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当县令 第333章

作者:桃花白茶 标签: 平步青云 种田文 朝堂之上 轻松 穿越重生

  还有抱着腿喊叔公的呢!

第108章

  人都说到了腊月便是年。

  自腊月二十三之后, 更是每日都有说法。

  二十三点灶蜡,二十四扫房子。

  到了腊月二十五,丰抚县便有吃“口数粥”的习惯, 又或者称“人口粥”。

  这一日,无论男女老幼, 即便是家中襁褓孩子, 甚至猫儿狗儿,都要吃上红豆掺米熬成的粥。

  说是男吞赤豆七粒, 女吞十四粒,则疫病不想染。

  即便是出门在外的人, 家里也要替他们保存着,等回家的时候让他们吃下。

  纪楚七年未归,上次回来匆忙,又不是时候。

  这次正好赶在腊月二十五到家,他跟娘子的口数粥,此刻尽数都能补上了。

  纪家母亲早早熬好粥。

  不仅有纪楚夫妇的。

  还有李师爷夫妇, 他们同样也是七年没回来, 他们家里人丁单薄, 跟着纪楚这边过年反而更好。

  带来的其他亲随老家没这种习俗,不过也都跟着凑凑热闹。

  只听门外还有村人念着:“疫鬼闻香无处走, 天行已过来万福。”

  天行已过来万福。

  实在是好意头。

  众人吃尽碗里的红豆粥, 也算到家了。

  纪家父亲母亲老泪纵横, 却也难免想到振儿跟纹儿。

  他们两个在广宁卫,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

  众人感念一会, 又围着纪楚问他的情况。

  倒不是问州城的纷纷扰扰,那些事还没传到村子里,大家就是问他吃得好不好, 睡的如何。

  最后再恭喜他很快就要当爹了。

  纪楚看了眼乐薇,眼中带着笑,他回来之后,已经跟娘子说过一会话了。

  对于这个孩子,他们自然无比欣喜。

  听着周围人的祝贺,一群人终于坐下来了。

  真正坐下来,再拜见一圈,便是小孩子们一一上前认人。

  整个纪家热闹无比。

  到了晚上,再加上跟着的亲随等等,三十多口人开始摆香案,迎玉皇。

  都说年节事情多,基本是如此。

  在屋子里面的时候,村里人还没什么感觉,这么多人一走到院子,便把同村惊得下巴都要掉了。

  纪家?

  这么多人?

  楚哥儿回来,还有那么多亲随呢。

  等纪楚接完玉皇,纪家村村长等人才敢进门拜会。

  原本就热闹的纪家,此刻更是不得了。

  乐薇倒是稍稍皱眉,对相公小声道:“你们刚回来,要不要先歇歇。”

  州城里的差事,别人或许不知道,可她跟着这么多年却是能看明白一些的。

  再加上连日赶路,还是休息得好。

  纪楚反而问她:“你呢?辛不辛苦,若是累的话,我送你回去休息。”

  两人说着话,周围人只觉得羡慕他们。

  这就是读书的好处吗。

  楚哥儿考上了举人,一路做官做到正五品!

  即便是县里的老爷们,逢年过节都要过来拜会。

  听说他在外面威风得很,连州城的老爷们都要听他的。

  现在回来又是这般风光。

  虽说带的人不多,可个个都骑着高头大马啊。

  看看人家家里的,真不一样。

  有些人在外面做事,更有见识:“这是他低调,纪楚若是想高调,那整个原化州的人都比不过他。”

  这样厉害吗?

  他们怎么不知道。

  你们不知道的事情多着呢!

  听着村人讲自己的事,纪楚多少有点尴尬,好在老爹直接赶人道:“都过年呢,快回家吧。”

  “我们家要吃年夜饭了!”

  村里人一说要吃饭,那就是要赶人了。

  别家就算了,纪楚家里肯定是鸡鸭鱼肉齐备的。

  乐薇陪着嫂子们,还有三姐一起购置的,丰盛得很,各家肯定不好意思多待。

  话是这样说,乐薇还是道:“放心,娘他们多做了好多菜,一会送到各家去。”

  都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村里也是这样。

  一点光都沾不到,村里人肯定会说的。

  所以下午那会,家里男女老幼都去厨房做事,多做出不少好饭菜,村里几十户人家,谁家都不会落下。

  不管怎么说,也算改善伙食了,毕竟那可是大肉。

  听着娘子说着家里的事。

  刚进腊月,他家就杀了两头猪,一个是家里人多,还有就是能拿到集市上卖。

  不过今年都没卖,给家里人添荤。

  还有鱼跟鸡都买了不少,为了方便保存,全部都炸好。

  就连馒头都是一箩筐一箩筐的蒸。

  那会纪楚虽然没在家,可听着这些话,就像自己也过了年一般。

  众人吃过丰盛的晚饭,纪楚他娘让人早早散了,让他们这些舟车劳顿的快点休息。

  纪楚从善如流,突然发现,无论他们多少官职,多大岁数,回到家里之后,什么都不用操持了。

  大事小情有父亲母亲,还有兄嫂主持。

  他们夫妇俩跟着做事,吃饭,睡觉就好。

  这让习惯主持大局的纪楚还有点新奇。

  不过由俭入奢易,一觉睡到天亮,他就习惯这样的生活了。

  早上起来的时候,其他人都起一个时辰了,还是追风第一个发现他起来的。

  纪楚摸摸狼头,走出去想跟着大哥劈柴。

  纪大哥却道:“这怎么能行,你可是写字的手。”

  纪楚笑:“哥,我如今写得也少了。”

  看着四弟劈柴利落,纪大哥才不说什么,可他依旧照顾弟弟,动作明显快不少,还道:“把这点劈完就行了,够用到正月十五的。”

  其实早就劈得差不多了,但来人那样多,纪大人害怕柴火不够用。

  纪楚跟着去放东西,看着柴房里整整齐齐的木柴,简直能治好强迫症!

  “大哥可真厉害。”

  听到如此有出息的四弟这么夸,纪大哥连忙摆手:“怎么会,这都是小事。”

  “对了,斧头还是你捎回来的,确实好用的,很锋利,也趁手。”

  听他们说着话,纪二哥带着几个小的回来,大早上就要出去买糖吃,实在没办法。

  这几个小孩基本都要喊纪楚叔公了,还要喊纪大哥爷爷。

  这是真不适应啊。

  纪二哥看到纪楚就眼冒金光,整齐了棉衣才道:“四弟,看二哥这衣服,收拾得整齐吧,那卖糖的小贩,说什么都要买,我肯定不给。”

  冬日里的棉衣自不用说。

  无论放到哪里,都是硬通货。

  尤其是原化州。

  整个原化州里,也纪楚一家,还有关系好的亲戚,以及岳丈一家有棉衣棉被,其他人多数都买不到。

  陇西那边棉花产量,也够他们当地普通百姓的了,再远的地方,基本买不到。

  说话间,纪楚三姐跟三姐夫也来了,三姐夫也不客气,直接道:“咱们这地方能种棉花吗?要是能种的话,我就去卖货。”

  三姐夫农闲时候是做货郎生意的。

  每次穿着棉衣出去做事,总是有人问,问得他心里痒痒,那是真想卖棉衣啊。

  可他知道,这是四弟的心意,自己更不舍得卖。

上一篇:八零香江大美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