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双叶成林
真怕陛下变成不信天的暴君,以后他们的日子将会更艰难。
边城的锦岁得知这件事之后,悄悄在自己的日记本上留下,后世的朋友,我可是提前了千年开启防止沙化多种树哦!
十二娘和寒星的回门宴本应该是午宴或晚宴,但燕家设的早宴,因为中午就要跟陛下启程了。
十二娘泪眼汪汪,她上一次离家还是去北疆,但那跟现在的情况不同。嫁人了,自己生活了十几年的家就成了娘家。
她不舍地对燕九郎说:“哥,您一定要多来长安看我。”
燕九没像过去一样摸摸她的头,妹妹已经梳成了妇人头,以后都不可能再像小时候那样摸她的头。
只轻轻地嗯了一声:“过完年我让你二哥来看你。”
潜台词是,他无法来。看陛下的样子,不可能同意他来长安的。
他看向寒星,什么也没说,但寒星明白,立即道:“大哥放心,我会保护好十二娘,绝不让她受一点委屈。”
燕九示意寒星随他到书房,取了一枚钥匙给他:“这是燕家地道入口的钥匙,万不得已之时,送十二娘进去。”
十二娘或许没有感觉到,但寒星和燕九都明白,陛下去边城,留守长安会面临什么。
那些蠢蠢欲动的权贵,那些心有不甘的士族,并且陛下还留了誉王儿子一命,他们肯定会暗中生事。
说来也是好笑,纵观史书,越是强大的王朝,越是容易出谋逆造反的事。
这是因为王朝强大,权贵、士族、豪强也会很强大,而他们强大到一定地步,就会把目光投向龙椅,觉得自己也有资格坐一坐。
就像汉时的藩王爱造反,唐朝的女婿爱谋逆……
要岁岁来说,还是目光太狭窄了,干嘛总盯着内部看,往外面看啊!你们要是把造反的军力,拿来开疆扩土,我们的版土还能再大一些。
寒星、十二娘和燕九一起去见的顾长萧,前两人跟长安的权贵、官员一起为陛下送行。
顾长萧看着他们的脸,越看越觉得他们的嘴角在强压着。
心中冷笑,哼,就这么盼着朕离开吗?等着,你们事情办不好,朕在边城一样能下杀令!
叮嘱寒星:“朕把霍子安留给你,有他带的那支缇骑,定能盯紧这些人。
放开手脚,别怕出乱子,只要边关无事,百姓无恙,别的朕都不放在心上。”
寒星忙拱手道:“陛下放心,属下一定守好长安城!”
顾长萧拍拍他的肩膀:“朕知道你舍不得边城,放心,最多三年,只要长安太平,朕必让你回边城。”
同时被留下来的还有魏英娘和李林风,他们被接到寒星府上住,因为小英娘要替父母守坟,三年孝满之后再去边城。
十二娘很高兴,最起码家里有两个边城的熟人,虽然他俩还是小孩子,但因为经历的事多,性格早熟,跟十二娘完全能聊到一起。
说来也是巧,自从顾长萧出发,北境就没再下过雪。而锦岁终于打通了边城和燕地十六州的路,正式迎接陛下回国都。
急行军的速度虽因风雪变慢了些,但因一路驿站极多,准备充分,还是在年前赶到了边城。
燕九骑马骑得快吐了,他发誓,以后再也不会跟顾长萧一起赶路。
顾长萧将运送物资的队伍远远抛在身后,但他却令人将一包东西随身带着,必须跟他一起到边城。
燕九一点也不好奇那是什么,因为他猜得到。
锦岁就没猜到,她和程榆、李恒还有百官,是在燕州城迎接顾长萧的。
当她看到顾长萧的马背上竟然有个包袱,还以为是玉玺之类的重要东西。
百官跪迎陛下的时候,锦岁没跪,而是行女子礼。
顾长萧做了一件他之前很羡慕黑虎的事,那就是当着千万人的面,把心爱的人拉上马背,飞驰而去。
他竟然,也这么干了。
当着百官的面,一把将发懵的锦岁拉到马背上,紧紧地圈着她。
对百官道了句:“平身,回国都!”
而他自己,则带着锦岁踏飒飞驰。
“凌道长在哪?”
锦岁高声道:“在道观。”
风太大,说话就喝到冷风,她把围巾拉起来护着鼻子。
“顾长……陛下,你要做什么?”
真是的,亏我在风里等了那么久,这重逢跟想像中完全不一样。
并且,你都登基称帝了,怎么行事比以前还轻狂了?
要是流云在这,又要说我把你带坏了。天地良心,我现在行事都稳重多了。
不信你们看,送到边城的数百官吏,我只削了一根手指头。
很快,顾长萧和他的亲卫队到了道观处。
凌爷爷今天没去迎接皇帝,还在想皇帝啥时候到呢?结果人家直接到他家门口了。
凌爷爷忙喊锦安和道士们,向顾长萧行礼问安。
顾长萧下马扶起凌爷爷,将马背上的包袱拿下来,那是中宫皇后的凤印和吉服。
郑重地道:“凌道长,朕今日前来,以凤印为聘,求娶岁岁入主中宫。
还请道长亲自为朕择吉日,迎娶岁岁。”
锦岁‘啊’了一声,嘴巴半张地看着顾长萧,凌爷爷一脸懵,她也一脸懵。
不是,你这么快速地跑回边城,连早朝还没上一天呢,就要成亲!
你是有多想娶妻啊!
“哪个,我能说句话吗?”锦岁举了下手。
顾长萧转身看向她:“岁岁,我等不及了。我知道我们约定过,只有灭了倭,才能成亲。
但是,我想给你光明正大的身份留在我身边,我想给你最好的一切,我想和你并肩守护天下。
我们成亲好不好?你放心,我会建海军,灭倭,平定四海。”
看着他真诚的眼神,还有他消瘦的脸颊,锦岁只觉心尖直颤,两世为人,她从未感觉过被人这样重视的感觉。
她实在说不出拒绝的话,就像顾长萧说的,只有当了皇后,她才有资格与皇帝并肩,做她想做的事。
“好,我愿意嫁给你。”锦岁迎着顾长萧期待的目光,坚定地吐出这句话。
恰在这里,程榆带着一些官员赶了过来。
顾长萧牵过锦岁的手,高高举起,向百官宣布:“朕今日求娶凌姑娘为后,宣旨,礼部立即准备朕与皇后大婚庆典!”
第227章 商议婚礼
除了程榆和边城的官吏一脸欢喜,长安来的官员则是一脸懵和愁。
特别是礼部官员,相视一望,皆是一脸愁苦。这反应让顾长萧大为恼怒:“尔等何意?难道朕娶妻,尔等还要反对不成?”
在长安时每天都有几十道折子送上来‘催婚’,好像皇帝不娶妻,就不配当皇帝一样。
哪怕他驱赶胡人,拯救长安,杀誉王平士族之祸,在那些老御史眼中,依旧是天天念叨,陛下须娶妻。
现在朕要娶了,你们又是这样的反应?难道朕在长安杀的人还不够多?还不足以震慑尔等?还要我在边城大开杀戒,做实暴君之名才成?
礼部官员忙上前请罪:“回陛下,臣等并非反对,只是年关将至,而陛下大婚,需发放公文至四海,少则一年,多则三年……”
顾长萧长袖一挥,打断他们的废话,真准备个三年,你们礼部还不知道要以此为借口,贪多少银子去。
并且,我和岁岁的婚礼,应该按边城的规矩办,而不是长安的那些陈腐烦琐的规矩办。
“无须大肆铺张,朕与皇后早已结同心,婚礼只需传遍天下四海,不需要他们来边城参加婚宴。
这样好了,凌道长,您来替我和岁岁择个吉日。”
这事凌爷爷擅长,他当即取铜钱卜卦,又问顾长萧的生辰八字,不顾礼部官员脸臭,笑道:
“陛下和岁岁的八字极合,老道择出最佳吉日,是明年的二月二。”
顾长萧算了算,二月二还有三个多月,太久了,太久了!
又笑问:“阿爷,可有比二月二月近的吉日?”
这连阿爷都喊上了,凌爷爷喜笑颜开,又算了一卦:“正月十五,诸事大吉,陛下大婚,刚好和岁岁观天下灯。”
顾长萧笑问锦岁:“岁岁觉得如何?”
锦岁点头:“我都行。”反正已经决定嫁给你,早点办婚礼也好,以皇后的之名行事,比用凌姑娘的名义方便多了。
“我早就想带岁岁观灯赏月,那就定了,正月十五元宵节,朕与皇后大婚!礼部去准备吧!”
礼部官员快哭了,正月十五,满打满算不到两个月,哪有办婚礼这么赶的?还是帝后的婚礼!
当然,看看现在的国都,连皇宫都还在建中,陛下就心急迁都。咱们这个陛下,性子也够急的。
后来百官才知道,顾长萧不是急性子,他只是对娶岁岁这件事很着急而已。
礼部官员开启脚不沾地模式,来边城之后的工作量,比在长安十年的工作量还要大!
因为长安的一切都有旧例可循,像皇室成亲这事,什么时候走哪个门,用什么礼仪,都照旧例办就行了。
但在边城不行,皇宫是全新的,皇后的中宫虽然已经建好,但连内部装修都没装修完,椒房还未干,便要办大婚。
也有人欢喜陛下娶妻,因为按旧例,娶了中宫之后,就会广纳后宫,三宫六院纳齐。
新一轮的选秀交锋即将开始,不论是权贵、士族、官员的女儿,只要能纳入后宫,那未来几十年的荣华富贵就稳了。
结果陛下看了一遭还在建的皇宫之后,立即让将除了中宫之外,后宫所有的工程都停下,全部人员都来准备大婚之事。
有官员急了:“这怎么行呢陛下?开春之后,您就该选妃了啊!”
顾长萧知道,如果他说自己不选妃,估计连婚礼都办不安生,百官劝诫的折子能堆满他的案上。还会频繁骚扰岁岁,她这个皇后会成为靶子。
所以他说的是:“朕才登基,国力不稳,哪能铺张浪费于选秀之事上面?再说,朕才娶皇后就纳妃,皇后颜面何在?
选秀之后,三年之后再议。先全力做城建,后宫不急着扩建。”
有中宫,就够了。留下的空地做园林,还能和岁岁散步赏景,以后有了孩子,再给他们建院子。
至于三年之约,不过是个借口。三年之后,朕皇权集中,国力鼎盛,长安彻底太平,也就不怕你们这些人聒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