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关小医娘的种田日常 第129章

作者:双叶成林 标签: 轻松 穿越重生

  锦岁唤醒凌爷爷,跟普通人沟通阿爷最擅长,并且她担心有人认出自己。

  把围巾又往上拉了拉,先把车拉到空地处,再解马去喂水喂草料。

  这是匹从战场上退下的黄骠马,脚受了伤,不能上战场但当拉车马算是委屈它了。

  锦岁往大黄的水里倒了瓶葡萄糖,补补能量。

  草料也多抓了几把好豆料,小声安慰道:“等咱们离开燕地,就让你慢慢走。”

  阿爷在车厢里伸个懒腰下车,很有东北老乡的风范,自来熟地笑问:

  “哎呀,老夫还担心晚上就咱祖孙三个,遇到狼咋个办?没想到有这么多乡亲在啊!”

  凌爷爷已经脱了道袍,祖孙三个商量好的,不再以道士的身份赶路,因为那样太显眼了。

  阿爷这样一问,立即有年长的接话:“驿站我们这样的人家住不起,只能露宿荒野。老爷咋不住驿站?”

  凌爷爷嘿一声,跑到人家篝火堆上烤火:“我算啥老爷!一天两顿干的都吃不起。

  这车和马都是租的,哪里有钱住驿站哦!”

  这话让众人感同身受,见车上没有大人,只有一个少年和孩子,都放松警惕,聊了起来。

  锦岁一边听着阿爷那里的动静,一边和锦安升火。一个妇人还好心送了一团引火的枯草,锦岁当然不敢拿煤炉出来用。

  就近拾了些柴,把吊锅架上,准备煮个简单的晚餐。

  归功于阿爷准备的充足,他把杂烩食肆的底料装了一锅,如今天冷,虽然没上冻,但吃个三天是没问题的。

  舀一勺加水一熬就是个简单的汤,再把大饼复烤一下,往汤锅里一泡,妥妥的中原美味。

  祖孙三人最大的优点就是,都吃过苦,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也不难。

  包括小锦安,对这个晚餐也很满意。

  不过锦岁悄悄给锦安加了餐,孩子长身体,赶路又累,得吃吃,在车厢里让他啃了两块熟牛肉。

  外面人太多,得低调,吃饼喝汤已经比那些啃干粮的百姓要强太多,你再吃肉就太引人瞩目了。

  汤锅沸腾后,锦岁先盛了一碗让锦安送给那个赠他们干草的妇人,以示答谢,她带着两个孩子的。

  阿爷坐回锅前,已经把几十人的信息打听的差不多,他别有深意地看一眼锦岁,眼神中有骄傲,还有心疼,低声道:

  “都是去边城的。”

  锦安诧异地问:“去边城做什么?”

  凌爷爷笑呵呵地说:“燕地十六州都传遍了,戾王照抚流民,边城缺人手,能找到活干。就算找不到,王爷也不会让他们饿死冻死。”

  “都是在家乡活不下去的,有的田被士族占了,有变卖家产交了秋税,有的秋税交不上,男人被拖去服徭役,女人只能带着孩子外出谋生。”

  “都是苦命人啊!比流民强不了多少。听说边城穷人有活路,都往边城跑来了。”

  锦安也骄傲起来,都是我姐姐的功劳!

  转念想到三人目前的困境,他又笑不出来了。小声问锦岁:“姐,咱们走了,王爷还会对百姓好吗?”

  锦岁冷漠地道:“那是他的边城,他的百姓,谁知道呢!吃饭,已经不关咱们的事了。”

  嘴里这么说,心里却忍不住去看这些百姓,想着那个妇人能安排到哪里,那一家子瞧着强壮,可以去干盐田的活。

  那个老人瞧手上的茧子就是工匠,工匠边城最稀缺了,希望程榆问清楚一点,别因为年纪大就不要……

  赶紧摇摇头示意自己也清醒一点,已经不关你的事了!你有闲心操心这些,不如想一想前路!

  许是因为他们的食物太香,也可能是刚才凌爷爷的聊天大法起了效,有人高声问道:“老仗,你们去过边城吗?”

  凌爷爷扫一眼锦岁,笑道:“没去过,我们是燕郊人。”

  有人又问:“那应该听说过吧!戾王真招收百姓,给他干活管饭还给钱?”

  大家七嘴八舌地问起来:

  “边城是什么样的?”

  “流民上户籍还给分田?”

  “没有士族抢占良田好地?”

  “边城是边关兵多,兵爷不会乱打人吧?”

  “听说之前郑家要平民女殉葬,戾王硬是把人救下来,还把郑家家主的头给砍了呢!”

  锦岁赶忙解释:“砍的是郑家代家主,也不单因为他要平民殉葬,他还跟山贼马匪勾结,抢掠百姓。”

  众人先是一愣,你爷爷不是说不清楚吗?但马上反应过来,围的更近了:

  “听说很多人都瞧见了,戾王长的像天神一样俊,又威猛霸气,当着朝廷钦差的面,把郑家主一刀给砍了。”

  “活该啊!这些士族大家称霸燕地百年,也该有人来治治他们了。”

  “听说戾王火烧一万鞑子,把整个城都给烧了!如今旧城还是一片焦土,还能闻到血腥味呢!”

  锦岁:……牛皮是怎么吹出去的?统共也就一千多鞑子,还一万,一万鞑子铁骑能把燕地荡平了。

  朝廷的封赏圣旨一直没来,该不会就因为有人吹牛吹过头了吧?

  “我听说边城有从西域弄来的粮种,寒冬腊月也能种,种的那粮食就不挨饿了。”

  “我听说给王爷干活,一天管两顿饭,还有肉吃呢!”

  一听‘肉’,连小家伙也大胆询问:“肉肉,天天有肉肉吃吗?娘亲,我们快点去边城吧!”

  那妇人看着正抱着碗舔的小儿子,歉意地对锦岁笑笑,表示自己会把碗洗干净。

  又拉过询问的大儿子,担忧地道:“哪能天天吃肉哦!也不知道像娘这样的能不能找到营生?”

  凌爷爷忙说:“找得到!集市上摆摊的妇人姑娘多的是,你去了先到流民营登记,有户籍的要迁户,没户籍的先干官府发的任务赚工分,然后再落户。

  像你这样带两孩子的,会给你多两份补贴的。”

  大家一听这老仗开始说不知道,后面又是略懂,现在竟然连边城怎么落户都一清二楚了。

  纷纷挤过来询问,锦岁又怕阿爷说漏了嘴,又同情这些百姓,只能紧张地在旁边听着,准备随时提醒阿爷。

  扭头看到锦安悄悄挑碗里的饼给那个舔碗的小孩子,她又是心一软。

  不知为何,被顾长萧弄出来的满腹愁绪,在这些百姓七嘴八舌的询问中,在看到他们对边城的向往中。

  锦岁只觉心里好受多了,我在边城所做的一切,也许对顾长萧来说没有意义,也许不能留传下来什么,可对底层百姓来说,边城却成了他们心中的灯塔所在。

  自己做的努力,会用另一种方式,润物细无声地,洒向这片天地。

  这么想着,她的眼神渐至温柔,嘴角微扬。

  凌爷爷看在眼里,笑在心里,我的岁岁啊!你总说我和锦安太过心软,其实最心软的人就是你啊!

第151章 遇狼

  饭后阿爷让锦岁和锦安先睡,说自己已经睡了一觉还不困,煮了一壶浓茶,和同样不准备睡觉的人一起喝茶,低声聊天。

  锦岁知道阿爷是要守夜,防人之心不可无,她抓紧时间睡一觉好来接替阿爷。

  锦安也明白,忙说:“姐你只管睡,下半夜我起来看马车。”

  锦岁弹了一下他的额头:“你看马车,到时候连你和马车一起被人带走怎么办?

  快睡觉!小孩子睡不好会长不高的。”

  车厢里的东西都被收拾到一角,棉被勉强能铺开,姐弟俩躺上去还算宽敞,锦安开始有些不好意思,尽可能地离姐姐远点。

  姐姐可是女孩子,不能挨着姐姐睡。

  结果被锦岁拦腰一抱:“你不嫌冷啊!挤挤更暖和。”

  锦安蜷缩着一动不动,闻到姐姐身上的香气,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娘亲,他已经很久没被人这样抱着睡觉了。

  眼眶有点湿,生怕姐姐发现笑话他。白天赶路太累,小家伙没一会就睡着了。

  锦岁听着怀里弟弟均匀的呼吸声,又凝神听到外面阿爷喝茶的声音。脑子里跑马一样控制不住地想着各种事。

  边城、顾长萧、江南、凌父的案子、未来怎么走,等等事搅成一团麻花,撑的她脑子涨涨的痛,就是无法熟睡,总是半梦半醒的,不知身在何处的感觉。

  突然,她清晰地听到一阵低沉的咆哮声,脑子中的某根弦骤然一紧,她猛地坐起,怀里的锦安滚到旁边,睡的酣熟。

  锦岁忙给弟弟盖好被子,拿着手弩装了一个麻醉针,一个鱼油火器,跳下马车。

  只见阿爷和一群男子皆手持武器,可惜武器不像样,有的是棍子,有的是石头。

  原本熟睡的人群纷纷醒来,孩子被母亲捂着嘴巴,纷纷往锦岁的马车旁边退。

  人们在遇到危险时的本能反应,想找个遮挡物,而这片树林唯一算遮挡物的就是马车了。

  “阿爷,是什么东西?”

  凌爷爷扶正帽子,死盯着树林外的黑暗处:“狼群,真够狡猾的,我喝茶的时候就感觉到有东西,它们硬是熬到夜深人静才出来。”

  一人心有余悸地道:“睡在林子外围的,差点就被拖走。幸好老丈反应快,喊醒了我们。”

  狼群的低吼断断续续地传来,人狼双方就这么对峙着,大家都在往篝火堆里添柴,希望火势大些能吓走狼。

  狼群一直在林子外面转悠,同样不敢冲进来。

  也不知过了多久,众人的呼吸声都快被寒夜的风冻的凝固,锦岁举着手弩的手臂也麻了,眼下不是她逞勇的时候。

  她不能去打狼,留下阿爷和锦安也不安全,就看人和狼谁先熬不住。

  就在这时,树林外突然变得很是安静,安静到诡异,寒风一吹,让人头发皮麻。

  接着便是一只狼痛苦的低呜声,淡淡的血腥味被风吹来,狼王一声狼啸,树林外传来狼群飞奔的声音,是往远方飞奔。

  树林里的紧张气氛消失,飞鸟和小兽的动静传来,锦岁举着火把道:“狼群已经走了,来几个人随我去看看。”

  凌爷爷很默契地爬上马车守着锦安,锦岁一手火把一手弩,带着十几个提着木棍青壮来到树林深处。

  一头狼全身是血,脖子插着一根树枝,捅穿了大动脉,血都快放干了。

  锦岁让人把狼尸抬进树林,其他人也说不出原因,反正就是不由自主地听眼前这个少年的话。

  她和她爷爷,身上好像天生有种让人信服的气质。

  “狼群已经跑了。”

  她在猜测这只狼的死因,结果众人自己给出结论:“真是土地公公保佑啊!竟然让这只狼自己捅到树枝上捅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