翻好的田地里备好了撒了粪便草木灰的肥沃土壤,加温的火炕火炉也都就位了。
唯一的改动就是沈柠选了最靠近主街道的那一片温室,在温室内侧又让人盖了一排宽敞的屋舍。
温室加热设备的南侧是温室,北侧便通进了那一排建筑内,那些房屋内虽没有温室内的温度高,可在即将到来的严寒冬日,绝对是温暖的处所。
就在周围人有些好奇沈柠盖这些房子要做什么的时候,沈柠给出了答案:医院。
众人都只听过“医馆”,这还是第一次听到“医院。”
不过想象一下也能理解,医馆是行医的馆子,那医院就是行医的院子。
只是,用得着这样大的地方吗?这样一大片院子?
七月还有些反对:“小姐,您不该在这里行医的,毕竟您现在是郡主。”
还是未来定王妃,整日与那些百姓近距离接触不合适啊。
沈柠笑着安慰她:“不是我自己,这城内有好些医师,只是苦于没有条件,我只是给他们创造机会,也给城中百姓一个治病救命的处所。”
也是这段时间修建温室的时候,沈柠才知道,北海府城内大夫很少,更重要的是,以前都很少有人舍得花钱就医。
大病治不了,小病全靠扛,饭都吃不饱活都活不下去了,还谈什么健康不健康的。
前一阵修建温室她视察工地时就看到有个老人不停在咳嗽,肺都快咳出来了,却还在坚持干活。
沈柠顺手给老人诊脉后开了药,那老人当时还不知道这位矜贵娘子居然就是永安郡主,只是拿着药方苦笑:“城里大夫少,抓药贵。”
便是现在干活赚到了银钱,却也不舍得多花一文钱,毕竟谁知道这样的好日子能持续多久,多攒一文是一文。
沈柠也是因此得知城中的医疗状况:因为太穷,大夫少,因为大夫少,所以医药费贵,因为医药费贵,所以看病的人更少,大夫也越来越少,完全成了恶性循环。
她动了心思,便又张贴了告示,在北海府城找懂得医理的。
倒不是没人想浑水摸鱼,可她懂医术,在将想要坑蒙的一个贼大胆打的鼻青脸肿绑到街上展示后就没人敢再来找死了。
就这样,到了如今,竟然给她找到了二十多名懂医术的医师。
这些人自然有好有差,但至少多少都懂一些医理,沈柠便起了借着温室的余温在温室后边建个简易医院的心思。
北海府背面靠山,药材什么的其实并不难找,只是苦于平日里寻不到销路,医院若是建起来,能解决掉许多药材的销路,同时还能造福百姓,对她来说只是摊点地方。
这点地方在辽阔的辽东大地上九牛一毛,她又何乐而不为呢……
就在沈柠盯着人布置医院然后亲自培训那些医师时,外边温室内,马铃薯种子和玉米种子下地了……
第263章 听郡主的话
沈柠以前生病不能动后她就是看视频,各种视频,曾经一次无意间看到过温室种植,其中恰好就提到过,相比较玉米,马铃薯更适合温室种植一些。
也是因此,在这一百多间温室内,沈柠绝大多数种植的都是马铃薯,玉米种的比较少,担心出什么纰漏浪费了玉米种子。
马铃薯种植前期需要进行切块还有一些准备工作,她选的都是随她一路流放而来的犯人当中的人。
之前沈青柏往辽东关修筑城防时,带走的大多数都是北海府这边原来的犯人,因为并不知根知底,他便带去修城墙,将与他们一路同行更可靠一些的那些犯人中的一大半都留给了沈柠。
第一批马铃薯种子播种沈柠就教给了这批人。
切块育芽,沈柠也并不精通,一边做一边摸索,先种了四个温室的马铃薯……等到那四个温室里的马铃薯顺利发芽出苗后她总算松了口气,这才开始按照之前的方法在其余温室内动工。
一百多个温室,每个温室内五到八人负责,随她一路而来的那些犯人倒是够用。
相比较北海府原本的人,沈柠当然更信任他们一些。
在那些人中,她还专程挑选了一些拖家带口一路上都行事稳妥可靠的作为每个温室的负责人,负责管理这个温室,责任到人。
在温室那边的事有条不紊的推进时,沈柠也认真培训了选拔出来的那些医师,然后就惊喜的发现,那些人擅长的方向居然还挺全面。
医术最好的那八个人中,有四位擅长伤寒内症那一类的,有两位擅长治疗外伤的,还有两位擅长带下症的……所以,内科、外科、妇科……这是都有了!
好,八位主任医师到位!
而别的那些医术沈柠还不是特别放心的,选几个放在主任医师的旁边跟着帮忙加学习,再选几个放在“住院部”当住院医师,交替轮换,至于那些仅仅是略通医理的,放在药房抓药。
完美!
她真是天选打工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不忘工作这一套,安排的明明白白!
这些被选成医院医师的,若是犯人,那便不用再如同以往那般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且沈柠还会根据病患多少而给予一定的“加班费”。
若是原本的百姓,那就给一笔丰厚的薪水,总之,成为医院医师的人都非常高兴且干劲十足。
起初,城中百姓在听说那里开了家“医院”的时候还是茫然且避而远之的,毕竟所有人都知道,那些巨大的“温室”可是郡主的产业。
郡主府下开设的“医院”是他们平民百姓能去的地方吗?
怕是得人肉换猪肉,看个病搭条命了。
但很快关于那个“医院”的事情就在城中传开了,最开始传出来的便是那个咳嗽厉害还咬牙强撑着干活的老人。
老人咳得厉害,几乎夜不能寐,被温室工地的管事强行带去“医院”,到了医院后又有人将他带去后边药房抓药。
从医师到“药师”,那些人都和颜悦色的,半点也不像城中“仁善堂”那里的大夫那样凶巴巴。
医师先开了五副药让他回去煎药,那时,老人已经做好了将这个月赚的工钱全搭进去的准备,可等他听到费用时,几乎都要惊呆了。
在这样又大又奢华的“医院”看诊抓药,费用不到那“仁善堂”的三分之一。
竟然这样便宜?
上一篇:六零军婚:把男女主和系统叉出去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