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桃花白茶
此话简单粗暴,却也并非毫无道理。
不管过程对不对,结论没问题。
死的人太多,五王爷为了手中权力稳固,也要尽力安抚更多人。
再加上手中太子旧党太多,没有完全消化之前,必须小心谨慎。
现在的五王爷只盼着前世子,如今的小王爷身体赶紧好起来,否则他身上的指责就更多了。
纪楚如今就在京中,大约明白这是太子妃最后的努力。
不是为了夺权,只为了世子能保住性命。
看到五王爷不改年号,就说明这是有用的,双方基本维持了平衡。
五王爷登基的日子,就定在五月二十六,钦天监算过是个好日子。
不得不说,五王爷的动作可比太子快多了。
这期间还把积压的政务处理得七七八八,内阁重新组建起来,让大家赶紧办公。
确实有不少事情都压在勤政殿,迟迟没有处理。
比如,火器重启的文书。
五王爷最后核准签发,却并未送到纪楚的手中,反而把薛明成召过来谈话。
薛明成一早跟着五王爷做幕僚,以前都是有什么说什么,最近身份转变,反而有些不自在。
君臣都在适应这种关系。
提起纪楚这人的时候,更是如此。
未来君主问臣子:“纪楚改主意了吗。”
从一开始,纪楚就没打算留在京城,五王爷显然看出来了。
他想问的是,最近有没有改主意。
之前无人问津的六品官员,到如今炙手可热的新秀,手中的权力早就非同一般。
只要纪楚点头,他就能留在京城。
所以他改主意了吗。
薛明成稍稍摇头。
没有,纪楚依旧想走。
薛明成如实答:“他说数科还未建完,还有很多事情等着处理。”
“京城做不成。”
放在之前,五王爷跟薛明成都觉得这太夸张了。
可真正做了储君,他们才知道这话再真不过。
很多事放在曲夏州可以做,放在京城,确实有阻碍。
这让五王爷十分为难。
纪楚是个难得的人才,他真的不想把人放走的。
留在户部,必然可以迅速充实国库。
凭他的能力,此事并不算难。
可纪楚想做的事,却又不能只在京城。
尤其是火器重启这件事,只能在曲夏州做。
一向果决的五王爷都犯难,跟薛明成齐齐叹气。
要是纪楚能分成两个就好了。
怪不得许大人之前总让纪楚身兼两职啊。
哎,要是京城跟曲夏州之间,能一日之间来回,确实可以让他做两件差事。
纪楚完全不知道五王爷有这样可怕的想法,他只是在等那份文书啊!
您登基之前就答应的啊!
再听许大人说,内阁已经把火器重启的文书批复好,就在王爷那里,倒是给他啊。
虽说已经造出来火雷,但其他火器还没个踪影。
只要有了火器重启的文书,给他一年时间,绝对能让西北常备军,以及广宁卫都装备上火器。
还有沿海一带的贸易保护,同样需要火器。
这点五王爷自然知晓。
接手政务之后,他才知道父皇跟大哥以前都在愁什么。
这么大个国家,哪里都需要银钱,修河堤,修官道,这边军备,那边赈灾,真恨不得能变出银子。
可惜变是变不出来的。
他现在有两个选择。
一个是让纪楚留下来,给平临国的国库搞钱。
第二是放他离开,去造火器。
五王爷之前都敢提前自称皇帝,现在却拿不准这个想法,实在头疼。
好在五王爷不是磨叽的人,他直接道:“召纪楚进宫,本王与他详谈。”
纪楚如今住在许家,还好许家距离皇宫很近,说去就去。
听说纪楚已经来了,五王爷忍不住道:“以前让他过来帮忙,也没那么快啊。”
由此可见,他的目的肯定不是留在京中,而是带走火器重启的文书。
上次驿馆见面之后,五王爷,薛明成,纪楚,以及李师爷,还是头一次私下会面。
但跟那晚情况不同。
那会五王爷前途未卜,薛明成精神紧绷。
纪楚则拿自己性命在打哑谜。
李师爷?
李师爷表示自己什么都不知道!
选择比努力重要,懂吗!
现在他们四个,今时不同往日了。
不过这会在皇宫再见,颇有些感慨,也有一种混乱终于结束的感觉。
四个人对视一眼,反而稍稍松口气,心里放松不少。
情况再难,能比那晚还难吗?
不会的。
无形之中,五王爷跟薛明成,以及纪楚之间,有了无言的默契。
这份默契达成,要说的话变得简单许多。
五王爷也不绕弯子了,直接道:“本王下个月登基,稳定朝局还需要一两年的时间。”
“一则国库空虚,二则武备不振。”
“纪爱卿以为如何?”
这便是问策了。
跟那晚偷偷摸摸不一样。
这是光明正大地问策。
以前的事都已经过去了。
平临国要掀起新篇章。
同时,纪楚的去留,正式提上日程。
未来皇上是在问,国库与武备,纪楚你想管哪一样。
尤其是其他臣子听到这话,肯定激动万分。
这不是重用还是什么!
而且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前者。
留京城,留户部,多少官员毕生的梦想啊。
可在场所有人都知道纪楚的答案。
他要回曲夏州。
火器重启还未完成,他是不可能走的。
纪楚稍稍抬头,对方显然知道他的答案,可纪楚却道:“回王爷,两者可以兼得。”
什么?!
国库空虚。
武备松弛。
两者兼得?
开什么玩笑的。
谁不知道发展武备很费钱啊。
要不是这样,五王爷也不会让廖知州去曲夏州,就是因为曲夏州有余钱折腾这些东西。
等会,曲夏州有余钱折腾,也是因为纪楚。
他从来都没觉得这两者是分开的?
对啊,五王爷您现在才想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