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高考前,我在科学圈火爆了 第47章

作者:流水成觞 标签: 穿越重生

第110章

  向往

  吴桐翻开的第一页,是她听了几何代数、偏微分方程、常微分方程等报告的一些笔记和感悟,那些感悟,在潘文华和周文平眼里,正是精华亮点。

  国内外数学界,都知道吴桐数论一道惊才绝艳,接连都是世界级重磅成果,但是从这些笔记上就可以看到,吴桐在数学其他领域,同样有着深厚的知识储备和逻辑理论掌握。

  就像她的高考成绩一样,均衡到每一科都是满分,没有所谓的擅长与否,只有绝对掌握。

  这一点儿,映射到数学各个领域,也是一样的,只是因为数论是她首先接触的板块,先走一步,做出了接二连三的成果。

  两人看了笔记,欢喜在心里,吴桐并没有落下对数学的学习与研究,而且还在更持续深入,这就足够了。

  他们还有什么可以要求这孩子的?

  吴桐已经自觉到,除去吃饭休息,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学习和研究了,别说这么大的孩子,就是他们自己,也不得不脸红的承认,他们做不到这样高强度的学习。

  很多一步时间,浪费在所谓的公务和应酬交际上,留给数学研究的时间,极少极少!

  不为自己的成就骄傲轻狂,不为外界的欢呼追捧迷失方向,他们在比吴桐大十岁,二十岁的时候,也没吴桐这样的天生做研究的沉稳心境。

  只是,他们的赞叹在翻到下一页,陡然被映入眼帘的战机模型变成了上扬的惊吓?

  这是什么?

  那样密密麻麻详细数据标注,他们还不会眼瞎到无视,认为那是吴桐童心乍起的戏作!

  而从这页开始,已经进入吴桐建立的数学模型开端,刚才那些,不过是一些开胃菜,吴桐对模型建立的一些铺垫。

  这个数学模型的繁复,从最开始就超越了潘文华二人的设想,以他们的功底,看起来都有点儿艰难晦涩,这里面涉及到的知识板块和隐晦符号,在不是很清楚吴桐设定的情况,又没有吴桐强大的逻辑大局支持,搁在普通人眼力,和天书无疑。

  他们逐步推进,神色越发的严肃,当几个对应到飞机模型,堪称敏感的数据出现在他们眼帘,二人的眼帘不由划过深深的惊骇,这是

  这不是他们曾经参与过的那项保密任务,计算出来的近似数据吗?

  这可不是一般东西了,抹了把脸,二人对视一眼,尽皆有着惊疑不定,不知该作如何猜想!不过,基于吴桐主动交给他们的信任,二人没有第一时间怀疑什么。

  潘文华严肃开口,“孙主任,劳烦你先出去下,帮我们看着点儿,吴桐的笔记,涉及了保密条例!”

  能坐稳京大教务处主任的位置,孙荣自然不会没有任何实事敏感度,只一听保密条例,他就立马明白了严肃性。没有任何犹豫,半句话不多说,立即起身出了办公室,合好了办公室的门,走开两三米守着。

  李轶生和吴桐交集最深,之前也曾做过那个项目的边缘工作,刚才也多少看了些笔记,潘文华也就没让李轶生再回避。

  等会儿,直接按规定签保密协议行事吧。

  “吴桐,你知道你做的是什么吗?”潘文华单刀直入,直接问向吴桐。东西是吴桐做出来的,只有吴桐最清楚这是什么。

  “知道的,我

  之前一时好奇,学了些动力学的内容,在海德拉会议上有些感想,基于猛禽F-22的部分数据,我将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的问题,转化为我最擅长的数学问题,以此建立起的数学模型,推导出的战机外形数据优解,以及我对机身材料优选的一些推导方向。”

  吴桐腼腆的笑和周文平、李轶生内心映射到脸上的惊简直鲜明对比,他们怎么不知道,吴桐什么时候又搞出来这样要命的东西了?

  听听,吴桐口气的平淡,好像说得只是风花雪月,不是全世界最先进的战机一样!

  F-22啊!至今仍让国家警备的要命玩意儿!什么时候,吴桐小朋友你玩这么大了?

  “这东西有让其他人看过吗?”这是李轶生的第一反应。

  吴桐摇头,“当然没有的,笔记本我从未离身的!”基本常识她还是有的,不会拿他们中华所有参会人的安危开玩笑。

  这一点儿,李轶生和周文平还是有记忆相信的。

  毕竟。这玩意儿真的流出去了,就凭那群婆罗阿三对他们爸爸的吹捧,他们这会儿也不会平安无事坐在这里!

  万幸,吴桐有足够的谨慎,俩人都险些惊出来一身冷汗。作为领队人,周文平觉得,他对吴桐的关注还是太少了估计!

  “你这些数据,已经无限接近F-22的数据,当年那架猛禽出现,闪电终结沙漠那场战役的时候,咱们国家也高度警惕,想尽办法,逆推了些数据出来,我和你周教授都参与过那个保密项目,做演算工作。小李作为当时的培养骨干,也做了些边缘的项目!”潘文华认真的和吴桐讲述道。

  他深深的叹了口气,“我们当时花了数月时间,推导出来的数据,可能还没你这里周详!”

  当年海那面超视距战机制霸天空,国家要承担的压力,崛起的艰难,是普通人无法想象的。

  吴桐这份推演,要说机密,还上升不到那个份上,飞行设计专业的课程,还曾布置过这个当作业。

  只是,吴桐推导出来的数据精度,是常人无法企及的,甚至已经达到他们掌握的那些猛禽真正数据,不是学生那样错漏百出的粗浅作业。

  “你这份推导逻辑极具战略价值,愿意上报吗?能做一份详细的推导吗?我找专业的人研究下,具体价值。材料学院那边我来沟通,你想做什么实验,我请成院士带带你!”潘文华笑着深叹一口气,做出了决断安排。

  他以为,吴桐会在数学纯数领域无限成长,但是这份推导的出现,让他已经判断不了吴桐的未来。战略价值,并不是什么成果,和什么人都能配得上,也不是仅仅轻飘飘的词汇,而是切切实实,与国有用。

  “当然愿意的!”吴桐确认的点点头,能为国家做贡献,这是她的向往。

第111章

  有凤

  “按流程,咱们把保密协议都签一下,这些数据,只在这间办公室,不能留出一丝一毫!”

  按下他心中的感想,潘文华利索的导出保密文件,现场打印,一份份交到其他三人手中,身先士卒率先在他手上的文档,签下自己的名字。

  “这个协议签下,包括你的父母家人都不能说的!”潘文华仔细的给吴桐讲了下保密条例的具体内容。他们这还只是最简单版的,如果确认了吴桐这份手稿的价值,可能他们还要再次升级。最高保密条例,吴桐出国都是在限制行动行列。

  当然,吴桐现在还没到这个级别。

  “好的,院长,我明白轻重的!”吴桐确认的点点头,配合签下她的名字。第一次签署这样的保密协议,感觉好挺神奇的。

  潘文华桌子上有现成的草稿纸和笔,吴桐请示后,直接拿了现场重复推演起来。当时她为了省时省力,很多计算过程,都是直接在大脑内完成,落笔都是最终数据,还有很多代指符号,都是需要更正的。

  不然,那份推导,就是一份大概率她自己能轻易看懂的手稿!李轶生出去,替换,先送走了外面帮他们守候的孙荣。

  随着吴桐详细的推到内容出现,潘文华和周文平逐步深入理解了吴桐的思维逻辑,也更为这个转化模型而惊艳。

  这样的思维角度,这样的设想,当年他们要是有吴桐这个脑子,那还用得着那样绞尽脑汁,浪费大把大把的时间!

  “院长,周教授,好了,我目前就只能勉强推导到这里,材料最终合成匹配,还需要我做完一定验证实验,才能有下一步的推演数据!”吴桐搁下书写笔,将手中一摞详细推演草稿交给两位师长。

  “吴桐,接下来等我通知。轶生,你先带吴桐好好吃个饭,安排吴桐回去休息!”流程走完,潘文华嘱咐了一声,先送了吴桐和李轶生出门。吴桐刚从国外回来,没让她休息,就拉着她做了高强度的重复推演,他们挺难为这孩子的。

  “现在的孩子,哎,其实已经不能再用孩子来称呼吴桐了!”看着手里细致周密的手稿,周文平很感慨,这个孩子,已经站在他们一样的高度,甚至按成果论,还要超过他们。

  亲眼看到她推论出来,他们真的很想拍案叫绝!这可是F-22,那孩子只凭外界流传的简单数据,就能推演出这样周密切实的数据,那孩子还管这个叫勉强?

  他们这些当时废了数月时间,只整出来那么点儿片段数据的,是不是可以撞墙了?

  “无法想象预料的厉害!”

  就像他们还在为吴桐证明周氏猜想惊艳的时候,她专门把孪生素数猜想攻克,他们还没为孪生素数猜想平静下来,她又证明了波利尼亚克猜想。

  在他们为吴桐登上国际数学家大会做一个小时报告、夺得拉马努金奖震撼激动的时候,她却静悄悄搞出了这么一份机密玩意儿!

  “所以,这样的孩子不能以常理来论!”潘文华摊摊手,想着前几天那位难得主动联系他的某位同志,一样是个不能以常理来论的。

  刚好,这一块正是他主导的版块,倒是可以直接对接过去。

  “这样的孩子,多出几个,咱们中华何愁崛起之路!”老一辈的,爱国情怀澎湃。亲眼见证两个这样惊才绝艳的后辈,他们也止不住畅想。

  “还多几个?潘院,你贪心了啊,有两个,是属于我们中华,已经是万幸了!”他们万幸,这样优秀的孩子,是站在中华这边的!

  “哈哈我很想再贪心点儿。今年咱们移了梧桐,有凤来仪呀!”潘文华意气风发的开了句玩笑,坐在办公桌前,开始打起了堪称保密的电话。

  “请转陆骁,我是京大潘文华!”

  西洲606所,电话震动的时候,陆骁正皱眉盯着刚刚吹风洞的数据,剑眉微蹙,还是没达到的他的理想数据。

  屏幕上的数据从映入他眼睛开始,计算已经在他心脑之间展开,数据分析找问题,制定下一次的改进。周而复始,精益求精,只为祖国威龙起飞,成功多为制空权。

  接过助理递过来的手机,陆骁简明扼要。

  “潘院,您请讲。”

  陆骁一大半心思还在数据分析上,无暇顾忌潘文华致电的原因,直接了当切入。

  索性,潘文华也知道那边的时间紧张和宝贵,直接进入正题。

  “陆骁,我这里有一份F猛禽推导数据,你有时间看下,是否能对现在工作有所触动!”潘文华觉得,他自己到底只是玩数学的,于动力学这一块算是外行。

  也没法确保,吴桐的这份手稿作用到底有没有,只是凭感觉,断定是重要的。具体价值,还是电话那头最能确定。

  “我给你传真过去!”简单交流完,潘文华拿到本次的传真代码,就直接挂了电话,开始扫描操作。

  传真完,他又紧跟着打了第二个电话。

  “成老,我是潘文华,新材料实验室”

  “孩子第一次上实验,还要麻烦您老帮忙看着点儿!”他知道,这两天时值开学,成老正好在材料学院。

  “老潘,蹬鼻子上脸了哈?”指派他一个院士,带一个毛孩子,哦,年龄上的毛孩子,那孩子还是有些极佳数学成果的,只能说是材料学上的小白,他指个学生辅导下,已经算重视了吧。

  “回头我做东,请您好好喝一盅!”潘文华这会儿,难得伏低做小。为了那样的学生求人,不丢脸。

  “行,你安排人带那孩子过来找我!”老潘难得低头,成老也没拿乔,直接点头同意。

  8.30,一早,吴桐收到了潘文华通知,帮她和材料学院的成院士约好了,九点由李老师带她去材料工程学院那边找成教授。

  “成老头人不坏,教学生都挺认真的,几个学生

  都成了大才!他门下长江、杰青排排坐,首席大弟子前年评上院士顶门户。就是脾气不怎么样,嘴巴坏,吴桐你有些心理准备,委屈委屈,要是真有什么过分的,你和我说,我来找成老头理论!“潘文华挂断电话前仔细叮嘱着吴桐。

第112章

  成老

  吴桐毕竟是学生身份,面对成老头有些吃亏,要是成老头过分,他来帮吴桐讨回公道,他们数院的大宝贝,就是成老头成院士也不能随便欺负。

  “成华南成院士,咱们国家材料界的顶牛,之前咱们国家的特种钢,还有其他不少优秀材料,都是他参与过,或者带领完成的项目。J-8,J-10,H-6这些重大项目他都有参与主导材料研发,平时多是在各个项目组,少有在学校,你刚好赶上开学成院士在学校的时间了!”

  路上,李轶生简单对吴桐介绍了下成华南院士的履历。

  牛人啊,这是吴桐听完所有的感受,比起这些真正的牛人,她就是个初出茅庐的小苗苗。

  他们实在材料实验室门前,见到这位随着国家最艰难时代一路走来,头发斑白的老人。老人身着白大褂,有些年岁依然精神健旺,典型的北方人高大体格,面黑略显严肃骇人。

  为了盯着一项实验数据,老人早早就来到实验室里,亲身亲力盯着,确保实验数据的严谨。

  这样的兢兢业业,让吴桐尤为敬佩。

  “成老,好久不见,这就是吴桐!”李轶生尊敬的向成老问候道。

上一篇:开局一盘菜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