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关小医娘的种田日常 第218章

作者:双叶成林 标签: 轻松 穿越重生

  如凌父,如魏主薄,他们明明什么都没做错,只是应本职而已,可在夺嫡之战中,就算你没站队尽本职,也会成为别人的绊脚石。

  锦安说完,突然低声道:“阿姐,我不想读书科举,不想做官。”

  锦岁一怔,这是阿爷的心愿。她轻声道:“以后边城的官员,跟长安不一样的。”

  锦安摇头:“当官的大人是最坏的大人,我不想变成那样的坏人。”

  锦岁失笑,刚说你老成呢,怎么又说出这样孩子气的话。

  “那你想做什么?跟阿姐说说,只要你立志,做什么阿姐都支持你!”

  锦安一握拳头:“我要从军,像寒星大哥一样,成为专杀奸臣的将军!”

  锦岁:……寒星你杀人就不能避着我弟弟吗?还有,看到杀人,小孩子不应该吓懵吗?你怎么还上瘾了?

  “当武将也是当官啊!”

  “那不一样!”

  “好吧,那你自己跟阿爷说,不过我告诉你,当武将一样得读书!知道为什么你寒星大哥能当陛下手里的刀,而黑虎哥只能撵着胡人跑吗?”

  锦安摇头:“为什么?难道不是黑虎哥自己想撵的?”

  锦岁笑道:“因为黑虎哥不懂兵法!只会像狼撵兔子一样撵外敌。而寒星哥读书多懂兵法,既能杀外敌,又能除内奸!”

  “还有一个功夫非常厉害但不读书的武将,知道他最后变成什么了吗?”

  锦安满眼好奇:“变成什么了?”

  锦岁指指远处的道士说:“变成道士了!”

  锦安大为好奇:“怎么可能?哪有武将跑去当道士?又不是吃饱没事干的权贵。”

  锦岁低声笑了起来,这要让旁人看到,姐弟俩在父母坟前说笑,一定会说他俩不孝顺。

  “长安很多权贵当道士吗?”

  锦安点头:“不光有男的,女道士也有很多。全是权贵、士族的人,阿爷说他们都不算修道,脏了道门清净。”

  锦岁点头,这很符合长安的刻板印象,那里的权贵修道成了风气,毕竟修佛要剃度,清规又多。

  修道你说一个‘道法自然’‘遵从本心’想干啥都成。好好的三清道教,都被他们玷污了。男的只想练长生、壮阳丹。

  女的就是给自己多加个身份,一般女道姑多是寡妇之流,修个道就能再高嫁。也是让人无语的风气。

  怪不得顾长萧都不想改变长安城,而是迁都边城呢!千年的邪风太难改正,不如把那些邪风留在长安,来边城重塑清风正道。

  这时锦安追问:“哪个武将当了道士?”

  锦岁先给他讲流云的光荣事迹,顾长萧身边身后最厉害的暗卫,在北疆一刀留一半敌,把北疆公主给迷得叫他大师。

  他可是比寒星更得陛下信任的武将,要是好好在军中干,封爵是迟早的事。结果他不知咋想不通,非要当道士,还要拜阿爷为师!

  都是因为读书少的原因!

  武将读书少就是这样,士族公子读书少什么会变什么样吗?

  燕乌龟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大哥读书多,云长安受陛下重用。他读书少,成天被我诓骗……

  锦岁成功把锦安忽悠的一愣一愣的:“也就是说,不管我是想从军,还是当燕山侯,都得多读书?”

  锦岁重重点头:“没错!阿姐支持你习武从军,但不读书可不行。”

  成功吓住小老弟,这孩子很上道,就连守坟都带着书本,遇到读不懂的锦岁还能给他讲讲课。

  转眼到了冬月,边城下雪了,而顾长萧还没启程。

第225章 寒星和十二娘大婚

  锦岁快要炸毛了!再不启程,大雪封了路,就要等明年来边城了!

  顾长萧到底在长安干什么呢?

  真是担心什么来什么,没想到今年的第一场雪就下的这么大,这么持久。三天的小雪,接着是三天的鹅毛大雪。

  很快程榆就接到通知,燕地不少山道被雪封了,无法通行。

  燕十一跑来说,北疆那边的驿站传来消息,一些商队滞留在路上,需要人马接应。

  更让人担忧的是,长安的消息断了。大雪封山,消息无法送达。

  唯一因这场大雪高兴的就是负责麦子试验田的官吏,因为瑞雪兆丰年,雪大就意味着明年麦子高产。

  但他们不敢在别人面前表现出来,特别是在凌姑娘面前,凡是去王府汇报的官吏回来都说,凌姑娘的脸色很不好看。

  长安来的几批官员彻底驯服了,以前的凌姑娘还算温和,对他们都是手段百出。现在的凌姑娘就像一桶火药桶,随便掉点火星就炸了,谁敢触她霉头!

  不用李恒上思政课,他们都表现的很积极,就防雪救灾问题,十几个官员送上策论。

  雪停之后边城没有发生雪灾,但燕地别的州城有,房屋倒塌,百姓流离失所。

  官员上报,锦岁派人去救灾。因为道路被封,用火药炸又怕引发雪崩,只能勉强喊话,当地士族协同官府救灾,事后朝廷有赏,但若拒绝救灾则严惩!

  锦安和凌爷爷还住在道观里,但锦岁给他们建了火炕,晚上睡觉不冷。学院也一样,工地停工之后,女学生们都在炕上做些轻便的活。

  滞留路上的商队们,不用我们这边接应,而是由锦岁给北疆那边写信,由他们派人接应。幸好我们的驿站建了很多,能住下这些商队。

  总之,别的问题都不大,就是跟长安断了联系这一点,让锦岁很是不安。

  她怕有士族权贵趁着大雪封路,谋逆造反!也不知顾长萧那里的鱼油和火药还有多少?

  一直到冬月中,眼看又要下第二场雪,被封的山路还没挖开,长安那边依旧没有消息。

  锦岁觉得不能这样干等,万一顾长萧出了啥事怎么办?别到时候雪一化,我们迎来的就是围剿边城的大军。

  她招集热气球飞行营的将士,没错,虽然热气球飞天作用还没大,但‘飞行员’咱得先培训起来。

  她没有夸大,沉声道:“这次任务,极度危险,也许你们根本飞不出燕地。所以我不强求,愿意参加的往前一步。不愿意的我绝不会怪你们。”

  结果毫不意外,所有将士齐齐往前一步,锦岁笑了:“不愧是我们黑羽营的兄弟!那我就发布任务,利用热气球和雪橇,飞出燕地,去长安面见陛下。”

  “凌老大,我们给陛下带点什么?”

  锦岁点头道:“带武器不安全,你们只要把信送到,把长安到边城的路开出来,只要路一通,武器粮食立即就能运出去。”

  坐热气球带着火药,很容易球毁人亡的。

  这一天,整个燕地的人都看到一场神迹,十六个七彩热气球同时飞天,越过山岭、州城、荒野,坠落之后,三十二个战士用雪橇滑出雪域群山。

  到驿站补给,风力合适之时再次起飞。当第一个热气球飞出燕地十六州的时候,无数百姓纷纷抬头看向高空。

  那简直是冬天中唯一的彩色,虽然已经有不少人见过热气球飞天,就在打誉王那一战中,热气球从空中放飞传单,动摇军心和民心,起到非常重要的战略作用。

  但百姓不论看多少次,都会啧啧称奇,孩童仰着头发出惊呼:“我也好想飞一次啊!”

  老人感叹:“边城真是神仙住的地方啊!连这样的飞天之物都有。”

  青壮则满眼思考,开春忙完春耕,要不要去边城干几个月的短工?听说那边非常缺人,不论是谁过去都能找到差事。

  边城很快就是皇城了,唉,当初那些难民路过时,我们还嘲笑他们去边关讨生活。

  没想到人家都成皇城百姓了……

  中途因风力问题有一个热汽球下降不及时,竟然飞到了洛城。

  洛城百姓对热气球比别的州城的百姓更虔诚,哪怕知道上面坐的是边城黑羽营的将士,他们依旧当神灵来拜。

  因为洛城瘟疫,拯救他们的药就是边城给的。后来边城还送了很多药和粮食来。

  百姓们欢呼着走向街头、田野,追着热气球的踪迹狂奔。

  搞得上面的战士都不敢在人多的地方降落,只好在无人的荒野匆匆降落了收起来,赶紧去找驿站要补已。

  结果洛城这里的驿站没有热气球的补已,可能凌姑娘再怎么神机妙算也算不到他们会落到这里吧?

  庆幸的是洛城一带的雪并不大,马匹还能行,他们从驿站借到马就往长安狂奔而去。

  大家都知道热气球给百姓的震慑,所以快到长安时,又将热气球升了起来。

  长安城的百姓跟过年一样欢喜,因为接连几天,每天都有七彩巨球从空中飞过。

  长安也下了大雪,虽然没到封路的地步,但有不少乡下百姓受灾。热气球的出现,改变不了灾难,却能鼓舞人心。

  让他们相信朝廷的救援一定会到来的!

  顾长萧接见了这些黑羽营飞行军,听到凌老大非常担心长安的情况,顾长萧笑了。

  这是他自来长安登基称帝之后,第一次发出真心的笑意。纸短情长,往来的信上写得再多,笔墨却是矜持的。

  特别是锦岁的性格,想听她说一句甜言蜜语太难了,如今从黑羽营将士口中听到她的担忧和焦急,顾长萧心里甜甜的。

  忙道:“是朕考虑不周,没想到燕地会因大雪封山。你们能回去吗?”

  将士们忙道:“能回去!只要有风,我们就能飞过被雪封的山路。”

  “凌老大让问问陛下缺什么?她在那边挖通路之后,立即让人送来。”

  顾长萧失笑,岁岁应该还以为他在边城杀杀杀,随时都有人造反谋逆吧!

  却不知,凡是有那个能力的都已经被他夺权削兵了。

  本来因为一些政务,他准备留在长安过年,大祭之后再带着剩下的百官权贵,明年二月二正式迁都。

  但看到锦岁如此为他担忧,顾长萧决定不等了。

  早朝时宣布,寒星带五万兵马留守长安,不光是镇压长安的权贵士族,还有西北边关的战事,也要援助。

  而他则带着一批重臣,立即迁都边城。不重的臣则带着物资等开春再走。

  从没见过迁都皇帝先去的!百官自然反对,但顾长萧意已决,反对无效。

  当然,他们反对的也没多真心,因为顾长萧多在长安一日,大家就提心吊胆一日。

  虽说寒将军有先斩后奏之权,可寒将军必然不会像陛下杀气那么重。大家终于能安心过个年了。

  他们之前收到已经到边城的官员来的信,知道那边对官吏管控极严,任务繁重,跟长安的官场风气完全不同。

  都又担心起来,到边城之后,有苦日子过喽!

  更可恨的是,陛下能杀人,却不允许官员辞官。敢辞官就下调到边关去,他们又不敢故意犯错被罢官,因为那样很容易掉脑袋。

  长安的官员们心慌慌啊!咱们的陛下跟历代帝王都不同,未来的官场不知会是什么样?

  寒星和十二娘的婚礼办得很匆忙,但因为是皇帝赐婚,且顾长萧亲自到场参加婚礼。整个长安凡是排得上号的官员、权贵、士族、富商,全部都来送礼参加婚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