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草莓珍珠蛋糕
电梯开门,凌穗岁和荆心怡并肩走到餐厅。
酒店早餐是自助式,都同行一路了,凌穗岁就顺势邀请荆心怡同桌吃饭。荆心怡飞快答应,嘴边的笑容怎么都压不住。
凌穗岁心里想着今天的拍摄内容,余光看到荆心怡在那乐呵呵地笑,不禁挑了下眉毛。
年轻人还在那乐呢……她估计不知道,电影临近杀青,藤导今天要赶进度,全剧组大概率都要加班。当然,她也会陪着。
两人先随便聊了会,话题很快就扯到了《易如反掌》上。毕竟这是凌穗岁的在映电影,也是她和荆心怡的首搭(母带版)作品。
“我看到你写的影评了。”凌穗岁说,“陈越宁昨天转发给我的,很有意思。”
荆心怡谦虚地表示:“因为我真的很喜欢这部作品,看完之后就是有感而发,想写点东西。”
至于为什么会是陈越宁转发给她……很可能是陈老师很关注自己名字和角色名相关的热搜吧。
荆心怡的切入点很特别,她在影评中写到,《易如反掌》并没有通过性转版的贝氏测试。
所谓的“贝氏测试”,其实是美国漫画家Allison Bechdel提出的三个标准:电影中必须有两个及以上的女演员,且她们在电影里必须有名字;女演员之间必须有对话(不能是无意义的寒暄);对话的内容和男性无关。
这个测试原来是用来衡量一部作品中女性角色的塑造是否达标,但如果把这个标准换成对男角色的要求,那《易如反掌》是非常不过关的。
除去打酱油的龙套外,电影里有四个戏份较多的男性角色,分别是钱光宗,贾明,以及没有名字的钱父,家暴钱菊的丈夫。
相对来说,钱父和钱菊丈夫的戏份最少。钱父只和钱母对话,钱菊丈夫也只在殴打钱菊时出现。
他们每次出场,都是旗帜鲜明的反派。钱父的游手好闲衬托钱母的辛苦勤劳,钱菊丈夫的暴力手段只为了突出钱菊的苦难处境,这两个是不必赘述的用于推动情节的工具人。
钱光宗只比这两人好一点,至少他有名字,有主动闯祸的支线。但究其根本,他的行为也可以用“给沈蕙找麻烦”来概括。
无需铺垫,没有反转,他是家庭里重男轻女的既得利益者,天然站在沈蕙的对立面。到电影结尾,这个角色的行为都不会颠覆他刚出场时留给观众的标签化印象。
上面这些都是带过,荆心怡的重点分析还是落在了贾明身上。
按戏份和主演名单上的顺序划分,他应该是本部电影的男主角,但贾明的故事线同样无法通过性转版贝氏测试。
他的所有戏份,几乎都是和钱兰的对手戏,还有少部分是和沈蕙的回忆。他的出现是为了满足钱兰“找个有钱人跨越阶级”、“向沈蕙复仇”的需求,他在发现事情不对劲和钱兰对峙时,对钱兰竟然敢冒充沈蕙的愤怒,也明显大于自己被她欺骗利用。
如果站在贾明的角度,很容易就能发现这是不合理的,但这一段情节发生在电影剧情里时,它就会变得丝滑又自然。
这其中固然有观众下意识代入主视角的缘故,以及导演的镜头聚焦在钱兰身上,观众们看到的是她的反应,而非贾明的心路历程;不过说到底,还是因为贾明这个角色,本质上是沈蕙所处阶级的真实代言人。
从某个角度说,他就是沈蕙的另一面,是她不曾展示,或者在电影里掩饰过的性格延伸。
荆心怡写道:【为什么这个代言人前面要加个“真实”的前缀呢?因为沈蕙展示在人前的形象,是伪装起来的,符合大众对有钱人慕强想象的样子。
沈蕙在商场上杀伐果断,对普通人优雅亲和,她是完美的大小姐,网友会把她代入成小说里的豪门千金女主。
而贾明呢?他的傲慢不加掩饰,他挥金如土,不把钱当钱,对普通人不屑一顾,嘲笑他们这辈子注定是牛马的样子值得被挂在路灯上。
他和沈蕙的区别,只在于后者会伪装,而他连装都没装。他对钱兰说,“你不配长成这样”时,其实是编剧借他之口,说出了沈蕙为了维持人设,不会说出来的心里话。】
无论是从阶级,还是从个人情感上,贾明都无条件维护着沈蕙的利益。
所以在他和钱兰最后那场戏里,钱兰的吼叫、咆哮和一系列发疯行为,看似是对着贾明,其实是在对沈蕙发泄,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他把钱兰冒充沈蕙这件事看得更重了。
众所周知,《易如反掌》并不是一部女权主义作品,它只是女导演的女本位叙事。这种叙事对双女主的塑造非常成功,对“老登电影”的反击也非常直白。钱兰的故事线有“爱情”,性缘关系却是整部电影微不足道的元素。
不以性缘主导,也不以女权为主要话题,荆心怡认为,《易如反掌》是女本位叙事适应多种题材,并逐步常态化的重要尝试。这种尝试是非常有意义的,它扩展了女本位的题材空间,也让女演员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其实在打下最后一段时,荆心怡的内心非常犹豫。
她知道自己这么写,肯定会引起部分群体的不满,她可以不在乎他们的看法,但在内娱当明星是要尽量避免引起争议的。
不过谨慎考虑后,她还是决定当一个“活人”。立自己是凌穗岁铁粉的人设,就已经在走这条路线了,那她还有什么可怕的。
明星最怕的不是被黑,是无人在意。她又不是故意搞黑红炒作,就是说点心里话,完全是问心无愧啊。
这篇影评发出去后,在热搜榜上挂了大半天。
有人认同她对贾明和女本位叙事的分析,也有人提出反对,黑粉在其中浑水摸鱼,抨击她看不懂纯装x,不过让荆心怡粉丝都没想到的是,岁丝大粉竟然会站出来转发她的微博,还有很多岁丝散粉截图了预约她新作品的页面表示感谢。
——岁丝想的很简单,只要是写了言之有物且正向积极的影评的kol,她们都会转赞评一条龙,贡献点数据让人家吃到流量,从共享计划里多分到点收益。这既是她们的感谢,也是鼓励各博主们下次再来。
即使荆心怡的身份是明星,岁丝也对她一视同仁。反正凌穗岁的圈内粉那么多,总不能因为是明星,岁丝就不许人家当同担吧?前辈要有前辈的气度嘛。
得到岁丝的鼓励,让荆心怡心情很美妙,而在凌穗岁面前,听到她亲口说“写的很好”,荆心怡就更激动了。
她的心怦怦跳,有很多试探的话想说,又立刻被自己按耐住,不能着急。
然而她的情绪管理到底没练到家,凌穗岁大概看懂了她的心思,但她笑了笑,什么都没说。
她当然知道荆心怡对她有所求,但这不妨碍她正在成为一个优秀的好演员。
《成名之路》已经快杀青了,这意味着荆心怡和凌穗岁的接触,也要暂时告一段落。
至于会不会有以后……荆心怡心里不太有底。
她不知道的是,凌穗岁给自家公司的影视总监发过一条消息。
【问问荆心怡之后几年的事业规划。】
第392章
这是她出道的第十五年
今天是凌穗岁的32岁生日。
在她十几岁的时候,她会觉得三十岁是一个很遥远,很新奇的概念。她曾经想过,她的三十岁生日一定要隆重地、正式地办一场生日派对。
因为,她想要以全新的姿态,迈过这个分水岭,成为更成熟、更厉害的自己。
然而现实是,她的三十岁生日很平淡地度过了。等她想起曾经的念头时,生日都已经过去三个月了。
凌穗岁在备忘录里写,那就等三十一岁生日时补办,可是她只记录,忘了添加提醒,去年这个日子又平滑地从她身边飞过,虽然她收到了很多生日祝福,但她还是忘了。
归根结底,等她真的迈过了三十岁,她对这个年龄就祛魅了。
不过凌穗岁觉得这不能怪她——因为在她出道的前些年,她的生日都是在剧组度过的。
她以前没有办生日会的概念,红了之后有过一次心血来潮,但只要想到入场资格必定被黄牛倒买倒卖,她办生日会就等于给他们一个疯狂赚自己粉丝钱的机会,凌穗岁就完全不想办了。
反正以她的粉丝体量,即使她到鸟巢去办生日会,能来的也只是小部分人,大多数粉丝还是得看直播,那还不如她直接直播呢。
所以……即使今年她终于添加了提醒,也提前一两个月想起来了,但她还是没有办。
她今天直播了两个小时,下播后给自己买了个5寸的奶油蛋糕,由她一人享用。从凌穗岁入行以来,她还没有在一天内吃过这么多甜食。
但她已经自律十来年了,迟到两年给自己庆祝下三十岁的重要日子,应该不过分吧?
如果她想,她可以邀请到很多朋友,和她共同庆祝这一天。但在发出邀请前,凌穗岁忽然意识到自己现在是个i人。
她并不内向,也不畏惧社交,她只是更擅长,也更喜欢从独处中获得能量。
凌穗岁打开家里的电视,发现投屏区有个“凌穗岁作品专栏”。
忘记从什么时候起,每年她过生日的时候,各平台都会有这个区域为她庆生。看到上面的字,凌穗岁才意识到,原来今年还是她出道第十五年。
太快了,这是凌穗岁当下的感受。
要说三十岁前后有什么区别,大概就是三十岁后的时间过得特别快吧。
现在是十二月中旬,凌穗岁往前回忆。
十一月,《成名之路》杀青,她和主创们拍了张大合照;她受邀参加了陈越宁所在的演技综艺,帮他们客串了一个角色,在节目里体验了一段短片从拍摄到完成后期制作的极速流程。
十二月初,她拍了杂志和商务广告,前几天她参与录制的演技综艺播出,她给年轻演员们讲戏的那段备受好评,有很多网友喊话希望她在内娱开个辅导班。
临近圣诞档,《易如反掌》在国内的票房就基本定型,不会再有值得更改数据的涨幅了。
电影在上映初的涨幅符合她的预期,后面口碑爆了,再加上同期没有能打的影片,连续逆跌又小涨了一波,目前的票房是13.28亿,暂列内地票房年度榜单第七名。
说是暂列,不过看双旦档的影片阵容,想超过这十三亿,就是易如反掌的反义词了。
无论是按纯利润,还是投资回报率,《易如反掌》交出的答卷在今年的内地电影市场都是顶尖水平。最重要的是,它还有奖。
今年有威尼斯的奖,明年肯定还有内地的奖,这会已经在北美和欧洲陆续上映了,主创有望全球巡回领奖——这对凌穗岁来说,都不算什么新鲜事了。
以上事件随便拎一件出来,放到别的演员身上,那都是可以在热搜上包月,粉圈也跟着振奋激动的大喜事。但凌穗岁回顾过去这两个月,发现自己的心情竟然没有太大的波动。
嗯……这似乎也不是她一个人的问题,连岁丝做战报都没那么积极了。
演技被夸,这种事发生在凌穗岁身上,就像是她说自己今天吃了个苹果,平平无奇,非常普通;
十三亿的电影票房,确实赚了,但她从来没亏过啊。这个数字在她的过往战绩里也就那样,比《大侠无忧》还稍逊一筹。
凌穗岁把岁丝的眼光都养高了,估计等她什么时候再拿个内地的,全球的票房年冠,这层平静的湖面才会再次泛起涟漪。
成就越高,获得快乐的门槛也越高。如果快乐可以被具体的数字来表现,那她这几年的快乐绝对值连成的曲线图,整体是呈下降趋势的。
凌穗岁对自己的生活和事业没有任何不满意,她也不是悲伤,她只是不那么快乐。
她按着遥控器,将光标向下,点击有她出场的演技综艺。虽然她只是一个飞行嘉宾,但节目组依然把她的公式照放在了最前面。
凌穗岁要去演技综艺当飞行嘉宾的事,在她参与录制的前一天都捂得很严实。
她是后面才知道,陈越宁为了保密,连导演都没告诉。他只是含糊地说,他有一个朋友要过来。
节目组还以为是什么不红的演员,打声招呼就能叫来的那种,所以一开始的食宿安排都不是很重视,直到凌穗岁团队过来对接,可把艺统吓得够呛。
陈越宁当然是故意的,他这人双标得很。他带凌穗岁来薅平台制作短片的羊毛可以,但平台想大蹭特蹭,用凌穗岁的名字去吸引招商,从第一期宣传到最后一期,那就不行。
他还很正义地反问:“难道不是凌穗岁,而是别人,你们就会区别对待吗?”
这句话堵住了节目组的嘴,就算这是众所周知、私底下大家都这么来的事情,也不可能拿到台面上说。
想到这个,凌穗岁就有点想笑。
她知道陈越宁肯定是故意的——为了保住自己看好的演员,不让好苗子被皇族淘汰,他前两阶段可没少和节目组干架,就差撸起袖子直接动手了。
他和凌穗岁说,幸好他邀请她第三阶段再来,她就不用受前面的气了。
凌穗岁当时就想说,要是她之前就来了,这节目能不能录到第三阶段都是未知数。毕竟她已经三十多岁,没有年轻时脾气那么好,要考虑的事情也没那么多了。
好在,陈越宁这组的结果是好的。
他选的演员都很年轻,最小的十六岁。陈越宁私底下吐槽,手把手教他们的时候,才知道当年电影学院的老师们有多辛苦。
电视正在播放,凌穗岁看完选手们的即兴展示后,把他这句话说了出来,并毫不客气地怼他:“真要对比学生水平,老师当年可比你现在辛苦多了。”
屏幕内全场都在笑,弹幕也在笑,这是很好的节目效果。
凌穗岁也跟着笑了笑。她低头吃了口蛋糕,觉得5寸还是有点太大了,也许她明天的早餐还得吃这个。
在综艺里,几个年轻人看向她时的眼神期待又热烈。凌穗岁作证,这不是他们在镜头前演出来的节目效果,即使没戴麦,没人拍摄,他们也这样。
上一篇:年代文炮灰在七零吃瓜养女儿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