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闲听落花
“二伢儿,去请你郭太婆过来!快去!”陆嫂子扬声喊了句,再笑着和李金珠解释道:“郭婶子上过女学,能写会算。”
“女学?”李小囡惊讶问道。
“现在没有了,郭婶子说她小时候有好些女学,只收女孩儿,教写字念书,算算术,还教手艺,郭婶子最爱说的就是她上女学那时候,快活得很。”陆嫂子笑道。
“我怎么没听说过女学?你们都没上过女学?”李小囡更惊讶了。
“后来就没有了,我小时候就没有了。”陆嫂子随口答道,伸长脖子看着院门。
“我小时候还听人说过,镇上的太平学堂,从前就是女学。”年纪大些的五婶子笑道。
“那怎么会没有了呢?”李小囡接着再问。
“这就不知道了。”五婶子笑道。
几句话间,二伢儿在院门外喊了一声:郭太婆来了!
陆嫂子急忙迎出来,没多大会儿,一个六七十岁的老阿婆拄着拐杖,和陆嫂子说着话儿,进了院子。
李金珠和李小囡急忙站起来。
“你们坐你们坐。”郭太婆牙掉了一半,瘪着嘴笑着,冲李金珠和李小囡一下一下抬手按下。
“郭太婆坐这里。”江嫂子拎了把椅子过来,扶着郭太婆坐下。
陆嫂子冲了碗红糖水端给郭太婆。
李小囡看着郭太婆喝了那碗红糖水,将契书递给郭太婆。
郭太婆远远举着契书,眯着眼用力看,一字一句念着,时不时解释一句。
念完,郭太婆将契书递给李小囡,看着陆嫂子笑道:“这契书厚道。”
“这两位东家都是厚道人!我屋里还有半匹细布,等过几天空闲了,我给你做身衣裳。”陆嫂子扶起郭太婆,和她笑道。
“好,你也厚道,我腿脚好得很,不用管我,你忙你的。”郭太婆拄着拐杖,出门回去。
契书看过了,江嫂子站起来笑道:“我去叫我们当家的来按手印。”
“不用叫。”李小囡伸手拦住江嫂子,“这织机是赊给你的,这买卖在咱们之间,你男人按手印没用,你来按,陆嫂子做中人。”
“这话是,两位东家也是女人,你男人来了反倒不好。”陆嫂子笑道。
“我还没按过这么值钱的手印!”江嫂子又是兴奋又是不安,对着李小囡手里的印泥,小心翼翼的沾了沾,小心翼翼的按下去。
送走五婶子和江嫂子,李小囡拿出个半两的小银角子,塞到陆嫂子手里,笑道:“往后,调织机上线什么的,都要嫂子多操心。”
“小掌柜这话客气了,我们都是亲戚,应该的。”陆嫂子忙往回推。
“嫂子别客气,这是你应得的,以后要是还有要赊织机的,烦嫂子多费心。”李小囡又塞了回去。
“小掌柜真是太客气了。”陆嫂子犹豫了下,将银角里握在手里,和李金珠笑道:“那我就不客气了,还有件事,我有个表姐。我织这细布,是跟我姨母学的,这个表姐,就是我姨母的女儿。”
陆嫂子叹了口气。
“早先,咱们平江城有好些织坊,我姨母娘家婆家都是开织坊的,我姨母从小就学得一手好手艺,后来,织坊加税,加得很重,织坊就都开不下去了。
“我姨母娘家败落,婆家更败落,我姨夫又一病没了,没办法,姨母就带着表姐改嫁了一户人家,因为这个,表姐嫁得就很不好,好在。”
陆嫂子的话顿了顿,干笑了一声,“公婆走了,她男人也一病没了,现在家里就她跟儿子媳妇,还有个两个闺女,她两个闺女手巧得很,虽说没织过细布,肯定一学就会,她们有三个人能织细布,就是她们家离咱们远了点儿,她们家在吴江县。”
“那不算远,你能不能给个信物,我们去看看她。”李小囡看向李金珠,见她点头,看向陆嫂子笑道。
“有有有!”陆嫂子顿时喜笑颜开。
………………………………
刘府尹得了昆山县黄显周挂印而去的信儿,吓了一跳,赶紧差人去临海镇,听说黄显周已经到海税司报过到,已经在码头上点货了,一口气松下来,气儿不打一处来。
他还以为黄显周挂印辞官走人了,要是那样,他这个上峰肯定得跟着吃挂落,可他明明好好儿的去海税司报到了,还挂什么印?
这个人,不光说话阴阳怪气,做事也这么不着四六!
算了算了,他安安份份去到海税司,别的,他不跟他计较。
刘府尹喝了杯茶,平复了这股子惊气闷气,换了身便服,出来上了马,往王府别业过去。
石滚来抱怨过,不管这抱怨是石滚自作主张,还是得了世子爷的吩咐,现在黄显周从昆山县去了海税司,这事儿都得跟世子爷当面说一声,明面上是向世子爷这位观风使通禀公务,明面之下么,这是对石滚那通抱怨的交待。
世子爷没在,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刘府尹犹豫片刻,在门房留了话,刚出了别业大门,迎面撞上潘二太太带着史大娘子等一群小娘子刚刚回来,呼啦啦一排大车,堵在大门口。
刘府尹急忙避让到一边。
史大娘子一下车就看到了刘府尹,上前扶着潘二太太,和潘二太太低低道:“那是平江府刘府尹,他来做什么。”
“嗯?”潘二太太看向刘府尹。
刘府尹忙欠身致意。
“来见世子?世子不在?”潘二太太笑道。
“是。”刘府尹恭敬答话。
“有什么事吗?要不要给你带个话?”史大娘子接着笑道。
“没什么大事。昆山县县令黄显周调去海税司协理码头点查事宜,过来跟世子爷禀报一声。”刘府尹忙欠身笑道。
“码头点查?”史大娘子微微蹙眉,“不都是调属官闲差过去么,从来没听说过实任县令过去的。”
“是,黄显周在任上一般得很。”刘府尹口齿含糊,“过来跟世子爷禀一声。”
“嗯,我跟表哥说一声。”史大娘子明了的嗯了一声。
“是是是,多谢多谢。”刘府尹一边欠身一边后退。
他不清楚这位老太太和这群小娘子哪个是哪个,只好含糊的谢过。
史大娘子扶着潘二太太进了二门,缓步往里。
“怎么啦?”潘二太太看着一直蹙着眉的史大娘子,温声问道。
“调实任县令去海税司协查,从来没听说过,刘府尹特意过来跟表哥禀报,只怕是那位黄县令是得罪了表哥,才被调走的,不知道是什么事得罪了表哥。”史大娘子低低道。
“世子脾气大。”潘二太太叹了口气。
“嗯,二婶得劝劝表哥,这太过了。”史大娘子垂着眼。
潘二太太看向史大娘子,“你真要劝?”
史大娘子抬眼看向潘二太太,“不知道也就算了,既然知道了……”史大娘子垂下眼帘,没再说下去。
“嗯,唉,你这孩子,就是太贤惠太板正了,你是为了他好,可这男人哪,唉,说不定他就是不喜欢你这么处处规劝着他。唉。”潘二太太连声叹气。
眼下,她最烦恼的事,就是世子怎么突然厌烦起她们琦姐儿了呢?她想来想去想不明白。
史大娘子垂着眼,一言不发。
第127章 规劝
顾砚在大门口刚下马,当值的管事就急急迎出来,垂手禀报:“回世子爷,史大姑娘在二门内挽秋阁等您,说有话跟您说。”
顾砚眉头微蹙,“出什么事儿了?”
“小的这里不知道。”管事指了指排在他后面,等着禀事儿的另一个管事,“小的刚接了崔管事的班。”
顾砚看向崔管事。
崔管事急忙上前一步,垂手禀报:“回世子爷,一个半时辰前,平江府刘府尹过来请见世子爷,听小的说不知道世子爷什么时候回来,刘府尹就留了话:昆山县令黄显周已经奉令前往海税司协查。
“刘府尹走时,正好迎上二太太和诸位姑娘回府,二太太和史大姑娘问刘府尹有什么事儿……”
崔管事把大门口的几句对话详尽的禀报给顾砚。
顾砚淡淡噢了一声,上了台阶,径直往挽秋阁过去。
挽秋阁里,史大娘子靠着鹅颈椅,粉颈微垂看着本书,门口一左一右站着史大姑娘身边两个大丫头,看到顾砚,垂眼曲膝。
顾砚上了台阶,站在挽秋阁门口,拱手笑道:“妹妹找我?”
“嗯。”史大娘子站起来,曲膝见了礼,垂头垂眼,两只手握着书卷,慢慢转了两转,鼓足勇气道:“刚刚和二婶听戏回来,在门口遇到了刘府尹。”
顾砚慢慢晃着折扇,看着史大娘子,等她往下说。
史大娘子垂着头,沉默了一会儿,突然抬头看向顾砚,“昆山县令黄显周得罪表哥了吗?”
“嗯?”顾砚惊讶的扬起眉毛,随即笑道:“这话从何说起?”
“刘府尹过来,就是为了说一句昆山县令黄显周已经去海税司协办公务,这是来跟表哥回话的吧?”史大娘子看着顾砚。
“你凡事都想得太多。我身上担着江南观风使的差使,一县县令的调动,当然要知会我一声。”顾砚笑道。
“表哥没答我的话。”史大娘子垂下眼帘,“表哥说对我过于熟悉,我对表哥又何尝不是如此。表哥骗不过我的。”
顾砚眉梢微挑,没说话。
“表哥的脾气,不光我跟表哥说,王爷和王妃也没少劝表哥,表哥这样的身份,最要大度,看地方官员,该看的是他是否胜任,而不是由着脾气凭着喜好。”史大娘子垂眼道。
“嗯,你说的极是,受教。”顾砚欠身拱手。
史大娘子抬起头,惊讶的看着顾砚。
照她以往的经验,他必定要跟她解释,争辩,她回回都要费尽口舌才能说服他,这一回,她还没说完,他就受教了?
趁着史大娘子怔神的功夫,顾砚拱手笑道:“大娘子放心,我必定牢记在心。劳大娘子费心了,多谢大娘子。”
史大娘子怔怔的看着快步下了台阶的顾砚,呆了好一会儿,才慢慢下了台阶,怔怔忡忡往回走。
表哥和从前大不一样了,这份不一样,让她心里生出股从未有过的虚浮不安和不知所措。
顾砚大步流星,转了两个弯,猛然站住,仰头看着树上一群叽叽喳喳乱叫的雀儿。
史氏的敏锐他一向佩服,现在还是十分佩服。
她的规劝没有错,他从前确实脾气很不好,他现在脾气好了,她还不知道,依旧照他从前脾气不好时规劝他,很对!
可他心情很不好。
从前也是这样,她每次的规劝都对,可他每次认了错,认可了她的规劝之后,都会像这会儿一样,心情郁结而暴躁。
“备马,出去走走。”顾砚转身往外走。
一路急走到大门口,顾砚突然又吩咐了句,“去叫晚晴!”
晚晴跑得气都快上不来了,冲出大门,一个护卫忙上前一步,双手交搭示意晚晴,晚晴从台阶上直冲往前,一只脚踩在护卫手心里,护卫顺势托起,将晚晴送到马背上。
上一篇:在乙游靠破案系统攻略NPC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