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的奋斗人生 第53章

作者:风雨琉璃 标签: 前世今生 市井生活 日常 穿越重生

  所以方大海这谢谢说的有理有据,要帮着送到地方的心更显得十分正常。有这样的帮手,还是一路上聊的还行的帮手(如果这尬聊也是聊的话。),人蔡福来又不是受虐狂?能不愿意?

  “好,以后有活儿喊你。”

  看看,不仅人家不是受虐狂,还是个脑子活络的明白人,这一来一往的,多有人情味?如果这真的是何家亲戚的话,要方大海说,这比何雨松那混小子有前途多了。

  “那我可谢谢了,我家就在帽儿胡同36号,你要找我到里头喊一声就成,我就住前院。蔡哥,你住哪儿?我要遇上有人找拉货的,上哪儿找你?”

  “东四条街12号,前院。”

  “那地方不错啊,房子都挺齐整。”

  “嗯。”

  嗯什么嗯,这是又不想往下说了是吧。成吧,反正他目的已经超标达到了。后头的事儿看何毛柱的发挥吧。

  帮着人将东西送到,看了看蔡福来和那铺子里人的往来交谈,知道这必定是常干活的地方,相互也十分的熟悉,方大海终于收手回家了。

  一到家里,他随手将买来的三只鸡往家里一丢,嘱咐了何雨兰赶紧收拾养起来之后,连着饭都等不及吃,急吼吼的就去了后头中院的何家。向何毛柱诉说他的新发现去了。

  “姓蔡?不到20?”

  何毛柱一听着姓氏,一听这年纪,眉头立马就皱了起来,细细的琢磨了一下。然后不知道想到了什么,脸色猛地就是一黑,随即闭着眼就开始赶人。

  “知道了,你回去吃饭吧。”

  你要是不赶人,细问一二,那方大海说不得还就不感兴趣了。可你这赶人……那不八卦八卦,岂不是白白的浪费了他这一路的力气?

  “我说二叔,看样子你知道这人?还真是亲戚?那怎么没见你说起过?还有,那人都当窝脖了,这……”

  “让你吃饭就吃饭,怎么这么多话呢?”

  为什么多话您自己不知道?就看您这脸色就知道,这里头的事儿啊,怕是个大故事。

  不管是不是大故事,何毛柱这会儿也没说的心思,他这心正乱着呢。匆匆的将方大海推出门去,哐当一声就关紧了门户。

  方大海站在门外看着这样的何毛柱,差点就笑出了声儿来。连着回家的步子都带着几分雀跃。这忙乎了一日,神经紧张了一日,有这么一个事儿当调剂,你别说,还真挺有意思。

  何毛柱一点都不觉得有意思,回到里屋,连着自家媳妇询问,都有些不想回答。若非这会儿正是吃饭的时候,媳妇一会儿还要吃药,他都想躲起来,自己待着了。

  为什么会这样?那自然是让方大海猜对了,里头有故事呗,还是让他心里十分不爽快的故事。

  蔡福来是谁?从刚听到名字和年纪的那一刻,何毛柱心里就有了擦测,只是这会儿他心里还有些不确定,觉得这消息和他知道的有些不对等,所以心里正犹疑,不知道该不该去确认一下。

  不过他这里还没打定主意,他媳妇却已经给他做了决定,等着何雨松领着妹妹去睡了之后,王桂香靠近了自家男人,轻声劝道:

  “不管怎么说也是血亲兄弟,既然听到了消息,怎么也该去看看,不定真是出了什么事儿呢,不然就他家那样,怎么也不至于到了这地步。”

  兄弟?他家哪样?

  若是方大海听到这些,脑子里许是又会出现无数小作文吧。不过这会儿他不知道,他正在自家教方大江做鸡笼呢。

  “这鸡笼其实用竹子做是最合适的,可惜咱们家没有,这节气,附近也没处寻,所以只能用木头了,只是这木头做也有木头的好处,别的不说,结实度肯定是更好些。”

  “大哥,你想要下蛋鸡,买母鸡就是了,怎么还买了公鸡?若是买3只母鸡,到了来年开春,十天半个月,咱们就能卖出去一篮子鸡蛋了,多挣钱。”

  方大江看着手脚利索的大哥,脸上全是满足。他家要养牲口了呀,即使只是鸡,那也是活物,是能让家里多点吃的,多点进项的活物,这比猎物更让人心安。为此,他说话都带上了笑意。

  “傻了不是?不买公鸡,那怎么能有小鸡?你当光是母鸡,那小鸡就能自己出来?”

  方大海看着堂屋里围着自己的几个孩子,同样也露出了笑。说话间也带上了几分打趣,让屋子里的气氛更好了。

  “小鸡?大哥,你是想咱们自己家孵鸡蛋,然后卖小鸡?”

  方大江惊呼了起来,一边的何雨兰更是眼睛亮闪闪的,满是光。

  “卖小鸡?这个我行的。”

  又寻到了一个给家里增加出息的法子,还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何雨兰是真高兴,抱着香草又凑近了几分。

  “这鸡看着不大,不过最多3个月,应该就能生蛋了,这么一算,早的话,开春咱们就能有小鸡可以卖了。”

  “没种的蛋咱们吃,种蛋则孵出来小鸡卖钱,有吃有赚,多划算?”

  确实划算,就是最小的香草都听得挺高兴,拍着手乐呵的欢呼:

  “能吃蛋蛋啦,蛋蛋!”

  有欢呼声加油,方大海手里的活儿做的越发利索了,一会儿的功夫,这鸡笼就成了形。

  “行了,今儿这鸡先放家里,明儿咱们把柴棚收拾一下,放到里头。”

  “好嘞。”

  方大江提着鸡笼就去背篓里抓鸡,何雨兰见方大海好了,也利索的从炕灶的锅里舀出热水来,让方大海赶紧洗漱。也就是到了这会儿,她才有功夫问方大海:

  “刚你回来那会儿,急着去找二叔是有事儿?”

  “啊,有事儿,还是挺大的事儿。我问你,你知不知道除了二叔,你家在京城还有没有别的亲戚?血脉近的那种?”

  这……何雨兰怎么知道?她当初跟着爹妈逃难的时候,那可才6岁,谁家会和6岁的孩子多说什么?特别是在她还有个长子长孙的大哥,自己还是个女孩的情况下。

  “不知道啊!和这有关?”

  “呵呵,应该有关,许是你就要多一门亲戚了。”

  这一路回来他本也只是觉得那蔡福来和何毛柱像,可等着他刚再仔细的端详了一下何毛柱的容貌……这何止是像啊,说是亲兄弟都有人信。

  那么问题来了,老家是河南的何家人,怎么会在京城有亲兄弟?这真是个问题。

  

第55章 狗血剧……

  十一月的京城,在没有全球变暖,没有温室效应的前提下,即使还在上旬,气温已经很低了。因为日夜温差过大的缘故,夜里更是凉的厉害,像是方大海家这样还有小孩子的人家,更是已经点上了火炕,以防风寒病痛。

  只是这也有一个不好,那就是每到凌晨,若是不有个人早些起来,往炕灶里再送上几根柴火,那保管一个个的都得被冻醒。

  什么?用煤?虽说托了隔壁乔家就在煤铺当账房的福,家里得了不少的煤粉,也做了不少的煤球。可这都是要耗钱的不是吗?

  贫寒人家,俭省为上,不是万不得已,谁会这么抛费?那可是日日都要消耗的东西。

  所以这一日,方大海也同往日一样,天还没亮就早早的醒了过来,习惯性的披上袄子,踢踏着鞋子来到堂屋,给两边屋子的炕灶填柴。只是和以往不一样的是,这次他做完了这些不是回去重新躺下,也不是索性起来练功,而是回到屋子后,扒拉着北面的窗子,朝着中院正房何家瞧了过去。

  如他所料,何家的屋子里已经有了光亮。看来何毛柱今儿确实是要一早出门了。

  方大海偷笑了几声,转头就去了东屋,推了推何雨兰。

  “怎么了?怎么起这么早?要出门?”

  何雨兰抱着香草睡的正香,猛地被推醒,第一反应就是方大海有事儿要出门。眼睛还没睁圆乎呢,挣扎着就想起来给他做早饭。

  “不用起,就是和你说一声,一会儿我要出门,对了,一会儿别忘了喊大江起来。”

  听说真要出门,何雨兰哪里还躺的住?

  “那我得做早饭了。”

  “不用,不用,我这就要走了。”

  说着他耳朵一动,眼睛扫向了窗外。果然,何毛柱已经出来了,裹着大袄子,头上还围了两圈棉布巾子,遮住了大半边的脸。

  “行了,我走了。”

  这还真说走就走啊!这是

  怎么了?

  何雨兰有点懵,想想刚才方大海的动作,眼睛也不自觉的看向了外头,然后她就看到方大海和何毛柱两个一前一后的走出了大院的门。

  “跟着二叔出去的?”

  看着不是方大海一个人,知道应该不是上山,何雨兰心里倒是安稳了些,只是继续睡……这个是不能了,时间也不早了,要是睡过头了怎么办?还是起来做早饭吧。

  方大海不知道自己走了之后何雨兰起来的事儿,这会儿他正小心的跟着何毛柱呢。虽说何毛柱没受过什么训练,可到底是从战乱年间活过来的人,不可能半点警惕性都没有,加上这会儿路上实在是人少,所以为了不暴露,方大海拉的距离还是有些远。

  可即使距离再远,方大海路还是认识的,这明显不是去东四条的方向啊!哦,也不是去朱记油铺的路,难道自己猜错了?他不是去找那个什么蔡福来的?如果不是,那他这大清早的避开了人,又是想干嘛呢?

  干嘛?自然是从根子上找喽!听听,这会儿何毛柱在恭王府后头某个巷子边,询问路人的时候问的事儿就知道了。

  “蔡家?哪个蔡家?哦,你说前头贝子府出来的那个姨娘家吧!”

  方大海耳朵动了动,躲在巷子的拐角,无声的笑了起来。

  蔡家,呵呵,行了,必定是说蔡福来。这二叔啊,居然直接找到人老底的地方来了。不过这姨娘……还是贝子府出来的,这故事好像有点狗血啊!该不是什么私奔之类的吧?

  方大海兴趣越发的上来了,人也不禁往前靠了靠,想听得更清楚些。

  那头何毛柱半点没察觉有这么一个耳朵跟着,他正为自己寻对了地方高兴呢,忙不迭的继续追问着。

  “对对对,就是她家,我记得这前头那个2进的院子就是她家啊,怎么瞧着人不对呢。”

  “嗨,还能怎么回事儿?败了呗。”

  有人问这边的老事儿,被询问的人还是挺得意的,说起别家的兴衰还特别的感慨。

  “人哦,真是没有前后眼啊,好好的人啊,家说拜就败了,人说走就走了,哎!”

  何毛柱显然也没想到这一茬,就他自己的掐算,那蔡姨娘年岁可不大啊,如今……应该蔡四十多,不到五十吧,怎么就没了?

  “这怎么说的?出了什么事儿了?”

  何毛柱心里不住的嘀咕:怪不得呢,这方大海说那孩子当了窝脖,还是那种艰难的,要靠着干重活活命的窝脖呢,这事儿可真是没想到啊。

  “那蔡姨娘啊,什么都好,人爽利,行事也大方,和街坊们处的也很是不错,可就一个不好,命不好啊!”

  大清早的就有人听他说古,那在家门口摆弄着早点摊子的汉子,也特别乐意给细细的说一说。权当是打发时间了是吧,反正这会儿这街面上没什么人,生意更是没有,闲着也是闲着。

  “小时后没摊上个好娘家,让她爹卖了成了丫头;等着好容易成了姨娘,日子起来了吧,当家的男人偏偏没了,一个没生养的姨娘,可不就让正房给赶出来了嘛。”

  被赶出来的姨娘?

  同样在静静地听着八卦的方大海眼睛一闪,心里倒是大概的猜到了几分。

  “虽说她也能耐,知道谋算,这样的处境还能攒下这么一处院子,后头又招赘得了个儿子,可谁让她找的男人不靠谱,孩子才,满周岁就跑了呢?谁让她娘家人算计她呢!就她那亲侄子,愣是能伙着外人,生生的将她的家底连偷带骗的都给弄了去,你说,这样的打击,她还能有好?也就是40年那会儿,那是生生的给气出了一场大病来,若不是当时她儿子才10岁,当娘的舍不得儿子,怕是当时就送了命了。”

  何毛柱很想说,那不是招赘,那是借种。他爹也不是跑了,而是任务完成,家里又有事儿,所以直接归家了。可想想这事儿不着调的程度……他真有些说不出口。还不如就让人家往招赘上说呢,好歹不至于太难听。不然他觉得,自己都没脸出门了。

  “那后来呢?东西能偷摸走,房子总不能吧?”

  “是不能,可那不是生了大病嘛,没了家底,想看病那能怎么办?不就只能靠着房子了嘛。加上还有个半大的孩子要养,所以啊,那蔡姨娘先是往外租,然后呢,又一间间的往外卖。这么着混了几年,孩子养活大了,房子也基本卖没了,到了46年的时候,娘俩就只剩下了最后东厢房的两间。”

  说到这里,那人摊子也收拾妥当了,说古也说出兴头了,索性拉着何毛柱往门口长条凳上一按,摆出一副熟人的摸样,继续唏嘘了起来。

  “所以我说她命不好呢,按说到了这时候,孩子都16了,已经到了能挣钱的时候,哪怕是出去给人当个伙计呢,那娘俩也算是有了翻身的指望,可谁想天有不测风云啊,那侄子不知道做了什么孽,自己死了不要紧,还拖累的债主寻到了他们家的门上。这可好,推攘间那蔡姨娘被人一把推到了院子里的石桌上,磕到头,当场人就没了。”

  听到这样的惨事儿,别说是何毛柱了,就是后头躲着听的方大海也忍不住轻叹了一声,这女人啊,确实不够好命哦!每每看到生活希望的时候,就来上一击,就是这次不死,怕是人也要被折腾出毛病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