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桃花白茶
“他们呢,不仅免运费,还能提前交货。”
“看看他们货物的质量,是不是积压的旧货。”
傅康以及州城户司的书吏们,带着七八人连夜审核。
终于在五十多份方案里,选出三十份相对还行的,再从这三十份里挑出二十个出来。
筛掉一多半后,剩下的方案便颇有竞争力。
永锦府最大的丁家,马家自然在其中,给出的条件也确实不错,不出意外的话,他们两家会是沾桥县这片最大的供货商。
在这方面,纪楚倒是不担心的。
如果敢在这上面使绊子,那是真的不想干了,损失的也是自家的名声。
纪楚猜测,两家多半还抱着,先用货物交好,回头沾桥吃不下那么大的订单,再分给他们。
尤其是马家,这布料针线的价格,给得实在优惠。
而且这两家选择的布料也很类似,都是结实耐用,颜色低调的,非常适合做士兵的衣服。
如果只看这件事,纪楚还是很愿意合作的。
可惜薛明成还跟他说了另一件事,那就是永锦府那边,确实觉得纪楚打脸。
马家在那边屡次被奚落。
马家要是直接发作来找他麻烦,其实这事也好解决,可惜对方憋着坏,等着收拾他,这也就和解不了的。
这事上纪楚毫不心虚。
一面是要作战的将士,一面是富户们锦上添花的白叠子。
其中选择并不艰难。
纪楚摇摇头,只要在材料上不搞事即可。
接下来的招标非常顺利,所有掌柜带来的样品,条件,都摆在上面,他们只要挑选谈判即可。
所以那二十家收到通过的信心,直接松口气。
接下来便是最后一轮了。
不过想要进入最后一轮,每家需要交三百两的保证金,确定不会食言。
如果合作达成,契约签订,那三百两连同这次的定金一起送过去。
如果中途想要跑路,这三百两就不会归还了。
主要目的,肯定是防止有人恶意捣乱,如果选入最后阶段,反而直接走人,岂不是戏耍沾桥衙门。
所以这二十家还是可以接受的,没有现银的直接打个欠条即可。
马掌柜倒是意外,沾桥衙门想得也太细致了,一点空子也不让人钻。
他们家本想利用对布料的了解,给他们使绊子,谁料根本不给这个机会。
想要去找沾桥马县丞,同样被挡了回去。
甚至想到最后阶段,他们家直接走人,同样也能挽回颜面,反正马家其他店铺同样入选,也能挣钱。
几次三番还未出手,就被人家挡回去。
都说善战者无赫赫之功,用在这,也是很合适了。
“改变计划,该提供提供,布料送得快一点,我倒是看看,他们到底怎么做出十万套棉衣棉裤。”
如果按照正常思维,马掌柜想得也没错。
三个月时间,做出这么多东西,他们马家都做不到。
必须找人帮忙才行。
可找其他人接手,其中配合交接,其中费用银钱,都是问题。
马家这种有经验的店面,都觉得头疼。
就不信沾桥县就能做到。
一个纪楚,也不能改变全貌。
等他们求着几家帮忙的时候,看他们还傲气不傲气。
岂止不是马家,还有一些落选的掌柜,早就口出恶言了。
离开沾桥县之前他们直接道:“一群没有经验的官吏,真以为接了大单就能做成?”
“开什么玩笑,三个月时间,十万套?纯属开玩笑。”
本以为能在这事上分一杯羹,谁承想人家自有办法。
没占到便宜,肯定不爽啊。
等他们回到永锦府,更是对这事大肆宣扬。
什么沾桥县乱来一气。
到现在还没招女工呢,工期那样短,肯定做不成,做出来也是粗制滥造。
还给军中呢,军中的人要吗?
永锦府这边,本就因为曲夏州不愿意高价卖给他们棉花做白叠子而气恼,现在逮到机会,肯定奚落几句。
就连府衙都在提这事,嘴上也道:“不过是最近几年,赶上油菜籽的东风,还以为真有本事了。”
“那冬衣运到广宁卫若是出了问题,那半个平临国都会笑话咱们陇西吧。”
此等风言风语,根本听不到纪楚的耳朵里。
反而先在曲夏州州城数科转了一圈。
这里的夫子们,个个都知道纪楚的为人,更知道如何的数科,还有兴起的数科联盟,基本都是他一手扶持。
这种时候,难道还能坐视不管?!
众夫子立刻打起鸡血,说什么都要赶紧把缝纫机做出来。
还女工太少,做不成。
知道这东西的妙用?!
如今已经有个半成品出来,其效果都要蔡夫子的娘子啧啧称奇。
他们立刻改进,肯定能做出更好的!
数科的学生,只见夫子们直接在数科吃住。
只为了一件事,造出好用的缝纫机!!!
而且要快些才行。
不仅为了一战成名,还为了纪楚的名声!
蔡夫子跟张玉春等人日夜不眠,硬生生在三月二十五,就把成品机造出来了。
不就是缝纫机吗!
他们可以的!
半成品的缝纫机,上面的线跟针都容易断。
现在的成品机,终于大大改进了这个问题!
没错,他们不仅在设计缝纫机,还在帮纪楚省原料钱。
棉花制品价格本来就不高,如果原材料消耗过大,成本肯定增加。
所以意识到针线问题的时候,他们立刻着手改进,如今终于成了。
众人围着最近研制的缝纫机,只等着蔡夫子娘子实验,如果这次缝制一件衣服,还能不断线不断针,那就是成了。
下面便能快速仿制,凑够五百台送到沾桥县。
那样沾桥就可以早点开工。
大家心里急切,蔡娘子反而稳得住,这些年她试验过多少物件,压根不带怕的。
但要说不同,自然也有。
其他东西另说,这缝纫机可真是好东西,她自己都预定了一台,虽说造价不便宜,但好用啊。
当然,这不算做棉衣的成本。
又不是做一次棉衣,以后就用不着了。
沾桥县拿着缝纫机先用,等银子到账了再给他们。
而且有了这么多物件,以后的沾桥县可真的要做棉衣的生意了,谁都抢不了。
再说回缝纫机,有了这东西原本费着眼睛,做两三天的活,现在一会儿就给做成了。
看这线缝的,多整齐啊,比她缝制的还要好。
蔡娘子今年五十多,她的女工自不用讲,如此夸赞缝纫机,肯定是真心实意的。
眼看两块布料放在手中压好,顺着缝纫机过去,只要脚一踩,两块布立刻缝合好了。
看看这针脚,不仅整齐,还很密。
张玉春道:“纪楚讲,如果设计得好,针脚疏密应该能调。”
“现在这个够用了。”新学政一锤定音,“立刻做吧。”
对一般的衣服来说,暂时没必要调节。
让沾桥抓紧用上才是真的。
其他人也纷纷点头,也就张玉春觉得遗憾。
不把东西做到完美,总觉得不对劲啊。
但他也没说什么,立刻带人去造缝纫机。
第一批五百台缝纫机,曲夏州几个工匠作坊同时开工。
有了之前弹花机的先例,做起缝纫机更加轻松了。
只是零部件到了新数科,还需要学生们去组装,当然依旧是有银钱拿的,还能从中学到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