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关小医娘的种田日常 第72章

作者:双叶成林 标签: 轻松 穿越重生

  程榆老脸更红了,忙提醒:“王爷,咱说正事。你这样放任霍缇骑,很有风险。”

  锦岁手指外面破旧的城墙:“你看看咱们边城,哪里没有风险了?

  知道有风险,那就赶紧锻造武器,熬制鱼油,把魏主薄叫回来,盐田那边留队长看守就行了。”

  说完她笑了:“最近闹心事太多,咱们边城得有件喜事冲冲。”

  “程主薄,你和陈氏的婚礼该办了!”

  程榆等人担心的只是誉王又派人来,且和郑家联手对付戾王。

  而锦岁更担心的是,顾长萧还赶不过来,自己被人揭穿了怎么办?

  不管要面临怎样的局面,一定要让程榆和陈芸娘喜结连理,她才不算枉扮一回戾王。

第90章 婚礼

  对于举办婚礼之事,陈芸娘害羞地说一切凭王爷和程榆做主。

  程榆很重视,三媒六聘一样不少,亲自跑去捉大雁,带人修缮他的住所,媒人不好找,边城压根没有。

  锦岁让燕十一帮忙找个官媒过来,结果是燕十二娘亲自带着官媒来的。

  小姑娘是真心为陈芸娘高兴,还给她添了一份厚厚的嫁妆。

  陈芸娘见这般劳师动众,私下对程榆说:

  “程大哥,芸娘如今的身份,婚礼不必如此大办,一切从简就是了。”

  程榆知道她在介意什么,轻声道:“芸娘,有些话我早就想对你说,当年你我订了亲,你便是我未过门的妻子。”

  “你所经历的那些磨难,也是我的责任,是我没保护好自己的未婚妻。”

  “这世间的道理对女子总是苛刻一些的,你万不可将所有错误都揽到自己身上。过去种种,我不求你忘了,只求你,别苛责自己。”

  “眼睛长在前面,咱们要往前看。以后你我夫妻同心,追随王爷在这边城安家置业。”

  芸娘感动的泪流满面,她介意的还有一件事:“程大哥与程家没有往来,也是因为芸娘的事对不对?”

  程榆没有回答,当年陈家遭难,其实只要程父程母坚持一下,凭着婚书是能把陈芸娘救出来的。

  但他们,不想自己前程大好的儿子,娶一个罪女,冷眼旁观陈芸娘被发卖。

  后来他确实高中,父母要给他再议亲,他坚决不从,甚至拒绝了长安的官职,来到燕地当一小官。

  头两年程家还经常派人来劝他,可来人见他时常醉酒,行为放荡不羁,一幅破罐子破摔的模样,程家人放弃了。

  程榆估计就算程家知道他娶了陈芸娘,也不会趁心为两人欢喜,这些事他不想说给陈芸娘听。

  逐摇头道:“程家的事与芸娘无关,就当断了交,芸娘不必放在心上。”

  却说燕十二娘开始见到锦岁的时候,有些不知道怎么面对。

  但见锦岁对她没有一点芥蒂,有说有笑,燕十二娘也放开了,又恢复成旧时的鲜活模样。

  总之婚礼准备的很快,从锦岁提及到正式办婚礼,前后才五天。

  期间魏主薄带着大批海盐从东海赶了回来,盐袋都拿草包着,上面放了海带,没人看出来里面是盐。

  同时山脚下收煤的临时贸易行也热闹起来,有一人带动,亲眼见兑换的米面粮盐,山林里的流民再不怀疑,皆跑出来背煤换物资。

  之前只有青壮出来,现在老人和女人也都出来背,就连半大孩子也背半筐。

  哪怕一次只能换半工分,一天挣个十来工分,也能换到一餐饱饭和两斤糜子面。

  甚至能换一点盐或糖,而饭里的肉食是舍不得吃的。

  都拿荷叶包起来塞到怀里,准备带回家给更小的弟弟妹妹尝个鲜。

  魏主薄回来时都惊住了,他才离开多久?怎么就有这么多流民来边城了?

  放眼望去来来回回的流民,少说也有几千人。

  当有牧民拿着毛皮或是赶着活羊过来时,同样受到黑羽营将士的欢迎。

  跟流民不同的是,牧民更愿意换糖、盐、茶,不愿意换粮食。

  锦岁趁机给出清单,毛皮、药材、生铁、马匹、牛羊都能换。

  到了程榆办婚礼那天,竟然来了一个部落首领,带着满满几车的毛皮、几十头羊、三匹良驹,来换麻布、糖和茶。

  锦岁让寒星去接待的,千金买马骨,第一批来的人一定要给予重赏,才能吸引更多的牧民过来。

  婚礼办的很隆重,整个边城的士卒,三千余人皆参加婚宴,吃成了流水席。

  陈芸娘是从屯田营发嫁的,她认了刘校尉夫妻为义父义母,从刘家发嫁。

  程榆带着一众接亲队伍从黑羽营接亲,吹吹打打好不热闹,还带着糖果点心发给看热闹的妇人孩子。

  边城何时有过这样的热闹事?所有人都将这场婚礼当成全城大喜事来办,连边城十里外的树上,都贴了红喜纸。

  陈芸娘的一套嫁衣是燕十二娘送的,极为奢华,但陈芸娘没戴那些金玉首饰。

  只简单戴了根银钗,两人少年时订亲的玉坠,戴在脖子上。

  燕十二娘还说要从城里请戏班子来,但锦岁考虑到郑家不知道在打什么主意,此时不合适有太多外人来边城,便没让请。

  让边卒们自己演了几个节目,屯田营有会唱山歌的,唱了两首。

  其中就有咱们的戴夫,他口齿不清,但歌唱的竟然很好。

  黑羽营的一个小将士之前听程榆酒后唱歌,也跟着学会了,上台唱了一首很应景的‘桃夭’,获得满堂喝彩。

  黑虎带着十几个将士,打了一通拳,又有将士演剑舞。

  总之虽没请来戏班子,但咱们这场婚礼办比城里的婚礼更热闹千倍。

  因为在场所有人,皆是真心为程榆和陈芸娘道贺的。

  两人历经波折,终于修成夫妻。

  拜堂的时候,三拜之后,程榆牵着陈芸娘来拜锦岁。

  真诚地说,两人能结成夫妻,要感谢黄天后土,要谢边卒兄弟,更该谢王爷。

  若没王爷,两人别说结成夫妻,只怕早已天人永隔。

  锦岁被他说的眼眶都红了,受了他们的礼,再一次感慨,不论她当戾王期间干的事是对是错。

  单凭眼前这场婚礼,她也觉得自己功大于过。

  锦岁特地为了婚宴,让铁匠打了几十口铁锅,教他们做热油炒菜。

  姜蒜爆锅后的扑鼻香味,让还在挖河塘的郑家人口水直流。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在燕州人眼中破旧的边城,一群只配吃糠咽菜的边卒,吃食竟然如此美味!

  就连他们这些俘虏的大锅菜,也比在郑家时吃的好。

  外面来的客人只有燕家兄妹,他俩送的礼很多,给程榆的房子添了很多物件。

  燕十一还特地带了几百斤盐过来给力大无穷食肆用,以示他这个带盐人的作用。

  锦岁没告诉他边城已经不缺盐了,毕竟晒海盐得保密,万一被李恒知道,他肯定会上报朝廷的。

  并且晒盐法说穿了没啥技术含量,很容易被人学去。

第91章 热闹

  燕十二娘又卖出去十本《三十六计》,她有些兴奋地说:

  “王爷,虽然现在卖的不多,但来打听此书的人越来越多。”

  “小女估计到中秋节时,整个燕地都会传遍,到那时此书肯定会大卖特卖的。”

  锦岁表扬地笑道:“多亏了燕姑娘辛苦推销,本王永远不会忘了姑娘的相助。”

  小姑娘脸又红了,锦岁有点后悔,自己是不是应该离她远点?

  或者不应该对她笑?这算‘撩’吗?

  燕十二娘低头道:

  “王爷要谢就谢我大哥,他在族学里授课,很多学子抢着去听,只是听说此书极贵,学子只能自己抄书。”

  燕十二娘又想到另一件事,欢喜难掩地道:“胭脂坊已经落成,大哥说胭脂坊以后由我管理。”

  看来燕九是真宠妹妹,这是怕燕十二娘因为‘恋爱’之事太过伤心,为分她的心特地给她一些事做。

  一般士族极少让未出阁的女儿管事的,除非是把作坊给她当嫁妆,她也只是一年去看个几回。

  锦岁猛地反应过来,这样的话以后就是她和燕十二娘单线联系了?太危险了!

  小姑娘年纪小不懂事,万一恋爱脑加强,生出‘即便他是阉人,我也不嫌弃,我也要嫁给他’之类的想法就惨了。

  忙喊寒星:“以后胭脂坊的事由你负责,你和燕姑娘联络。”

  寒星一怔,手足无措地道:“王爷,您让属下管胭脂水粉?”

  锦岁笑道:“你管什么胭脂水粉?你又不懂,一切听燕姑娘的就行了。

  你嘛,负责跑腿、收分红,那可是个下金蛋的母鸡,以后咱们黑羽营的军资就靠胭脂坊了。”

  寒星这才接受这项任务,看一眼燕十二,拱手道:“有劳燕姑娘了。”

  见妹妹一直在和戾王说话,燕十一很没形象地端着碗跑来,几乎每一道炒菜出锅,他都尝个鲜。

  就这还堵不住他的嘴,阴阳怪气地道:

  “聊什么呢?菜都凉了。”

  锦岁翻了个白眼,哥宝妹宝男!

  十二娘也很无语,二哥越是用这种态度,越像是提醒别人,她对戾王难以忘情。

  瞪了二哥一眼才道:“聊胭脂坊的事,已经聊完了。”

  燕十一突然兴奋起来,把碗丢给身边的护卫,拿帕子擦了嘴,一双圆眼睛睁的更圆了:

  “说到胭脂坊,王爷,我也想和你合伙做个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