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包美人 第301章

作者:鱼非子 标签: 女配 快穿 轻松 炮灰 穿越重生

  元滢滢初时听到惊讶,有愁怨的想吞掉吕家,她尚且理解。但平时关系尚好,甚至与吕皇商兄弟相称,这次下手也毫不留情,就令她费解。管家叹息道,元滢滢年轻稚嫩,不知生意场上瞬息万变,感情真真假假,即使有几分真情也抵不上金子。

  管家欲言又止,说元家也参与其中。

  元滢滢面色如常,并不意外,只道要好生应对,反击时不必顾忌她娘家的身份。

  饶是管家再能干,但对方下手太狠,铺子里又出了奸细。内忧外患之下,吕家还是倒了。

  元滢滢从大宅院搬进了青砖瓦房,伺候的仆人只留下贴身婢女一人。她给吕皇商上了香,说没守住家业,叫吕皇商知道了肯定要生气。

  婢女劝慰,吕家铺子被人夺去,他们总算落了点金银,日后东山再起未尝不可。只要少爷争气,便能把铺子重新抢回来。元滢滢稍微打起精神,看到吕西翎从外面回来,掸一掸身上的灰尘,不禁疑心他又往小巷去了。

  元滢滢心头火气,想到那女子竟然这般好,叫吕西翎连家破了都不忘去见。吕西翎见元滢滢脸色微沉,以为她是因家业被抢去而郁郁寡欢,便出声劝道:“车到山前必有路。这些都是男人的事情,你莫要烦恼。我总不会让你做乞丐婆。”

  元滢滢冷哼一声,抬脚离开,婢女连忙追去。

  元滢滢心中烦闷,便不看眼前,只漫无目的走着。忽地被拦住道路,定神一看,才知是后母和她的儿子元梁。后母笑容满面,说道:“人各有命。本以为你是个享清福的,但没嫁过去两天,吕家就没了。可见你命里是没有做富太太的命。”

  元滢滢不言语。她知道,这次吕家倒了,元家从中谋了不少好处。

  后母开始拿出长辈的架势教导元滢滢,说做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元滢滢就是不留余地,才会落到现在孤立无援的地步。倘若当初她愿意帮扶元家,将吕家铺子托付给自己的侄儿,定然不会如此狼狈。

  元滢滢反唇相讥,说若是听后母的话,她原本享十天的福气,便只能享五天了,因为后母更会不留情面地夺走吕家家业。

  后母面色难堪,出声争辩便显得被戳中了心思,一时说不出话。

  元滢滢微扬脖颈离开。她在后母面前强撑,回到家却没了力气,身子一倒,俯在蓝底绣花被褥上,眨眨眼睫,立即有水雾浮现。

  元滢滢心想,她怎么落了个此等境地。今日她暂且占据上风,可来日呢。手中的银钱花光了,她便要过上穷困潦倒的日子,到那时听到后母的讽刺连还嘴的底气都无了。

  元滢滢心中悲凉。

  一切的一切,都怪她选错了夫君,不该挑个没有上进心的。

  假如能从头来一次,她不会选择吕西翎。

第391章

  元滢滢是被人唤醒的。

  她醒来时,看到身侧的垂纱雕花大床犹在愣神,婢女已半推着为她梳洗装扮,领她往正厅去,口中说道若是夫人等急了定然要怪罪。

  元滢滢觉得一切陌生又熟悉。直到站在继母面前,她才回想起曾经历过的相同场景——有媒人上门说亲,后母不欲为元滢滢做主,要她亲自来选。前世,元滢滢听罢媒人说过两位郎君的境况便蹙起柳眉。媒人的嘴巴向来是能说会道,把黑的说成白的,即使如此,她口中的郎君只听上两句便知道不成器。

  元滢滢不知自己如何得了奇遇,能够重来一次。但她心中明白,这是绝好的机会,能够令她更改命运,选对夫婿。

  这次,元滢滢没有如同上次一般转身便走,而是静立原地,听媒人一口气讲完了所有郎君。后母慢悠悠饮茶,疑惑元滢滢何时变得沉得住气,若是依照她平日里的脾气,早就拂袖离开。虽无十全十美之人,但这些郎君属实上不了台面。后母以为,元父入了仕途,元滢滢身为嫡长女可母亲亡故,自己一个做继母的为她操心亲事已经仁至义尽,不可能如对待亲生女儿一般殚精竭虑。

  元滢滢垂首思索,暗道她前世离开并无不对,后面的郎君皆如前两个一般,听着并非良人。若非元滢滢重来一世,她根本不会正眼瞧这些男子。可今非昔比,有吕西翎此等纨绔子弟败坏家业的前车之鉴,元滢滢势必要找一个上进之人。

  她看中了迟叙。

  媒人一怔,没想到娇小姐竟瞧中了穷书生。这迟叙本是她拿来凑数的,元滢滢好歹一府的嫡小姐,又是长女,挑选夫婿如何也得凑够一十二人,这才把家中一贫如洗的迟叙算上。可媒人觉得,元滢滢不会正眼看迟叙,因普通的农家女子都不愿嫁给他,何况大户人家的小姐。

  但媒人很快回神,望向后母,见她微微颔首,忙把迟叙的家境细细说来。她越说越心虚,迟叙分了家,只有一亩薄田,两间草屋。他要读书,这可是烧钱的玩意儿,笔墨纸砚,每年给夫子的束脩,哪一个不得要钱。而迟叙念书,家中的田产便无法耕种,只得由夫人操持。至于读书的前景,无人说的准。五六十岁尚且有人还是一个秀才,媒人不敢打包票说迟叙定然高中。

  依照媒人所见,迟叙最好选一个能干的农户女做夫人。他一心念书,夫人操持家里家外,如此才能把日子过好。若是娶了元滢滢,一个娇小姐加一个穷书生,恐怕日子会越过越艰难。

  诸如此类的话媒人只是心中悄悄想,面上绞尽脑汁夸赞迟叙,说尽好话,哄得元滢滢连连颔首,说要私底下见上一面。

  见元滢滢离开,媒人犹豫道:“迟叙家中太穷了点,小姐嫁过去是要吃苦头的……”

  后母道:“小姐主意大,她父亲都做不得主,何况你我。”

  媒人心领神会,忙道:“是。一切都以小姐的主意为准。”

  后母的意思是势必要促成这桩亲事。假使元滢滢日后过得不好,传到外头去,后母有说法,只说继母难做,事事要听从元滢滢心意,她坚持要嫁,家中阻拦不得只能由她去了。

  媒人欢天喜地进了迟家,告诉迟叙有人情愿嫁给他。迟叙表情淡淡,直言家中一贫如洗,养活他一个已经艰难,何必拖累其他人。媒人好言相劝,说元滢滢父亲是做官的,日后会扶持小夫妻,对他的科考也有益处。迟叙不为所动,他钻进厨房,媒人跟了去,见他找出水瓢舀了清水,洒了一把豆子,水上放蒸屉,搁上两个黄面窝头,径直开始烧饭。

  炊烟袅袅,从茅草屋上方飘过。迟叙盛了半碗粥,剩下的放在锅里。如今天冷,到了晚上粥就会冻成硬块,他划做四份,添上咸菜,早晚各吃两个,又能省下一天的饭钱。

  迟叙手拿窝头,见媒人未走便道他口粮不多,无法留她吃饭。媒人从未遇到如此不急娶妻生子的男人。她所见之人,往往是家中越穷,越迫不及待地想要找个媳妇,好吃顿饱饭,有人收拾家中。日子熬不下去,便能用妻子的嫁妆补贴家用,再不济了,让妻子回娘家打秋风去。一娶妻,便有人分担了身上的贫困潦倒,所以每个男子都着急成家。

  迟叙是例外中的例外。他直言自己将日子活成这样,一锅粥分成两天吃。娶妻以后,不能让妻子跟着他一起吃糠咽菜。媒人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给穷人吃苦受罪也是女子的命,迟叙不必内疚。

  迟叙道:“你是与这家小姐有仇吗,非要让她嫁给我吃苦受罪?我不愿娶妻,一是想专心念书,不愿为外物所牵绊。二是我家中宛如泥潭,我深陷其中是出身所致,无法怪罪旁人,为何偏偏再拉一人下来。你且替我回绝了这门亲事,只说我家中贫苦,配不得小姐,让她另择夫婿。若是你尚且有一两分善心,便将嫁鸡随鸡的话告诉她,免得她离了我这个泥潭,又掉进别家的火坑中。”

  眼看说不通,媒人气极,只道迟叙念书念傻了,白送上门的便宜都不占。媒人将这些话尽数告诉后母,后母暗忖,这个迟叙倒是与寻常的穷酸秀才不同。可再特殊,他也翻不出风浪,元滢滢嫁给他以后的日子一眼望得到头。后母私心不想元滢滢嫁得好,元滢滢高嫁,定然记恨她和元父。想到自己会向元滢滢低头,做卑躬屈膝状,后母便浑身不自在。后母宁愿元滢滢日子过不下去,灰溜溜回元家,她会从手指头缝中漏出来一点,看元滢滢感激涕零。但她决不能接受处于低位的继女,有一日能翻身坐在高位上。因此,元滢滢只能低嫁。

  后母在媒人耳旁低语,让她再去找迟叙。

  媒人再次登门,这次换了说辞。只说元滢滢曾在书坊见过迟叙一眼,从此情根深种,非君不可,媒人已将迟叙所言尽数告知,可元滢滢坚持,她直言若嫁不得迟郎,恐怕会郁郁寡欢,再不会留恋世间。

  听到元滢滢寻死觅活,迟叙皱眉,他之前只觉得元滢滢脑筋简单,以为有情饮水饱,现在发现她拎不清楚,竟以死相威胁。迟叙越发不肯。他不急于娶妻,不会因为有人要嫁便心花怒放,何况元滢滢脑袋不清醒,娶了以后家中会雪上加霜。原本迟叙一个人,日子虽苦,但他有书看,勉强自得其乐,倘若来了一个整日只知情情爱爱的小姐,以后家中混乱可想而知。

  媒人没想到,她言尽于此,迟叙竟不肯松口。她得了后母的命令,必须办好此事。本以为是手到擒来的事情,谁知遇到了迟叙,比登天都难。

  媒人事先得了后母十两赏银,便道若是迟叙肯去赴约,便给他二两银子。迟叙摇头,口中非说不肯,而是道:“二两不够。”

  媒人惊道:“你们读书人不是说,视金钱为粪土,怎么你如此爱财?”

  迟叙道:“我不爱财。但家中米面均需有银钱才能买。”

  媒人只好加价,直加到七两,迟叙才肯松口。他观媒人神色,想必她得了赏银,能拿出七两已到了最多,再加便会惹急了她,总要留些余地。

  迟叙应了好,便要同媒人离开。媒人连忙拦住,看迟叙身上穿的夹袄补丁摞补丁,一副穷酸模样。媒人在迟叙身上舍了太多,定然要促成婚事,心气才平。她忧心元滢滢看不上迟叙,虽然他生得好,唇红齿白,但一身单薄的夹袄,褪色的长衫,寻常女子见了难免生出退意。

  迟叙闻言皱眉:“你不是说元家小姐对我一往情深。既如此,她怎会在意我的穿戴。”

  媒人顿时心虚,因为那些话都是她胡编乱造,用来骗迟叙的。她道佛靠金装人靠衣装,前去赴约总该收拾体面。

  迟叙略一点头,去翻看箱子中的衣裳,无一件是没有补丁的。媒人无法,只得又拿出二钱银子,替迟叙从头到脚制备了新行头——簇新的棉袄、长褂、皂靴。

  待迟叙换了衣裳出来,媒人眼前一亮,因为丢了银子而生出的心痛微微散去,笑道,依照迟叙如今的模样,莫说官家小姐,连公主都娶得。

  迟叙没被吹晕了脑袋,直言:“公主嫁穷书生?你别说笑了。”

  媒人摇头,暗道迟叙果真是念书昏了头,连奉承话都不能使他展颜,依旧是一副严肃面孔。不过才子佳人的话本中,富小姐最爱书生这副清高模样。

  隔着珠帘,元滢滢同迟叙见了面。她问迟叙念了几年书,日后有何打算。迟叙声音清越,坦言要进京赴考,先得中举人,再入仕途。元滢滢忧心,说听闻京城考试难熬,三天考试,吃喝拉撒睡都蜷缩在一间小房间内,被子单薄,吃不上热乎饭菜。身子不好的学子连一天都撑不过去,就被人抬出来。如此辛苦,迟叙当真能受得了吗?

  迟叙道,寒窗苦读十年都可受得,怎么三日之苦就熬不得。

  他声音笃定,听得元滢滢心口砰砰直跳,顿觉这便是她要寻找的人,有宏图之志,不安于现状。元滢滢寻过书院的夫子,每次课业考试,迟叙都是头筹,从无例外。他是一定会得中的,不过早晚而已。

  迟叙和元滢滢先前的夫君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人。吕西翎有万贯家财,不需他打拼便能轻易得到一切。元滢滢嫁给他能立即享受富贵,但有一点不好,便是吕皇商在,富贵在。吕皇商故去,富贵便随之消散,吕西翎守不住家业。而迟叙不同,他一无所有,但他勤奋努力,才学出众,他得到的富贵稳如泰山,不会动摇。

  元滢滢见他衣着干净整洁,身上虽无玉佩等挂饰,但气度出类拔萃,宛如朗朗清风。元滢滢柔柔颔首,同意了这桩婚事。

  在媒人三寸不烂之舌的撮合下,终于说动了迟叙,成了二人好事。

  迟叙分了家,但他成亲时家中亲戚长辈前来帮忙。迟叙娶了元滢滢,和元家搭上关系,以后的日子肯定不会难过,说不定还能扶持亲戚一把。众人心中各怀心思,总算帮忙把亲事办的热闹。

  元滢滢嫁给迟叙后,才知媒人口中所说的“清贫”究竟是何等景象。她惊的微张开唇,看着光秃秃的墙壁,略显凄凉的庭院。想到自己同吕西翎失了家业以后,住的宅院都要比这里好上千百倍。元滢滢心中顿觉委屈,便带上了脸颊,嘴唇抿紧。

  迟母端来汤圆,要喂元滢滢吃。里面包了花生芝麻,意为多子多福。迟母见元滢滢脸颊白皙,抹了胭脂后白里透红,煞是好看,便伸手去摸。元滢滢侧身躲开,她瞧着迟母粗糙的指腹,心道定会把她的脸颊碰疼。迟母一顿,她膝下三个儿子,迟叙是最小的一个。前面两个儿子都有了媳妇,哪一个不是对婆婆毕恭毕敬,新来的媳妇好似在嫌弃她。迟母绷起脸,要作训斥状,被迟叙淡声打断:“既已分了家,我便不留你了,省得哥嫂疑心你待久了,是私下里给我好东西。”

  迟母面容僵硬,当初分家时委屈了迟叙,可那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虽说手心手背都是肉,但总有厚一点薄一点的区别,迟叙比不上两个哥哥能干,田地当然要少分点。大儿子二儿子有妻有子,不比迟叙孤身一人,银钱自然也要多分。如此一分下来,迟叙得到的东西可怜。

  迟母悻悻离开,临走时要拉住迟叙的手,被他冷冷一看,只得收回。她说新媳妇要教,需得教导她尊敬长辈,敬重夫君。瞧瞧刚才,元滢滢竟然躲开了她的手,可见是个没规矩的。

  迟叙冷笑:“两位嫂嫂还不够娘立规矩吗?”

  “你——”

  迟母想在迟叙面前端起长辈的架势,可她心里对小儿子发怵,尤其是分家后,越发没有底气,只得留下一句“你不管教,日后有你受的”。

  迟母离开了,但吃汤圆的旧俗要遵循。迟叙端起碗,将白糯的汤圆送进元滢滢口中。他的手干净整洁,常年握笔的两指有一层茧子,元滢滢并不抵触。

  她吃不下了。

  迟叙便将剩下的全都吃进肚子。

  元滢滢提醒:“这是女子吃的,为的是多子多福的好兆头。”

  迟叙放下碗:“无妨。我吃了,这好兆头才能成真。”

第392章

  迟叙模样文弱,做那等子事情也宛如微风细雨,动作轻柔。这雨却是春雨,缠绵许久才肯停止。这回没有婢女前来擦身,是迟叙亲自来做。

  他不像吕西翎,亲近的事情做过一个遍,仍旧不肯细看她的身子。迟叙点燃油灯,烛火如豆,映照在他细眉黑眸上。他目光没有丝毫躲闪,手持温烫的汗巾落在元滢滢的颈项。元滢滢蓦然红了脸颊。好似此等时刻,夫妻两个总要有红脸的那个,不是夫君,便是她了。

  除去床榻之上,元滢滢做不得贤惠媳妇。

  她试图学着邻里,效仿新为人妇者当做些什么,却见旁人要孝顺公婆,做得一手好饭菜,将家中打扫干净。有更出色的,甚至能下田耕种,家里家外都收拾得当。

  元滢滢颇觉为难,她以为迟叙家徒四壁,实在无甚好清扫的。至于饭菜,她厨艺不精,嫁给吕西翎时,偶尔下厨房也是厨子做好,由她最后撒上一把佐料,或者将点心摆盘,以充当她做成的。

  区区两间茅草屋,元滢滢竟理不清楚。她只得问迟叙,昨日成亲从元家抬来的嫁妆在哪里。元滢滢同迟叙住一间草屋,他打开另外一间,窗户上贴着红团喜纸,照在两个红木箱子上。元滢滢才知他拿这间当库房和书房一并用。墙上挂满了迟叙的书画。元滢滢不通书画,但见字体飘逸洒脱,画作比她平日里在元父处见到的要好,不禁面上一喜,心道迟叙穷是穷点,但将来定会有大出息。

  她顿时软了声音,偎在迟叙身旁,说嫁妆是后母准备,定然没什么好东西,不如拿出去典当,换些银子装点家中。

  新媳妇刚进门就用上她的嫁妆,此事若是传出去迟叙非得被戳破脊梁骨。

  迟叙观元滢滢神情,见她一脸单纯,显然是真心实意这般想,没有思虑太多,便轻声叹息,暗道一时冲动,娶了个什么都不懂不会的娇小姐,以后的麻烦事定然不会少。只是,人是迟叙亲口应下,他不怪媒人,不怨元滢滢,若是非要怪谁,只能怪初见元滢滢时,他从未见过此等美貌,心神一荡,听媒人问他如何时便点了头。

  元滢滢自顾自地打开红木箱子,见里面摆的首饰款式老旧,祖母年纪的人方可戴得。元滢滢一个如花似玉的年轻女子,怎能佩戴此等老旧首饰。元滢滢将首饰拣出,要迟叙拿好,夫妻两个一起去典当行。她已经想好,离了典当行,就去请木匠泥瓦匠。家中空空落落,应当添上几条桌子椅子。再买上几尺颜色浓重的薄纱,搭在床上用来做垂帐,剩下多余的便将库房和书房分开,省得迟叙念书时看到的除了书册,还有一堆黑咕隆咚的箱子。

  听她滔滔不绝,银钱未到手,已经将用途想尽。她不仅为了自己过得舒坦,还想到了迟叙,这令迟叙心中莫名。他犹记得,分家时两个哥哥如何声嘶力竭,说他们生活艰难,而迟叙不事生产,只知念书,拖累了家里十几年。迟叙看向父亲母亲,他并非一心只知道念书,该他做的活计一样没少。为了节省灯油钱,他一早便起,坐在田间地头借月光诵读。白日时间珍贵,他手不释卷,只等到了晚上,月上柳梢头后才开始拿起锄头耕种。田里的活他做的不算漂亮,但未曾分给哥嫂承担。迟叙当时未曾娶妻,按照规矩他无需下厨做饭。迟叙要进厨房,他以为身为小辈,不能寻借口托词。这次不让他进的,便是两位嫂子。她们称男人家不能下厨房,硬生生拦着不让进门。迟叙后来才知,在迟家有不成文的规矩,谁做饭便能捞取额外的油水——比如割了一斤肉,便能偷偷藏起来二两,小夫妻私下里解嘴馋。做菜时,能先尝上几口好的。遇到农忙时节,男人们在田里吃饭,便将自家男人的饭压的多一点,菜给的冒尖……诸如此类的“油水”,迟叙偶然碰到过,对上哥嫂尴尬的笑脸,他当做什么都没有见到。

  迟叙身为幼子,所听最多的便是他得了父母多少疼爱,占了哥嫂多大的便宜,实际并非如此。迟叙定定看着元滢滢,心道自己此刻才是在占便宜,是他夫人的便宜。

  迟叙不再推辞,尽数听元滢滢的话。见她把老旧首饰挑出,骂道这些模样笨重,又不是纯金子打制,或许值不得几个钱。元滢滢翻到底,掀出两床簇新棉被,神色稍缓,说这个也叫人看不上眼,但正好他们该换被子了,能派上用场。

  迟叙用的被子只拆开被面,换作大红牡丹,实际里面的棉花老旧,只剩下薄薄一层,加盖两床都不保暖。

  元滢滢依在门旁,指挥迟叙换被子。几床旧被子她预备扔掉,迟叙连忙拦住,说不能扔。他准备买点鸡仔,旧棉被人用不得,但鸡仔用得上。

  元滢滢耸耸鼻子,娇声道:“养鸡,我可不行,臭死人了。”

  她不爱养活物,吃喝拉撒都要管,耗费人精神。元滢滢心想,迟叙养鸡,想着是多一份进项,其实何必如此。他早早考中,他们便从茅草屋搬出去。听闻邻村有个穷秀才,年已五十仍旧在考,前几年得中,一时间上门贺喜的络绎不绝,同窗同年一下子都跳出来了,还凭空多了老师和学生,给家里送宅子送银子。如今那范生,已经做到提督学政,将老娘妻子一并接过去享福去了。元滢滢笃定,迟叙年少有为,若是得中,以后的成就定然比范生要高。

  在此事上迟叙不妥协。他坚持养鸡,鸡仔长成之事不必元滢滢费心,她这才应下。

  典当行内,元滢滢直言不欲赎回,只是这些首饰一时间寻不到买家,才只能拿来典当。

  元滢滢声音嫌弃:“母亲送我这些,是希望我同夫君白头到老,等到头发花白再戴上耳坠子和手镯吗。”

  伙计笑出声音,他不懂女子首饰,但能看出这些暗沉颜色同元滢滢不相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