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鲜奶油面包
临走那天的凌晨,孟溪照例和工作组互通情报交换物资和装备。
虽说这两天是休整,但孟溪还是攒下了一批数量可观的异世界研究样本,送回了蓝星世界。
关于土壤和食腐微生物的第一期要求,她几乎全都完成了。
现在她可以放心离开。
相比之下,拿素材的同事们心里就有些不好意思了。
孟溪休整的时间都在给这边发样本,而他们之前就自认找到了突破方向,结果在诸多样本展开的实验里,全都没有取得成果。
本土繁殖的卷刺仙人掌,制作出的药膏药效依然不稳定,隔壁组的药膏有效成分分析都出阶段成果了,培育子组这边却还在卡壳。
其实培育子组在得到有效成分分析结果后,本土繁殖实验应该直接就有突破才是。
可现实的状况偏偏就非常诡异,明明他们已经明确了有效成分,也确定了有效成分的生成过程,还完全模拟出了这个过程所需要的外部环境。
但本土繁殖出的样本,积累有效成分的效率,就是怎么也稳定不了。
明明用同样的模拟环境,移栽异世界的活体样本,结果就非常稳定有效。
要从这个角度看,他们模拟的栽培环境应该算是成功了才对。
怎么同样的栽培环境,同样的品种,就因为从不同的地方带回来,成长结果就有这么大区别。
甚至那些直接使用异世界样本扦插繁殖的个体,也无法达到预期。
“真是搞不懂哪里出问题了……”
小研究员挠头。
就在这时候,主任同时也是培育子组的组长忽然快步走进了数据室,要查一组实验样本的有效成分积累情况。
早上不是才查过了?小研究员好奇,尤其是当他看见主任手上还拿着一份打印好的数据表,心里更纳闷了。
不过他没有太多迟疑,还是很快按照主任的要求,把对方点名的那组样本调了出来。
输入样本名,小研究员才意识到问题出在哪里。
主任要找的这一份样本,根本不在这一期实验的二十六组样本之内。
管理系统里显示,这组样本没有关联任何实验项目。
然而从这组样本的种种规格来看,它又和组内这一期实验的一组样本完全一致。
发现以上种种情况,小研究员的第一反应是实验实施过程肯定出岔子了,估计是在系统内重复提交了样本申请,所以才会出现未被关联到实验内的多余样本。
以前也有人犯过这个错误,导致额外培育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主任还特别说过这个问题。
这一次又是谁弄错了?
“是我。”
主任淡淡道。
小研究员眨眼,不敢说话。
“通报批评已经写好了,不过现在的重点是这组样本的状况。”
这波是我通报我自己。
小研究员克制自己的胡思乱想,尽快跟上主任的思路,因为他发现其实不仅主任,几位隔壁组的组长以及一些前辈们,不知何时都跑进了他们这里,都是来看这组样本的培育数据的。
小研究员加速浏览,很快就明白了大佬们都在看什么。
这一组在本期实验编制之外,全程由农园智能按实验设计自动培育,一直被所有人忽略了的样本,数据竟然达到预期了!
这组样本的有效成分积累的效率,完全达到了异世界移栽样本的标准水平。
换句话说,只要按照这一组的设计重复,且持续得到相似结果,那他们的实验就做成了。
困扰他们已久的,完全本土化的卷刺仙人掌培育技术将会由此诞生!
可这个结果,能重复吗?
这个意外的结果,本身是怎么出现的呢?
他们明明做了那么多尝试,结果偏偏是一个没有他们任何一个人直接参与的样本组做出了众人期待的结果。
甚至这组多余的样本,在设计上和他们操作的那二十六组还是重合的。
如果实验过程没有出其他差错的话,那这一组和其他组唯一的区别就在于它是由计算机全程控制的,而其他组则是由研究员和计算机一起控制的。
这组样本没有人工参与。
这实验的结果,总不能是取决于是否有人参与吧?
有人参与,不行。
无人在意,行。
就在小研究员满心疑问的时候,站在操作台前的主任,已经开始做新的实验设计了。
看见那实验设计的初稿,小研究员直接愣了。
因为从那上面的内容看来,主任真的在认真考虑,观测者对卷刺仙人掌培育的影响。
大量的无人观测对照组被主任列了出来。
“仙人掌也会害羞吗……”
主任在实验最后上交执委会的说明中,如此写道。
第24章
“仙人掌也会害羞吗……”
异世界工作组下属研究组卷刺仙人掌培育子组的组长胡琼芸,在实验记录本上如此写道,这句话她同样写在了提交给执委会的下一期实验申请的其他说明中。
她没想到,一组因为操作失误被农园系统额外培养出来的仙人掌样本,在愈伤有效成分的积累上,竟然超过了设计内的所有培育样本。
最特别的是,这一组额外样本,还有着和项目内样本相同的培育环境。
在同样的土壤、光照等各种外部条件下,这组样本长出了与众不同的效果。
这个意外发现,让胡琼芸产生了一个大胆的猜想。
也许某个一直被她们遗漏的条件,对结果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这条件既不是土壤也不是光照,而是人。
“猜想一,是否有人观察,或许是导致本次培育结果的原因……”
胡琼芸继续写着。
最早,从拿到异世界卷刺仙人掌样本开始,本土繁殖的相关研究就被提上了日程,同组的同事们,用一个又一个的实验,探究了各种因素对卷刺仙人掌生长的影响,尤其是对疑似有效成分积累的影响,同事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成果。
卷刺仙人掌的培育组正是根据这些对影响因子的研究,模拟出了仙人掌在异世界的生长环境。
随后,她们制作的模拟环境,在培养异世界样本的实验里达到了预期。这说明模拟环境成功了。
到此为止,一切都是顺利的。
大家都以为,既然成功模拟了异世界生长环境,那后续只要把异世界样本换成本土样本,本土化培育的难题就能攻克了。
谁也没觉得这最后一步会有问题。
因为所谓的本土样本,其实很大一部分最初也是异世界样本扦插移植得来的。
同种的样本,种到同样的环境,结果没理由会不一样。
然而挫折偏偏就在这里出现了。
这一期的培育中,所有样本组的生长状况都不理想,虽然成活率达到预期,但有效成分的积累效率参差不齐。
这一个挫折,把前面所有的顺利都打回了原型。
因为这是一个所有小组都无法解释的问题。
同种的样本,种到同样的环境,结果怎没就不一样。
甚至同样的异界样本,就从它身上截取一部分,栽到它旁边一模一样的模拟环境里。
最后有效成的分积累效率,都会出现巨大差距。
会产生这种差距,只说明一件事。
这不是模拟环境的问题,这是她们根本就没有真正理解卷刺仙人掌产生有效成分的过程。
研究组只是尝试性地将这株异世界植物,套到了蓝星的系统框架内,按照理解蓝星植物的方式去理解异世界植物。
因为它们看起来的确很像。同样需要土壤,同样需要阳光,也许只要模拟出这些,作物就能照常生长。
最初一系列的顺利,更是给了所有研究者一种,“也许真的碰对了”的错觉。
但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清楚,不到最后一步,前面碰上再多,也不能说是好运气。
因为异世界有异世界的规律,蓝星世界有蓝星世界的规律。
一些看似相同的东西,挖到深处可能都是似是而非的。
不掌握深层规律,不通过两个世界规律的比较和转化,是无法真正掌握和应用另一个世界的资源和技术的。
想要碰运气,捕捉那些深层规律的浅层表现,且通过这些表现刚好总结出一套转化方法,不是不可以,只是事实证明,大家暂时还没有这个好运气。
先前的顺利进展,就好似异世界规律对蓝星研究者们开了一个玩笑。先让你高兴高兴,再在最后关头打倒你。
所以不止胡琼芸,这些日子没日没夜忙碌的同事们前辈们,都被这个玩笑好好折腾了一番。
不过常云国的研究者们从来就不怕折腾。
无非是回到起点再来过,往好了想,至少她们知道了这个方向行不通。
于是大家收拾总结,准备再找思路打开局面。
也就是这个阶段整理的时候,胡琼芸发现,在自己的小组里还有一组由系统自动培育的样本。
它不再任何培育项目内,也没和任何实验挂钩。
胡琼芸看了一眼,发现这一组样本的参数和她的上一期培育项目是一致的。
倒回去查记录才发现,这是她亲手提交的,好像是植物区扩建那几天,小组网络不稳定,这才在系统上多加了一组样本。
通常这种意外错误提交的样本,都是要交给回收组处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