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红笙
这玩意,是位份达到三品以上的妃嫔才能解锁的道具。
【“凝梦露——自古伴君如伴虎,宫斗需谨慎。娘娘,您还在为枕边人心思难测而惴惴不安,难以入眠吗?”】
【“您还在忧心梦话吐真言,惹火上身而寝食难安吗?”】
【“一支凝梦露,梦中亦谈情,不用再假睡,情深又义重,包您睡无忧。”】
【“实乃陷入情爱中“痴男怨女”的首选。”】
陷入梦中“情爱”深深的潘玉莲唤着人。
明崇帝伸手摸了摸潘玉莲的头,:“……朕在。”
潘玉莲的身子动了动。
她语气不安,像是含着点哽咽,轻不可闻的又喊了一声:“陛下。”
这一声之后,明崇帝躺在榻上。
他抱住了潘玉莲。
潘玉莲也习惯性的蹭了蹭。
一个呼吸都不到,她就安静的窝在熟悉的位置,蹭了蹭,心满意足的安心睡去。
明崇帝伸手一下下的摸着潘玉莲的头。
曾经无数次的帐内相拥,交颈缠绵。
潘玉莲熟悉明崇帝,明崇帝也熟悉潘玉莲。
他们习惯了一同入睡时的香气,熟悉的怀抱,熟悉的寝衣,熟悉的温度……甚至都熟悉了对方的心跳声。
这些日子,空落落的地方真正被填满了。
明崇帝抱紧怀里的人。
他下巴抵在了她的肩侧,闭着眼,轻声道:“朕曾经说过……会给你一个交代。”
“朕……”
这些时日,明崇帝的理智和情感都在来回的撕扯着。
不见潘玉莲,明崇帝还能维持着自己的清醒。
他还能让自己等一个明明白白的结果。
可在这坤宁宫里看见潘玉莲……理智一败涂地。
当明崇帝没能走出去的时候,他就知道自己想的到底是什么了。
“朕会真真正正的给你一个交代。”
……
被宫人唤起来的时候,潘玉莲懵懵的坐了一会儿。
嗯……药是好药,就是有点后遗症。
甩甩头,看着冬英,潘玉莲才记起这是在哪。
等被扶着起身下榻更衣的时候,潘玉莲看了看天色。
她这一觉睡醒,日头西斜了。
晚膳潘玉莲还是在坤宁宫用的。
这次用膳的时候,看着精神抖擞的潘玉莲胃口大开的样子,在场的所有人都笑了起来。
潘玉莲:???
她抿了抿唇,神情略有几分不好意思,:“嫔妾睡得时候有些长了。”
“这会儿,这会儿实在是有些饿了。”
闻言薄皇后忍不住笑出了声,她给潘玉莲夹了一筷子菜。
“你又能吃多少?”
说着薄皇后摇摇头笑道:“不过只是觉得庄妃你颇具慧眼而已。”
听薄皇后称赞她,潘玉莲先是嘿嘿一笑,随即她眨了眨眼,又好奇的凑过去道:“娘娘何出此言呐。”
薄皇后擦了擦唇。
她放下筷子,一本正经的道:“自然是因为咱们陛下那可当真是‘华佗’转世。”
“神医再世。”
“杏林圣手。”
“包治百病。”
“‘人’到病除。”
薄皇后的话音刚落,整个坤宁宫中霎时笑了起来。
潘玉莲愣住了。
待回过神后,她‘噌’的一下就站起了身,格外激动的道:“娘娘,娘娘,您是说,您是说……”
薄皇后笑着点点头,:“是啊,陛下可是亲自陪着,做了好久的‘良药’呢。”
饿了这么久,做了这么久的‘痴情人’。
她潘玉莲翻盘的时候到了!!!
激动的潘玉莲一下就冲过去抱住了薄皇后。
“慢点,慢点。”
被唬了一跳的薄皇后连忙扶住了跪着扑到她怀里的潘玉莲。
“皇后娘娘。”
潘玉莲连连道:“嫔妾愧对娘娘……多谢娘娘。”
“你这孩子……”
听着潘玉莲为着这事都有些语无伦次,泣不成声的感谢。
薄皇后又是无奈,又是叹息的有些心疼。
怎么就什么都什么都不管不顾,一心一意‘吊死’在陛下的身上呢。
掉着泪的潘玉莲抱着薄皇后时还被摸了摸头,随后她听见薄皇后有些叹息的道:“快起来吧。”
……
第76章 首狗血预警,狗血预警。
景祥宫
兰妃一目十行的看着手里的信。
这上面记录的全都是关于些徐府的内容。
看完,兰妃皱着眉,略微有些不满意的道:“就这些吗?”
碧安无奈点点头,:“娘娘,确实只有这些了。”
闻言兰妃又扫了一眼信上宛若流水账一样的记录——
徐大学士几时几分去上朝、下朝。
徐夫人今日在府中打理庶务,明日又同哪位夫人一起去了锦绣斋。
徐府的大公子什么时候上朝……一个月的内容大概就全是这些东西。
唯一还稍微有点不同是还是徐府大管家的事。
他曾经带着什么人,去庄子上见了个十几岁的孩子。
不过……就这么一个半大的孩子,甚至他哪怕是徐大学士养在外头的外室,悄悄生下的私生子又能怎么样?
“娘娘。”
碧安轻声道:“府上说还需要盯着徐家吗?”
“这都盯着近三个月了,可却一直……”
“盯着!”
兰妃斩钉截铁的说完,又不死心的抖了抖信纸,:“去查查这个孩子是谁的。”
“又是谁去偷偷见了他。”
“若他真是徐家哪个的私生子……”
“哼,高低也要参奏他徐家一个治家不严,德行有亏的罪。”
从宫里面宛若‘丧家之犬’一般赶出去的仇不报,兰妃这辈子都过不去了。
碧安看着执拗的不肯松口的兰妃,只得应下:“是。”
……
长春宫
新炖好的阿胶燕窝汤,从小火灶上端了下来。
立在灶台前,看着面前的汤,采青死死握着手里的药。
她整个人僵着身子,眼神挣扎。
吃完这次,这药就吃够一个月了。
吃够一个月……就彻底回不了头了。
看着眼前的汤盅,半晌,一些白色的粉末还是被轻轻的倒了进去。
小心的搅了搅,又细心的擦了擦汤盅边缘沾上的粉末,这盅汤才被倒在了白瓷碗中。
采青迟迟端不起这碗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