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莫一一
何况在古代施粥这样大规模的,面对灾民这种情绪非常复杂脆弱的人群的群体性活动?
这其中会遇到的变数真是相当多,让没有能力的人组织的话,只会比不搞更糟。
远没有她看过的那些小说和影视剧里描述的那么简单。
灾民们不会非常有素质的安安静静地排着队,他们会吵闹会拥挤,会想方设法多占一点便宜……
所以,施粥的第一天,二皇女特地调来了一队孔武有力的侍卫来镇场子。
但光是震慑显然是不够的,果然在她宣布粥棚施粥的规则时,便有人不耐地吵闹起来。
侍卫当然不是摆设,当场上前,直接亮了刀子。
逼退想涌上前众人,然后将吵得最凶的几人揪出来按倒在地,当着所有人的面打了一顿板子。
直打得那些人鬼哭狼嚎,而这显然最动听的杀鸡儆猴之声。
等打完了板子,早候在一旁的大夫走上来给那人治伤。
二皇女则振臂一呼,承诺念在此人是初犯且也是心忧家人,所以她该得的米粮不会少一份。
但若还有人想和他一样,不仅要打板子蹲大牢,家人也会受牵连直接被驱逐出去。
这一手恩威并施,打一巴掌给个甜枣下来,效果拔群。
二皇女这才接着宣布施粥的规矩。
粥棚会按照单双日来划分,双日男人来领粥,单日女人来领。
一家派一人来领即可,官府会根据登记情况,派发全家口粮。减少体力消耗,节约粮食。
小孩和老人不可来排队,以免造成磕碰或者走失。
对于家中只有老人和小孩者,官府会派专人送去口粮。
安排得细致又合理,而且安排的理由都说得清清楚楚,让人挑不出毛病。
没人再闹腾了,都按照规矩该留的留,该回的回。
留下的都安安分分地按规矩领取该是自己的那份口粮。
二皇女身边原有些嫉妒玉笙一来就完全让二皇女言听计从的谋士,这下是心服口服了。
她们出身高贵,从小便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连田间地头都未曾踏足过。
更别说这种灾后场景了。
方才见那么多灾民一股脑涌过来,她们浑身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当真是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但眼看着所有的情况都在这个黄三的预料之中,而按照她提前给出的预案,竟真的成功化解了所有问题。
若是在朝堂上,她们或许还能和“黄三”辩上一辩。
但身处如今这环境,她们是真的束手无措,偶尔提出几个建议也都是纸上谈兵,说出来她们自己都汗颜。
施粥第二天,果然如黄三所言,抓到了不是难民却想混进来领米粮的人。
这在她们看来不可思议,一碗粥而已,何至于呢?
但它就是至于!而且还抓了不止一个。
难怪黄三来了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把所有难民的情况全部登记在册,按登记册来发放米粮。
被抓住的人也没打板子,而是直接在身前挂了个巨大的牌子,考虑到难民们都不识字,所以牌子上直接画着个乌龟。
这帮人就那么站在粥棚前,不停地喊:“我冒充难民领米粮,我是个不要脸的乌龟王八蛋。”
这可真是……太丢脸了!
冲撞官府被打板子,还能当成一件可以炫耀的事情到处说。
而这事儿闹得,他们只想立刻搬家离开这里。
既然是冒充难民,那就不是难民。
没到快饿死的地步的人,多少还是有点在乎脸面的。
玉笙这一招,彻底杜绝了心存侥幸想占点便宜的那些人。
民心稳了,灾后重建的工作也有序的展开来。
同样是用以工代赈的方式展开来,一想到重建的可是自己家的房子,还有钱拿,谁会不积极。
同一时间,挽救受灾作物,田地清淤,恢复受灾耕地的工作也按部就班地开展起来。
安置好最大的受灾县后,二皇女的巡查团队开始兵分两路,分别往上下游去明察暗访。
这一路揪出来一串贪官污吏,同时也表彰提拔了不少真正踏实为民的地方官。
更有数名在救灾过程中有救人等表现的男子得到了封赏,甚至有两位被赐予了官职。
虽是芝麻小官,但这在女子为尊的大周朝也已经是千古古人之壮举了,足够震撼。
二皇女这一去就是近半年,关于她的消息,自然每日都有奏折送到朝中。
封男人当官的举动毫不意外在朝中引起了一些非议。
但二皇女在玉笙的建议下,早早命谋士准备了奏折递上去,将所有的封赏提拔原因都列得清清楚楚。
二皇女的那些谋士一路感慨自己无用,因此在做这件文书工作时,都格外积极。
心态估计和炮灰差不多,急于证明自己有用,生怕被当成废物,失去这份工作。
果然,在宣读了二皇女这份奏折后,朝堂上的非议声瞬间被压了下去。
二皇女此番救灾,功劳巨大,不过是一时感同身受,封了两个颇功劳的男人当小官,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嘛。
没人想到,二皇女此举是为了之后推行男人可当官而试水铺路。
更没人能想到,此举同样也是玉笙在断男主的路。
第289章
男德男德,歪瑞古德(16)
等到二皇女一行回到京城,女皇亲自设宴要给他们接风洗尘,论功行赏。
然而作为本次行动最大功臣的玉笙却表示自己什么功劳都不要。
“我来辅佐二殿下时便说过,我辅佐您,是因为相信您可以成为一代明君,能够造福百姓。”
二皇女完全被感动了。
在她心中,玉笙简直就是上天派来帮助她,帮助这个国家的圣人!
孰不知,玉笙只是因为懒,因为不想去给女皇行礼。
当其他谋士都好好捯饬了一番,准备随二皇女进宫时,却发现黄三居然不在。
一问才得知人家根本不在意这些功劳,已经自行回府补眠去了。
可笑她们当初还将黄三当成对手,生怕她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和利益,如今一看真是自惭形秽。
宴会搞得一如女皇陛下的奢靡风格,美食、佳肴、莺歌、燕舞。
上百支碗口粗的蜡烛,照得夜色如白昼。
以往觉得这富丽堂皇的夜宴很美。
可亲眼见过了这个国家最底层的百姓过着怎样日子的二皇女却欣赏不起来了。
她看着那摇曳的烛光,脑子里只有玉笙对她说的那句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一瞬间感觉手中的酒和肉都不香了。
她转头四下打量一番,发现跟在自己亲历了救灾一线的那些谋士们脸上的笑容都有些不自在。
这一刻,二皇女做出了一个足以载入史册的决定——以后的新晋官员都得从基层做起!
只有直面过民众的疾苦,他们才能将心比心,沉下心来做事。
好不容易终于捱到了论功行赏的环节。
那些谋士因为玉笙的缺席,一个个都表现地无比谦虚。
就让人感觉到二皇女非常御下有方,而且那句话怎么说来着——有什么样的主子就有什么样的属下。
而厚着脸皮将黄三的功劳揽到自己身上的二皇女就表现得更加谦卑了。
一口一个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大家集思广益的结果,功劳属于所有参与救灾的人。
虽然黄三说了是心甘情愿把功劳让给她,让她在女皇陛下面前多挣点脸,好赶紧将太女踩得实实的,翻不了身。
但她毕竟不是那种贪属下功劳的人,第一次干这种事情,让她实在忍不住理不直气不壮。
母皇和各位大臣的吹捧更是叫她汗颜。
这次赈灾让她彻底看清楚了自己到底几斤几两,要不是有黄三在,他们肯定要焦头烂额,每天忙于补各种窟窿。
说起来黄三好像很喜欢一些新奇好看的宝贝。
她打算回去和王夫商量一下,让王夫挑完他自己喜欢的,再挑一份黄三会喜欢的东西给她送过去。
-
酒过三巡,宴会终于散场。
二皇女刚将王夫扶上马车,就听见身后传来一道声音。
“二殿下,请留步。”
二皇女转身,发现追过来的是自己的小姑子荀瑞。
今天这个晚宴,荀瑞身为侍郎,自然也是在场的。
不过并未与他们坐在一处,离得比较远,也没方便打招呼。
如今见荀瑞叫住她,二皇女还以为她是要见自己哥哥,正要叫王夫,就听荀瑞道:“二殿下,我有话对您说,方便借一步说话吗?”
“啊?哦哦,可以。”
两人往路边走了两步,二皇女注意到荀瑞看她的眼神非常奇怪,似乎有那么几分鄙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