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家阿囡 第18章

作者:闲听落花 标签: 穿越重生

  “唉,这江南别的还好,海税上头实在繁杂难懂,最好有个行家跟在我左右,替我看着些,时时指点指点我。”

  “不敢当不敢当!”何承泽和何瑞铭一起躬身下去,连声不敢当。

  “当得,三人行必有我师,再说,海税上头,没有人比你们父子更懂行了。对了,你有字吗?”顾砚用折扇指了指何瑞铭,笑问道。

  “回世子爷,小的还没有字。”何瑞铭急忙欠身答道。

  “你要是不嫌弃,我送个字给你怎么样?你们父子都是独挡一面的大管事,你跟在我左右,我对你直呼其名可不妥当,有个字就便当多了。”顾砚一边说,一边微微蹙眉,一幅认真思考的模样。

  “那是小的荣幸。”何瑞铭笑容恭敬。

  “祥生怎么样?”顾砚蹙眉思考片刻,笑道。

  “谢世子爷赐字!”

  “何瑞铭,何祥生。这一阵子就烦劳祥生了。”顾砚抖开折扇,看起来对自己起的祥生这个字,颇为满意。

  垂手侍立在门口的石滚颇为羡慕的瞄了眼何祥生。

  唉,祥生这字儿,虽然也不能算好听,可比起自己的名儿……

  想到他这名儿,石滚心里一阵悲怆。

第28章 四合院里住人家

  王贵在院门内的倒座间等着,见何承泽父子一前一后出了院门,理了理衣裳,到垂花门口,请见世子爷。

  顾砚转着折扇,漫不经心的听着王贵的禀报。

  听王贵细细禀报完怎么打的李学福和李学寿,用什么打的,以及打出来的伤口如何,顾砚满意的嗯了一声,随即问道:“那个小秀才怎么样?什么时候到府学上课?”

  “回世子爷,李家那位小秀才今天一天都在族里议事,到府学的日子还没定下来。府学今年新科生员报到的日子是初四初五两天,想来很快就要启程赶过来。”王贵忙回话道。

  他是办惯了他家世子爷的差使的,跟那位李秀才有关的事儿,他能想到的,都让人打听了,那位小秀才启程的日子,确实还没定下来。

  “嗯,这趟差使办得不错,十天后吧,等那个李文才卸下枷,让人去打听打听李家族里还要怎么处置他。还有,等那一对儿福寿伤口好了,让人去看看那一道长没长头发,要是长出来了,那就再打一遍,扣你半个月月钱。”顾砚看起来就是一幅好事者的模样。

  “是。”王贵欠身应是。

  他家世子爷从小儿起,最喜欢问的一句话就是:后来呢?后来怎么样了?

  这一回看的这桩闲事,连他都看的津津有味,他家世子爷必定是要看个后来的。

  这个他早想到了。

  “还有,看着那个小秀才,等他到了平江城,过来禀一声。”顾砚接着吩咐道。

  ………………………………

  果然如宽老太爷所料,李金珠挑的宅子,全是最便宜的。

  李文梁一句多话没有,只是告诉李金珠,她挑的这一处宅子,隔壁是做半掩门生意的私娼,门口挂着杏花灯笼呢;另一处宅子虽然便宜,可宅子里没井,要吃水就得买,算上每天买水的钱,这宅子赁起来可就不便宜了;那一处宅子隔壁是家货栈,人来人往十分吵闹不说,货栈里进进出出的全是粗汉子,她们一家四个女儿家,不便当……

  连挑了四五处,李金珠就明白了:她们姐弟从来没出过村子,对外面的一切,不懂的东西太多了。

  看明白这一条,李金珠立刻退后一步,请李文梁掌眼挑宅子。

  李文梁陪着李金珠姐弟看了两天,挑中了和府学隔两条街的一座四合院。

  四合院很狭长,三间正屋,西边带了一间小耳屋,两边各三间厢房,没有倒座房,贴着院门种了棵枇杷树,枇杷树枝繁叶茂。

  不大的小院满漫着青砖,正屋后面有个两三分地的小园子,李金珠对这个小园子最满意,虽然只有两分多地,种上菜也足够她们一家五口吃用了。

  这间小院比李金珠预想的好了不知道多少倍,赁钱自然也比她的预算多了不知道多少。

  在平江城看房这几天,李金珠已经明明白白的看到她们姐弟五个的没有见识,小院的赁钱虽然远远超过了她的预期,李金珠还是一声没响,全听李文梁安排。

  这会儿,对她们来说,李文梁是最可信任的人,至于这座小院到底有多好,对她们来说是不是太好了,等她们在平江城呆一段时间,也就能知道了。

  找宅子的复杂和时间超过了李金珠的预计,找到第三天,几个人就分成了两处,高先生陪着李学栋去府学报到,带着李学栋置办新生所需要的衣衫幞头书包,拜会府学的山长、先生和学长们,和同年生员聚会等等。

  李金珠则跟着李文梁接着看房子,以及满平江城的比价采买。

  她们只带了些旧衣裳和几筐稻谷,其余的东西全部留在了小李庄,如今一切日用都要重新置办。

  李金珠手里有李学栋收的二十两贺仪,以及三堂伯李文才赔给的二十四吊赁牛钱,在李文梁付好一年的赁房钱之后,李金珠就和李文梁说好了,一应日用东西,她们自己出钱置办。

  李文梁并不多说,只陪着李金珠,尽心尽力的比货比价,耐心仔细的和李金珠说着这一样为什么这么选,那一样的讲究什么,为什么不挑最便宜的那一件。

  李金珠见李文梁懂行不说,还是个手紧极会过日子的,能省的铜钿一个大子都不浪费,就彻底放了心,凡事都和这个隔房大堂叔商量,很是敬重李文梁。

  从赁好宅子起,李玉珠就带着李银珠和李小囡留在家里,打扫擦洗,把李金珠和李文梁每天买回来的东西一样样归整到各屋里。

  忙了七八天,四合院的小家粗粗布置出来,后院两分多地,李玉珠已经整理出来,种上了菜苔、小白菜、韭菜等七八样菜,有的已经发出了嫩芽。

  李金珠买了十来只半大的母鸡,一只公鸡,李文梁买了几根毛竹回来,剖开毛竹,在后院一角围了个鸡棚。

  平江城里不比小李庄,鸡儿到处跑可不行,飞到别人家惹人家烦啦,拉了鸡屎脏了别人家的院门口啦,都不好,这鸡只能圈着养。

  粗粗安顿好,李文梁又细细交待了一些城里的讲究,和高先生一起,启程返回昆山县。

  送走李文梁隔天,吃了早饭,李金珠和李玉珠一起赶往布市,准备先去看布匹行情,再去看看织机纺车棉花等等,得赶紧开工织布了。

  刚刚开学,府学里事情特别多,课业也紧,李学栋每天都是一大清早就上学去了。

  家里只剩下李小囡和李银珠,李小囡向李银珠建议:她们俩也出去逛逛吧!

  有外人在的时候,李小囡一家五口怀着那个说不得的大秘密,连李小囡在内,一致觉得李小囡要默不作声越不起眼越好。

  到平江府之后,李学栋和高先生一起忙学堂的各种事,李金珠跟着李文梁到处采买,李玉珠带着李银珠忙着擦洗收拾,翻地种菜。李小囡就跟在两个姐姐后面,一声不响当隐形人,从进了那间四合院院门,就一步没踏出去过。

  现在李文梁和高先生都回去了,李小囡这颗雀跃的心就按捺不住了。

  李银珠比李小囡还盼着出去逛逛,看一看传说中的平江城,两人一拍即合,锁了院门,顺着巷子逛出去。

第29章 好吃的蟹壳黄啊

  顾砚到平江别业隔天,一大清早,平江府府尹等一众官员就候在过了那座桥的大门口,等候顾砚的召见。

  顾砚召进平江府一众官员,细细查问了政务民情,中午请众官员吃了顿饭,下午,顾砚在各分管诸人的陪同下,从平江府大狱开始,细细查看平江府政务。

  从平江城看到平江府所属各县,再正式去临海镇走了一趟,一圈儿看下来,十来天过去了,再回到平江别业,听王贵禀报说李秀才一家已经在平江城安顿下来了,吃了早饭,顾砚一身平常富家子弟打扮,带着石滚王贵等人,安步当车,往府学逛过去。

  ………………………………

  李家姐弟租住的的四合院在采莲巷,从采莲巷出来,是一条颇为安静的小街,紧挨着书院,就叫书院街。

  李银珠紧紧抓着李小囡的手,站在采莲巷巷口,从左边细细看到右边,再从右边细细看到左边,发出了一声满足之极的赞叹。

  “阿囡哪,你看啊!这里太热闹太好看了!这街上真干净,全是大青条石!这么多铺子!阿囡你看那个幌子,那么长!像是绸子的!”

  “这条街不算热闹,上次我跟大阿姐过来,府学侧门出来那条街才叫热闹呢,得有这条街三四个那么宽,两边都是两层小楼,还有好些三层四层的,全是铺子、酒楼、书坊,我记得好像是往那边走。”李小囡拉着三阿姐往前。

  李银珠被李小囡拽着,一边走一边扭着头往两边看,“这条街还不算热闹?还要怎么热闹?阿囡你看,这两边全是铺子,那都是卖什么的?”

  “那家是裱糊铺子,那是抄书铺,那家是修善本书的。都是咱们没法做的生意。”李小囡抱着李银珠的胳膊往前拖。

  “裱糊?粘鞋样的?城里人粘鞋样都有专门的铺子?嗯?你刚才讲,都是咱们没法做的?阿囡你打的什么主意?”李银珠光顾着眼花缭乱,又过了一家砚台铺,才反应过来。

  “搬到城里当然要做生意了,光织布赚不了几个钱。就是这条街!”李小囡一头扎出书院街,看着眼前宽阔热闹的大街,一声欢呼。

  李银珠目瞪口呆的看着眼前的车水马龙。

  她们一路过来的时候,李小囡缩在车厢里不引人注目,她一直陪着小囡闷在车厢里,到了客栈,接着闷在屋里,赁好宅子之后,从大车进了宅子,接着闷在宅子里。

  这是李银珠进了平江城小半个月以来,头一回看到平江城的繁华。

  “阿囡!我有点儿害怕,眼晕。”李银珠浑身紧张,紧紧抓着李小囡的胳膊。

  “三阿姐你松松手!胳膊都让你抓青了!”李小囡用力拍李银珠的手,“咱们先在这儿站一会儿,等你不眼晕了再逛。”

  “逛吧逛吧,眼晕也能逛!”李银珠松开手,立刻又抓住李小囡另一只胳膊,不过不那么用力了。

  这街道比她们小李庄的打谷场还要宽,这么宽的街上满铺着大青条石!天哪这得花多少铜钿!

  那辆车真好看!比年画上的好看多了!那个人从头到脚都是绸子!那个也是,还有那个,那个……

  天哪,这街上穿绸子的人怎么这么多啊!

  李银珠紧抓着李小囡的胳膊,看人看车看的两只眼睛不够用。

  李小囡拖着李银珠,一边走一边打量着街边的铺子,时不时站住,仔细看一会儿,盘算着哪一门生意是她们能做的。

  她们本钱小,又经不起折腾,这生意就得找本小利薄、亏空有限的那种。

  这条街上的生意都太高大上了。

  她错了,要找本小利薄亏空有限的生意,不该到这么热闹的地方,应该到小巷小街!

  李小囡抬手拍了拍额头。

  她还没从陆家嘴的繁华中挣脱出来,想到生意,就习惯性直奔最繁华最热闹的地方。

  唉,最繁华最热闹的地方,肯定都是本钱大利润高入门不易的大生意啊!

  李小囡的懊恼被一阵蟹壳黄的香味儿打断了。

  前面十来步,一间小门面只有三尺来宽,油亮干净的柜台往外伸出来半尺,上面排放着新鲜出炉的蟹壳黄。

  一个干净利落、一脸喜相的伙计拿着竹夹子,扬声报着饼几个钱多少,飞快的拣起一个个的蟹壳黄,放进桑皮纸袋,最后一句’您拿好’,双手递出去。

  饼铺门口排着十来个人。

  “那是什么?真香,香极了!”李银珠也被香味儿吸引了,用力闻了闻,咕咚咽了口口水。

  “蟹壳黄,可好吃了!”李小囡满嘴口水。

  “你吃过?上回来的时候大阿姐给你买的?得挺贵吧,多少铜钿一个啊?”李银珠小心的舔了下嘴唇。

  “没有吃过,是书上讲的,可好吃了。”李小囡仰头看了看从屋檐垂下来的幌子。

  蟹壳黄十个铜钿一个。

  “三阿姐,你有几个铜钿啊?”李小囡问了句。

  “你这话问的,还几个铜钿,咱们家的铜钿,大阿姐数完了,二阿姐再数一遍,就藏起来了,我摸都没摸过,还几个呢!难道你有铜钿啊?大阿姐给你的?”李银珠斜了李小囡一眼。

  “你都没摸过,我更没摸过。”李小囡肩膀耷拉下去,叹了口气。

  一个蟹壳黄要十个铜钿呢,就算大阿姐在,肯定也舍不得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