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桃花白茶
甚至都能解释,为何工司训导景大人直接参与。
因为他们都知道,自己手里的牌足够多,足够强大。
一定能讨回公道。
所有的局势,都在掌握当中。
纪楚深吸口气,而邓成道:“你还年轻,做你想做的事吧,反正天塌了,有大人们顶着。”
邓成年纪也才三十多,说这话再合适不过。
听出,纪楚认真点头。
许大人他们都创造出这么好的条件了,自己要是不认真做事,岂不是要错过这个时机。
别说了,好好种棉吧,赶紧多造弹花机吧。
相信今年的冬日,会给所有人一个大惊喜。
送走邓成他们,纪楚先回了户司。
户司那边已经统计好曲夏州棉花种棉面积。
这次的种植,远比预计的要多得多。
谁让这东西确实好,所有人都明白的。
地上有钱谁不知道捡?
能种的肯定都种啊。
整整十七个县,加上州城本身,一共种了五十四万亩的棉花,平均到各地,差不多均种棉花三万亩。
三万亩的棉花地,绝对够当地百姓使用的。
去年总共加起来,也不过三千亩,今年直接翻十倍。
这要是还不够用的话,那就奇怪了!
纪楚甚至算了算,惊讶道:“这差不多就是去年棉籽的重量。”
“是,棉籽实在太抢手了,限制棉花地的不是大家的热情,绝对是棉籽的数量。”
同僚还低声道:“常备军那也是如此,他们那边五万多人,种了一万多亩棉花。”
这也是够用的了。
纪楚虽然听黄总旗他们讲过,可此刻再听,还是很提士气。
“现在出现另一个问题。”户司有远见的同僚道,“弹花机。”
“必须造出大量的弹花机,否则到时候只有棉花,做不成好棉衣的。”
去年做棉衣的时候,就因为弹花机不够用,好多人大冬天在弹花机坊门口排队。
那会总共才种了三千亩棉花。
今年加起来,都四万多亩了。
不提前准备的话,到时候只怕弹花机要被抢破头。
既然如今棉花摆在明面上,就要未雨绸缪,不能临到跟前再慌张啊。
说到这,众人目光看向清闲的工司。
你们工司还逗鸟摸鱼呢!
赶紧起来干活!
重新恢复清闲佛状态的工司主事景大人摸摸胳膊。
六月份,大夏天的。
怎么突然感觉身上凉凉的。
是他的错觉吗?
其他官吏同样觉得不对劲,是有什么事要发生?
等纪楚踏进工司大门,景大人上下打量他后,扭头就走,可惜已经迟了!
“工司主事大人!户司那边说,下面各地都需要弹花机!需要您前去参详参详。”
他就知道!
纪楚一来肯定有事!
曲夏州工司。
咱们的清闲日子到头了!
第64章
前段时间的工司, 其实也忙了一阵。
主要是把前些年的案子翻出来。
什么利用工程揽财的,什么营造上偏私的,再有什么强征劳役给自家修宅子的。
这些案子看起来复杂, 但翻出来并不算难。
整个曲夏州工司因为这件事,忙了好几日。
等忙完之后, 就恢复往日的清闲。
对工司众人来说, 跟之前没什么两样。
对工司主事景大人来讲,更是悠闲自在。
现在好了, 纪楚从户司回来,便找来许多事。
这件事也在景大人意料之中, 只是没想到这么快找上门。
那就是跟户司合作,先预备好棉花收获之后所需的弹花机。
弹花机可以说是改变棉花形态的必要工具了,有了这东西棉被服才能蓬松软和。
出乎其他人意料的是,景大人并未拒绝,而是道:“好,定个时间, 让户司跟工司两处商议。”
“今年曲夏州加上常备军, 种了三四万亩棉花, 需要的弹花机数量必然不少。”
“纪楚你跟左都事再联系官学数科,去看看弹花机改进的进度, 以及如今的弹花机, 一天能弹多少斤棉花, 各地需要怎么建设, 咱们都要提前准备。”
纪楚直接称是。
工司其他人愣住啊。
啊?
他们要做事了吗?!
这也太突然了。
左都事却拱手道:“下官领命。”
众人立刻醒过神。
他们主事大人能参与进之前的案子, 就说明他的态度。
之前的恩恩怨怨大致了结,肯定要开始新生活了啊。
如果说景大人之前是因为被官场伤透了心,什么也不想干, 凑合过日子就行。
如今情况不同,害他的人已经离开,而且现在的曲夏州跟之前大不一样。
反正不管怎么样,景大人已经变了!他愿意做事了!
工司其他人想法不同,但上司让做就做呗,如果实在觉得这里碍着躲清闲了,他们回头再换地方就好。
再说了,工司也该支棱起来。
其他各地工司,基本跟户司差不多的等级,也就他们曲夏州不一样。
景大人看着纪楚,甚至在想。
许知州故意把他弄到自己这,是不是也考虑过这点。
身边有这样的年轻人,很难不打起精神。
他也没有理由再像之前那样。
而景大人身后的随从,看向纪楚的眼神里充满感激,好久没看到叔叔打起精神,想要好好做事了。
就为了这点,他都感谢纪大人。
纪楚肯定不知道景家小辈的想法,他最近忙得脚不沾地。
等这些事忙完,纪楚又被许知州喊走。
许知州看到纪楚,就笑道:“最近事情虽多,可这件事你肯定想知道。”
最近确实特别忙,一会是棉花地的统计,还要安排人去各地教导种植,以及白婆婆的棉花要术还要印刷送过去。
再加上工司跟户司合作,纪楚在中间肯定格外重要。
但纪楚也没忘,还有一个消息在等着他。
许知州这次让他过来,说的就是这件事。
虽然押送犯人的邓成他们,还未到京城,但太子的回信已经到了。
这事肯定要提前告知,省得京城那边措手不及。
而太子肯定也接到三封文书。
永锦府,曲夏州,常备军,这三地一起参二王爷,必然非同小可。
永锦府在说二王爷一意孤行,唯恐连累到永锦府的纺织行业。
常备军岳将军不满二王爷要禁止种棉,当地士兵穿什么。
曲夏州这边说的,肯定更多。
许知州把事情来龙去脉说了个清楚,丝毫没有隐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