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高考前,我在科学圈火爆了 第100章

作者:流水成觞 标签: 穿越重生

  除了修建费用高,最关键的是,高速公路每年还要有不菲的维护成本、一些难搞地区导致工程质量变差,更是要数年翻修一次,中华地域辽阔,各种不同地质面貌,暴风雨、地震、山体垮塌等自然灾害侵蚀威胁这些都是高速公路昂贵的代价。

  但是,要想富,先修路,路不通,又如何谈东西能够卖得出去?做到快速的远距离互动?产销畅通?

  怎么能降低这个成本,并且还要能适应不同恶劣环境,并且能抗击自然灾害呢?特别是一些严重滑落,包括一些开山隧道,是不是能有更好的材料,结合如今的抗震钢材去打造安全隧道,保障过路车辆的安全性呢?

  归根结底,这依然是个材料问题,材料问题,可以继续转化为数学模型去构造,既然是问题,就有克服的方案,他们需要一种超越性的好材料,去完成这个设想。

  吴桐手头还有两三个可以说是重大的课题没有完成,她突发奇想的新能源电池版块,更是只有基础的知识积累,更是连动都还没有动。

  再给自己增加一个课题,吴桐并不觉得多。不过,相比较之前孤军奋战,她现在可是有了团队的人,一些基础性的准备,可以让团队辅助帮忙。

  想到这里,吴桐起身,去了团队办公室。

  “吴总!”吴桐刚一到办公室门口,就被里面无意中抬头目光扫到门口的研究员看到,不由得立时扬声唤道,其他人紧跟着齐齐反应过来,笑着向吴桐问候。

  “最近感觉怎么样?在上京的生活都还适应吗?”既然来了一趟办公室,吴桐不由多关切一些问题。

  “很好的,感觉很充实,京大校园各种生活条件也都便利得很,特别是京大食堂,我们已经尝试了好几个,还没完全试过来呢!”陶然挠挠头,他们最开始刚来,就一心扑在实验上,攻克了加固涂层,不免有些放松自己,小小松懈一下。

  当然,这是在没耽搁正常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只是,没有立即去进行下一个课题专研罢了、

第244章

  基建

  “吴总,我们目前正在对特殊硅分子进行深度研究,看看有没有可能开发出更多延伸系列!”另一个研究员也有些羞赧。

  是吴总发现了特殊硅分子,陶然的加固涂层出发点也是一种特殊的氧化硅分子利用,经过吴总的升华,才有了现在的超级加固涂层。

  他们现在,依然还是在吴总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还需要吴总的辅助,真得是水平不够到家,希望别拖了吴总后腿。

  “挺好的,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你们可以继续深挖,赋予更多的创造性!”吴桐含笑点点头。

  她发现了这种特殊物质,浅浅做了些利用,暂时尚且无法面向国内和世界进行大面积宣导,那么更多的深入挖掘,就交给这些团队成员去慢慢挖掘更多金矿出来。

  “我期待你们创造更多的成果!”吴桐将期许的目光送给团队成员,而后接着道:“接下来,有个基础任务需要你们协助我一下!”

  “吴总,您请说,我们保证完成任务!”一众人不由得肃然看向吴桐,吴总终于有正式用到他们的地方了,他们必须要妥善完成,好好彰显点儿自身价值。

  吴桐失笑,“不需要太严肃,我临时有了点儿想法,希望没给你们增加负担。我需要你们帮我收集一下目前世界上高速公路、超级公路常用的基建资料,以及目前各种粘合剂的资料以及一些基础材料的参数数据!”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吴桐有心想要打造一种建造方便、建造成本要低、要能

  抗震抗灾耐用各项功能优秀的路基,对这个板块,基础了解是少不了的。

  “收到,吴总,三天内,我们会为您提供,你需要的资料!”陶然一众人异口同声保证道,他们会以最快速度收集,吴总所需要的资料,完成吴总交托的任务,并且,也要做好,接下来辅助吴总完成实验的准备。

  一听吴总这要求,就知道,吴总要搞大动作了,几人相互对视一眼,尽皆心中激动期待难掩澎湃,他们又要参与这样的大动作,光荣骄傲别提了!

  “研究任务安排要适度,以你们的身体为重,没有特殊情况,尽量不要过度熬夜!”离开前,吴桐多加叮嘱道。大家都是年轻人,未来都还长着呢,这都是能成长为栋梁的好苗子,可不能折损在不爱惜自己上。

  “是,吴总,我们会注意的!”

  很快,吴桐需要的资料,就聚集到她的手上。她已经在逐渐适应团队管理者这个身份,该放手的地方放手,琐事下沉,她也有了更多时间,用在更需要她的项目上。

  其实,更好的模式,是团队能够做出拟定出一定合适方向,她来做筛选,最理想的状态,其实类似老师研究出的铝合金材料,甚至稍有不足都行,她在此基础上,拔高延伸优化。

  不过,这一点儿,吴桐并不强求,从零开始,对她来说,确定好需求方向,并不会造成太多麻烦。

  中华基建历来是出了名的,特别是在六七年后,更是以14万公里的高速公路总里程,跃居世界第一,且这个数据,还在不断的增加着,在基础建设方面,国内一直是不惜成本代价,只为方便人民,连通全国。

  不过,目前资料显示,国内高速公路的总里程才将近七万公里,距离那个登榜记录的数据,还差有一半的总里程。

  吴桐想,尽快做出个有利成果,进入实体实验,然后更快速度推广,能为国家节省一些经费资金的消耗,也能创造出更大里程,更遍布全国各地的奇迹,助力发展。

  据资料显示,高速公路是要供多种汽车高速行驶,因此对于路面的要求十分严格,目前的高速公里建造基本都是多层建造,路面通常会被分为4层。这是为了预防恶劣雨雪天气,地面上的渗水就会带走底部的土壤。

  久而久之,坑洼、地面下陷等问题就会在内部形成,造成路面坍塌,引发重大灾祸。

  最底层是土基层,它是将天然土壤用压路机反复压实的一层土壤层;向上一层是各种碎石组成的碎石层,这是为了增强了路基的承载能力;

  再向上一层是较粗的沥青层,它由颗粒混合物组成,可以分散来自表面的压力;最上面一层则是由较细的沥青颗粒混合物组成的沥青层,也是汽车接触的那一层,所以它主要提供了光滑表面的作用。

  毕竟在高速行驶的途中,一坑一洼都会加大驾驶风险。

  这是地面高速公路建设基本工艺,此外,因着需求缺口,以及特殊地貌,目前高速公路中会有高架桥路段,主要是由钢梁、钢筋和混凝土层建造的。一般是先分段建造后再组装起来的,每一段之间会有一个小接缝。

  这样的设计可以避免路面因膨胀和收缩,而发生的开裂情况。

  吴桐在沥青和钢梁钢筋混凝土综合体上圈住重点,目光久久凝视,既然传统钢材就能承受高速公路的过载需求,那么MC-4特种钢材呢?是不是可以在此基础上,延伸利用?

  现在的建筑,已经不再是传统砖石垒砌模式,已经普遍采用原材料以钢筋凝土为主,层层关好模板,配扎好钢筋,再浇铸混泥土,形成整体的框架结构,砖头只能做隔墙。

  中华基建速度之快,超乎人们想想,模块化一体建筑打造,流程好似搭积木,19天建成一栋57层的高楼建筑,基建狂魔称号,响彻江湖。

  这样的快速模式,是不是可以参考到高速公路上?以此来减少高速公路最快也要两月一公里起步的艰难呢?

  吴桐的目光逐渐深邃,工程、材料各个板块的储备知识在吴桐脑中掀起龙卷旋风,逐渐凝聚成摧古拉朽的风暴,激荡起点点滴滴的火花,以点成线,以线成片燎原之势蔓延开来。

  笔和纸入手,自然间,吴桐已经做好了开启推演的准备。

第245章

  清奇

  脑海中不停的碰撞输出,初步的结构方向呈现在吴桐的脑海中,是不是可以将特种钢材纳米拉丝编织成网格骨架,然后进行定向填充,骨架和填充物的相互结合,将凝固力扩充放大,一体化建造,也能加快建造速度。

  是的,可以行的,古人就发明了黄泥混合稻草碎末,使得混合材料制造出来的土砖更加结实耐用,同样的考虑角度,放大加固在高速公路一体化路基上,自然也是可以行得通的。

  确定了这个主体建构思想,吴桐开始将其转化为细致的数学问题,开始搭建起周密的数学模型,

  拟定出一定想要达到的数据参数上限,以此反向推导,网格骨架最合适的编织密度,特种钢材纳米线所需要的规格

  以最适量的用材,打造最佳结果,一直是吴桐的既定目标,不该有的浪费,从头开始就不浪费。

  传统分段制备高架桥模式,钢梁、钢筋做骨架,是用混凝土浇灌做填充物,还要再铺沥青,只是这样的情况下,代价偏高,锦灌高速因为地貌问题,直接达到了两亿一公里的重大代价。

  材料研究室办公室内,陶然给吴桐报着各项基础材料的参数数据,一边轻声将他们收集的资料做个简单汇总报备。

  “混凝土是现代最主要的土木工程材料之一,它是由胶凝材料,颗粒状集料,水,以及必要时加入的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制,经均匀搅拌,密实成型,养护硬化而成的一种人工石材。

  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它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

  吴桐低头看了眼手上的资料总结概述,思考的沉吟:“无论是广义上的普通混凝土,基于GB175—2007规定的六大类水泥,即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

  还是具有特殊性能或用途的特种水泥,如G级油井水泥、快硬硅酸盐水泥、道路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等等基本都是硅酸盐产物!”

  硅酸盐?吴桐的目光再次凝聚。

  这种材料,大多具有熔点高、化学性质稳定的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科学研究之中。

  各种材料基础结构,对于吴桐来说,那都是家常便饭,信手拈来。

  当重点逐步解析,定向在硅酸盐的时候,吴桐的笔下,已经在草稿纸上迅速勾画出,硅酸盐的基本结构,硅――氧四面体;硅原子占据中心,四个氧原子占据四角。

  这些四面体,依着四面体,依着不同的配合,形成了各类的硅酸盐。

  这也同步可以归类为,另一种形式的氧化硅,转换一下,这又回到了她还算擅长的板块,在

  这个版块,吴桐有着足够深入的研究沉淀,推演起来,自然是更加得心应手。

  普通的水泥结构,自然是无法满足吴桐目前的设想,哪怕是已有的特种水泥。现有的没有更合适的,那她就去继续深挖,挖到更合适的为止。

  低成本、高强度,高性能,在材料研究这个版块,吴桐一向乐于追求更高使用效果,吹毛求疵那种。

  见吴桐似乎是有了感想的极速书写着什么,陶然几乎立时屏住呼吸,轻轻将手里的资料在吴桐桌角安置,放轻脚步,轻手轻脚退出了办公室。

  吴氏状态,不容打扰,这是他们加入吴桐团队,签过保密协议,在保密培训上,有被着重强调过的铁则。

  一个个方向的筛选,推演,草稿纸不知道写了多少张,参考过的粘合剂材料文献,以及国内外这个板块明面上的资料,吴桐都有所深入研究,再加上,吴桐在氧化硅,特殊硅化物这个板块的知识储备,每天都有思维碰撞出新的推进!

  吴桐一步步,稳稳迈向成功的山巅。

  赶着六月末,最终推演结果在吴桐的笔端呈现,硅酸盐氯化钠--NaCl一行化学公式终结最后的落笔。

  硅酸盐本就是化学术语,所谓硅酸盐指的是硅、氧与其它化学元素,主要是铝、铁、钙、镁、钾、钠等,结合而成的化合物的总称。

  深入剖析筛选,吴桐将视线转向于氯化钠,只能说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其他组合方向,并不是没有研究价值,而是在兼并控制成本,尽量降低成本的基础上,氯化钠,无疑是一个极其合适的选择。

  海水中除了占有最大比例的氧元素,接下来就是氯元素,海水中金属含量最高,排在第一位的就是钠。

  是以,在海水淡化处理生产线的第一个处理车间,就是氯化钠分离提取流程。

  虽然不过全力运转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但是海水淡化工厂那边,已经积累了相当一批氯化钠储备,按着目前这个分离速度,每年的总产量,预估在上亿吨,这个数据,还会随着其他海水淡化工厂和海水淡化生产线的增加,而数倍翻增。

  按理说,氯化钠就是常见食盐的主要构成部分,直接转化为食用盐,不也很有用嘛!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盐这个东西虽然是必需品,但是每人每天的需求摄入量并不多,即使很多情况是浪费着用,中华一年的食盐消耗量,也不过是七百万吨。

  国内本身,常规制盐,就有4000万吨的产生量基础。

  相较于以亿做单位的生产量,只能说是消耗了一个零头,使用的只是皮毛。特别是在矿业提取模式改革推广开来之后,氯化钠的矿石冶炼大头消耗也被同步取代。

  大量的氯化钠储备堆积,一个不慎,也会造成环境污染,这并不是他们追求的初衷。

  怎么把这些为数众多的氯化钠消耗掉,也即将成为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资源堆积问题。

  这倒是,一项觉得资源不够用,少有多余的中华,少有清奇负担角度。

第246章

  其美

  现在,两全其美!

  即把新型道路填充剂推演成功,又为这个即将成为负担性问题的氯化钠,找到了一个极其有用的利用角度。

  最终吴桐敲定了新型道路建设方案,以特种钢材纳米线编织合适距离的固定骨架网格,在其中填充这份特殊的道路填充材料硅盐酸-氯化钠,最上面再刷上一层加固涂层,三厢互为结合。

  以此为根基的高速公路路基,不仅可以一体化建筑,预期同步可缩短四五倍的工期时间,同时,路基整体强度也能比传统钢筋混凝土灌注更强四到五倍!

  承载量自然也相较于传统高速公路翻升数倍,并且,最关键的是,造价能够直接消减至原有的五分之一,就是再加上特殊设计、以及供电各种设施考虑,总成本也不足之前的半数,很有推广价值。

  在吴桐的推演预测中,添加了经过特殊处理角度融合,也可以称之为硅酸盐钠的产物,还会具有普通水泥混凝土没有的优秀特质,它在超高温作用下是具有可修复的。

  一项项优点罗列出来,足以使这种可以称之为很优秀的道路填充材料,在一众普通的混凝土、沥青之中,脱颖而出,成为新兴的道路施工选择材料。

上一篇:开局一盘菜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