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家阿囡 第204章

作者:闲听落花 标签: 穿越重生

  李士宽和洪老太爷多留了几天,拜会了尉家、杨家等和睿亲王府的姻亲世交,以及接受了两浙路商会、江南各大世家在京城诸人的拜访,一直忙到祭灶那天,两位老太爷干脆一条大船,日夜兼程往平江城赶回。

  李小囡带着晚晴、雨亭和阿武嫁进睿亲王府,也就是新婚夜里是她和顾砚两个人一起,这话也不对,那天夜里也不是只有她和顾砚,帘子外还有当值的婆子丫头呢。

  第二天天不亮起来,拜堂,认亲,睿亲王府的亲戚是宗人府捧着册子认的,从早上天不亮,认到晚上天不亮了。

  隔天祭祖,把她的姓名写到顾砚后面,接着去城外陵墓祭拜,接着祭神,城外的,城里的,府里的……

  接着就是进宫,睿亲王世子妃是要觐见的,再说,皇上一家也是睿亲王府的亲戚。

  这一连串的祭、拜、会,让李小囡切身实在的体会到嫁人不是嫁给一个人,而是嫁给一个家族。

  李小囡在东华门外下了车,仰头看巍峨的城门。

  “没看见我?”顾砚欠身看李小囡。

  “看到了,先看到的你,再看到的城门。”李小囡看不到城门最上,她离城门太近了,就在城门洞口了。

  “走吧,这儿风大。”顾砚伸手裹紧李小囡的斗篷,示意李小囡拉住。

  “嗯。来前,母亲交代说皇上精力不济,让我别多耽误。”李小囡低低道。

  “有我陪着,哪用你操心这个,这个你不用管。”顾砚笑道。

  “那你不交代交代我?”李小囡问道。

  “有问有答就行了。”

  “你每次都这么说。”

  这十来天,不管见谁,顾砚的交代就这么一句。

  “年前都是该有的礼数而已,年后的年酒我再好好交代你。”顾砚脚步微顿,低头仔细看李小囡。

  阳光下,李小囡的肤色细白,却有些失于血色。

  “最近累着了?”顾砚问道。

  “日夜都累。”李小囡看着避到两边的诸官吏。

  她能做到面对他们的回避施礼垂眼而过,却做不到视而不见,想顾砚这样视之如无物,大概要从小才能培养出来吧。

  顾砚失笑,“昨晚我问你累不累,你说不累。”

  “你在哪儿办公啊?”李小囡岔开话题。

  “那边。”顾砚回头指了指,“等觐见出来,我带你去看看?”

  “好。”李小囡伸头看了眼。

  顾砚失笑出声,她对什么都好奇。

  进了宫门,李小囡落后顾砚一步,低眉垂眼,不敢再乱看。

  小内侍已经等在宫门口,带着两人往里进。

  李小囡跟在顾砚后面,进了宁安殿,顾砚跪她也跪,顾砚叩头她叩头,行了大礼,听到一个底气全无的虚弱声音,“起来吧,走近些,让朕看看。”

  顾砚轻轻推了下李小囡,李小囡走到榻前,皇上半坐半躺在榻上,她微微垂着头,也在她视线以内了。

  李小囡微微一顿,正想着是不是该跪下,皇上温声示意:“坐。”

  小内侍动作极快的放了个锦凳在榻前。

  李小囡屈膝谢了,坐到锦凳上,再次看向皇上,正迎上皇上仔细打量她的目光。

  “是个有胆气的小丫头。”皇上露出笑容,“砚哥儿说,你经常跟他摆先生的架子?”

  “没摆架子,我给他上过课的。”李小囡有点儿不知道怎么答,她没想到皇上会和她这样说话。

  皇上笑出来,“以后好好过日子。”

  “是。”李小囡下意识的站起来。

  “陛下放心。”顾砚欠身答了句。

  皇上往后靠在靠枕上,顾砚拉着李小囡,轻手轻脚退出大殿。

  李小囡出了大殿,回头看了眼,正看得两个提着药箱的太医一路小跑过来。

  唉,皇上已经这么不好了,怪不得尉王妃那样交代她。

  年后,只怕没什么年酒了吧。

  没等到年后,祭灶那天一大清早,顾砚和睿亲王就被急急而来的内侍召进了宫。

  尉王妃看着睿亲王急匆匆奔出去,一句’祭灶吧’没说完,喉咙哽住。

  李小囡看着压抑不住悲伤的尉王妃,想着病的已经有些脱相的皇上,心里也堵满了伤感。

  人生的无常。

  王府里和整个建乐城一样安安然然的祭了灶,第二天中午,宣告山陵崩的悠长的钟声从宫里传向建乐城,再传向帝国南北。

  听到钟声,尉王妃立刻打发人将早就准备好的丧服送给睿亲王和顾砚。

  李小囡一直跟着尉王妃身边,在钟声中换上丧服,府里的管事们将一摞摞的丧服分发下去,指挥着糊白红灯笼,糊白鲜艳的门楣……

  李小囡跟着尉王妃看着各处如水漫过一样由喜庆而哀丧。

  她紧跟在尉王妃身边,却是个看客,她帮不上任何忙。

  尉王妃也就是让她跟着,倒不是她要发作李小囡,这样的大事之下,她根本顾不上发作李小囡,再说,她很难过,难过到没心情发作谁。

  李小囡就像从前跟在大阿姐、二阿姐身边,看着她俩干活时一样,努力让自己不碍事儿,只看的赞叹:尉王妃要是当将军,必定是个极其出色的将军。

  很快,召她们进宫守丧的内侍就到了。

  李小囡这个世子妃是成亲那天,和那些恩荫一起颁的旨,和尉王妃一起赶往宫内哭丧。

  皇上,已经是先皇了,先皇已经病了很久,陵地什么的早就开始准备了,一切有条不紊,可忙碌繁琐的礼节一样不少,这个年,李小囡都没意识到哪天是除夕,就过去了。

  等总算告一段落,能安心回去好好歇一歇了,李小囡回到自己院里倒头就睡。

  嫁进睿亲王这一个来月,她前半个月祭神,后半个月守丧,每天都是从早到晚,社畜都没有这么累的。

第302章 第一份请帖

  先皇大行前已经病重了一年多,皇上又是独子继位,这场皇权的变更并没有太大的动荡。新皇登基大典之后,对于帝国的臣民来说,这场更替也就余下些礼仪上的哀悼了。

  刚出了正月,李小囡接到了她嫁进睿亲王府之后的第一张赏花请帖,是王相府上送过来的。

  请帖当然是送到了尉王妃手里,尉王妃捏着请帖,斜瞥了李小囡几眼。

  王相是江南贫家出身,一向孤傲,他们府上极少宴宾客,就是请人赏花什么的,要么是请些大儒才子清谈会文什么的,要么就是请些江南来的女眷什么慰藉王相夫人思乡之情。

  他们睿亲王府和才搭不上,和江南更搭不上,从前这些年,她去王相府上贺过寿,可从来没在他们府上赏过花。

  这请帖是奔着她这个便宜儿媳妇来的,才女么,江南么。

  可她这个媳妇儿……

  唉!

  让砚哥儿交代交代他自己挑的媳妇儿吧,她看着她就心烦。

  尉王妃刚打发走李小囡,顾大姑奶奶就到了。

  顾大姑奶奶进来,先走到尉王妃近前,仔细看尉王妃的脸色。

  “看什么看,我好好儿的!”尉王妃没好气。

  “这是怎么了?谁又惹你了?你儿子还是你儿媳妇?”顾大姑奶奶挨着尉王妃坐下,伸头看到榻几上的请帖,笑道:“我就想着,他们王家这请帖以后肯定不会偏过咱们家了。”

  “这是什么好事儿?”尉王妃堵了顾大姑奶奶一句。

  “我们家也收到了一张。我家姑让我过来跟您说说话儿,听说张相公要告老了?”顾大姑奶奶压低声音。

  “这个我也不知道,你阿爹从来不说朝廷上的事儿。咱们跟王相家女眷说不是话儿,你家姑也跟她们说不上话,不用操心这个。”尉王妃道。

  “我也是这么想,那这事儿就这么过了。阿娘,咱们跟王相府上女眷说不上话儿,可现在,咱们家可有能说得上话儿的了,王相夫人多精明的人呢,你那个儿媳妇怎么样啊?”顾大姑奶奶关切道。

  “唉!”尉王妃一声长叹。“我都不知道怎么说她。你说她笨吧,人家是出了名的才女,那两只眼睛亮闪闪的也不像是个笨的,可你说她不笨吧,她天天跟着我,就是看着,她看都看的心不在焉,我瞧她那个样子,就是让自己不碍事儿,别的她一概不管!”

  “那你说啊,你派差使给她,二妹妹那么笨的人,你都能教出来了,这个至少眼睛比二妹妹亮。”顾大姑奶奶建议。

  “这一两个是能派差使的时候?我忙都忙不过来,哪有闲心教导她?你这个弟弟!这要是史家姐儿,立刻就能上手,这样的时候,她能从我手里接过至少一半的事儿,我也不至于累成这样,你这个弟弟……”

  “阿娘,那是你宝贝儿子。”顾大姑奶奶小声怼了句。

  尉王妃斜了顾大姑奶奶一眼,“让砚哥儿自己交代他媳妇,我都快累病了,我没那个精神。”

  “阿娘,到时候,王相夫人真要拉着你儿媳妇的手,两个人咿咿呀呀的说起吴语,她们说了什么咱们可都不知道。你得安排个咱们别庄那边过来的人跟着。”顾大姑奶奶提醒道。

  尉王妃皱起了眉。

  要是说错了话,等回来再知道也晚了,可要带个仆妇丫头跟在身边不停的传话,那太不像话了。

  “你姑母说是能听懂江南话,到时候……”

  “阿娘,”顾大姑奶奶打断了尉王妃的话,“姑母那个人你还不知道啊,年前,东瓦子新来的评弹唱新戏给她听,她老人家可是举着词单子,手指头这么一行一行点着听的!”

  “等你弟弟回来,我问问他,唉!”尉王妃再一声叹气。

  糟心哪!

  ……………………

  顾砚照例回来的很晚,进屋就看到李小囡坐在炕上,胳膊肘支在炕桌上,手托着下巴,对着本书打瞌睡。

  “困成这样还不睡,这是出什么大事了?”顾砚伸手在李小囡头上敲了下。

  在他们这个小院里,虽然李小囡全无威仪,但顾砚的威风是从不会走路就养出来的,在这座王府,顾砚的话比睿亲王和尉王妃都管用多了。

  李小囡进驻之后的规矩,有李小囡制定,经顾砚发布,这个小院现在的规矩是基本没有规矩了,比如顾砚回来不通传,比如李小囡从来不等顾砚回来再睡。

  “今天收到一张请帖。”李小囡一个激灵,清醒了。

  “我知道,王相府上那张是吧。别靠过来,你一身单衣,我身上寒气重,我去换了衣裳咱们再说话。”顾砚往后退了一步,往净房过去。

  顾砚进去出来的很快,李小囡从丫头手里接过梳子,示意顾砚坐过来,跪在他身后跟他通头发。

  “你先说有什么事?明天的宴请不想去?”顾砚被李小囡的殷勤惊着了。

  “为什么不去?我是看你辛苦,尽尽为妻之道。”李小囡托起顾砚的头发闻了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