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关小医娘的种田日常 第97章

作者:双叶成林 标签: 轻松 穿越重生

  就这样熊大带着美羊羊跑到人少的菜地旁边玩,寒星带着燕十二娘去挑马,只是两人一路话不投机,寒星想介绍一下马和塞外的风光。

  燕十二娘却一直在问王爷和顾长萧的事,没办法,燕十一郎那句长安贵公子都有龙阳之好,着实把燕十二娘给吓到了。

  寒星很有耐心,自己知道的都会回答,但不清楚的绝不会乱揣测。

  与此同时,往鱼油火器去的路上,锦岁和顾长萧也在聊着燕十二娘,锦岁别有深意地道:

  “燕姑娘真是个好姑娘啊!跟她合作胭脂斋真是太对了!”

  见顾长萧不答话,她又小声地笑道:“王爷,咱们说好了,跟燕家合作的生意利润对半。

  现在边城艰难,那一万两银子,我只要一千两孝敬阿爷就好,剩下的九千两都归你。”

  顾长萧这才看向她:“你在乎的到底是燕氏女,还是银子?”

  锦岁不解:“这话咋说的,燕姑娘帮咱们挣银子,我当然都在乎啊!”

  顾长萧到底把心里最深的疑惑问了出来:“你这么痛快地答应,暂时不把身份换回来,是不是因为燕氏女?”

  锦岁懵了半晌才反应过来他是什么意思,整个大无语:

  “大哥,你在想啥呢?这跟燕姑娘有一文钱的关系吗?就我的身份和……身体条件,跟燕姑娘绝不可能有啥啊!”

  顾长萧笑了,笑的很真诚,不是嘴角微扬,而是眉眼皆染上一层笑意。

  他把锦岁给笑懵了,想到自己现在是个男人,锦岁怒道:“你笑话我?难道就因为我身有残疾,跟女子说句话都不行吗?”

  顾长萧见她误会,忙解释道:“不是的,我永远都不会因为这个嘲笑季兄。我是在开心,你唤我大哥。”

  “你终于愿意和我义结兄弟。”

  锦岁:……

  某些时候,这大老板的想法和燕十一也差不多。

  锦岁除了干笑还能怎么办?心累了!你们这一个个的,就不能让本王省点心嘛!

  “那你对燕姑娘是怎么个看法?我知道她和长安贵女不同,不温柔娴静,直率坦诚。”锦岁明贬实夸地问。

  顾长萧摇头:“我对她没有看法,不过是个娇纵过头的大小姐。”

  锦岁不乐意了:“你知不知道当初郑家人来打边城,这个娇纵大小姐提着刀守了一夜!”

  “人家受伤了一声不吭,即便被我伤了心,也毫无怨言,这样的好姑娘,天下都找不到第二个!”

  最重要的是,还很会赚钱!

  顾长萧轻声道:“所以,你喜欢她。”

  锦岁重重点头:“当然喜欢!可不是你想的那种喜欢,非关儿女情长,只是单纯欣赏。”

  “我就想告诉你,她是个顶顶好的姑娘,你别先入为主看轻她。”

  “我也不学魏主薄那样啰嗦劝说,娶燕氏女有多少好处啥的,我只想你能公平地看对待燕姑娘。”

  见顾长萧不答话,而是目光深沉地看向远处,好像在回忆什么一样。

  锦岁知道有时候说的越多,越容易有逆反心理,忙转移话题:“不说燕姑娘了,你想先看鱼油火器还是看铁器坊?”

  顾长萧立即回答:“先看鱼油火器。”

  他也不想聊那个燕氏女,若为此与季兄起争执得不偿失。

  锦岁先带他去看窑,外面烧的是一些家常用的陶器,锅、碗、杯、瓶都有,还有砖、瓦,窑外面很热闹。

  都是来拉器皿的,新城建设要用,一些拖家带口的士卒家人也来采买,还有不少附近的百姓,因为这个窑口王爷说了,百姓也能来采买。

  质量有保证,价格还便宜。方圆几十里的百姓,都不辞辛苦赶路来边城采买。

  还有一些胆子大点的流民,拿着之前赚到的工分,跑来换一些家用陶器。

  见王爷过来,负责窑坊的士卒忙来行礼。

  锦岁跟顾长萧解释:“边城目前最重要的是吸引人力,所以我才放开了陶器买卖,把附近的百姓吸引过来。”

  顾长萧点头:“我明白,你答应和燕十一比一起马球赛,也是为了把燕地的贵公子吸引来边城。”

  “只是,这跟鱼油火器有什么关系?”

  锦岁神秘一笑:“等会你就知道了。”

  对外开放的贸易的陶窑吸引人是其一,其二是为后面的瓷窑打掩护,掩人耳目用的。

  没办法,鱼油火器的作法说穿了太简单,很容易被人学去。

  她只能将制作过程分散,材料保密。

  管事带着两人穿过闷热的陶窑区,走进后山谷中严密看守的瓷窑区,看着一排排小瓷瓶被推进炉里。

  出来是青白色的瓷瓶,比酒瓶略小,又比女子用的香料瓶大,瓶口不是常规的木塞子,而是螺旋纹。

  用同样的纹路的塞子塞紧,再拿蜜蜡裹一圈,密封效果虽比后世玻璃瓶制的要差些,但也是这个时代能做到最好的效果了。

  烧好的瓶子被送到更深处的作坊,这里的防守也更严密,煤炉熬煮着鱼油,用锦岁做的提炼锅具,将纯鱼油一滴滴地提炼出来。

  比起在海边看到的混有杂质的鱼油,这里的要纯多了。

  当鱼油装进瓶中,便是焚烧边城,火烧鞑子的鱼油火器。

  锦岁拿一瓶给顾长萧看,又拿出自己珍藏的玻璃瓶制道:“其实这琉璃瓶就是沙子烧的,只是成份复杂,需要多加试验才能烧出来。”

  “那边我让人弄了个窑,专门试验烧制玻璃器,等烧出来之后,不光咱这鱼油火器更正宗,还能做镜子、饰品等等琉璃器皿,到时候和燕家合作,保管赚大钱。”

  不等锦岁说出口,顾长萧就替她说道:“这琉璃器的方子是季家的传家宝,到时利润边城和季家平分。”

  锦岁脸一红,真是的,说这么直白干什么?好像我有多爱钱似的。

  “呵呵,这个好说、好说。老提钱多生分,最重要的是发展边城,以后这琉璃器就是咱们边城的重点产业。”

  顾长萧忍笑道:“西域的琉璃器在长安价比黄金,若我们边城真能烧制出来,那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锦岁强忍着激动,保证道:“绝对能烧出来!”

  她有空间在,先拿边城有的材料测试出配方,还不信连个玻璃都烧不出来!

  “好了,你看完整个流程了,鱼油火器的制造就是这么简单。”

  “眼下只有边城和燕州城人见过火器,为防传遍天下后,被朝廷或是他人觊觎,我总觉得作坊放在边城不安全。”

  “等东海的基地建好,咱们就把作坊转移过去,最好转移到一个无人的小岛上,专门生产这种杀伤性高的武器。”

  这一点顾长萧非常赞同,长安的军工作坊那叫个防守严密,可谓连只苍蝇也别想飞进去。

  再看边城……

  好吧,边城连戾王住的都是草顶屋,东海那边更是睡露天大棚,压根没法比。

  越是这样对比,顾长萧越是认知到小季道长的厉害之处,就这样一座要啥没啥的边城,她竟然能歼灭三千鞑子!

  呃,别以为人数是搞错了,问朝廷要军功一向如此。

  边城被杀的鞑子具体数目是一千三百五十八人,但和李恒同时署名送往朝廷折子上的人数是两千人。

  皇上看过之后,当朝宣布的是边城以一己之力灭了三千鞑子。

  等传遍长安,继而传遍全国的时候,那人数估计就成了五千人……

  不然你以为史书上动辄出兵百万,是真有百万啊?

  这不是造谣,也不是吹牛,这叫人情事故。

  总之,不管这人数夸大多少,单凭小季道长来边城两个月,带着一群饭都吃不饱,连武器都凑不齐的边卒,全歼鞑子一支骑兵,是不争的事实。

  小季道长的行军能力先不提,最大的功劳当属这鱼油火器。

  顾长萧自然对鱼油格外重视,要说跟锦岁最大的不同,那就是顾长萧对兵事上第一重视,而锦岁更重视农事。

  顾长萧看完之后下的第一个命令就是:“看护人员太少,让寒星再派一支队伍来保护。”

  锦岁也赞同:“边城建设哪哪都缺人,这边多派一支队伍为也成。我准备找李恒,让咱们去燕州城征工人。”

  “程榆都打听过了,燕州城的工人一天管两顿饭,工钱是六文到八文不等。”

  “咱们要是出告示,一天管两饭、八文的工钱,包管燕州很多百姓都愿意来干活。”

  “现在早晚都凉起来,指不定哪天就打霜下雪,必须尽快把过冬的房屋盖起来。”

  顾长萧轻笑道:“季兄考虑的很周到,暂时缺银子忍耐一下,等朝廷的封赏到了就宽裕了。”

  锦岁笑道:“那时就是你该操心的。”

  顾长萧顿时心一悸,小季道长还是打算离开吗?

  接着去铁坊,跟鱼油作坊套了个陶窑的皮一样,铁坊最外面是一堆煤山,一群人在那打蜂窝煤。

  锦岁解释道:“煤直接烧容易熄还有中毒风险,但和黄泥拌了弄成蜂窝煤,再用配套的炉子一烧,即没危险,还极耐用,是最好的过冬燃料。”

  顾长萧很有耐心,没追问这跟打武器有什么关系。

  看到外面排队等着买蜂窝煤和炉子的百姓,他心里有谱,小季道长为了吸引百姓来边城,真是煞费苦心啊!

  锦岁与他耳语道:“别小看这煤球生意,等做大了,不比胭脂斋赚的少。”

  顾长萧看着眉飞色舞的小季道长,她的嘴几乎都要碰到自己的耳朵,他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双耳染上了胭脂色。

  跟着一车煤球往里走,便到了防备森严的铁匠坊,顾长萧是见过精铁打造的武器的,与鞑子一战时,不少将士都用上了新武器。

  但亲眼见到高温淬炼的火红铁水倒进模具中,一枚枚枪头、一柄柄刀剑便打造了出来。

  他震惊的久久无言:“这也是季家的家传绝学?”

  锦岁觉得若答是,那季家的传家宝也太多了!这么多传家宝还沦落成穷道士,说不过去啊!

  并且这武器打造她肯定不能做成生意,跟顾长萧要银子。就像晒盐法一样,算是她给边城的福利。

  逐摇头道:“不是哦,是我为边城缺少武器着急,一急之下开了窍,想到这个冶铁法。”

第125章 抵足而眠

  顾长萧深深地看了一眼小季道长,见他笑的越来越假,眼神中染上一丝惧意,他忙移开眼赞许地道:

  “季兄果然是天纵奇才,你能来边城,是我与边城之幸也!”

  “多谢季兄赐教,有了这冶铁法,我边城再也不缺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