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家阿囡 第154章

作者:闲听落花 标签: 穿越重生

  江南各州县丝绸行都盯着平江城。

  一来,平江城离临海镇最近,位于临海镇的江南丝绸总行被抄了个底朝天之后,江南丝绸总行的信儿,都是从平江城传递出去的。

  二来,平江城有座王府别业,住着那位世子爷。

  朱老太爷和儿子从平江城东的宅子被拘押进京的信儿很快就从平江丝绸行传向各处,紧接着,平江城内外的织坊重新忙碌起来的信儿,也如涟漪一般传递了出去。

  各州县的丝绸行一通慌乱混乱之后,快慢不一的重新响起织机,忙碌起来。

  顾砚从北到南,再从南到北,查看了一遍重新忙碌起来的各地织坊,再收到周沈年一封信,心情十分愉快。

  “李姑娘到哪里了?”顾砚将周沈年那封信丢进炭盆,问了句。

  “算着行程,应该已经回到平江城了。”石滚忙欠身答道。

  顾砚嗯了一声,“回平江城,沿途看一看那些织工学堂。”

  石滚忙欠身答应,紧几步出了帐蓬,吩咐下去。

  ………………………………

  平江城。

  李小囡从大车上下来,阿武和几个长随将三只大筐和几个包袱抬进院子,李小囡和晚晴挥手告别。

  梅姐听到动静,从后园子一路小跑迎出来。

  “阿囡回来啦!阿囡瘦了!阿武气色真好,雨亭呢?雨亭这袄子好看!”梅姐人没近前,一串儿的话儿先冲到了。

  “晚晴呢?走了?怎么不请她进来坐坐?这天还早呢。阿囡累不累?快坐下歇歇,冷不冷?

  “你哥哥给我买了个手炉,我就讲他:你看看我这一天忙到晚,我哪有闲时候抱手炉?

  “雨亭这袄子可不厚,冷不冷?这筐子这么重,这都是吃的?家里不缺吃的……”

  李小囡站在院子里,看着手不闲脚不停嘴更是一刻不闲的梅姐。

  “梅姐你……”

  雨亭刚张开嘴,就被梅姐打断:“你别动,我来我来。你去歇着,坐车也累,我可知道这坐车的累……”

  “先听梅姐讲话,梅姐肯定憋坏了。”李小囡拉住雨亭。

  雨亭噗笑出声。

  “……我跟你讲啊,过中秋前,我找关帝庙前那瞎子给你二阿姐起了一卦,灵得很!

  “我跟你讲啊。”

  梅姐对着李小囡,眉开眼笑。

  “准的不得了!那卦上讲,进了己酉月,什么酉金引动正官星,你二阿姐的姻缘就来了。真是准!我跟你讲,就你不在家这一个月,已经有四家找到咱们门上,给你二阿姐说亲了!”

  梅姐笑出了声。

  “啊!”李小囡眼睛瞪大了,“哪四家?是谁上门?那个苗媒婆?大阿姐知道吗?”

  “那我真不知道。我话多,我就跟你大阿姐讲,别跟我讲,别万一我一时没防住,讲出去了,那可不好。四家!”梅姐喜滋滋的冲李小囡竖着四根指头来回晃。

  “大阿姐什么时候回来?二阿姐呢?”李小囡有几分哭笑不得的看着梅姐。

  “说是明天,你二阿姐今天早上刚走,说后天回来。你看你怎么瘦了?想吃点什么?梅姐给你做。”梅姐捏了捏李小囡的胳膊,一脸心疼。

  “白菜丝肉丝炒年糕。”李小囡不客气的点菜。

  “我早上刚买的桥头那家的年糕,全平江城最好的年糕,我们阿囡就是有福气!雨亭呢?想吃什么?阿武?”梅姐转过身,扬身问了,赶紧去做饭。

第237章 腊月

  眼看着平江城的织坊重新忙碌起来,越阳布庄斜对面的余家布庄里,余大郎站在柜台角落里,看着斜对面人来人往的越阳布庄,心情郁结。

  当初平江城里城外的织坊停工时,他就觉得是个机会,可那会儿他确实没敢动,等后来听说越阳号买了不少织工,再后头又收秋蚕茧时,他差不多看准了,可他阿娘跟他媳妇都说他太傻大胆,特别是他媳妇。

  余大郎往后横了眼半坐半躺在椅子里的吴大奶奶。

  吴大奶奶吃着柿饼,看着忙碌的伙计,一只手爱怜的虚抚着腹部,她怀了胎,还没显怀,得时不时抚一抚,提醒所有能看得到她的人。

  怀胎的人金贵,可经不起冲撞。

  见伙计来来回回都要小心翼翼的绕过吴大奶奶,余大郎不耐烦的喊了句,“你别坐那儿碍事儿。你回家去吧,别天天往铺子里跑。”

  “咦!我不天天来铺子里,咱们这铺子谁看着?你说走就走,就是不走,你看看你,眼睛就盯着外面。”吴大奶奶想着对面的越阳布庄,哼了一声,

  大郎肯定还惦记着李家老二呢,她得看着!

  “你看什么看?你是能卖货还是能盘帐?”余大郎心情不好,气儿上来了。

  “我要是能卖货会盘帐,还要他们干嘛?”

  吴大奶奶将柿饼楴儿扔向一个伙计。撑着椅子扶手站起来,扶着腰走到余大郎旁边,顺着余大郎的目光伸头往外看。

  “你搁这儿看了大半天了,看什么呢!这一两个月,那铺子里来来去去的,就那个尹嫂子,可没别人!”

  吴大奶奶由对面越阳号斜瞥向余大郎,话里带刺儿。

  “都去收秋蚕茧去了。”余大郎一门心思都在赚钱上,没听出他媳妇话里的刺儿。

  吴大奶奶顿时沉了脸,斜横着余大郎。

  李家老二去哪儿了,他清楚得很呢!这是放在心上时时打听着呢!他还敢说给她听!

  吴大奶奶咬着嘴唇,正想着怎么敲打,余大郎接着道:

  “我说买几个织工,收点秋蚕茧,你下死力拦着,你看看现在,你看看!越阳这一回肯定收了不少秋蚕茧,什么都不用做,倒手卖给织坊,就是一笔大赚!回头他家凭着这笔大赚,往下压细布的价儿,咱们怎么跟得起!”

  余大郎越说越气。

  吴大奶奶呃了一声,呆怔片刻,皱眉问道:“你怎么知道他们能大赚?说不定砸手里了。苗妈妈打听过,说织坊一年半年都开不了工!”

  “织坊已经开工了。”余大郎更加没好气了,甩了一句,转身就走。

  “开工了?哎你别走啊!”吴大奶奶一个箭步追上去。

  ………………………………

  离祭灶还有两天,临近傍晚,李玉珠和李金珠一前一后赶回家里。

  家里顿时热闹起来。

  李玉珠先到家,阿武和李小囡刚从湖边钓鱼回来,阿武刚将理好的钓杆鱼线等在影壁后整齐排好,听到动静,伸头见是李玉珠,急忙高喊了一声,迎出院门,从车夫手里接过一只大竹筐扛在肩上。

  梅姐最先冲出来,让过阿武,从李玉珠手里抢过包袱,连说带笑,“刚刚跟阿囡讲你们什么时候回来,话没落音就回来了!冷不冷?累坏了吧?”

  雨亭和李小囡一前一后冲出来。

  “先进屋先进屋,外头冷。”梅姐将包袱塞给雨亭,一边推着李玉珠往里进,一边从上到下拍打着给李玉珠掸灰。

  “梅姐别拍了,你看灰都飞我身上了。”李小囡笑道。

  梅姐现在力气大得很,拍起来可疼了。

  “可不是,瞧瞧我,一高兴就犯胡涂。快进屋坐着,先洗洗脸,把衣裳脱了洗洗。阿囡给你二阿姐沏茶,沏你那个什么茶,那个茶好喝。”梅姐一溜小跑奔向厨房,拎着一大铜壶热水过来。

  李玉珠被大家围着,脱了外面的大袄,洗了手脸,坐下接过茶,看了一圈儿,问道:“你哥哥呢?学里放假了吧?”

  “放假了,今天有个文会,还要夜游什么的。”李小囡答道。

  李玉珠一口气喝了茶,示意雨亭,“那一竹筐都是阿囡爱吃的,赶紧拿出来,别压坏了。”

  “都是二阿姐买的?买了这么多?”李小囡惊讶的瞪大了眼。

  她大阿姐一个铜钿恨不能掰成俩,她大阿姐掰铜钿时,她二阿姐紧盯着,万一掉了渣,那可得捡起来。

  二阿姐竟然买了这么多她爱吃的?

  她爱吃的东西都贵得很!

  “哪有闲钱买零嘴儿,都是各家学堂拿给你的,说你在她们家吃过,爱吃,我走的这些学堂,家家都有你爱吃的东西,你家家都吃过?”李玉珠看着李小囡问道。

  阿武哈哈笑起来,“她还特意绕过去再吃一顿呢!”

  “二阿姐渴坏了,我再给你倒一杯。二阿姐这一趟看得怎么样?都开始备年了吧?都能过个好年吧?”李小囡一脸殷勤,拿过杯子给二阿姐沏茶倒茶。

  “都是穷人家,光过年花红就够过年了。各家学堂里都有好些学生家送的东西,什么都有。”李玉珠说着话,看着雨亭从竹筐里往外拿东西,示意道:“哪样东西是哪家学堂的,我都写了字条,你拿给阿囡看看。”

  雨亭将五花八门的各样吃食一样样递给李小囡,李小囡一边看,一边听二阿姐说话。

  “有十几家学堂说是就歇三十初一两天,就这两天没学生,我照你说的回了话:这些都由她们自己安排。各家学堂的人数都在那本册子里,比上一趟多了不少人。

  “一路上,我碰到了好几回四堂婶二堂嫂她们,赊织机的生意忙得很,说是要到年二十七二十八才能回到家。

  “说是现在织机不够,做不出来,织机的事儿,回头你得找洪家老爷问问。

  “路上碰到大堂婶,她从扬州回来,搭了一段路,她回李家集了,大堂婶说,等咱们回到李家集,她再跟你细说棉线的事儿。”

  “阿武,梅姐!”

  大门外一声呼喊,打断了李玉珠的话,阿武一跃而出,“大阿姐回来了!”

  众人跟着涌出来,围着李金珠,说着笑着进了堂屋。

第238章 家有喜事

  一家人热热闹闹吃了饭,阿武把几只大竹筐扛进厨房,和梅姐、雨亭一起,把各样吃食该挂的挂出来,该腌的腌起来。

  李小囡重新沏了茶,递给大阿姐、二阿姐,自己再倒了一杯。

  李金珠指着中堂下条几上放着的几本帐册,笑道:

  “那两本帐册,一本是大堂叔给的,说是你让他看的种了多少棉苗,他经过的地方都看了,都在上面写着。

  “一本是洪家老爷拿给你的,大前天遇到的洪家老爷,洪家老爷说不往别处去了,直接赶回昆山县过年了,这是他让你三姐夫连夜抄给你的。

  “还有一本,是咱们各家学堂的收了多少学生的数目字儿,咱们的学堂真是好。”

  李金珠说到织工学堂,忍不住笑出来。

  织工学堂里有好些跟她们当年一样艰难的女子,怯怯生生和她说话时,眼里都闪着亮光。

  “这个年,阿囡得埋在帐本里了。”李玉珠抬手摸了摸李小囡的脸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