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当县令 第131章

作者:桃花白茶 标签: 平步青云 种田文 朝堂之上 轻松 穿越重生

  只怕纪楚一走,这事直接反弹。

  所以许知州才这般“大方”,他不是对纪楚大方,是真的可怜曲夏州百姓。

  而且他认为,纪楚大概率不会走的。

  因为这孩子不会半途而废,看着未完之事。

  这不像纪楚的为人。

  那问题来了。

  纪楚既然不走,为何不澄清?

  邓成都回过味。

  是啊,为什么不澄清跟咸安府的关系,天知道因为这件事,州城衙门不少人对他有意见。

  那蔡先生又是怎么回事,为何还在?

  纪楚见话都到这份上,也不再隐瞒,开口道:“知州大人,您认为棉花之事未完,还有哪些未完。”

  种的面积太少,一旦放开,便会供不应求,肯定是价高者得。

  那如何提高呢?

  纪楚直接道:“机器。”

  “大人您看,咸安府为何新建十五座磨油作坊,磨油的速度,远超除了安丘县呼文村作坊之外的所有商户。”

  这话好像有点难理解。

  意思就是,曲夏州一百多个作坊,把呼文村去掉,剩下所有大大小小作坊产量加起来,不如人家新建的十五家。

  因为磨油的机器。

  因为蔡先生改了机器。

  所以才能曲夏州种油菜,咸安府做加工,甚至因为生意太好,急需人去管。

  “下官认为,棉花未完之事,也在机器。”

  虽说不是现代那种轰隆隆的真正器械,但也是有进步空间的器具。

  比如说播种的农具,灌溉的农具,去籽,弹棉花,甚至以后纺线织布。

  都有改进的空间。

  纪楚认为,想要多种棉花,改进器具是必然的。

  所以他把这个,称为棉花的未完之事。

  许知州此时更加确定。

  纪楚都考虑到这一步了,自然不会走的。

  那他想说什么。

  纪楚再次提起一人:“工匠蔡一繁如今就在驿馆,今年的弹花机,去年的水车,咸安府的磨油器具,都是他做的。”

  “这样的人,倘若有更多学生,更多子弟,必然可以把提高效率的机器加以改进。”

  “他没走,是下官强留的,希望他能留在曲夏州,帮忙改进棉花农具。”

  此话一出,许知州都不淡定了。

  当真?!

  那蔡一繁虽然只是工匠,却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整个平临国找不出几个。

  倘若他能留下来,自己估计会被咸安府知府骂死。

  但挨骂又怎么样,值得啊。

  “真的?你可以说服他?”许知州立刻追问。

  纪楚点头,又摇头,再道:“他一家老小子弟都在咸安府,很难说服。”

  “除非做到一条。”

  “请蔡先生,去州学教书,以官学夫子之礼相待。”

  “只有这样,方能让他留在此地。”

  许知州眉头紧皱。

  一介匠人,怎么能去州学这种读圣贤书的地方。

  能在州学当夫子的,最低也是举人。

  他一个识字不多的匠人,如何能去。

  “夫子之礼,他能去六科中的哪里。”许知州深吸口气。

  他对纪楚欣赏之意并未减少,可这跟他的价值实在不符。

  让字都不认识多少的人去州学,不合礼数。

  “数科。”纪楚直接答,“蔡先生他识字不多,数学却极好的。”

  这两点根本不冲突啊。

  在纪楚看来,蔡先生更多是天赋使然。

  数学面前,天赋极为重要。

  以数科带动工科,一定能把工科发扬光大。

  许知州听此,再想到如今州学数科的情况,一阵头疼。

  纪楚啊纪楚,本以为这孩子听话又会做事。

  怎么突然不一样了。

  用现代的话就是,好好的孩子,怎么就叛逆了。

  再想想前因后果,许知州冷静下来:“也就是说,能留下蔡先生的前提是,特许他进入州学当夫子。”

  “而你留下的前提,便是能跟蔡先生共事。”

  最后一句话听着没什么关联。

  可大家都明白其中意思。

  邓成更是瞪大眼睛,这怎么可以!

  分明是以自己的前途跟蔡先生绑定。

  世人皆知,工匠进州学有多难。

  所以纪楚早就想好,以他自己为筹码。

  能让蔡先生当夫子,他就留下。

  蔡先生不能在这,他大概率会去咸安府。

  为什么?

  至于吗?

  不过是个工匠。

  看着好像疯了一般。

  纪楚心道,他可没疯,倘若你面前有个科学家,工程师,你不珍惜吗,你不捧在手心吗。

  其实许知州就算不问的如此详细,纪楚也会想办法传达这个意思。

  故而他不澄清自己跟咸安府的关系。

  既是退路,也是增加胜算。

  纪楚觉得,他再也找不到第二个这般好的机会。

  正好自己有些用,许知州又不是个小气的,蔡先生尚且有扬名的心思。

  何不趁势为之。

  趁着这个机会,打开工科的口子。

  让改进机器,提高生产力进入官方程序。

  缺点就是,他用筹码交换的方式。

  颇有些居功自傲胁迫之感。

  这是官场大忌。

  甚至跟外面说他居功,所以故意来迟,故意让同僚等着,是差不多的意思。

  都仗着自己有点功绩以下犯上。

  所以许知州颇有些沉默,目光复杂地看着纪楚。

  这个下属确实越界了。

  可他这样行事,对自己百害无一利。

  他一心为百姓,这很好。

  但到底于礼不合。

  官学培养读书人,为朝廷所用。

  今日匠人能进,明日商贾难道也能来当夫子?

  别说他不同意,就算是极为欣赏纪楚的周大人来了,州学学政来了,都要勃然大怒。

  知州书房内沉默许久。

  许知州以本地棉花之事未完做邀请。

  纪楚接受这个邀请,却要带着工匠进官学。

  一个是发展棉花,这东西能救活许多人的命。

  另一个是把事情搁置,让纪楚爱去哪去哪,无论如何也不能开匠人进官学当夫子的先河。

  许知州发现,这世上最让他头疼的人出现了。

上一篇:八零香江大美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