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当县令 第25章

作者:桃花白茶 标签: 平步青云 种田文 朝堂之上 轻松 穿越重生

  夫子们有夫子的考试。

  学生们还有学生们的考试。

  整个安丘县识字的人都被调动起来,各有各的事情做。

  对普通百姓来说,一个是在思索,要不要送自家孩子读书,今年考不上还有明年。

  另一个是,要不要去学养蜂。

  前者或许还有顾虑,但对于后者,基本上不多思考,只要家里有人能空出来,一定会送个出来。

  学养蜂,家里还能多个收入,多好啊。

  还是那句话,就算不能卖钱,也能当家里的储备粮。

  这样的气氛,让军营过来的几个人十分不适应。

  每年夏收过后,都是边关各县最惨淡的时候。

  辛辛苦苦种的粮食,大半都要当作田税,哪家不是看着为数不多的余粮愁云惨淡。

  往年的安丘县也不例外。

  但今年,竟然如此不同。

  “难不成,安丘县真的来了个好官?”

  “去年冬日扶济,只当他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如今看来,竟然是真厉害的。”

  不仅厉害,还为百姓考虑。

  不过想到他们要做的事,还是装作强硬,一会好谈条件。

  但出乎他们意料是,听到他们说明来意,门房处立刻道:“那来衙门干什么,去县学啊,具体要求都在县学里。”

  军汉们互相看看:“军户的学生也招。”

  “招啊,县令大人说了,只看成绩,不看其他。”门房还道,“只要是安丘县的人都能来考。”

  太好了。

  他们得知消息的时候,就怕自家被拒绝。

  还好有弟兄们多问几句。

  就算是这样,大家还是结伴来打听。

  原本以为需要费口舌的事,竟然被轻松解决了。

  再走到安丘县街道上,他们的心情就跟其他安丘县百姓一样了。

  家里有饭吃,孩子们有书读。

  日子真有盼头啊。

  纪县令确实是个好官。

  回军营的时候,他们还买了些蜂蜜回去。

  安丘县蜂蜜很便宜,买回去给兄弟们甜甜嘴。

  此时的纪县令正在为夏税收尾。

  今年夏天收上来田税为一千六百四十八万斤粮,折银五万六千两、

  纪楚尽量交银子过去,剩下的粮食作为本地储粮。

  而本地的粮仓刚刚修缮好,最后再检查一遍。

  等夏税忙完,也就能松口气。

  他今年本就少交了田税,速度如果再慢一点,那今年的考核是真的不要再想了。

  等夏税封箱,负责运送税银的范师爷,以及跟随的马书吏整装待发。

  马书吏颇有些激动。

  这么重要的事,竟然交给他了。

  同时,他还有其他任务。

  那就是在州城多采买些纸张笔墨回来,给县学用。

  不仅如此,还要把他们安丘县的蜂蜜带过去,最好能找找卖家。

  还有一些采买的物资,全都需要他们运回来。

  纪县令如此信任他,他肯定会尽心去办的!

  看着运送夏税的队伍离开,夏税的事,终于搞定了!

  纪楚把目光转到县学。

  还有不到十日,就是夫子们的考核,他到时候也要参与,这让他有点头疼。

  虽说有原身的记忆,但记忆跟自己会,那还是两回事啊。

  让他看看别人的文章尚可,若自己评价一二,估计要犯愁。

  所以在夫子们考核之前,纪楚在书房埋头读书,好在原身功底扎实,他读起来并不费劲。

  甚至因为有原身的功底,加上自己上辈子的经历,反而更能融会贯通,甚至中西结合。

  纪楚不仅自己学,还带着妻子乐薇跟侄儿纪振一起学。

  一时间,安丘县上下都在学习!

  为了考试!

  他们冲了!

  本应该闲下来的夏日,安丘县一连串的考试接踵而至。

  六月底,三十多个秀才夫子过来考试,先笔试再面试。

  终于站到县令大人面前。

  纪楚跟教谕精挑细选,选出十二个四书夫子,五经出众的还没找到,只好暂时搁置。

  还好如今考秀才,精通四书即可。

  老师有了,接下来就是招生。

  让大家意外的是,招生报名刚刚开始,雪花般的报名表纷至沓来。

  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

  这些报名的学生里,不乏天赋好学问好的。

  说好的安丘县很穷,读书风气不盛呢?

  平日也没见到那么多读书人啊。

  等细细看过报名表之后才知道,原来许多学生在外地读书,听说自家县学有这样好的条件,便说什么都要赶回来。

  免费读书,免费吃住。

  还有这种好事?

  再说安丘县现在的情况,别人不知道,自家人还不知道吗。

  有纪县令在,回来是最好的选择。

  这让教谕惊喜得根本说不出话。

  这,这么多读过书的?

  还有五经都学过的。

  看这上面的字,怎么看怎么好啊。

  他之前总觉得,安丘县地方穷,学生质量也差。

  只能从家境好的学生里面挑。

  没想到还“藏”着这么多天赋极好的?

  报名刚开始半个月,就有一百多人了???

  等会,纪县令不会早就猜到了吧。

  所以他在五月份散出消息,但是要等到十月份再考。

  目的就是让更多本地人知道,让更多人回来读书?

  他们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一批好学生。

  所以当地不是没有人才,也不是没有读书好的贫家子弟。

  只是之前根本没机会让他们露头。

  但凡给些机会,便如雨后春笋一般生长出来。

  都说千里马易得,而伯乐难寻。

  原来是真的。

  若没有纪县令重振县学,根本吸引不了那么多学生回来。

  教谕咽了咽口水:“这么多优秀的学生,明年考秀才的时候,咱们县或许有指望?”

  纪楚道:“有好苗子,也要有好习惯,那些浮躁的气息绝对不能带到安丘县县学。”

  说着,纪楚道:“都是读书人,如何提高成绩,教谕你也知道的。切不可掉以轻心。”

  好苗子给他拉过来了。

  读书的费用有了。

  甚至连教规校训都给他写得明明白白。

  如果再不培育出几个秀才出来,那他就别当这个教谕了吧。

  不过话说回来。

  安丘县在外的学生们涌入县学,只怕会挤占那些大户人家的名额。

  他们会愿意吗?

上一篇:八零香江大美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