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鲜奶油面包
几人已经绕过了透明三叉戟的缝隙,走近了猎装女士的身边。
“我看这些文字很陌生啊。”
奥兰拾起地上的软皮小册子,他认不得上面的文字,但是孟溪借着他翻书的时候,看了一下书本的内容。
先前的那行大字,的确就是小册子的书名《冼玮瑛西行记》。
这书虽然是用一世纪前的书写排版方式,竖排、毛笔、手抄,但是行文里的内容,却有些不像惯用常云国文字的人所写,字迹也在写完书名之后,显得有些笨拙,等到了书的后半本,书写的笔迹甚至不再是毛笔,而是变成了钢笔和羽毛笔混写。
行文内容也是一样,开篇的时候,还一本正经地模仿市井说书人口吻,描述一位女子的祖籍出身以此给故事开篇,“吾乃西方英罗陀号大船船长。有一友人奇女子。冼氏名玮瑛。江东胡陵人士。自古女子不远离。冼氏玮瑛却闯荡四海……”
在开篇之后,这种说书口吻逐渐松懈,变成了更加西化的文字记述。
孟溪由此推测,这本小册子的作者或许并不是和她同民族的前辈,而是一位百年前的外国人,因为学习过常云国的文字和文化,就学着常云国的书籍小说,写了这么一本《冼玮瑛西行记》。
按照作者自己的说法,冼玮瑛是他的一位朋友,而作者自己则是一位外国船长,为了记录自己这位东方朋友的冒险故事,才写了这么一本书。
孟溪不清楚这是百年前的民间小说,还是某人生平的真实记叙,又或者是真假参半的自传故事。
但是这本书出现在异世界,还拿在一位西式打扮的东方女性手中,孟溪觉得这一人一书一定有所关联。
于是她和奥兰她们继续查看,很快在这位女士背包的裂口处,看见了另一本小册子,同样的软皮封装,不过色泽更明艳,染色的皮革即便百年过后,依然透着朱红色,一角红色封皮,卡在挎包裂口的碎布格栅之间。
西曼托着挎包底,奥兰轻轻将朱红色的册子拿了出来。
他们几人没报太大期待,这本红皮册子翻开,果然又是看不懂的语言,只是这一次文字不是竖着写,而是横着写,从左到右,一行一行排版的。
虽然看不懂,但是排版舒服了许多,还有一些插图和剪贴画,看起来不至于太过枯燥。
奥兰几人看不懂,孟溪确实认得出。
这份手稿和上一份手稿,用得同样是常云国的文字。
不过两份手稿的反差,倒是让孟溪觉得很特别。
第一份手稿排版很传统,用语却有些西化,显然是一个外国人模仿国人小说书写的。
而第二份手稿,排版很西化,行文却更加像一位国人。
也许第一份手稿,是一个学习了常云国文化的外国人书写的,而第二份手稿,是一个学习了西方文化的常云国人书写的。
除了排版和笔迹,两份文稿的内容也几乎是反着来的。
《冼玮瑛西行记》讲的是一位东方的渔家女子,年少特立独行、个性强烈,如何经历种种命运坎坷,从一位渔民成为一位船商,最终决定违反海禁,遨游西方各国的经历。
而朱红色册子记录的是一位在西方长大的东方后裔,如何追逐冼玮瑛的足迹向东走,在各国游历学习最终抵达新世界的经历。
两个女子的经历都称得上波澜壮阔,都离家远行,也都经历过战争洗礼。
尤其在朱红色册子,其中的一些描述让孟溪相信,这位记录者经历了一次世界大战,而且对方去往新世界的契机,正是在这场大战期间得到的。
所谓新世界,说的其实是异世界吧。
这位冼玮瑛的精神继承者,从西向东,穿越多个国家,却没想到自己最终没有到达常云国,而是来到了另外一个世界。
第179章
巨柱顶上,孟溪几人还在翻看那位东方女士的小册子,奥兰他们虽然看不懂文字内容,但是手册中夹杂的报纸剪切以及其他手绘图画,让他们很感兴趣。
手册的主人也就是这位一百多年前意外来到异世界的蓝星女士是一位很擅长速写绘画的人。她的小册子上除了记录自己的旅行过程,还配上了许多速写插图,她有时像是生物学家,画下旅行见过的奇特动物植物,用画笔准确捕捉它们的特征,栩栩如生;有时她又像建筑学家,用线条描绘她见到的桥梁、堤坝和城市乡村的民房,透视准确,艺术性和实用性俱佳。
更难得的是,这位女士还很擅长利用自然染料调配彩色墨水,虽然有些痕迹已经褪色,但是仍能看出每一副绘图都有她精心上色。
也许是在旅途中的车马上,入夜里,甲板上,海风中,这位女士记述了自己的历险,描绘了许多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图画。
孟溪在蓝星见过许许多多商业故事书,但没有一本可以和这本朱红色的冒险日志相媲美。
就连无法读懂文字的奥兰他们,也被这书本中的绘图吸引,暂时沉浸在书页带来的无边想象之中。
直到巨柱再次震动,几人才回过神来。
“怎么回事?”
“下沉了。”
西曼说道。
“又停了停了。”
拉拉往下看了一眼,她认为巨柱回到了第一次震动之前的高度。
“咱们收拾一下,先下去。”
希斯也往下看了一眼,她担心这高处再发生什么变故,一行人还是先离开为妙。
几人统一意见,于是开始收拾这位东方女士的物品,将一些能证明身份的小物件以及对方的两份笔迹打包到一起,装进了一个独立的小皮包。
带走遗物,是在野外见到遇难的冒险家遗体时的常规操作,不仅沙罗的沙民有这样的规矩,热砂的游侠也有这样的规矩,除去能用的东西,大家都希望自己若是命丧荒野,能够有人将遗物带回给认识的人。
只不过这位女士太过特殊,奥兰他们虽然照规矩办事,但是却对找到女士认识的人这件事不抱期待。
“凡事都没这么绝对,咱们几个人能凑到一起,本来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
“你要跟一个不认识的人讲咱们几人的事,人家肯定觉得是瞎编。”
“这话倒是没错。”
“咱们能到这地方也挺不可思议的。”
“一百多年来,咱们应该是第一批到访的。”
“……”
孟溪几人爬下黑色巨柱,回到地面。
现在的月光比之前亮了不少,孟溪几人没有摘下隐形斗篷,继续保持隐身的状态,准备仔细探索一下这片焦土战场,希望能多少弄明白一些,这些各个教派的教徒,一百多年前究竟在这里争夺什么。
顺便,孟溪还能借着搜索的机会,拿一些补给品。
就在她们从柱子往下爬的时候,蓝星世界的支援早就到了,装备组为孟溪准备了很多补给品,计划把装备箱伪装成流星陨石,通过孟溪的同步能力,落到这片浮空岛的废墟里。
虽然希斯他们看不见蓝星世界的无人机,但是被孟溪同步后的“陨石”装备箱,希斯她们是能看见的,这些凭空出现的陨石从高空坠落,没人注意到它们是什么时候又是在什么高度出现的,希斯一度怀疑现场还有其他人,让大家在黑柱下面躲了好一会。
反倒是拉拉比较轻松,听说可能是陨石后,立刻对着石头掉落的方向许了个愿。
“咱们可以先去看看那些石头。”
奥兰提议。
于是孟溪一行人就去了“陨石”边上。
这些装备组特制的石头,外观和岛上的正常石头没有什么不同,只是为了伪装成陨石,同事们还为这些“陨石”外壳制作了一些大气摩擦的痕迹。
目前看来,这些外观骗过了奥兰和希斯,至于西曼,孟溪还是有些犯嘀咕的。
“空心的。”
果然,西曼作为土灵,石头外壳根本瞒不过他。
“空心的?这么奇怪?”
奥兰挠头。
“打开它看看。”
希斯说着。
西曼点头,用土灵的能力分开“陨石”。
一块如同路墩子般大小的石块,在西曼的触碰下,出现了一道裂痕,随后裂痕扩大,像鸡蛋壳那样,碎裂开来,露出里面的空间。
里面什么都没有。
是的,这一次尝试,装备组只是送来了装备箱,而没有装任何东西。
这样的伪装不行。
孟溪轻轻敲打臂甲下面的传感器,将情况汇报给指挥中心。
其实指挥中心的同事们也已经通过孟溪的摄像头看见了。
陨石计划不行,那就只能走零散的小型计划了。
装备组不再将装备全部打包,而是将计划输送的补给品全部零散放置,交由无人机分散运输,用高空悬停的方式,悬在孟溪周围的草丛高度,然后由孟溪一个个操作,将零散的装备同步到浮空岛的草地之中。
这样的优点是没有坠落的大动静不容易被希斯她们注意到。
而缺点自然就是麻烦,分次操作不说,还只能输送小件物资。
但是眼下也没有别的办法了,孟溪可以做一些临时充电器,可传感器摄像头之类的设备再不更换,就不知道能撑多久了。
“第一批无人机已经送出,请通过地图确认……”
微距屏幕上,传来指挥中心的通知。画面随之切换到了战术地图,孟溪能看见几个光点正在靠近自己。
此时奥兰和希斯他们已经在靠近第二块陨石,并且要求西曼直接刨开看看。
月光下,一行人走到焦土战场的北部边缘,靠近装备组当时扔下的第二个“陨石”空箱。
而与此同时,孟溪能看见视野前方的草丛里,两架微型无人机正携带着替换用的传感器和摄像头,等待她的同步。
微型无人机是旋翼和气球混合的形态,下方的小吊臂悬挂仓正在缓缓打开,在高空中露出装备组伪装好的小型装备。
因为蓝星世界的对应位置并没有浮空岛,起码在现在这个年代没有,所以对无人机来说,它们只是悬停在固定高度的空中,并不会受到中间世界的草地影响,同样的,奥兰一行人也看不见蓝星世界正在发生的变动,除非孟溪将变动同步到中间世界。
就是现在,孟溪看好了时机,把草丛位置上一台悬空无人机的吊臂悬挂仓进行同步。
在风声吹拂草地的沙沙响声掩盖下,吊臂仓里的小装备同步到草丛中,并没有发出额外的响动。
无人察觉,同步成功。
趁着西曼劈开第二块“陨石”,孟溪又同步了几样小装备到附近的草丛里。
一会只要向这边探索,就能借机把装备收起来了。
装备组送来的微型摄像头和传感器同样是进行过伪装的。
大部分都伪装成了异世界以及浮空岛废墟比较常见的物件,比如甲片、锁扣、钢绳、皮绳之类的东西,孟溪只要回收这些物品,拆开,再组合一下,就能替换损坏的旧装备,从而完成临时的装备更替工作。
唉,老这样也不是个办法。
五个人被银甲锁在一起,孟溪做什么都在希斯等人的眼皮底下,掣肘实在太多。
要是能在银甲城堡里和工作组进行物资交换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