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后我竟是宿敌白月光 第256章

作者:蒋牧童 标签: 天作之合 女强 甜文 正剧 穿越重生

  就像当初圣人登基之时,难道他会没有与崔知节和先永宁王盟誓富贵与共。

  到头来,还不是说翻脸就翻脸。

  帝王一诺,有时重如泰山,有时却也可以轻如鸿毛。

  “谢灵瑜你不觉得自己很可笑吗?你父王一心效忠皇帝,到头还不是被皇帝活生生逼死了。你也是,你拼命保住老皇帝的皇位。你以为他就会对你刮目相看吗?”

  “你只会落得跟你父亲一样的下场。”

  “功高震主,谢灵瑜,你也不会有好下场的,不会!”

  谢献的声音宛如诅咒般,在谢灵瑜耳畔响起。

  直到萧晏行弯腰,狠狠给了他一拳,直接让原本疯狂叫嚣着的谢献,彻底闭了嘴。

  谢灵瑜旋即转身走了出去。

  待走到帐门口外时,她低声说道:“看好他,除了本王亲至,任何人都不许接近他。”

  “是,殿下,”门口守卫立即说道。

  随后谢灵瑜头也不回的离开帐篷,萧晏行跟在她身后,两人一路沉默,直到回到先前萧晏行歇息的帐篷。

  砰。

  只见谢灵瑜在进入帐篷后,便伸手打在了帐篷内的木柱上。

  “阿瑜,”萧晏行匆忙过来,拉过她的手仔细检查。

  谢灵瑜望着眼前面露担忧而细心检查她手掌的萧晏行,突然伸手抱住他,低声说;“辞安,是我错了。”

  当初她以为是三千卫勾结楚王,谋划了刺杀之事,这才让她父王身死。

  明明当年萧晏行也不过是一介孩童,甚至那时候他已经历丧父丧母之痛,堂堂安国公府世孙,却只能流落他乡。

  三千卫所行之事,全然与他无关,她却还是执拗的将一切怪罪在他身上。

  何等荒谬,何等愚蠢。

  更何况如今谢献所说,便是连三千卫的那些人,至死都是效忠着圣人。

  是上位者榨干了他们最后一丝价值,彻底丢弃。

  便是连谢灵瑜在听到这些时,心中只觉得这般悲凉。

  这也是为何父王当年会选择自杀的原因吧,眼睁睁的看着那些追随着效忠着他的人,最后却一个个死在他的眼前。

  他心中定然是绝望万分的。

  谢献说的没错,是皇帝逼死了她的父王。

  谢灵瑜不由冷笑了声,难怪在她父王死后,圣人会又是封她为永宁王,又是那般宠信疼爱她。

  是因为她父王以死引起了皇帝最后的几分内疚吗?

  “阿瑜,这一切并非你我之错,”萧晏行抱住她,轻声安慰。

  但是谢灵瑜却不想要逃避,她仰头望着他:“我轻率的认定三千卫与楚王联手害死了我父王,但是如今,却才知道他们和你父亲都承受了无休无止的污蔑。”

  虽然谢献所言,只是口说并无实据。

  但是如今他还有他子嗣的命全然握在自己的手中,他又何必再大费周章的骗自己。

  “谢献说当年三千卫有人活了下来,找到这些人,我们便能确定谢献所言真假。”

  谢灵瑜低声说道。

  萧晏行却摇头:“这些人早已不知所踪,我想或许当年皇帝当着先永宁王的面假意放走这些人,最后却还是将他们屠戮殆尽。毕竟当年在先永宁王死后,三千卫便遭到了彻底的清洗。若不是提前做了安排,只怕连如今这些都保不住。”

  突然萧晏行怔住,许久他轻声说:“我先前一直以为那些安排是我父亲所做,但是我父亲死于秦州,长安事发乃是在他死之后许久。这些安排只怕都是先永宁王所做。”

  “或许他心底已对皇帝有了戒备。”

  萧晏行眼底也落进了无尽的悲凉:“只是他和我父亲一样,他们都不相信曾经生死与共之人,如今登上帝位后,会对他们赶尽杀绝。”

  其实这个故事并不陌生,自古以来便有帝王诛杀功臣。

  只是功臣心中尚且念及旧时之情,但是帝王却早已经在皇座之上冷了心肠。

  君臣之道,从来都是不公平的。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可是死去的是她的阿耶,谢灵瑜只觉得心头宛如千刀万剐般。

  但下一刻,她突然抬起头,望向萧晏行。

  “或许我们不需要这般大费周章。”

  萧晏行眼底闪过一丝诧异,似乎未能理解她这句话的意思。

  “当年参与其中的三千卫确实很难找了,但是当年参与其中之人,却并不难寻。”

  萧晏行这时猛然意识道:“李作安。”

  方才谢献也说过,楚王之所以这般相信谢重润,是因为他还策反了当时时任羽林卫大将军的李作安。

  李作安手握兵权,可以与他们里应外合,迅速控制整个皇城。

  而事发之后,李作安并非出事,反而一如既往深受嘉明帝信任。

  这便说明,当初所谓的策反定然是假的,更有可能是李作安也知晓嘉明帝和谢重润想要一举铲除楚王的计划。

  甚至他事先还得知了,嘉明帝同样想要彻底铲除三千卫的计划。

  如今李作安率兵赶赴而来,意图平叛,他们很快便能见面了。

  前世她当真是活得浑浑噩噩啊。

  这一世即便是捅破天,她也要找出真相。

  *

  次日,当浩浩荡荡的大军前来时,原本早已经等候多时的先锋军还有扬州守卫军,同样翘首以盼着。

  只见不远处的队伍里,突然有一行人策马而来。

  待对方到了近处,原本站在队伍最前端的谢灵瑜便一眼认出,对方乃是此次朝廷平乱军的大将军李作安。

  “末将参见殿下,”李作安到了跟前,便下马给谢灵瑜行礼。

  李作安年纪本就如谢灵瑜父辈那般,她自然也不会自持身份,当即便下马上前,将对方扶了起来:“大将军一路辛苦了。”

  “殿下坚守扬州这么久,才是真正的辛苦,末将先前来时,圣人便一直叮嘱务必要应该迎殿下平安返回长安。”

  李作安看到谢灵瑜的时候,是真真正正松了一口气。

  当谢灵瑜让人提前送出谢献造反的战报,嘉明帝便立刻派人八百里加急传旨,召谢灵瑜回长安。

  但是即便传旨之人紧赶慢赶,还是没赶上叛军的速度。

  待他们赶到扬州附近时,叛军已经围了扬州城。

  传旨之人只能再次急赶回长安,将永宁王被困于扬州城的消息,回禀圣人。

  圣人自是震惊不已,万万没想到明明谢灵瑜已经提前将谢献造反的消息传了出来,为何她却没有及时离开扬州。

  但是事已至此,唯有尽快派遣大军赶赴扬州平乱。

  可调动几十万大军岂是轻易之事,大军所需辎重、军备、粮草皆是需要一一清点准备,即便以最快的速度调动,大军出发之时已过了十来日。

  嘉明帝自然也可以调动扬州附近的军队,但是一来是这些军队也要守卫附近城池,以防叛军突袭。

  二来便是在这种时候,为了防止周围军队主动向叛军投降,自是不能随意调动。

  李作安被嘉明帝钦点为江南大总管,率领二十万大军直奔扬州而来。

  而此时刚好回长安述职的贺兰放,在听闻殿下被困扬州,立刻请求一同前往。

  圣人知道他乃是永宁王府出来的旧将,没想到在这种时候,他竟能这般忠心,主动请缨讨伐反贼,直接钦点他为从四品宣威将军。

  “让皇伯爷这般担忧,是本王草率了,”谢灵瑜轻声说道。

  李作安看了一眼身后,忍不住说道:“昨日我已接到贺兰将军的战报,言明他在殿下的指挥下,已经大破敌军,更是生擒了贼首谢献。”

  “此事说来话长,不过此番大破敌营打败叛军,却并非我的功劳,而是扬州代司马萧晏行大人的功劳。”

  谢灵瑜直言不讳道。

  先前萧晏行乃是扬州司法参军,但是自从前扬州司马宋元友心怀不轨,杀害扬州刺史魏安之后,便被谢灵瑜拿下。

  之后谢灵瑜便亲自任命萧晏行为扬州代司马,统管整个扬州军务。

  先前叛军围城之时,萧晏行身先士卒,率领扬州城军民一次又一次击退叛军,他这个代司马早已经让整个扬州守卫军和百姓们都心服口服。

  而此时站在谢灵瑜身侧的萧晏行,也适时开口:“下官萧晏行,参见大将军。”

  “萧大人,”李作安看向他,却是一眼就认出了,这是先前与殿下查案的那位大人。

  毕竟这般长相气度的年轻人,极为罕见,实在是叫人过目难忘。

  即便李作安这等身处高位之人,却还是第一时间将萧晏行认了出来。

  “既然大将军已经到了,不如我们便率领大军入城吧,”谢灵瑜知道这里并非说话闲聊之地,便主动说道。

  倒是李作安说道:“殿下,大军人数众多,若是尽数入城,恐怕会叨扰百姓。不如便让大军在城外安置。”

  谢灵瑜闻言,登时一愣。

  她知道李作安此人,素来在朝中声名极好,又是得圣人看重,整个朝堂上下无人敢得罪他。

  但是她万万没想到,他竟也是这等体恤百姓。

  扬州城经过这么多日的围困,城中粮食其实早已经殆尽,即便要出城买粮食,一时半会只怕也买不回来。

  李作安让大军在城外驻扎,确实是不会叨扰整个扬州百姓。

  谢灵瑜却展颜笑道:“大军可留在城外,但是还得请大将军,毕竟从昨日起,扬州百姓便得知朝廷援军到来,正翘首以盼着呢。”

  李作安却摇头道:“说来忏愧,此番评论末将却未能立下寸功,如何能担待得起来扬州百姓此等厚爱。”

  但是谢灵瑜这会儿轻笑说道:“大将军此言差矣,前夜若没有先锋军的及时赶到,我与萧司马便要命丧敌军之手。正因为大将军用兵如神,派出了先锋军这才将扭转了整个战局。”

  李作安并不知道这其中竟还有这样的隐情,毕竟贺兰放所发战报,只说是已经成功与永宁王殿下汇合,在殿下带领之下,大败叛军,生擒反贼谢献。

  却没想到,若不是先锋军及时赶到,谢灵瑜都要有性命之忧了。

  “大将军亲自率先锋军入城,方能彰显圣人的浩荡皇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