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桃花白茶
特别是那位许大人。
都说风水轮流转,现在确实转到他们这了!
“把他拉下去砍了。”二王爷冷笑,“你算个什么东西,本王大哥没了,你这样高兴?!”
这幕僚眼神惊恐。
砍了?
他?!
不要啊!
幕僚刚想说,太子殿下一向宽厚,他若知道您随意杀人,必然会斥责您的!
但这话根本说不出来。
因为太子没了,没有人再能约束二王爷。
不止这位丧命的幕僚意识到这个问题,满朝文武全都发现问题。
要让世子快点登基!
尽快!
不能给二王爷一点机会。
好在太子妃这边早有准备。
太子薨逝秘不发丧这段时日,就是为了准备这些。
她已经说服太子府众幕僚,全力筹备太子葬礼。
正月初六人没的。
消息在月底才散开。
而在二月就要下葬,三月初世子登基大典。
一切都要快,半点都不可拖沓。
对比先皇隆重的葬礼,太子葬礼显然迅速许多。
消息传到曲夏州,纪楚并未放松,只是督促工业作坊园最后的施工,以及钢材厂锅炉的修建。
不管外面如何变化,他们手头的事绝对不能停。
现在比的就是时间了。
太子妃要快点让世子登基。
二王爷身边的人,则要快点让他尝到权力的滋味。
所有人争取的,就是时间。
而纪楚家又有人登门了。
二月二十五晚,薛明成拿着另一封京城密信过来,说的正是太子妃的计划。
放在之前,纪楚自然想知道密信内容。
他最欠缺的,便是这各渠道的信息来源。
如今也就林元志还在翰林院,能给他发些边角料的消息。
但如此机密之事,肯定没掌握。
到了此刻,纪楚问出薛明成早就想回答的问题。
“薛大人,您的信息渠道堪比廖知州,当年也不逊色于许大人。”
“倒是让本官有些好奇。”
薛明成并不意外这个问题,他早就想说了,甚至还能买一送一,再回答另一个疑问。
“纪大人,太子薨逝消息传开前,我与廖知州请你过去时,你就在奇怪,为何我们二人消息来源一致,来的时间也差不多吧。”
“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一样。”
“纪大人,我曾任五王爷的幕僚。”
“廖知州做将军时,也曾是五王爷的手下。”
再多的,已经不必再说。
纪楚这样聪明,必然了解他此次前来的目的。
“纪大人,世子尚且年幼,即便太子妃手腕了得,但二王爷的身份在那,以后必然掌权。”
“等他掌权,幼年皇帝如何自处,又怎样防止二王爷野心膨胀?”
“让世子立即上位,不过饮鸩止渴,阻拦不了成年的二王爷。”
“到时候天下大乱,民不聊生,难道是纪大人想看到的。”
“您想要火器重启,想要百姓安居乐业,还能实现吗?”
“远的不提,等二王爷稍稍回过神,您猜他第一个要报复的官员是谁。”
是许义许大人。
当年的仇怨早就结下,确实是不死不休的局面。
纪楚在曲夏州做官,许大人帮他太多。
去年陷入棉花低价风波,许大人远在京城也在帮他。
再者,他们都看得出来。
世子登基,依旧阻止不了二王爷掌权。
唯有一个方法。
换个更靠谱的,而且绝对会对二王爷下死手的人,方能阻止这一切。
薛明成给了答案。
五王爷。
曾掌兵权,被先皇夺权给太子让路,随后赋闲在家近十年,近两年才能做些杂事的五王爷。
曲夏州的薛明成,廖知州,以及兵司主事,都是他的人。
说明这些年来,他虽被打压,但依旧有所经营,还特意派人到颇具潜力的曲夏州,甚至早就注意到纪楚。
这才有廖知州的赴任,廖知州想要的火器重启,跟曲夏州的数科太契合了。
薛明成摊开手里的密信,直接递给纪楚:“这是五王爷的给你的亲笔信。”
信件上的内容一目了然。
跟世子,二王爷,以及谁当皇位并无半点关系。
是一封准许火器重启的文书。
这封信并无日期,但落款竟然是漳启皇帝。
五王爷还未上牌桌,已经自称帝王。
这封信是五王爷的投名状。
拿着这封亲笔信,纪楚上可告知太子一派,让他们提防五王爷,下可威胁这位,让他不再生事。
又或者帮他完成心愿,从此火器重启再无阻碍。
只看纪楚此刻的想法。
五王爷,好魄力。
薛明成上前一步:“纵观平临国三位皇子,唯有五王爷可行。”
他一直都是五王爷的人,甚至许大人都知道一二。
当年消息灵通不说,还不站队,更是滑不溜手。
他这样的人,早就认准五王爷。
只是太子根基太深,先皇压制得又狠。
他们以为此生无望,只能暗地里做点事。
而且太子宽厚,等太子殿下登基,还会给五王爷机会,让他重整军备,再次被重用。
没想到,就在他们认命为太子做事的时候。
老天又给了机会。
倘若这次再不把握住,那就太可惜了。
纪楚不是他们唯一在招揽的官员,但却是名册上最重要的人。
这位见识本事都不俗。
让他站队五王爷,则此事必成。
薛明成少见激动:“纪大人,以你的聪明,肯定能看出来,京城的劫难才刚刚开始。”
“多犹豫一分,便多一个人受苦。”
就在薛明成还要再说时,纪楚家门又被敲响。
这次是沈通判的家丁前来,家丁面带惶恐,直接道:“纪大人,我家老爷请您前去议事。”
“是许大人,许大人被二王爷扣下了。”
“说要治他杀头的死罪!”
第83章
纪楚去沈通判家中的时间, 已经分析出曲夏州势力的大致情况。
州城衙门大部分人,基本是许大人留下的。
而许大人属于太子旧部,这点毋庸置疑, 在太子临走之前,对他一直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