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高考前,我在科学圈火爆了 第164章

作者:流水成觞 标签: 穿越重生

  “之前画部件元件图练出来的!”成老低声笑着解释,之前那些项目缘何进度那么快,可都是吴桐一个个元件图标注明确交给辅助团队打造组装,一手加快这个进程的。

  “易老,这只是一时的瞬时感想,我只能初步的勾勒出大致想要的效果,具体的细致技术,还要易老带队深入研发!”吴桐顿笔,向易老请托。

  “目前的磁流体发电技术难关,以及我们需要的更大功率发电机组,都需要您们费心了!”

  当今世界,裂变核能反应堆和常规发电,主要还是用的压水堆为主,目前还没有核电站也好,变电站也好,用过磁流体发电,目前的磁流体发电技术并不成熟,她还需要更高功率的发电机组,着实是给老人家和团队不少压力。

  她暂时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分配给最后关口用到的磁流体发电,这个领域,国内也有数得着的顶尖人物,以他们的能力,打造出来她想要的发电机组,还是绝对行的,既然是这样,专业的事情,还是托付给专业的人去发挥。

  “没问题,吴总你只管提要求,我们全力去配合,你们都能把可控核聚变搞出来真正的成果,做常人不可能,我们这点儿难关,算什么!”易老没有任何犹豫,或者迟疑无痛要求的困难,一口干脆应下,老一辈的作风,都是这样,迎难直上,绝不推脱。

  易老人老智睿,仅仅从金乌工程成立这才短短的时间内,就开始着手对接发电机组,他就能猜得出,必然是金乌工程,肯定是有一定成功把握的。这点儿把握,对于目前裹足不前的世界可控核聚变进度来说,必然是超前的。

  若是可控核聚变,真的是如预期中成功,那么还真的是需要吴总要求的那般大功率发电机组,才能不浪费聚变反应能量,最大限度利用聚变反应所带来的热能。好马配好鞍,成功后的金乌工程,绝对匹配得上,他们为之全力努力攻克大功率磁流体大点机组。

  “吴总,我等您成功开始建堆的奇迹诞生,你也等我汇报好消息!”易老当即一口承诺道,在吴桐传出建堆消息,金乌工程打造成功,他必将以大功率磁流体发电机组相贺,不负吴总的托付。若是他们连这点儿问题都不能完善解决,

  “好,易老,有您这句话,我可真得要全力冲刺了!”吴桐眉眼含笑,易老这是在变相给她送祝福呢。对于老人家含蓄的鼓励,吴桐自然也是笑颜相对,一切尽在不言中。

  “哈哈!”易老笑得开怀,年轻人就是要这样敢打敢拼,志存高远。短暂的接触,绝不会让磁流体发电拖后腿的!做好磁流体发电的攻关,他也算是为国内可控核聚变工程,出了一份力!

  易老和他来时一样,雷厉风行的带着吴桐勾勒初步轮廓的图纸匆匆而去,准备着急团队以及邀请帮手,全力攻克磁流体发电。

  他了解到的资料里,吴总的速度,开始已经成了有效形容词,吴氏速度,绝非虚传,他可不能让磁流体发电进展,影响到吴桐的示范堆运作。

第430章

  神来

  相比较诺大的金乌工程,吴桐要盯着的进度和所要攻克的难关,他们只是做磁流体发电,这个还算熟识,有一定基础的突破,已经足够得轻松。

  送走易老之后,吴桐抽了三天时间,与陆骁一起,将她建立的数学模型,搭建完毕,顺遂嵌入陆骁设计研发的等离子体仿星器装置中运动规律的研发中,等待他最后冲关,将这份诺大的设计思路,化为真正的控制方案。

  “接下来的部分,就麻烦陆哥了,如果需要程序人才方面的协助,陆哥和我说,我来找上面借调!”吴桐摊摊手,这是她身为总负责人不可推卸的择人。

  “程序我还算有些基础,应该不需要再求助外援!”大体已经基本完成,陆骁也不由得稍微松口气,总算,他的这部分跟上了吴桐的进度。虽然作为前浪,但是陆骁可不希望被拍死在沙滩上,跟上吴桐的进度,这是他对自己的基础要求。

  或者说,他该庆幸,当时物理领域对他来说,还算游刃有余,他在有富余精力的情况下,没有荒废还算不错的天赋,以及数学功底,对程序、人工智能都有涉猎研究!

  这会儿,正好能够排得上用场,或者说一直都有不错的作用,比若说,之前的模拟测试系统,就是他主导研发的

  将约束控制方案设计托付给陆骁,吴桐当然并没有因此停驻脚步,就此歇下。做完这些,她又马不停蹄翻开此行西南归来,携带的实验资料,找到她带过去,实验过后的锂片扫描检测资料开始仔细的审阅,推演起来。

  她带过去一批锂片,当时分布于第一壁不同位置安置,但是真正被中子束轰击过的样本,寥寥无几,好在,万幸,他们那次实验,是找到了这样的样本,不需要再重复实验。

  一次实验的经费消耗,可是个无底洞不说,国内也没有足够的装置,让她能够无止境的去尝试实验!感谢幸运照顾!

  经历过聚变反应的锂片,当时可以说是如风烛残年,被强力的中子辐射,破坏掉了多数金属键,成为近乎吹弹可破的衍生物。锂,本身就不是什么强硬耐性的金属材料。

  不过,这批特殊制备的锂片,也完成了他们的使命,吴桐是用来测试,锂对中子回收的速率。她在其上,观察到了属于反应物的回收痕迹。

  这个痕迹,同理也是证明着,吴桐的三明治夹心设计思路,是确实可行的。

  虽然,这个设计思路,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说液锂回收层需要多少量的液锂才是合适,能够达到处理的微妙平衡?

  比如说,中子携带的能量太高,怎么能让液锂层安稳回收,并且将吸纳的元素释放出来?怎么能

  让中子束安稳的配备液锂层的收集,听话配合,而不是在这个程序中乱串,对整个回收系统造成损伤性冲击

  液锂层的厚度是最根本要推导的重要难关,太厚了不行,太薄了更无用,无论是太厚还是太薄都不好,

  液锂层不是越多越好,这个时候,不能谈量多力量大。若是太厚了,将会造成大量的氚素滞留在液锂内部,重要的是拖累降低回收效率,液锂层的厚度,还与工程难度是呈正比的,每增加一丝,都要大幅度提高制备难度

  一个不好,很可能要影响到整个反应堆的安全性,让其成为整个反应堆木桶原理中的短板,发生安全事故!

  太薄了当然也不行,液锂层太薄直接影响到氚素的增殖率。

  就像施肥一样,肥力不够,庄稼不长,液锂层太薄,自然也就谈不上工作效率,毕竟自由中子的半衰期只有10.6分钟左右,这就意味着她们要在中子与其它元素发生嬗变的同时,还得考虑中子自身的衰变问题。

  最理想状况,肯定是中子在反射金属界面发生二次反射之前利用液锂对其进行回收。然而想要做到这一点,实属不易!

  这个适度的量,需要吴桐结合着扫描资料,锂对中子携带能量回收的效率数据,来进行建立模型,去一步步演化推导。

  细节决定成败,不是有了设计思路,这个方案就万事大吉,只能说,设计思路,只是出发前的第一步,剩下的,她还有很长的路,要去走,上面一个个问题,都要考虑在内。

  大方向有了,细节方面的突破,依然她需要不断的去充实雕琢完善。

  这也是整个工程最核心的设计思路和解决方案,最核心的问题之一,务必要攻克掉,他们的整个第一壁才算安稳完善。

  第一壁的材料,主要是耐辐射,放失控的中子束通过,利用第一壁的HC-1材料透过并对失衡的中子束进行降速,耐热涂层加固涂层进一步增强高温的抗性,之后的液锂回收系统,吸收中子并放出氚素,利用最外层打底在液锂层之外的特殊金属反射层,将未完全反应的中子反弹回去。

  这个时候,吴桐神来一笔,给回收系统是施加了一个向上的力,牵引着回收物向上,进入燃料室重新投入聚变循环之中。

  这一点儿的原理,主要基于在液锂的工作温度下,无论是氚素还是氦素都以气态形式存在,它们和液锂两者是互不交融的。

  这个时候,被回收的氚素以气体形式存在,给其一个向上的力,让其在装置顶部被回收,并重新注入反应室内参与反应,达成良性运用的循环,也同理,解决了桎梏世界可控核聚变成形,

  感谢先辈们的执着研发经验,奠定的充分基础,这些之前零碎的经验资料,被吴桐合纵连横,推衍成了如今惊艳整个项目的三明治夹心点心设计思路。

  ……

  细致的方向,在吴桐不断的推衍下,趋向于完善。吴桐在推衍空间内,进行了运行模拟。那些滞留在液锂内的氚素,在吴桐推导出来的解决思路下,顺利分离,进入了循环之中,成为下一步聚变反应的良好基材。

第431章

  集邮

  液锂层的厚度,在吴桐的推衍下,建立了清晰的逻辑规律模型,定量的聚变反应,适用于定量的液锂层厚度,有了清晰的界限规划,如同数学公式一般。

  只是,这个公式的复杂,非常人能够轻易理解,但是,就如同很多人并不知道,甚至难以理解那些数学公式的推理论证,但是还是这不影响,他们对公式的使用,吴桐如今创造出来的这个液锂回收系统公式,液锂层厚度计算,就是这般的用法。

  “吴总,你这速度,一如既往地给力!”成老和陆骁是第一时间知道吴桐在回收系统上有了决定进展的,这样的迅速,依然延续着震撼人心的吴氏速度,似乎是困扰世界的难关,摆在吴桐面前,只是一个待解决的小问题。

  “进展还算顺利,多亏上次西南一行的试验顺利取得样品!”吴桐摊摊手,眉目间是一个问题解决后放松的惬意,若是没有那批实验锂片万幸获得幸运标本,让她有了可以铸就根基,用以展开的基础数据,她也不会能这么顺利,将整个系统延展搞定。

  陆骁和成老笑意浓厚,就那么点儿数据,对于很多人来说,恐怕都是坐困愁城,再多十倍的数据,也不一定能有这十分之一的进度。

  两人仔细的看着手中的推衍构造过程,饶是以他们在国内堪称行业顶尖的水准,通篇理解下来,依然是极具挑战的艰涩。

  这个,一般人估计无法轻易玩转!成老在心中感慨思量道。

  别说是理解,就是运用,可能都得极具有水准的工程师,才有可能掌握!

  “这本就不是能让一般人知道的存在!”成老倒是看得分明,这般最核心的东西,上面是肯定不会让一般人接触到的。也只有最核心最可靠的那一撮,才有可能有所了解,而这一撮,基本都是数得着的大家了!

  吴桐轻笑,她也是有这样的考虑,才没有继续做简化分解,科研没有国界的,但是科学家是有国家的,她挚爱她的祖国,愿意为国付出,如果说这是自私,那她就自私点儿,先顾着她的祖国最重要!

  “控制方案我这边也有了初稿,吴总你先过个目!”陆骁将手里的文件夹递给吴桐,这本就是他来见吴桐的因由,只是刚好,遇到吴桐的成功突破。

  吴桐这么给力,他这个受邀合作的伙伴,当然也不能太过落后。虽然不能像吴桐这么一段时间内,搞定三大难关,但是,他这一项难关,总算有了接近尾声的进展。在有了NS-方程通解的基础上,他们的控制方案,可以称之为,远超越世界水平,陆骁还是有这个自信的!

  若是他费尽精力,还在有神之辅助的情况下,做不到这个标准,陆骁觉得,他可以回炉重造湍流,甚至是整个物理领域的学识,也不配做吴桐邀请的同盟!

  “落定了?陆总速度也很可以嘛!”吴桐问言,不由一喜,赶紧接了过来,仔细审阅,这份方案,吴桐虽然没有全程参与,但是其中的数学模型是她一手构造的,前期阶段的研发思想,她也和陆骁进行过思维碰撞,所以,从头审阅起来,对吴桐来说,并不费劲。

  她很快,从头到尾的仔细看了一遍,同样也深入了理解,越是品味,她就对这份方案深深的赞叹,真心的竖起大拇指将赞扬完全露于言表。

  “陆哥,厉害,这份方案绝了!”即使她,从头到尾深入研发,能做到这份方案的惊才绝艳,还要看是否有运气成分参与!

  陆哥在物理领域的研究,真的可以说当世之中数得着的大拿!

  “能得吴总这一句,我就放心了!”陆骁笑意在眼角眉梢洋溢,倾尽心血,能得吴桐这一声赞,对他来说,值了!“总算,不负吴总期许托付!”

  “我接下来会将这份方案转化为控制系统,但是想要实现这份控制系统,一般计算机是无法支撑起这份算力运转的!”方案是好方案,但是想要实现这份方案,还是得有前提条件。当然,这份前提条件,并不是无法攻克的。

  “得上超算,我会和上面沟通的,这是基础建设!”吴桐轻轻颔首,好系统也需要好硬件来运行,这是必须要的基础设施。

  看完方案,她就已经对此有了心理预估,好在,可控核聚变的研发进度还算顺利,在经费上烧的还不是特别厉害,真若是需要建设超算,即使上面困难,不能再行拨款,也还是能够挪动出来一部分经费的。

  吴桐思量,挤挤尽量省出来十分之一地经费,用来添置一个世界前排等级的超算吧!目前超算的算力,还算能够支持的起陆哥这套仿星器装置等离子体控制方案的算法,暂时先用着吧!

  等她搞定金乌工程,腾出来精力,在想办法去搞超算,刚好若是顺利,指不定还能把千禧难题NP完全问题给干掉!

  接连两个千禧难题攻克,剩下的,吴桐还真有类似集邮的想法,有机会,慢慢都做出来,让世界,为中华闪耀,也是个不错的追求!

  她目前,主要精力还是在打造这尊仿星器装置,以及后面的示范堆建造,事关中华可控核聚变那把火是否能够成功点燃的重大,饶是吴桐,也不会在这时候,自大的觉得,她还能再开一个超算升级课题项目。

  “吴总大气,那我就放心全力去冲刺控制系统完善!”陆骁笑着打保证,眸子里星光满载!

  他琢磨着,若是吴桐这边困难,他再想想办法,看看能不能简化系统,或者想办法自筹点儿资金,支援国家建设。反正,他名下那些资产和资金,放着也是放着,他一个人能用多少,捐给国家搞建设,搞好钱尽其用!

  根红苗正的出身,当初能毅然放弃国际上如日中天的地位和海外优越的研究环境回国,他就从没后悔过,对出身国度的挚爱。不需要多说,他用行动来证明的热爱!

第432章

  曙光

  随着等离子体控制系统也算宣告突破,金乌工程整体重重关隘,最核心的难关破局,也接近了尾声,进度喜人。

  一项项进度报到吴桐跟前,超导材料制备已有部分储量,第一壁材料,选址落定,设备到位,调整完毕,正式开始投产,水冷偏滤器,本身是吴桐准备亲自上手的版块。

  不过,在初次集体讨论会上,万院士在这个领域,有着不错的研究成果,这部分的分离研发,就交付到了万院士带队进行攻克。

  贺院士从西南回来后,接手万院士的督管跟进工作,让万院士腾出来精力,在这个版块,亲自带队,进行深入研发,目前同样捷报传来,初步进展研发有了突破,预期在反应堆内部装置偏滤器,初期简略图纸已经出炉,送到了吴桐跟前!

  “吴总,这是我们基于托马斯科水冷装置,进行改造,并加以新设想构造的!EAST,东方环之前

  通过逐步增加H&CD功率,可以在稳态条件下产生偏滤器热负荷超过10MWm-2的ITER型长脉冲H模等离子体。

  因此,热排出能力为2MWm-2的石墨PFC不能满足物理需求。

  此外,ITER的PFC从碳/铍(C/Be)转变为带有一个钨(W)偏滤器靶板的全金属壁。为了研究全金属壁等离子体的性能,我们在EAST采用了全钨偏滤器,其热流处理能力高达10MWm-2,理论上,和模拟实验上,数据表现都还有着不错的,还有这深入挖掘的潜力,我们在仔细研究研究!”

  万院士一张口,就是复杂的数据参数结合汇报,和吴总说话,不是和上面言说,他就没什么限制,只管报告最核心的内容,吴总是他们项目的核心灵魂人物,这些对吴总来说,都是基础储备知识,完全不用担心吴总听不明白!

  “为了在ITER运行之前为其提供宝贵的经验,类似的材料、结构和技术就先被用于EAST。ITER级的钨被使用在PFC上,但是由于热膨胀系数和杨氏模量的不匹配,钨和CuCrZr的结合是困难的。

  后来我们几经实验,最终制备钨模块化PFC分为两个步骤:首先,采用热等静压(HIP)的方法将钨单体模块包覆并与纯铜夹层连接;然后,用热径向压焊(HRP)方法将钨单体模块焊接到CuCrZr管上。在真空环境下采用钎焊和电子束焊对纯铜管和钨单体模块进行密封焊接,然后再进行HIP工艺加工”

  万院士连说带比划的,给吴桐讲着他们在水冷偏滤器一途走得历程,嗤,就ITER矜贵,那他的老伙计东方环做试验品,之前,说实在的,他心头挺不忿,也压着火气。但是无奈何,时势造就,不容他任性!

  但是,嘿嘿现在不一样了,他们有吴总,他们的仿星器装置,已经看见了光明的曙光,那些阻拦世界前进的拦路虎,一样样,都在吴总的手里,化作真实的突破成果,奠定他们在可控核聚变领域,坚实迈出的稳定步伐!

  万院士只要想想,就不由得心头畅快,热血沸腾!这样的状态加持下,他的研发,似乎也更顺利了,这么快有了初步进展,实在是出乎他所料,也让他高兴的开怀畅快!

  “钨与铜的结合质量良好,结合强度大于150MPa。超声无损检测(NDL)结果表明,钨块与铜块的结合符合技术要求,抗疲劳试验,过热可耐受试验,都表现出很不错的潜力!”

上一篇:开局一盘菜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