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双叶成林
他亲自带兵,在灞水以南,围截誉王的兵马。
听到这个消息,誉王是欢喜的,君晏清是在找死!你要是龟缩在长安城,我们还要想法子攻城。
你竟然敢出城迎战!
还有,君晏清这么久都没有宣布登基,也大出誉王和沈国公所料。
国不可一日无君,如果是他们,早在入主长安第一天就连夜登基了。
他是打算给皇帝下葬之后再登基吗?真是够蠢的。
没让沈国公和誉王高兴太久,当第一发火炮响起来之后,还有从七彩巨球上面扔下来的鱼油火器,烧红了整个河面。
一个个火器落入军营,惊了马、烧了粮草,也炸散了军心。
沈国公说士族利益于一体,他们不可能投降。
但将不降,兵却会降。看着戾王的兵马,还有那如同神雷一样的火炮,小兵们只想保命,哪里还敢战斗!
一个人放下武器投降,就像传染一样,立即有第二个、第三个。
誉王在那高喊,降者当斩!可也架不住大势已去。
顾长萧上来就弄出这么大动静,就是为了吓住士兵,让他们尽早投降。
他也不想把这样的武器用在自己的子民身上。
沈国公见军心散了,当机立断要带剩下的人继续入蜀,那里他已经安排好了。
只要誉王入蜀,就能在蜀中称帝。
可惜他没料到,降兵不光要降,还想立功,竟然先戾王一步,拦住了他们入蜀的路。
当沈国公和誉王坐下的马被射杀,狼狈地被押到顾长萧面前的时候。
寒星谨记程榆的交待,不能给誉王说话的机会,不能让王爷落下殺弟的名声。
所以,誉王还未开口求饶,就被寒星一箭射中了喉咙。
当誉王倒在血泊中的时候,那些追随他们的士族彻底慌了。
反应快的立即要投降,可惜,顾长萧已经打定主意,彻底平息长安的动荡,只有誉王党剿杀干净。
兵不杀、民不杀,士族直系却必须死!旁系打为庶民。
倒是誉王那还未满一岁的儿子,顾长萧没有杀他,而是让他母亲带他入住皇陵,终生守陵。
好笑的是,林氏女以为顾长萧不杀她,是对她旧情未了。
还想托人传话,她想见戾王一面。
顾长萧听到之后,没让自己的亲卫去处理,而是让寒星去,因为大家都知道,寒星是季老大带出来的人。
他不能留下任何会让岁岁误会的主动。
寒星都没问程榆,带着霍子安去见了林氏女。
寒星和霍子安的意见出奇地一致,认为这个林氏女留不得。她要是个老实的,在皇陵带孩子,还有一条活路。
竟然还敢跟王爷递话!并且这话还能顺畅地递到王爷案上,可见皇宫和朝堂,还有贼心不死的人。
想利用林氏女,或者说他们这股势力是互相利用,想坏王爷名声。
林氏女的身份可是非常敏感的,先是王爷订了亲,又嫁给誉王。现在誉王死了,王爷饶她一命已经传出不少桃色流言。
她还敢往王爷面前凑!
“要是这些流言传到边城,季老大得多伤心啊!她在边城为我们累死累活,王爷却跟旧情人旧情复燃?”
见寒星越说越激动,霍子安忙道:“没燃!王爷连见都不想见她,还让你来处理,就是证明没有啥要燃的旧情!”
寒星冷笑一声:“人活着,终于是个隐患。我已经杀了誉王,不介意杀个誉王妃。”
他看看手中的刀,笑道:“当初季老大送我这把精铁刀,也未曾想过,这刀下能斩那么多权贵王孙!”
这是实话,连北疆的左贤王,都差点命丧此刀之下。
“用刀太血腥,还是赐白绫吧!”霍子安劝道。
不愧是季姑娘手把手带出来的,看着是个英俊少年郎,没想到这般心狠手辣。跟他的主子还真像啊!
霍子安想到锦岁,谁能想到那个笑起来眼睛弯弯,温柔明媚的姑娘,却能杀人不眨眼。
往你身上淋糖浆倒你到虫蚁窝,看着你被万蚁噬心……
霍子安打了个寒战,取出白绫,和寒星到了皇陵。
皇宫哪怕被抢掠了,可赐人的白绫和毒药还是不缺的。
林氏女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深情款款送给戾王的信,得到的会是三尺白绫!
她死前还在说:“我要见王爷!王爷不会杀我的,他本应该是我的夫君啊!”
寒星听得耳朵痛,真够不要脸的。王爷当初落难,你立即退亲改嫁。
现在还有脸说王爷本应该是你的夫君!他想到季老大平时骂人的那句话,人跟人的区别,比人跟猪的区别都大!
世上有季老大那样聪明绝世的女子,也有十二娘那样明媚爽朗的女子,也有林氏女这样的……
林氏女的尸体和誉王合葬了,但没葬在皇陵。他们的孩子被送进皇寺,由那里的老皇妃们抚养。
长安人担忧的一场可能涉及数个月甚至数年的内战,竟然在短短半个月内就解决了。
第217章 顾长萧登基
甚至战乱还未涉及长安,在城郊就打完了。
但凡看过两军对战场面的人,都明白这场本应该是虎狼之争的大战,为何变成单方面挨打。
因为边城的武器太厉害了!天上飞的七彩巨球,河上烧的鱼油,能打入敌军内部爆炸的火药。
即便是刀剑甲胄,边城军用的都是精铁所制的刀剑,一刀能将敌人的刀砍为两断。
边城的甲胄箭射不入,刀砍无痕。
更重要的是军心,边城全军同心,势如破竹。
誉王这边军心早就散了,沈国公一直说着利益一体的士族,人家没有想降戾王,但却在计划逃离。
他们根本无心应战,只想保命。只要逃回自己的老家,甚至南下,都有一线生机。
真的拼死保住誉王的也就沈国公一人而已,连林家都想逃,因为只有他才是跟誉王利益完全捆绑的。
还有被誉王党完全放弃的——民意,在他们看来,民意根本无足轻重。可全长安的百姓,都支持戾王。
还有那些没有逃走的小士族、官员、权贵,他们经过胡人的折磨,是戾王救了他们。
可以说,就算顾长萧没有出长安,在长安城中坐等誉王的大军前来。
他也不会败,整个长安城,已经被他牢牢掌握在手中。根本不会发生如誉王所想,只要他一回城,一声令下,城门就会打开欢迎他这个真正的储君回来。
誉王要是逃入蜀中,可能要费些功夫才能杀了他。不是说杀不了他,就算他在蜀中立国也一样,黑羽军照样能杀到蜀中去。
可惜他在沈国公的引导下,太自大,太骄傲,太自以为是,就这样都没回过神,连败是怎么败的都没反应过来,就被寒星杀了。
甚至沈国公连喊出‘戾王杀弟’想道德绑架的时间都没有。
誉王一死,很多士族都随之投降,直到这时大家才惊觉,戾王的手段跟过去不同了。
若是太子时期的行事风格,他一定会接受这些人的投降,以大局为重,尽量不引发更大的内乱。
但现在,底层的兵、吏投降,他接受了。可大士族正支一系,全部被他以谋逆罪,和弃城不抗敌之罪给杀了。
当然也有士族因此立即造反,想联手逃离,打是打不过的,眼下只求脱逃。
结果全被寒星带兵剿灭了,试图逃走的不光正支一系被杀,连全族都被杀。
如此一来,有想逃的士族,族中旁枝听闻还会去密报。
总之,接下来一个月,长安城菜市口每天都有人被斩。在边城还未推行的土改,在长安用一种极暴戾的手段推行了。
戾王一边给皇帝下葬,一边收回士族的土地,凡是胡人攻城弃城而逃的士族、权贵、官员他们的土地统统回收为国有,再以县、镇、乡的结构组织,分发给百姓。
农籍百姓不多,则将之前的佃民由奴籍改为农籍,还有一些工籍也可趁机改为农籍。还有非佃户的奴籍则开放其赎身条件,同样能改农籍分得土地。
因为暂时只在长安推行土改,给各地士族一种‘长安连续发生外敌入侵和内乱,戾王不得不进行土改’的错觉。
地方士族虽然百般派人打听,但还没有造反的。
当然,有造反的顾长萧也不怕,目前黑羽营的军事行力,还有锦岁大批量武器供给,谁造反都能震压。
顾长萧只是不想内乱太久,因为会死很多百姓。都是他的子民,死一个他都心疼。
黑虎去追敌一直没回来,西北边关传来消息,黑虎将军一路追出玉门关,救回数万被抢走为奴的百姓,目前由西北军往长安送回。
但黑虎将军在西北边关得到补给之后,继续追敌,大有追到胡人老窝,荡平西域三十六国的气势。
顾长萧立即给锦岁写信,让从边城给黑虎送一批物资,再送一批援军。只要黑虎想追就追,搅得西域天翻地覆都没关系。
这一次一定要打断胡人脊骨,让他们百年都不敢踏入大夏一步!
顾长萧很庆幸追敌的是黑虎不是寒星,因为寒星知道进退,还会衡量别的因素。但咱们黑虎不会,他就一股执念,一根筋。
一定要杀光胡人!
简单来说,咱们寒星聪明,黑虎嘛,不能叫傻,那叫单纯执拗。人家得到的命令是追杀胡人,那胡人不杀绝,当然不能调头回去。
锦岁接到信的时候,宝珠正好在身边,宝珠有了一个月的身孕,想问她应不应该现在告诉黑虎?
锦岁又是同情又是怜爱,之前黑虎去北疆,宝珠自嫁,日夜担心黑虎回不来。
如果两人修得正果,她又有了身孕,结果黑虎这一去,没个两、三年肯定回不来。
她想了想说:“还是告诉黑虎吧!不然他回来看到一个几岁的孩子,多惊讶啊!”
就这样她派人给黑虎送武器,同时又将宝珠怀孕的消息告诉他。怕黑虎觉得胡人没杀完不肯回来,还贴心地告诉他,可以先把路线打探好,咱们下次多带点兵去杀。
誉王和皇帝都死了,戾王入主长安城的消息传回边城的时候。锦岁彻底体会了一把,一人得道的感觉。
整个燕地十六州的官吏和士族,对边城的态度那叫个大变!
连蒋南胜这个被她砍了一刀的将领,都亲自前来道贺。人家还不是往长安给戾王道贺,专门来边城给她这个戾王未婚妻道贺。
看来是知道她是假戾王,那一刀是她砍的,生怕戾王秋收算账,前来表明态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