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甜海盐
在外面站了片刻,她抱着教案,走进教室。
“同学们好,我是新来的任课老师,姜沅。”
温和的嗓音忽然响起,埋头苦学的同学们下意识抬头望去,在看到那张年轻漂亮的容貌时,顿时怔愣起来。
许久没有人出声。
新来的任课老师?
看起来才二十岁吧!
有人先反应过来,无语道:“同学,你是哪个班的啊,干嘛要开这种玩笑?我们时间很紧张的!”
“对啊,一点也不好笑。”
在部分同学质疑之际,有人不可思议道:“等等……姜沅?七七届那位学姐也叫这个名字,年龄也对得上,你真是姜沅?!”
她这么一说,其他同学想到那位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状元,纷纷噤声。
最初的甲班同学要么出国留学了,要么提前去一些科研单位实习了,全校师生基本上都知道姜沅这个名字,但是见过她的人很少。
而在座的二十位同学,却没有一个人见过这位传奇人物。
她发表在前沿物理洞察上的几篇论文至今还在他们学习的目录当中,各位教授们也经常提起这位天之骄子。
没有人对她的名字陌生。
之前质问她的几位同学也瞬间反应了过来。
对啊!这位学姐在十二月底已经回国了,所以……
她可能确实是姜沅。
同学们的目光惊疑不定,不过大部分人都信了。
不过即便她是姜沅,这么年轻,哪怕发表了几篇重量级的论文,应该也不具备带教学生的能力吧?
自己学习和教学生是两码事。
坐在这里的人都可以说是全国各地考进来的天才,他们自认为自己的学习能力非常强悍,可是如果让他们教学生明显能力就不足了。
这些天才们都具备自己的想法,并不会因为她的成就就被吓倒,哪怕她是某方面的权威,他们如果觉得不合适,也会敢于提出质疑的。
有人率先开口道:“学姐,你觉得自己具备教我们的能力吗。”
他一开口就直指问题核心,并没有留半分情面。
张望津有些不放心姜沅,所以特意过来看看。
他很了解甲班这些学生,一个比一个傲,让他们对一个年级恐怕比自己还小的带教老师心服口服,恐怕有些难度。
站在窗户外面,听到里面的声音,张望津心头一紧,但想到姜沅的能力后,也就稍微宽心。
他没有贸然进去解围,这种事必须她亲自应对。
讲台上,姜沅笑着看向发问的人,不答反问:“你是郑明宇同学吧。”
郑明宇点头:“学姐,我听过你的光辉事迹。不管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状元,还是第一个被奥莱斯大学承认的华籍优秀毕业生,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可个人成就不代表就具备教学能力,我也并不觉得我们会比你差太多。”
“如果是你来带教,我不太服气。”
在这里的每个学生都是尖子中的尖子,自有傲骨在,姜沅年纪小,又不是教授,他们很难信服,更不想浪费时间陪她玩过家家。
甚至有同学觉得校领导对姜沅过于偏爱了。
她是天才没错,可不代表她这位天才就有资格来教一群天才。
比起把她当老师,同学们更希望她是以交流的姿态,大家互相学习。
虽然别的同学们没有说话,但大家都认可他的说法。
班里仅有的两位女同学也觉得他说的不错,但还是忍不住提醒了一句:“郑明宇,下次说话请你委婉一点,再怎么样姜学姐目前的成就都在我们之上,值得我们尊敬。”
郑明宇却不吃这套:“做科研讲的是实事求是,而不是情面。”
两位女同学翻了个白眼,懒得再搭理这个一根筋。
姜沅也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恶意,只是觉得以她目前的年龄以及履历,并不够资格来教他们。
所以她没有生气,只是笑了笑说:“那我就和同学们从实事求是的角度来谈一下,为什么是由我来任教吧。”
郑明宇昂着头颅,目不转睛看着她,想知道她能说出什么花来。
姜沅温声道:“先从郑明宇同学说起,你在理论物理方面的天赋很突出,数学建模的能力也很强。”
郑明宇没想到她一开口就是夸赞,虽然有几分自得,但还是撇嘴道:“学姐,这种招数对我没用。”
同学们也有些失望,就连之前替她说话的两个女同学都泄了气。
姜沅却只是笑了一下,继续道:“可是郑明宇同学,虽然你数学基础扎实,逻辑思维能力强,在统计力学与电磁学的课程中可以独自推导高阶公式,但你注重理论推导,在实操方面略显欠缺,并且对自己的逻辑极为自信,或者也可以说是自负——”
没有理会他逐渐难看的脸色,姜沅语气平和道:“你缺乏对不同学术路径的包容,不适应团队合作,导致光有理论,而无实操成果。”
“科研从来不是单打独斗,理论和实验是科研的双眼,缺一不可。如果你不加以改善,并且不适应团队协作的话,理论再厉害,到最后也只能去做纯理论。”
“我想你应该也清楚,没有实验结论支撑的理论只是空中楼阁,以后从事科研会导致研究方向受限。”
同学们都很认可她的话,下意识看向郑明宇。
他无疑是天才,但确实也有短板。
郑明宇握紧拳头,他知道姜沅说的都是对的,原本的愤怒也消散了几分,原本昂着的头悄无声息垂下,反而多了几分无力。
他也曾试图融入过团队,可非常难受,到最后只能放弃。
姜沅声线依旧温和,不急不缓。
“而我具备帮助你从实验的旁观者到科研的关键参与者的能力,这就是为什么,我可以当你的带教老师。”
“因为不管是在理论还是实验方面,我的综合实力都远在你之上。”
郑明宇愣了一下,沉默不语,攥紧的拳头缓缓松开。
他不由自主坐直了身子,眼神也追随者讲台上的人,逐渐明亮起来。
“至于李淑兰同学,你的优缺点也同样很明显,跨学科联想能力卓越,思维极其敏锐,可缺乏严谨性,重应用轻基础,并没有把自己的天赋发挥到极致,还有张序同学——
哪怕你图像解读能力强,在空间
几何方面的天赋很高,想象力丰富,但是数学推导能力薄弱,不够脚踏实地……”
姜沅不仅了解他们所有人的优点,就连缺点也同样清楚,教室外面的张望津都听得汗涔涔的。
难怪阿沅之前向他要了这些学生的课堂作业以及各种考试答卷和实验记录表现,这是早就完完全全的把他们摸了个透啊。
他还是第一次见她锋芒毕露,完全不复平时的谦逊。
从这一点就足以窥见,她一个华人学生到底是如何在国外那种存在课堂歧视以及学术打压的极端环境的下脱颖而出的。
涉及科研领域,她其实也并不像表面这么温和。
张望津看了眼教室里这群平时自诩天骄的学生,他们一个个蔫头耷脑,不敢说话,没有了之前卓尔不凡的傲气。
他心情颇好,背着手,慢悠悠往办公室走。
看来之前的担心完全多余了。
天才和天才之间的差距,有时候也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啊。
何况这位天才还是由另一位顶级天才亲手培养出来的。
郑明宇想和她比学术理论?谁能比得上她和她老师脑海里储存的理论多。
在背后支撑她的甚至可以说是来自物理巨擘伯纳赫的整个学术派系。
至于实操,奥莱斯大学的物理实验室鼎鼎有名,她能打破学校对外籍学生百年以来的偏见,成为其中一员,并且做出科研成果,甚至还带领过她老师曾经的团队,足以证实她的能力到底有多强。
难怪工物系的院长要磨着集训办的主任让她回来任教半个月。
这是想借机挫挫这些天才们的傲气,让他们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在未来的科研道路上更加稳重,脚踏实地,苦心钻研。
为了将这些璞玉打磨成材,系院长也是煞费苦心啊。
张望津感慨万千,但面色却是无比愉悦。
教室里的同学们挨个被点名,如坐针毡,被夸了没感觉,听到自己的缺点却有些无地自容。
有人甚至在大冬天出了一身冷汗。
姜沅说完后,停顿片刻,见大家脸上都有了认真之色,笑了笑,说:“刚才说的这些,我都会按照你们的优缺点制定教学计划,届时由郑明宇同学将计划表发给你们。”
“时间不早了,接下来我们该上课了,还有同学对我的任教有意见吗?”
同学们互相看了看,老老实实端坐,异口同声道:“没有!”
“那好。”姜沅颔首,捏着粉笔,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一行字。
“这节课余下的时间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这个课题——”
“关于量子隧穿效应在核反应堆中的应用。”
第137章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嘛……
这堂课同学们都听得酣畅淋漓,哪怕下课了也意犹未尽。
姜沅就像一个极好的引导者,她了解每一位同学的优缺点是什么,因材施教,带领他们不断突破思维局限,将抽象理论具体化。
同学们都受益匪浅。
在这节课上,大家踊跃发言,各种新奇的观点层出不穷,和以前的体验完全不一样。
而姜沅也会循循善诱,引导她们的思维深入,再层层推进,确定可行性。
看着黑板上工整的板书,以及她缜密强大的逻辑思维和推导计算能力,郑明宇才明白自己和姜沅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根本就不是差不多,而是差太远了。
比起他们在某个方向的天赋很突出,姜沅更像是全能型的天才。
不仅抽象思维能力强,逻辑推理能力也十分恐怖,还有她的推导能力,郑明宇甚至觉得她的大脑就像一台无比精密的数据处理器。
每个同学提出来的问题她都能毫不费力解答出来,一开始大家都还跟得上她的思维,到中途却都有些吃力。
姜沅大概是察觉到了,后面刻意放缓了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