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关小医娘的种田日常 第201章

作者:双叶成林 标签: 轻松 穿越重生

  刘校尉趴到锦岁车头上,哭了起来。

  一些屯田营的老兵,同样跑过来围着马车哭,不知道的还以为锦岁死在车上了呢!

  她只好下车一个个安慰、道歉,并且说有空去基地看他们,才把这些哭唧唧的老爷们安慰好。

  锦岁回头看一眼已经看不到的燕州城,切,任你们怎么看轻本姑娘,只要这些人敬重我就行了。

  刘校尉很认真地跟锦岁解释,好像她还是戾王一样。

  他只是顺带送这批货,跟燕家管事约好了见面商议出海货物的事。基地没有海船,有一批货物要走燕家的海船带出去。

  他又趁机向锦岁报告,基地那边已经有了三万多民众,俨然发展成一个小镇。

  除了盐田和浅海养殖、出海打渔之外,也开垦了田地。

  还有几个小岛上建了鱼油作坊,专门负责熬鱼油,但要拉到边城去装瓶,程大人对基地那边很重视。

  这一聊到好,两支队伍就在路边聊了大半个时辰,最后还是锦岁怕耽误刘校尉的事。

  才约好他们近回边城时再继续聊,好笑的是刘校尉跟凌爷爷一样有执念,提醒锦岁:“是力大无穷城!”

  这些边城的老人老部下,对咱们新城的名字很重视啊!也是,看着曾经荒芜的边营,变成今日的模样,他们比任何人都骄傲。

  黑虎也想去基地看看:“等成了亲我要带宝珠一起去,她说她还没看过海。”

  看到边城的时候,已近黄昏,夕阳将城墙染红,远远看上去,真得很像一座铜浇铁筑的城池。

  比起老旧沧桑的燕州城,我们边城就是大气磅礴,道路四通八达,这是一座无限扩张,朝气蓬勃的城市。

  身后传来密集的马蹄声,锦岁以为是刘校尉追了回来,回头一看,是跟着顾长萧去接难民的亲卫。

  “季姑娘,王爷让您看看这个。”

  那是一本有些破损的《三十六计》,但书边上,印了‘戾大无穷王’的私印。

第210章 找到魏英娘

  这是以前锦岁还是戾大无穷王的时候,卖的‘周边’,除了给燕九的那本卖了一万两的独签独本。

  其它的都是用印一百两一本,从开始的众人嘲讽,戾王想钱想疯了,一本破书敢卖一百两!

  到后来的士族子弟求着燕十二娘带货,全拿回家当收藏品。再到后来咱们戾王不差钱了,也不乐意恰这个‘烂钱’,直接宣布封印不卖了。

  这下子有戾王私印的三十六计,更是被炒成绝世孤本,之前买到手的士族子弟皆当宝贝收藏着。

  没买到的后悔不已,早知道戾王后来不卖了,一千两一本也要买一本啊!

  所以说,凡是有戾大无穷王私印的三十六计,每一本都被当宝贝收着。

  根本不可能出现这种破烂到封皮都快掉了,还沾了血和泥等脏物。

  锦岁自己都有点嫌弃,拿帕子包着书一角接过:“王爷让你把这个送过来做什么?”

  那亲卫满脸悲痛:“季老大您打开看看。”

  锦岁掀开书面,瞬间瞳孔一缩,脸色大变,因为书扉页上写着:“赠魏英娘。”

  这是她当初给魏主薄带走的那本!也是除了燕九,她第二个写赠言的一本。

  她忙问亲卫:“人呢?这本书的主人呢?”

  书成了这样,并且不管是她还是顾长萧,都没有提前得到一点魏主薄的消息。

  那就是最坏的消息,魏主薄要么已经死了,要么被人囚禁连消息都送不出来。

  而这本书是他的家人或亲信,带着来边城找戾王的信物。

  亲卫摇头:“王爷已经在难民里面找了,也请姑娘在流民里面找找。”

  锦岁忙让人调头去通知燕十一和李恒,也要在燕州城找,凡是入城的外乡人,都要调查一下是不是魏主薄的家人。

  她又反应过来,忙喊停护卫,不必将消息告诉李恒,只请燕家人暗中调查就好。

  因为官方大张旗鼓地找,很有可能吓到对方,还会被誉王的人知晓。

  锦岁心急如焚,魏主薄是这个时代,有限的几个让她担忧的人。

  在她心中,魏主薄和黑羽营的兄弟一样,都是同生共死过的队友!

  他回长安时的模样锦岁记忆犹新,怀着对未来的美好回去的,那里有他的妻子和女儿,有他的家人和朋友。

  回到长安后,他跟边城的联络也没有断。

  那次戾王给长安士族送年礼海带,等着士族们的回礼,去长安的那些将士,就是魏主薄暗中照拂指点的。

  他曾帮忙调查凌父的死因,后因事情关系重大,锦岁怕牵连到他,才让他暂停调查。

  总之,魏主薄虽然人回了长安,可在大家眼里,他还是自己人。

  不管是程榆还是寒星等人,都时常念叨着他,大家还期待着,等王爷回长安那一天,我们在长安相聚。

  或是魏主薄有一日能带着家人来边城为官,看到现在的边城,魏主薄一定会大吃一惊的。

  谁能想到,再次得到魏主薄的消息,竟然是用这种方式。

  锦岁弃了马车,没回边城,而是让那亲卫带她去见难民。

  最大的可能书的主人还在难民营,黑虎跟她同去,寒星回边城待命。

  她已经不再嫌那本书脏,从头到尾仔细翻一遍,当她看到书页的空白地方,标有孩童学识字时才会标的注音。

  没错,古代也有注音的,只是跟后世的拼音不同。是用反切法来注,像‘丑’,就会标个吃加藕。

  锦岁心一动,这本书是魏主薄送给他女儿的,肯定是英娘这个小姑娘注得音。

  再换位思考一下,如果魏主薄真的出了事,逃不出来。他尽全力让一个人逃走,肯定是送女儿逃走!

  然后告诉她,往北走,到边城,找戾王。

  锦岁只觉眼睛酸酸的,心里堵得难受。她太大意了,早在北疆使团到长安之时,就应该让霍子安提前把魏主薄保护起来。

  誉王如果想找顾长萧的麻烦,肯定是先找跟边城亲近的官员。

  魏英娘有多大来着?她竟然从来没有认真问过,魏主薄说起女儿,一会是牙牙学语的幼童,一会是贴心的小棉袄。

  总之没超过十岁,未满十岁的女孩子,从长安一路到边城,要吃多少苦头锦岁太清楚了。

  她是用急行军的速度赶得路,路上在驿站歇了一夜,翌日傍晚跟顾长萧汇合了。

  顾长萧也是一惊:“岁岁怎么来了?”

  锦岁把那书拿给他看:“找到人了吗?”

  “没有,还在排查。”

  几万人呢,排查也需要时间。

  锦岁忙道:“先查孩子,不满十岁的女童。”

  光说查女童,极易引起百姓恐慌,说不定还会以为是官方要卖了女孩子。

  这年头百姓对官府的信任度可不高,因为很多地方都是官府和士族相护,剥削百姓的。

  她心生一计:“这样好了,我来搭个糖水棚,只许妇孺来领糖水。”

  红糖红枣生姜茶,天气寒冷的时候最适合喝了,她又拿了一堆能量棒,每个孩子发一根。

  护卫帮忙维护秩序,她选了几十个妇人来煮糖水,粥棚旁边加个姜水棚。

  一听只有妇孺能去领了喝,百姓倒也没太多意见,虽然有人埋怨几句,大家都很冷,凭什么只给妇孺喝?

  但很快就被其他人打断:“从进入燕地,一天两碗粥可没少,王爷接管咱们已经很不容易了,你就少说两句吧!

  真去跟女人孩子抢吃的?”

  “那之前大户要人去做佃户,王爷为啥不同意?”

  “你聋了啊?没听说吗?王爷去年来的时候,还有士族拿活人殉葬!

  他说是当佃户,现场的房子田地给你,谁知道是真是假?

  咱们到边城当平民不好吗?凭啥要给士族当奴?”

  ……

  四周的议论声虽小,但锦岁还是听到几耳,问顾长萧:“你没跟百姓说,到边城会分田地分宅基地吗?”

  顾长萧轻叹一声:“说了,可他们半信半疑。”

  他又感叹一句:“在骗百姓这件事上,士族更有经验。”

  他没说百姓愚昧,只说士族会骗人。锦岁听得也是一声叹,说再多也没用,只有让百姓到了边城,亲眼见证之后就知道了。

  很快几大桶姜茶熬好,锦岁开始找人。她拿着那本三十六计,就站在茶桶旁边。

  凡是十岁左右的小女孩过来,她都会问一句:“这是你的吗?”

  后来想想自己女扮男装的事,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她都会问。

  孩子们都胆怯地摇头,连一句‘不是’都不敢答。只在捧到茶碗,拿到能量棒时,眼中才有了光。

  锦岁发现这些孩子,人人都有冻疮,大半都没鞋,脚冷得青紫。

  程榆忙解释:“边城那边已经准备好衣物,到了边城就给他们发新冬衣。”

  锦岁摇头:“让人先送来吧!早一天穿上少挨一天冻。”

  程榆轻声道:“并非我等不体恤百姓,实在是之前还要防着士族抢人,防着百姓被人怂恿叛乱逃走,没顾上这些。”

  锦岁点头:“我知道,能管一日两餐饭,已经很不容易了。

  对了,那些挑拨的刺头都抓起来了吗?”

  程榆眼眸中闪过一丝狠戾:“姑娘放心,已经秘密送到边城。”

  锦岁笑了:“那就好,就让他们到囤田营好好改造一下!”

  她后悔来得太急,早知道跑一趟边城把冬衣利用空间带上的。见队伍已经过半,还是没人认领这本三十六计。

  她又心急又恐慌,万一那个小姑娘已经没了,这本书是路人捡的呢?

  不!不会的,老天眷顾,一定会让小姑娘活着走到边城的!

  就在这时,她看到一个八、九岁的瘦小女孩,双眼极亮,目光灼灼地看着她手里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