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当县令 第204章

作者:桃花白茶 标签: 平步青云 种田文 朝堂之上 轻松 穿越重生

  你不信?

  不信就算了,反正种棉花这事,你肯定被我纪楚,比白婆婆白花妹更了解吧?

  至于百亩织出来的一匹白叠子要价几何?

  就看丁掌柜您的本事。

  “倘若把曲夏州的所有棉花都制成布,能卖多少?”

  “倘若只去最细嫩修长的绒毛去织布,还按照贡品的手法去织,这又是多少钱。”

  这还用说吗!

  物以稀为贵啊!

  现在白叠子需要多,不就是因为前朝贡品,以及少见吗。

  那他们,就把白叠子门槛再提高一些,再罕见一些?

  丁掌柜木愣愣地看着纪大人,跟您比,我们才不是奸商啊!

  所以这样一来,想买买白叠子的,可以如愿以偿买到最最尊贵最最高价的棉布。

  需要用棉花的百姓,那就用去掉最好绒毛的棉花呗,他们又不在乎。

  纪楚原本懒得做这种事,因为等棉花产量增加到一定地步,棉布肯定要跟上。

  现在等不及是吧?

  那就高价买呗。

  爱买贵的是吧,那就再贵一点。

  “对了,沾桥县为棉花之乡,故赐你们丁家为白叠子唯一指定卖方。”

  “白婆婆会教导你们最正宗的皇家贡品如何纺织。”

  “除了你们丁家卖的白叠子,其他各家都是次品。”

  “愿意吗。”

  丁掌柜感觉自己都站不稳了。

  唯一指定卖方。

  不是他们丁家卖的,都是次品。

  这也太狠了吧。

  那马家私自高价买棉花,岂不是要砸手里了。

  就算继续织布,也只能偷偷卖,还卖不上价。

  因为没有棉花之乡,没有纪楚,也没有白婆婆的认证。

  天上,真的能掉馅饼啊。

  还砸到他头上了!

  他就说!

  民不与官斗,还跟这么聪明的官斗。

  这对马家,只怕还是个开始吧?

  丁掌柜甚至问道:“其实,你们也考虑到人手不足的问题了吧?这要怎么解决啊。”

  纪楚笑而不语:“你们很快就会知道的。”

  等缝纫机出来,马家会再受重创。

  纪楚还不知道,数科不用他说,就不打算卖给马家了。

  想想这么先进的物件,其他同行都有,就你没有。

  你这行当还能干下去?

  那就是做梦。

  丁掌柜不敢再问,反正他知道,老老实实听纪大人的话吧,否则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可他前脚踏出县衙大门,就听到街上有人道:“广宁卫突遭战事!广宁卫突遭战事!”

  颜县令还在考虑,要不要跟百姓们说实情。

  而这个消息在京城早已瞒不住,已经传向平临国各地。

  之前还在大肆宣扬,纪楚低价收棉是为了讨好上司,坑害百姓。

  现在不少人回过味。

  纪楚低价收棉花根本不是为了自己。

  他紧急做那么多棉衣,还要在七月中旬之前做完,也不是为了自己。

  是为了遭遇战事的广宁卫。

  是为了那里浴血奋战的士兵!

  之前对纪大人有怨言的百姓羞愧低下头,随后更加愤恨传谣言的人。

  给士兵们做棉衣当然更重要啊。

  他们这种边卫地方,最知道敌军打过来的苦难,那都是士兵们帮忙抵抗的。

  而且这价格并不低,还是去年冬日的价格。

  现在天气变暖,新一年的棉花很快就要出来,其实压低价格才是正确的。

  丁掌柜在这三月份的天气里,突然感觉到一丝凉意。

  哦,是马家要凉了。

  多个方面一起,让他变凉的。

  不过他还是好奇,纪大人怎么能在短时间内,做完那么多棉衣棉裤啊。

  他真的好奇!

第73章

  安建三十五年, 三月底。

  永锦府织造马家气氛极为凝重。

  前几天,永锦府,曲夏州, 乃至陇西一带都在说纪楚以及曲夏州户司做得过分。

  为了巴结新知州,竟然损害百姓利益, 低价买卖棉花, 而且宁愿做俗气的棉衣,也不卖给永锦府做白叠子。

  更有人说, 这是戳穿了纪楚的真面目,还真以为他为百姓, 为普通人考虑呢,原来也是钻营的人。

  与此同时,还有人为许大人觉得不值。

  那位刚刚离开,便人走茶凉,

  明明是许大人跟永锦府一起商议棉花买卖的事,现在被纪楚中断。

  以前的纪楚, 不是很听许大人的话吗。

  种种言论, 让纪楚名声差到极点。

  而马家在这里面, 则显得尤为可怜。

  永锦府这边更是气恼。

  自家为陇西右道第一,还被这样欺负, 纪楚真以为自己本事颇大吗。

  连府衙对他都有意见。

  就算这样, 马家还去做那边的供货商, 也是商人不易啊。

  之后再传出来, 纪楚急功近利, 不顾实际情况也要独占十万订单,更是让他的名声雪上加霜。

  就在谣言愈演愈烈之时,京城那边传来两个消息。

  一, 去年广宁卫遭遇战事,至今还未恢复元气,这些冬服就是为了他们准备,防止敌军趁着冬日再来突击。

  二,已经成为户部左侍郎的许大人说,他跟永锦府并未合作,只是提过这件事,所以纪楚不算忤逆他。

  两条消息的重量级并不在一个维度。

  第一个消息更多在民间流传。

  打仗了!

  那边大冬天的,被敌军突袭!

  死了好几千人!

  同为边关地方,既了解严寒,也了解敌军。

  他们前几年还有匪贼侵扰,岂会不知道打仗的惨状。

  敌军可比匪贼还要狠啊。

  虽说相隔甚远,但难免有兔死狐悲之感。

  再有人说,是咱们西北常备军都穿上棉衣棉裤,故而广宁卫士兵同样也需要,这才找到纪大人。

  而宁愿背负骂名也不说明情况,则是朝廷一直没公布打仗的事,故而不好多言。

  如果是为了自己谋私,百姓们肯定不能忍。

  但若是为了将士保暖驱寒,又是另一回事。

  所以短时间之内,民间的风向变了又变。

  这倒不能怪普通百姓,大家又不知道内情,也不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

  要怪,肯定怪那些随意带风向的人。

  比如马家。

  如今再看马家想要高价抢走士兵们的棉衣,只觉得其心可诛。

上一篇:八零香江大美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