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家阿囡 第114章

作者:闲听落花 标签: 穿越重生

  “我知道阿娘跟我说这话是什么意思,我也知道你跟我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李银珠手指点着洪振业。

  “你府试第一那时候,你跟翁翁讲,县试第一是你的本事,府试第一,指定托了世子爷的福,托了阿囡的福,你不如谁谁,也不如谁谁,这话是你说的吧?”

  洪振业被李银珠点得上身后仰,不得不点头,这些话确实是他说的。

  “府试第一已经托了福了,到杭城没考过,你不怨自己没学问没本事,你叫起来这个第一那个第一,你什么意思?怎么着?升米恩斗米仇了是吧?”

  “我不是!不是那个意思!”洪振业踩着碎步,贴着李银珠绕过去,拨腿就往上房跑。

  “你跑什么跑!你给我站住!”李银珠提着裙子追上去,“你站住,我还没说完呢!”

  “你阿娘说我不帮你,说什么姻亲就是要互相支撑,说也就是一句话的事儿,说我连一句话都不肯帮你讲,你坐好!”

  李银珠揪住洪振业,拽回来,将他推进扶手椅里,站在洪振业面前,一只手叉腰,一只手点着洪振业。

  “我没理她,这是翁翁的话,让我别跟她计较,行,我不跟她计较,可你也跟我说一个第一两个第一的屁话,跟你我可不能不计较!

  “你跟我讲清楚!你这话什么意思?”

  “我没什么意思,我就是觉得,我都考了六回了,我这学问不比咱弟弟差,是吧,咱弟弟头一回就考中了,还排在前头,我跟他学问差不多……”洪振业后背紧贴在椅背上,一动不敢动。

  “你学问才跟学栋差不多你怎么能考得上?”李银珠一句话怼了回去。

  “学栋就考上了。”洪振业委屈万状。

  这句话太不讲理了。

  李银珠斜瞥着洪振业,片刻,哼了一声,“学栋知道自己学问不行,这趟都没敢下场。”

  “你这个婆娘!学栋是考举试,我是考秀才,这能一样吗!”洪振业抬手拍在脸上。

  “学栋没下场考,就是不想受人照应的考上去,这话我跟你讲过。你要考就凭自己本事考,别想那些没用的,阿囡和大阿姐,还有我,都不会让你沾这个光!

  “你都考了六回了?你还准备考第七回 ?”李银珠话题突转。

  “怎么啦?”洪振业顿时警觉起来。

  “你准备考几回?你都考了六回了!”李银珠的巴掌几乎怼在洪振业脸上。

  “我今年才二十二,阿爹还考到二十六岁呢,二翁翁二十九岁那年才考上!”洪振业用力往后躲。

  “你还想考到二十九?你这是不务正业!”李银珠一声惊叫。

  “我天天上学,天天熬尽脑汁儿写文章,不信你问学栋,我天天苦读怎么能叫不务正业!”洪振业再次委屈起来。

  他天天上学天天苦读,别人都夸他,就是到了银珠这里,成了不务正业了。

  “前天大阿姐回李家集,又跟学栋去了趟高村集,就是跟高先生商量,说学栋不能光上学,等以后成了家,他得能自己养家,不能靠着大阿姐,更不能靠着枝姐儿的嫁妆。

  “高先生说高家学堂现在人多得多一个人都塞不下了,就这还天天有人托了各种亲戚朋友的找到他家里,要把孩子送进高家学堂。

  “高先生想让学栋帮着他办学堂,正在商量呢。”李银珠斜着洪振业。

  “那学栋不上学了?”洪振业眼睛瞪圆了。

  “阿囡说学栋学问还不行,还得好好上两年学才能教别人,不然就是误人子弟。不过!”李银珠突然一转,“大阿姐让学栋放假的时候去高家学堂帮帮忙。反正你们府学里头这事儿那事儿,天天放假。”

  “学栋肯定能考过秋闱,前程远大……”

  “阿囡讲他天资有限,希望不大。”李银珠打断了洪振业的话。

  “阿囡……”后面瞎讲两个字,洪振业硬生生咽了下去。

  阿囡是能给世子爷当先生的。

  “我让阿囡看看你怎么样,阿囡讲你既然想念书,你们家里也供得起,想念就念吧。”李银珠一脸烦恼。

  洪振业用力憋回了阿囡怎么讲他这一问,还是别问了,万一也是一句天资有限希望不大怎么办?

  “什么叫你们家?咱们家!”洪振业憋了半天,总算找到了出气口。

  李银珠横了他一眼,一拍桌子站起来,“咱们明儿就回平江城,大阿姐捎了话,让能早回就早回去,说是生意上的事儿,一堆的活儿呢。”

  ………………………………

  李小囡回到家,大阿姐李金珠已经从李家集回来了,正和梅姐收拾堆在院子中间的新米,刚刚腌上的咸鱼,一大筐咸鸭蛋,香油,各种豆糕等等。

  看到李小囡,李金珠翻出来一只布袋递给李小囡,“这是翠叶给你带的兰花豆,她自己做的。”

  李小囡接过,摸一个吃了,递到李金珠面前,再给梅姐尝尝,捧着袋子,站在旁边看两人收拾东西。

  “堂翁翁来了,先去了艾叶家,一会儿和大堂叔一起过来,想跟你商量商量细布生意的事儿,堂翁翁他们也想做细布生意,我先答应了,可到底该怎么做,得跟你商量。”李金珠一边理着东西,一边和李小囡说道。

  李小囡一边听一边点头,细布生意不是她的,她希望做细布生意的人家越多越好,只有规模上来了,她才能好好的赚钱。

第176章 第二步

  李小囡的态度大大出乎李士宽父子的预料。

  出了采莲巷,李文梁回头看了眼,下意识的压低着声音,和李士宽道:“阿爹,阿囡那话,该不是赌气吧?”

  “你这孩子!”李士宽顿住步,瞪了李文梁一眼。

  “我就是觉得……”李文梁急忙陪笑,伸手扶了把李士宽。

  “阿囡不简单,怪不得那么尊贵的世子爷跟她相交,唉!”李士宽一声长叹,“这贵人就是贵人!光家学见识上就不得了。你看看,世子爷一眼就看出了咱们阿囡这份不简单,咱们到现在,你看看你!还说什么赌气!”

  “我不是那个意思,我就是真没想到,我的意思是说,这是从前没有过的大生意,可这笔大生意要想长长远远的做,又能有赚头,得知道朝廷是什么意思,这也是阿爹的话,这生意只能靠着阿囡,可阿囡竟然说她不要,我是真没想到。”李文梁忙陪笑解释。

  “我也没想到。这会儿想想。”李士宽沉吟了一会儿,低低叹了口气,“确实是进来做这笔生意的人多了,才能把织机的成本分摊出去,也才能尽快把织机的量铺出来,只有有了足够的织机,才有足够的细布,才能做起大生意。”

  “嗯,那先前咱们说要给阿囡的股?阿囡既然说让咱们自己做,那?”李文梁试探问了句。

  “唉,你呀,从小儿起就是这抠搜的毛病!你记着,往后,你要时刻记着提醒自己,你要抠,只能跟自己抠,一定不能从别人身上抠!”李士宽横了儿子一眼。

  “是。”李文梁红了脸。

  “这股,不是阿囡要不要,而是咱们一定要想方设法送到她手里,让她要!就照咱们之前议的,三成给她。”李士宽低低道。

  “好!”李文梁赶紧点头。

  “咱们现在就得赶紧赶回去,你跟你媳妇交待一声,金珠要是去看宅子,让她作主就行,不是大事。唉,族里各房各家出多少银,各家摊多少股,哪家有能用的人,这事儿最烦,得议上好几天。”李士宽拧起了眉。

  李文梁跟着苦笑拧眉。

  这种事儿议起来,一向是要大吵大闹,甚至大打出手,少说也得吵闹三五天,才能议出个结果。

  送走李士宽和李文梁,李小囡愉快的转了几个圈,和大阿姐说了自己的打算,到茶坊叫上阿武和王雨亭,赶着车直奔郭巷外何家村。

  李玉珠收拾好,围上头巾,正准备赶去作坊,李金珠叫住了她。

  “有件事咱们得商量商量。”

  李玉珠忙放下篮子,招手叫了梅姐过来。

  “大堂嫂讲,府学东边有座宅子正托人往外卖,说是房主是在临海镇做生意的外番人,现在年纪大了,要回老家看看,不知道还能不能再回来,就把产业都脱手,带了银子走,大堂嫂讲宅子很好,价钱很合适。”

  “现在就置宅子?”李玉珠惊讶道。

  梅姐也瞪大了眼。

  “堂翁翁讲,咱们家现在不比从前,再住在这里不合适。”李金珠眼皮微垂,声音很低。

  李玉珠一个怔神,她天天从早忙到晚,一心一意都是皮蛋坊的事儿,既没留意,也没想过这些。

  梅姐撇着嘴,不停的点头。

  “我想了两三个晚上了。”

  李金珠低低叹了口气。

  “这巷子窄的连大车都进不来,咱们那辆车和那头骡子一直放在对面茶坊里,这宅子就这一个前门,进进出出都在邻居们眼皮底下,这院子也窄,在院子里说话都得小声。阿囡。”

  李金珠的话顿住,片刻才接着道:“堂翁翁讲,阿囡进进出出,都在街坊邻居眼皮子底下,要是让有心人盯上……唉,毕竟,阿囡是跟王府别业来来往往,真从咱们这头盯出什么事儿,咱们担不起。

  “还有你的亲事,得避开那个苗媒婆,你不小了。”

  “我没想过嫁人。”李玉珠眉头微皱。

  “我一直在想。真要是挑不到合适的人家也就算了,可咱们得尽力找一找,有合适的人家,还是嫁个人,有丈夫有孩子,有家有室的好。”

  李玉珠垂着眼,低低嗯了一声。

  “大阿姐这话讲得对!这世上还是好人家多,瞧咱们三姐儿,多好!”梅姐伸头笑了句,看向李金珠道:

  “我跟你们讲,我去买菜,回回都能碰上几个打听事儿的,问什么的都有,还有好些人,说她家闺女怎么怎么好,问能不能让咱们阿囡领到别业去,也跟阿囡一样到别业领份差使,真是烦得很!”梅姐插话道。

  “没听你说过。”李金珠惊讶道。

  “这有什么好说的!她家闺女就是天仙,咱们阿囡也不能领她们去别业!反正,不管她们问什么说什么,我就直着俩眼听着,一个字不讲,我就装傻!”梅姐忿忿然的拍着围裙。

  “洪家那宅子也是那一带,那座宅子僻静?得多少银子?”李玉珠问道。

  “咱们去看看吧,梅姐也去。”李金珠道。

  “我也去?行行行!我去换身衣裳!”梅姐喜笑颜开。

  “不用换,就这样。咱们三个别一起出去,玉珠先走,到街东头等着。”李金珠笑道。

  “那我拿上菜篮子,正好顺路买点儿菜回来。”梅姐冲进厨房,拎着菜篮子,一幅平时买菜的模样,最后出去,锁上院门,往街东头过去。

  ………………………………

  阿武骑着马,王雨亭赶车,很快就到了何家村。

  村头一群孩子瞪着一行人,神情各异,有几个冲骡车比划着骂人的手势,一口一口啐口水。

  李小囡看着那群孩子,笑着挥了挥手。

  陆嫂子迎出院门,笑道:“真是巧,再晚一晚我就走了,得去一趟镇上,有两家要上线,还有一家机子卡住了,那妮子手太重,这都卡了第三回 了,也不过半个月。”

  陆嫂子说着话儿,把三人往院子里让。

  “你既然要去镇上,那咱们现在就走,坐车上说话儿。”李小囡干脆没下车,招手示意陆嫂子。

  “好!”陆嫂子笑应,进屋拎上篮子,锁了门,上了李小囡那辆车。

  出到村口,李小囡看着再次冲她们吐口水的几个孩子,笑问道:“镇上的新宅子怎么样了?什么时候能搬家?”

  被她强行拉走织机的几家都是这何家村人多势众的大户,家家都有好几个儿子,因为被拉走织机的事儿,抱成了团,找不到李小囡,就迁怒到陆嫂子身上。

  陆嫂子干脆贴了些银子,把家里那十来亩地换到了郭巷附近,在郭巷重新起了座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