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家阿囡 第179章

作者:闲听落花 标签: 穿越重生

  黄显周对着朝阳深吸了口气,“生机勃勃!”

  姚先生也对着朝阳深吸一口气,“可不是,大补。”

  黄显周回头瞥了眼姚先生,“你还真相信那些鬼话。”

  “精怪修行都讲究吸食日精月华,必定有些道理。”见黄显周要反驳,姚先生急忙接着道:“连圣人都说敬鬼神而远之,连圣人都没说过没有。”

  “那你多吸几口。”黄显周没好气道。

  姚先生笑起来,正要说话,一个兵卒从辕门里冲两人喊着招着手。

  “叫咱们呢。”姚先生示意黄显周。

  黄显周也看到了,和姚先生一前一后从大石头上滑下来,往辕门疾步进去。

  周沈年迎着黄显周,笑着示意,“到外面说话吧,景色好。”

  两个长随拎着两把布交椅,顺着周沈年的示意放下。

  姚先生见只有两把交椅,和周沈年打个招呼,往辕门进去。

  “世子爷过来了?”黄显周看向营地。

  “没有。到那里坐坐吧。过了子时才赶到,累得很。”周沈年扶着腰,慢慢坐下。

  “出什么事了?”黄显周打量着周沈年,心提了起来。

  “一点小事。”周沈年挪了挪,坐舒服了,看着黄显周坐下,“尉家四娘子陪着李姑娘启程去建乐城了,世子爷不放心,也要回去一趟。”

  周沈年顿住,看着黄显周。

  黄显周呆了一瞬才反应过来,“婚姻之事?”

  “嗯!”周沈年肯定的嗯了一声。

  “那案子呢?海税司呢?”黄显周脱口问道。

  “世子爷都安排好了。你只管审你手里的案子,每三天写一份节略递给世子爷,你交给杨将军就行。杨将军驻守临海镇,直到世子爷回来。”周沈年道。

  “要是需要缉拿人犯呢?我人轻官微,杨将军不得插手地方。”黄显周拧着眉。

  “需要缉拿人犯你就照规矩行文到各处衙门,和世子爷在江南时一样。”周沈年看着黄显周。

  “世子爷还回来吗?”黄显周沉默片刻,问道。

  “怎么这么问?”周沈年失笑。

  “世子爷沉稳缜密,一向是谋定而后动,突然为了婚姻之事回京,实在过于儿戏。”黄显周盯着周沈年。

  周沈年欠身靠近黄显周,压低声音道:“世子爷驻守江南只为了一件事:整顿海税司。到现在,你也看到了,海税司和整个江南民生吏治息息相关,照你看,要理顺海税司,要多久?半年?一年?”

  “不光江南,海税司也和朝廷息息相关。”黄显周一声长叹,“一年太急了,要耐下性子,两三年,四五年,甚至七八年。”

  “难道世子爷一拖七八年还不成亲?就该趁现在才刚刚开始,赶紧回去解决婚姻大事。”周沈年拍了拍黄显周。

  “也是。”黄显周舒了口气。

  “放心。在这临海镇,有什么事,你可以找何老掌柜聊聊,临海镇之外,蒋漕司为人不错。”周沈年看着黄显周笑道。

  “蒋漕司?好好,我知道了。”黄显周连连点头。

  ……………………

  一弯细月在云层中时隐时现。

  顾砚一件银白长衫,看着跪在面前的吴妙真。

  “成字帮已经收拢的差不多了?”顾砚沉声问道。

  “是。”

  “我要离开一阵子,半年吧。这半年里,规矩还是原来的规矩,除此之外。”顾砚的话顿住,低头看着吴妙真,吴妙真仰头,迎着顾砚的目光,等他往下说。

  “你们江湖事自然有江湖的规矩。”顾砚一字一句,说的很慢。

  吴妙真看着顾砚,片刻,微微屏气问道:“新来的那些北方人抢走了很多活。”

  “嗯,这是你们的事。”顾砚仰头看了眼隐入云层的弯月。

  “江北的红狐帮,万字帮,顺字号,伍家,黑头,家家都有靠山。”吴妙真仰头看着顾砚。

  弯月隐入云层,顾砚的人和脸和阴暗融为一体。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顾砚低头看着吴妙真,“好自为之。”

  吴妙真看着没入黑暗中的顾砚,深吸了口气,慢慢站起来。

  这半年,这座临海镇,王土王臣,他们这些江湖人,行江湖规矩,解江湖纷争。

  世子爷这一面,这几句话,已经让她占尽了先手。

  吴妙真环顾四周,笑意融融,这半年,她要么死,要么,她就要给这临海镇的码头改一改规矩!

第272章 借口而已

  洪世安洪老爷跟在李文梁后面,两人都是一路小跑,跟着小厮进了驿站大门口。

  小厮示意两人等在大门外,疾步进去,片刻出来,示意李文梁跟他进去。

  李文梁跟着小厮进了驿站上房。

  屋里,石滾和另一个近身侍候的小厮正侍候顾砚换衣裳。

  李文梁不敢多看,急忙跪下磕头。

  “起来吧。”顾砚打量着李文梁,笑道:“阿囡和我说过你。你去建乐城有什么打算?”

  “是。”李文梁站起来,紧张的浑身僵硬,“先买处宅子,再看看铺子庄子。”

  “嗯,阿囡知道你去建乐城吗?”

  “知道。走前见过阿囡,还有她大姐,商量过。”

  “嗯,你们初六启程,这会儿才到这儿,有点儿慢了。到建乐城之后,先到王府打个招呼。去吧。”

  “是。”李文梁赶紧应声,跟着小厮出到大门外,凉风吹到脸上,才晃过神。

  世子爷说他们有点儿慢了,他们得赶紧启程!李文梁转头找了一圈洪老爷,才真正回过神,洪老爷进去见世子爷了,他得等一会儿。

  李文梁慢慢呼出口气。世子爷的威仪太重了。

  小厮送出李文梁,一个转身带着洪世安进去。

  李文梁和洪世安都在紧张之中,两个人擦肩而过,竟然都对对方视而不见。

  上房里,顾砚已经换好衣裳,正从几个匣子里挑荷包佩玉等。

  洪世安磕了头,听到一声起来吧,急忙站起来。

  “你和你父亲知道亲戚之间要相互扶助的道理,这很好。”顾砚打量着洪世安,“阿囡和她三姐姐最亲近。”顾砚的话顿住,话里带出笑意:“阿囡也最不放心她三姐姐,说三个姐姐里,就数三姐姐最没心眼,这个儿媳妇还请你多担待,以免阿囡忧心。”

  “不敢不敢,噢,是是是!请世子爷放心。”洪世安紧张的语无伦次。

  小厮推了下洪世安,洪世安急忙跟着小厮往外走,出了大门才意识到没跟世子爷告退。

  李文梁拉着洪老爷走出十几步,回头看了眼,见小厮进去了,压低声音问道:“跟你说什么了?”

  “说阿囡不放心她三姐姐。”洪世安也回头看了眼,舒出口气,“世子爷这话意……我得再琢磨琢磨。”

  “世子爷说咱们初六启程,今天才到这里,太慢了。”李文梁还是压着声音,“咱们这就启程吧,路上说话。

  “好好好。”洪老爷连声答应,“那就启程,我得写封信。”

  李文梁和洪世安还没回到离驿馆不远的客栈,顾砚就在一群护卫的簇拥下,疾驰而去。

  ……………………

  尉家的船队在扬州停了三天,李小囡和尉四娘子逛了一遍,船队补足了给养,一早启程,刚刚出了扬州城,一人一马疾驰追来,冲大船挥着一面小旗。

  护卫指挥着大船靠岸,管事嬷嬷传话进来:是世子爷。

  李小囡和尉四娘子急忙出来,簇拥这顾砚的大队护卫已经追上大船。

  船靠近岸边,搭了跳板,石滾一路小跑上船,见了礼,陪笑道:“世子爷请李姑娘过去,说是就几句话。”

  岸上,顾砚冲看向他的尉四娘子微笑欠身。

  李小囡跟着石滾上到岸上,顾砚上上下下打量着她。

  “看什么?有事?”李小囡也打量着顾砚。

  他气色神情都不错。

  “看你好不好。”顾砚露出笑容。

  “晚晴三天给你写一份信,四娘子也是三天一封信?”

  “晚晴那信敷衍得很,是你看着她写的?”

  “不是!”李小囡答的极快。

  “那就是她写好你过目。”顾砚哼了一声,“四娘子说你听书听的心神动摇?”

  “没什么,你是为了这个来的?我没事。”李小囡下意识的看向顾砚腰间那柄狭剑的位置。

  那位桑帅岂止让她心神动摇啊!她现在心绪之乱震动之深,还让她整个人如同一团乱麻。

  “那部评书里有很多不经之谈,不要过于当真。”顾砚认真交代。

  “嗯,四娘子说关于桑帅,那部评书是唯一流传下来的记载?”李小囡问了句。

  “我怎么知道有很多不经之谈是吧?你长进了不少,学会委婉了。”

  顾砚板起面孔,“咱们睿亲王府这位先祖母没有传记,是太宗和睿亲王府尊重她的意愿:不留像不立传。这位先祖母所作所为,非常人能理解,她说:留下记载,就必定要被人解读,被那些愚蠢庸人指指点点的说她必定因为这个想着那个,偏偏她已经死了,无从反驳,实在不能忍,所以不留片言。这些话写在先祖的折子里,咱们府上也有抄本。”

  李小囡听的瞪大了眼。

  顾砚用马鞭点在李小囡肩上,“咱们睿亲王府这位先祖母为开国立下赫赫大功,就算没有她的传记,当初朝臣的折子里,太宗的旨意里,随军的军功记载里,到处都是关于这位先祖母的记载,岂能湮没?这扬州的十万琼花就是她栽种的。”

  “尉四娘子告诉我了,我们去看了最早的那片琼花。”李小囡岔开话题,“你刚从江南到这里?正巧遇到我们?”

  “算是吧。”顾砚微微欠身,看住李小囡,神情严肃,“见你这一面之后,我就要日夜兼程赶回建乐城。有几句话要交代你,你听好。”

  李小囡微微屏气,也是一脸严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