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高考前,我在科学圈火爆了 第102章

作者:流水成觞 标签: 穿越重生

  这是个好消息,切切实实,让她感受到,她的成果,真正作用于国于民的进展。吴桐细致的吃着鱼汤,含笑听着爸爸开怀的讲述。

  干一行爱一行,吴敬中在农业基础岗位沉淀了二十余年,是真真切切希望国家农业有好的发展,进步使他高兴!

第249章

  多向

  “我现在就希望,今年秋风调雨顺,让庄稼人有个大丰收,好好见识见识这种有机肥料的好处,把这样的好肥料全国推广开!”吴敬中感叹的道,他是唯物主义者,但也不影响对好的期盼不是?

  “这样呀,我们以后也能吃上放心粮食,放心菜蔬,不用像现在这样,超市里所谓的有机蔬菜,不知道是真是假是噱头还是其他?价格贵的飘,正常蔬菜家禽肉类,又担心这激素,那药剂的,连最基本的,食物都不能安心!”

  虽说他们现在家里的东西,基本不需要外买,每天都有人专送到家,但是市面上,现在还是类似的大环境。

  “会的,我们现在不是已经喝上放心水了吗?”作为超滤净化膜的研发者,吴桐所在的这个区域,是首先发起自来水改革的,自来水厂已经切换了原有净化饮用水流程,换上了超滤净化膜过滤,添加有益矿物质,再输送到辖区千家万户。

  同时,考虑到自来水管一时半会儿无法更换到位,楼上楼下两家家里,还安装了两台装有超滤膜的小型净水仪器,双向智能化有益元素添加,得来真正的放心水。

  同步,上面的行动开展很快,国家力量动起来,净化过滤车改装成功,沟渠河江的治理工程,由小及大开始展开。

  污水从净化过滤车,超滤膜作用下,纯净的水分子析出,混合定量有益矿物质再度返回,过滤出来的污染废水,则是输入到净水车的储存罐中,待到装满,净水车也基本结束一天的工作,返回深度回收中心,送入污水池中,进行分离提取过滤分解处理,绝不让污染源,再度污染环境。

  如今走在外面,不少市民都有了新感受,觉得河里的水、湖里的水清了,不臭了,水里的生物,鱼蛙螺之类的,似乎更活跃也更多了水源好了,生态自然也好了,带来的环境优化,人的心情也更加积极明朗,生活更加有希望,社会的风气自然也更加昂扬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切的改变,都在悄然之间,萌发,变好,,这正是国家兴旺的预兆,也是上面期待的场景。

  人民生活美满,幸福安定,才有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才能减少不必要的动乱,伤害事件,才有和谐发展的基础。

  自古以来,盛世都是从安定生活中开始的,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秩序稳定,人民幸福感加强,形成国力强盛,才能铸就辉煌盛世。强大的国家,也是人民自信骄傲的源泉,是人民最强的后盾。

  有国家维护,才有普通人民安享盛世。

  宁做太平犬,莫作离乱人!

  多少前辈付出生命代价,才换来的盛世太平,是应该被好好珍惜的!吴桐觉得,此生能以已身之能,为这份盛世太平增添一丝助力,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爸爸的所愿,吴桐觉得,她完成手上课题,或许可以增加点儿兴趣研发项目,试试能不能做到解决?

  吴桐在记事本上再次记上一笔,她的研发方向,除了定向需求研发,很大一部分,都是来源于生活上的感悟。

  当然,在进行新的课题决定之前,吴桐还是打算把自己手头上几个重点先搞定。贪多嚼不烂,这世上有太多她想要研究的东西,但是,她就只有一个人,一个大脑,没有三头六臂,还是一步一步来搞定。

  路基材料已经是她临时发起的延伸,算是对再生项目,延伸出来助农项目的一个另类补充。当然,这个是吴桐这么认为的。

  从上到下,没人能把吴桐这份研究成果,能够轻视当做其他项目的附属。对于道路工程板块的施工者和工程师来说,这是堪称法术的变革。

  吴桐再次在特殊硅化物上面做出新成果,也让研究团队一众成员,深深觉得,不是硅化物被吾神研究完了,而是他们少了发现的眼睛,硅化物依然大有可为。

  同理,氮化物,是

  不是也有新的他们不曾发现的研究方向,研究成果呢?

  甚至氧化物呢?他们应该更敢想一些才是!吴总给他们做了很好的表率,做研究的,不能离开科学依据,也不能被限制思维捆住手脚,举步不前,他们要在目前发现的机理之上,更具有想象力才是。

  中华多奇才,吴桐向来不认为,就她一个人聪明。她如今的成果,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到更远更高的地方。

  这不,在项目组的汇总中,吴桐就看到了新的研发成果。

  工程研发方面的团队,在研发出净水车之后,进行了开创性的多向开发,依据净水车的原理进行调整改造,紧接着就有攻克了拖盐车的构造,从将之打造成实物。

  脱盐车是针对目前国内大面积的盐碱地,以及国内因为常年使用化肥,用法不当,过量使用导致的土地板结,引起的土地酸化

  脱盐车有效针对性将耕地层以蜂巢强氧的暂时强反应能力,将这些土壤里多余的元素吸附而出,再把处理过的土壤通过搅拌机和适度比例的有机肥料进行均匀搅拌,重新覆盖到田地里,重造大面积上佳耕种土地,对中化农业,又是一大绝佳的帮助,同时,也增加了大面积的国内耕地面积。

  根据数据统计,中华有一亿公顷左右的盐碱地,一公顷等于十五亩土地,国内耕地面积也不过才将近20亿亩,如果能将这些盐碱地都进行脱盐处理,国内耕地面积将会同步增加一倍,这个基数,太为可观和重要,对于振兴国内农业,将会有革命性的助力。

  若是说以前,西北大量盐碱地就是处理了,也没那么多水源,能够用来耕种。当地饮用水都有些艰难,更何谈增加耕地面积?

  但是,现在不同了,技术革新带来新的发展生命力。海水淡化项目上马,中华用水资源得到了充分的保障,淡水北调工程施工,大西北将会有源源不断的水源供给,无论是当地人民引用,还是灌溉,都没问题。

第250章

  再推

  水源的问题得到解决,那边又基本都是地广人稀的大面积土地,能上得去大机械操作,很适合推广种植,给那里一定时间继续发展,将会有极大的可能,成为另一个供应全国的粮仓,这是极具有战略价值的重大工程。

  能上大机械种植的地方,国家从不担心没有人去承包种植,实在不行,农业部门直接成立大型农场,招收工人,进行国有化种植,统筹规划,将粮食命脉把握在国家手中,更能保证基层人民的利益,不会因为某些粮商炒作,进而影响普通人民的生活。

  同时,农业部门有了资金来源,也能更好的助力三农,进行更好的发展运作,扶贫支持,这样的良性循环,正是他们求之不得的。

  现在,国家科技发展,给他们带来了新的可能,还是很好方向的可能,这个项目风声放出去,别说是上面的农业部门,就是下面的农业厅,农业局,估计也都是蠢蠢欲动。那个部门,不想着,自己部门的可支取经费,荷包更鼓一些?

  一个个好消息,总是让人心情舒畅的,特别对于吴桐这个初始带动研发者来说,心中更多动力源泉。她的成果,能够给国内带来积极的影响和变化,这是对她的努力研究,交付的最好回应。

  好心情就似乎是幸运的开端,吴桐点滴灵感闪现,在研究已久的NS方程上面,有了些向前再次挪动一小步的灵感。她当下执笔,迅速开始根据灵感的引导,推演起来。

  这点儿灵感,虽然不能彻底解决这个千禧难题,但是最起码,能让她在向上研究的道路上再上一个台阶。这就已经很好,饭要一口一口吃,研究也要一步一步来,一步一台阶,脚下踏得是实实在在,登顶彻底解决问题,不过是交给时间的积累。

  这样的难题,花个两三年甚至更多时间去专研,都是常理之事,有些数学家,终生都在为一个问题而孜孜不倦的追求,比如说,她熟悉的安德鲁怀尔斯先生,从十岁就与费马大定理结下不解之缘,但是等他真正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已经是四十五岁。

  从十岁向着解决证明费马大定理这个宏大目标前进,怀尔斯先生,整整奋斗了三十五年。人生能有多少个三十五年?这样持之以恒的坚持和恒心,是她所要学习的。

  她的路,走得是比较顺的,目前还没碰到,让她真正棘手没有任何思路的时候。但是,这不代表,她之后不会碰到这样的时刻,所以,未雨绸缪,遇到这样的时候,放平心态,坚持学习,突破关隘,才是她最应该具备的处事方法。

  因为悟道石碑在身,有这样的辅助,吴桐的努力,就会有结果,这样的顺遂境遇,为防止自己因为这样的特殊骄纵飘然,变成自己讨厌的人!

  吴桐时刻提醒自己要有虚怀若谷的心。未来记忆也给了她成熟的理智,和警钟提醒,让她始终能够保持目前谦逊的品格。

  趁着灵感推演一段,吴桐刚停笔活动手腕的时候,办公室的门被敲响。

  “请进!”等办公室的门从外推开,吴桐才看到来访者是阮成旭,她笑着起身,“旭哥,回来了?事情都搞定了?”

  阮成旭前段时间毕业答辩顺利结业,学业完成,拿到毕业证书。紧跟着随她进行了实验,实验完成才安排时间回家了一趟,办理些琐碎杂事,顺便回家看看家人。

  “怎么没在家多呆些时日?”

  “都办好了,在家也是闲着,就回来了!在实验室呆习惯了,猛然回家什么也不做,突然不是很习惯!”阮成旭很想扶额,他这人是不是天生劳碌命,回家躺着竟然还有不习惯?一想着吴桐实验室里,那一群如狼似虎追赶的成员,他总觉得,自己这个首位加入吴桐团队的研究员地位不保!

  毕竟,那一个个,可都是经过工作数年的正式研究员,可不是他这个刚毕业的萌新!他能凭着之前的小成绩和吴桐小师兄的位置,暂且稳住一时之间,可是稳不住一世的。

  多少还是要有些危机意识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嘛!他不是再给自己制造焦虑,而是保持适度的压力,才有更好的进步空间,也想真正给自己积累些向上的履历资源。

  但凡是做研究的,进了生物化材四大天坑,爱这一行的是有,但是也基本无一不是想在这一途做出重大突破,有个辉煌前程!可以说他们的目标俗气,但是人总归是现实动物,不是虚拟圣人,做不到圣人的大公无私。

  他在家闲不住,正好接到个信儿,就匆匆又赶了回来。

  “吴桐,还记得我之前和你说过的,那个华清的机械工程人才吗?”

  “强氧产物提取那次提起的对吧?”吴桐的记忆力,从来无须怀疑,立时从记忆库里,拉出了当日片段。“我记得小师兄不是说,对方已经有着落了吗?”

  “张谦当时导师先一步和他有了默契,想要留他在研究室发展,他不好在导师没有彻底许诺之前,回应咱们这边的招揽!”

  阮成旭叹了口气,不知道是该为团队可能增加一名人才高兴,还是该为算是朋友的张谦叹息,“他那导师有了更合适的人选,他就成了可有可无的存在,处境就比较尴尬了。

  现在都七八月里了,毕业招聘最佳窗口期已经过去,他还没得到一份正常的聘任,而是要在这个时候寻找合适出路,家里还不算宽裕,这不就为难上了吗!”

  无法说导师的不是,但是人确确实实被闪在了半空里,没有了着落,甚至可能会影响人生的未来,若是再有个差错,蹉跎半生也不是没有可能!

  病急乱投医,张谦第一时间想到了阮成旭的招揽,就重新联络了阮成旭,想要得到一次面试机会。大家同为毕业生,他虽然没有求职经历,但到底也有所了解,部分毕业生的艰难,这才二次和吴桐说起这个事情。

第251章

  内秀

  “吴总,你看是否能再给张谦一个没面试机会?”称呼吴桐的尊称,阮成旭是以公事的角度开口。给对方一个机会,也是给他们团队一个引入人才的可能!

  “可以的,旭哥和他约个时间吧!地点,就定在数我的院办公室吧!”吴桐抬手看了下时间,“我今天时间

  都方便的,旭哥确定好给我最终答复!”

  团队里,的确还缺这个板块的人才,既然能让旭哥两次开口引荐,对方肯定是有独到之处,又是华清的优秀学子,一个面试的机会,还是有这个价值的,再则,旭哥的面子,也是要照顾的。

  “不过,最终人怎么样,还要以他的能力来定,他的能力通过了,还要看他的社会关系和其他方面,是否有异常!规矩,旭哥你是知道的!”

  基于保密条例的基础上,每个加入研究所的成员,都是要经过再三的审查,这一点儿,水也不能例外。

  旭哥和研究室那群参加过PL-15研发这样重大项目的成员,在正式确认加入吴桐研究所的时候,还是进行了重新的资料核验和保密调查。

  老师研究所转向她研究所的那批核心班底,一样都是这个流程,重签保密合同,甚至重新做了保密培训。

  “我明白的!”阮成旭确认的点点头,他自己都没例外的事情,自然不会想给其他人搞特殊。

  他只是觉得人才难得,再加上对方遭遇的确是让人痛心,才再次向吴桐进行推荐。这也是他唯一能做的,其他的,就要看张谦自己。

  “下午三点,我带他去数院办公室见你!”阮成旭利索的订好时间,就不在耽搁吴桐时间,离开去安排。吴桐桌面上,隐约铺展的草稿纸,无一不在说明着,吴桐的忙碌。

  要说忙,还真是阮成旭有些误会了,吴桐真正忙的阶段已经过去,这会儿要做的,只是整理,编辑成方便查阅的文档,在资料库里保存,反倒是对吴桐来说,最无足轻重的事情。

  先去吃了个午饭,吴桐拎着工作电脑消食的功夫,已经转到数院办公室。此时已经是放假时间,数院这边虽然少不了勤奋学习留校的学生,但是相比较平日,还是要寥落一些。

  潘院和周教授等师长都暂时不在,吴桐就省去了拜访时间,直接去了她目前所在最少时间的,数院办公室,

  编辑推演公式,组织添加完善语言,吴桐慢慢的把上午一时感悟推导出来的进展编辑完成。点击保存,吴桐的工作暂时告一段落。

  起身转了两圈,熟悉了下自己来过不算多的办公室,从窗口看到数院时不时会走过的学生,吴桐突然意识到,她好像有个本职工作没做。

  下学期起,她也要有一定的授课任务安排,用不用提前备课?学校给她安排的,是数论方面的课程。

  要说数论这个板块,对现在的她来说,自然是信手拈来。只是,谈到讲给学生,要讲到什么程度,吴桐还真有些没有经验,拿捏不住。教学这个版块,对吴桐来说,是有些陌生的。

  总不能给学生讲周氏猜想,讲哥德巴赫猜想证明吧!将这些,不净是让学生骂人嘛!这一点儿,吴桐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

  “回头要找潘院确定一下授课范围,要找周老师和李老师,请教一下授课经验!”吴桐沉吟了下,喃喃自语道。

  她把这个事情着重记忆,拿了学校的特聘薪资,就得干实事,敷衍从来不是吴桐会做的事情。她的准则,向来是全力以赴。学习要全力以赴,研究要全力以赴,自然,传师授业自然还是要全力以赴、

  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学生,对得起知识,这是标准线!吴桐,从来没想过去敷衍!要做,就得认真去做,误人子弟,那是十足的罪孽,不能做这缺德事!

  怎么能够讲得透彻明白,通俗易懂,这是吴桐需要学习的地方。而不是人云亦云,她在台上玄乎的说,下面的学生做晕车,那是浪费他们彼此的时间!

  不说多,多是有少数人,甚至极少数人,因为她的讲解,爱上数学,在数学有了新进步,就是她最大的幸福祈愿。

  她不确定,自己是不是个好讲师,但是她确定,自己会认真去做。

  正规划着的时候,时间也到了三点附近,提前五分钟左右,办公室的门被敲响,因为知道有来客,吴桐没有彻底合门,

  所以,一抬头,就看到了阮成旭,和他身边错了一个身位的人,这是个中等身材,带着黑框眼镜,外表看上去有些木讷呆板的青年。

上一篇:开局一盘菜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