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桃花白茶
柯知州心里诧异,又想着纪大人行事作风,好像真是这么回事。
“放心吧,此事若做成了,皇上,纪大人,都会夸赞的。”
更是让柯知州给自己的政绩做个补救。
更能留个好名声。
黎士杰想方设法说服柯知州,终于在过年宴会上,柯知州隐晦提出自己的想法。
大意就是,衙门查出那四家不少田地,都是欺男霸女得来的,故而想要返还给含冤百姓。
还说什么,倘若那一家都不在了,也要送给他们的亲朋等等。
再不行,就从官田佃户里面选,让他们成为普通自耕农,好自给自足,休养生息。
若只有前一句话,州城士族还会以为知州大人只是说说。
但加了后两句,那边是真心实意,在考虑如何补偿被欺负的百姓了,甚至已经拿出初步的方案,这让谁不惊愕。
眼看宴会气氛立刻冷下来,有个刘家士族表示:“知州大人,可是吃酒吃多了。”
几万顷田地,要么收归公有,然后买卖出去,要么让曹家低价卖了,补矿料的亏空。
无论哪种方法,都能让衙门得银子,士族得田地。
如今什么都不要?
给百姓?
还要让佃户变成自耕农?
佃户有了田地,谁还去他家做事?
这人想得倒好。
可土地兼并,一直是历朝历代的大问题,而他说的这两种方法,都会让土地兼并变得越来越严重。
人人有土地,人人才有饭吃。
倘若都当了佃户,那就离改朝换代不远了。
纪楚扳倒一个曹家,可不是想让另一个曹家起来。
所以黎士杰猜得没错,拿捏心思也算准确。
又或者说,这是纪楚让他猜到的。
就在其他士族一致反对的时候。
什么时间太长,账目不清,唯恐有人冒领等等。
总之一句话,拿都拿来了,何必再送回去啊。
可黎家,张家,这两家子弟率先站出来反对。
都是他们家挑的“热血青年”,正是一心忧国忧民的年龄。
放在以前,这些宴会肯定不会让他们来了,毕竟看到朱门酒肉臭的样子,就会忍不住出来指点两句。
现在却是最好的时机。
这几个人并不知道内情,只觉得其他士族实在狡诈,还田于民这种利国利民的好政策都不同意,是不是想自己独吞曹家良田?
只听一人道:“田地本就是百姓们的,曹家霸占多年,衙门一直没给他们伸张正义,已经是做错了,如今终于要拨乱反正,竟然以时间太久为借口,不还田地了?这是什么说法?”
“就是,该补偿补偿,该还的还。就是因为含冤时间太长,才更应该补偿他们才是!”
两人说完,下意识看向自家长辈。
完了,是不是又说错话了。
谁料长辈黎士杰黎大人竟然朝他们笑着点头,明显有鼓励的意思。
咦?
长辈们怎么突然变了。
往常这个时候,就该阻止他们说话了啊。
几个十五六岁到十七八岁的少年立刻继续发表自己的看法。
说的都是些年少之言,说的更是在场众人都知道的话。
什么要主持正义,什么要公平,什么要为百姓考虑等等。
说到最后,在场不少士族脸色难看,明显让黎家张家制止。
但放这些人出来,就没有收回去的道理。
反而是柯知州点头:“不愧是年轻人,想法都很好。”
这一句话,算是定下他的意思。
柯知州已经作好决定,他要还田于民!
要把曹家用不正当手段弄来的田地,全都还回去!
就在其他人还要反对时,黎士杰终于开口了,他道:“也是,听闻不少豪强想方设法买良田,做了不少恶事,要是能趁机清理了,对咱们原化州百姓来说,就是天大的好事。”
黎士杰。
钦差队伍里的黎士杰。
刘家人刚要呵斥,就被旁边拉住,低声道:“纪楚的行事作风。”
纪楚的。
他们怎么给忘了。
黎士杰无所谓。
可他的上司是纪楚。
刚刚不费吹灰之力,整垮曹家四家的纪楚。
那还田于民,是纪楚的想法?
在场众人也不是傻子,很快理清思路。
只怕,还真是纪楚的主意。
否则柯知州以前不发难,今日怎么突然有这样的提议。
再看黎家,张家,明显气定神闲。
众人面面相觑,似乎明白了什么。
还田于民,并非柯知州一拍脑门想出来的。
而是以纪楚为首,黎士杰的黎家,张家,一起提议的事。
纪楚为人不必再说。
柯知州还有一年任期,肯定想做出点什么。
但那是几万顷良田啊。
错过这个机会,想要再从百姓手中买到手,又不知道要花多少银钱。
故而此事从过年一直讨论正月初十。
甚至传得沸沸扬扬,连普通百姓都知道了。
此事说得言之凿凿,简直像板上钉钉一样。
纪楚笑着对李师爷道:“走吧,咱们也该去州城看看了。”
还田于民的政策传得这样快,这样急。
既有柯知州在后面做推手,也因为这事对没有田地的佃户来说,简直是天大的好消息。
几项原因加起来,便是民意汹汹不可阻挡。
无论士族们同不同意,这事必然要成。
第109章
漳兴二年, 正月十三,纪楚回到原化州州城。
这次他并未住到驿馆,而是被柯知州请到州衙门后堂去住, 纪楚欣然前往。
此举十分明显,已经告诉原化州士族, 纪楚与柯知州确实有往来。
而还田于民这件事, 更是他们都同意了的。
一个本地知州,一个朝廷钦差。
分量已经够足了。
再加上本地最大的家族曹家基本都被关起来, 另外三家情况差不多。
一时之间,这么大的事, 似乎真要开始行动了。
似乎谁反对都没有用。
若是等到正月十八,衙门正式开门,岂不是要立刻行动?
这可如何是好。
州衙门的官吏,一半是朝廷任派,另一半基本就是本地士族子弟,后面的一半肯定不愿意。
偏偏衙门里曹家的人基本都关起来了, 他们的位置空悬。
所以对各个士族的子弟来说, 更是左右为难。
不听知州跟钦差的话做事, 那升迁肯定无望。
听钦差的话,家里面没法交代。
就在他们为难之际, 已经有一些想要出头的家族站出来了。
这些家族也聪明, 虽然不敢自荐, 但敢去找黎家, 张家, 私下里传递消息,说他们愿意补上空缺。
纪楚听着柯知州讲述如今的情况,笑道:“看起来情况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