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桃花白茶
一方面他们知道, 明年又是新天地了。
另一方面对安丘沾桥, 又很不舍。
特别是李纹,从十四岁过来, 一直到如今十七岁,基本都在安丘县。
他已经熟悉安丘县城每一处店面, 对官学,以及当地同龄人关系都很好。
还有街坊四邻,以及本地差役们,都是他闲暇时光的见证。
李师爷也是同样的想法。
虽说之前也在衙门办过差,但在安丘县,才算他头一份真正的差事。
刚来的时候, 还以为自己要提醒年纪更小的纪大人, 没想到这些年, 反而是他跟着成长。
可以说他们是安丘县一步步变成今天这般好的。
这般与众不同的情谊,又怎么能轻易舍弃。
今年三十六的李师爷, 感觉自己在异乡有了新的活法, 这是他之前从未想过的。
纪振则从十七成长到二十, 已经是个大小伙子, 他安丘沾桥两地跑。
他更多知道四叔的辛苦, 早就由衷敬佩。
但人都要往前看。
纪楚他们四人骑着快马回来,把那些多愁善感抛到脑后。
以后还有更多事等着他们呢。
别的不说,这次回来, 两地公务真的要做个交接。
听州城衙门那边讲,两地接任县令,会在正月三十之前到任。
所以算下来,连带春节假期,正好两个月时间。
纪楚还算了算时间:“那两位县令,估计年刚刚过完,便要上路了。”
“肯定,不然赶不过来。”李师爷也道。
想到他们赴任那会,确实也慌慌张张。
所以离任之前,要把事情做得妥贴才是。
回到安丘县衙门,纪楚跟李师爷两家,就可以收拾行李了。
而他们则要准备好交接的东西,等着两位新县令到来。
纪大人去州城一趟,这消息肯定瞒不住的。
而且多数人也知道,大人任期已经到了。
甚至有人还听说,大人或许会到咸安府任职。
如果说纪大人要升官,安丘沾桥百姓还能接受。
但要说直接离开曲夏州,那便接受不了了。
还好他们及时回来,澄清这个谣言。
安丘县衙门以范县丞,谢主簿为首,大大松口气。
纪大人不离开曲夏州就好,那他们就放心了!
至少他们还能见到纪大人。
纪楚也向两人道:“棉花的事情还未成,就连安丘县也有五分之一的人没有穿上棉衣,我怎么会离开曲夏州。”
说到棉花,范县丞感触最深,他带着的差役们时时出去巡逻,棉衣的好处,他们最有体会。
以及各家百姓,同样都对棉花赞不绝口。
有了这东西,真的不冷了。
还有人想高价购买,可想想如今的价值,又觉得不如等到明年再说,今年就用炭火熬过去,反正之前也都是这么过来的。
由此看来,今年的试种大获成功。
等到明年再种,已经不用官府多说了。
纪楚最后向两人说:“放心,明年各地棉花,还是我负责。”
还是您?
但您不是去了工司?
范县丞谢主簿一直没提这事,就是怕纪大人伤心。
但棉花种植,不应该是户司的吗。
不过转念一想,整个曲夏州也就纪大人合适!
想到这,两人更是松口气。
这么说来,除了他们不能在纪大人手下当差之外,似乎也没什么坏处。
大人去了州城,肯定会更照顾他们的。
尤其是谢主簿,纪大人坐到位置更高,就会照顾到更多百姓。
无论安丘沾桥阳顺等等,都是普通百姓,他们也想过上好日子。
想明白这些之后,谢主簿郁闷之气终于散了。
可他能想明白,衙门其他人却垂头丧气,大家好说歹说,才重整旗鼓继续做事。
不怪差役书吏们不舍得,作为安丘县本地人,最明白这些年发生了什么。
千言万语,最后说一句,还好纪大人没离开曲夏州。
这就是最大的安慰吧。
纪楚忙着交接,陶乐薇同样如此,她跟李娘子要把制糖作坊交接出去。
挑选之中,选了谢主簿的娘子,以及罗玉村本地一个寡居妇人。
两人都识文断字,也会管账目,交给她们最合适不过。
而且以后乐薇就住在州城,同样能帮忙售卖越来越多的蜂蜜,到时候州城也有落脚点,更方便出售。
还有教人如何做棉被棉衣的事情,请如今官学教谕妇人牵头。
林林总总下来,就连她身上的事情也很多,更别说纪楚了。
安丘县最重要的事情。
一个是田地跟账目要持平,这点好不容易弄平的账,不能再回去。
以及田地所种东西的规定,经济作物绝对不能超过主粮等等。
还有就是水利建设依旧要继续,每年都要检查修缮。
再则本地乡兵,时时整顿,不能有欺压百姓的风气。
最后还有当地乡绅大户的言谈举止,更要约束。
接下来油菜发展,成品油,以及蜂糖,棉花制品,统统都要有计划。
制糖作坊,磨油作坊,一定要管好了。
谢主簿记的认真,事实上纪楚也最信任他。
不管后来的县令如何,有谢主簿在,这些事就不会出大问题。
再者还有他在,也不会坐视不管。
一连串事情交代下去,本地的范县丞,谢主簿终于把心放到肚子里。
就说纪大人不会不管他们的!
有这些计划在,就算大人不在曲夏州,他们也能继续下去。
呸呸呸,说这个晦气话干什么!
他们才不想大人离开!
安丘县事情处理得差不多,基本也到腊月了。
但纪楚马匹还不能停,继续往沾桥县跑。
沾桥那边的重点就是棉花。
有白婆婆坐镇,想来当地很快恢复棉花种植。
如果说安丘在保证主粮的同时,更注重油菜。
那沾桥则保证好粮食,就更重视棉花。
等到当地平民都能穿上棉衣,以及种植规模,种植产量增加。
到那时候,沾桥的棉花产业,就能发挥作用。
这也是纪楚急需蔡先生的原因,有他在,以后的纺织棉业,便能快速推进。
所以说沾桥县的事情,不比安丘县轻松。
更别说安丘的水利道路,同样要提上日程。
大大小小的事情全都安排好,只等新县令过来了。
不过还有一件事,是沾桥县独有的。
那便是县丞以及主簿的任命。
之前的主簿跟县丞,早就跟当年的王县令一起,被拉出去砍头了。
纪楚兼任本地县令之后,一直让马典吏暂代县丞职位,以及成捕头在做典吏的职位。
那傅康傅书吏,则是主簿一职。
纪楚在州城时,也为三人请了职务。
对于县里小官,州城吏司并未过多考虑,直接点头了。
本以为自己回来之前,能拿到正式任命的文书,却没想到,一直到他回来,吏司都说年底事多,让他等等。
纪楚认真跟三人解释:“吏司那边已经答应,只等走了文书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