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桃花白茶
所以这路上多是乐薇拿主意,路上走得并不快,颇有些游山玩水的感觉。
纪楚知道,这既是照顾他们一岁的女儿,不那么劳累,也是照顾兄嫂两人。
再者,也许是被自己去曲夏州时的模样吓到?
不管怎么样,从六月底出发,现在九月底,这路上走了三个多月,终于快到地方了。
“看!是不是他们!”
随从喊出来之前,纪楚便看到路上的马车,三驾马车缓缓走过来的,里面的车帘却是打开的。
纪楚一眼就看到抱着孩子的乐薇。
“是!是他们!”
李纹跟纪振向车队招手。
尤其是纪振,眼圈直接红了。
自从安建三十年离家,如今漳兴三年,中间甚至还有个年份。
已经足足九年多。
这么久没能伺候爹娘,他心中实在有愧。
而且这么多年没见,还是爹娘来找他。
纪振带着未婚妻快步上前,给爹娘磕了个头。
纪大哥纪大嫂早就哭的不行,赶紧下车扶着孩子们:“好孩子,爹娘知道,不哭,咱们都不哭。”
那边的哭成一团,纪楚眼圈也有些湿润,走到乐薇身边,轻轻把她搂在怀里:“这一路辛苦了。”
乐薇轻轻摇头,反而是被爹娘圈在怀里的纪绵绵努力挣扎,眼神带着陌生感看向他爹,甚至带了点警惕:“娘,他是谁。”
纪楚原本还有些伤感,此刻低头笑道:“你说我是谁。”
绵绵把头埋在娘怀里,又看了看眼前的人。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纪楚想揉揉孩子的脑袋,又被绵绵躲开。
“有点倔脾气。”乐薇捏捏女儿小脸,“这是你爹啊。”
她知道!
就是不熟悉。
纪楚笑:“让你娘亲抱这么久,不怕她累着吗,累累我如何?”
纪绵绵这才抬头,伸手让她爹抱。
确实如乐薇信上讲的,是个倔脾气的小孩,别看只有一岁半,人聪明得很。
一家子终于团聚,城门口众人又哭又笑的,终于缓过神。
还是李师爷道:“这里不比家里,格外冷,咱们还是赶紧回宅子吧。”
纪楚当然住在衙门后宅,跟平时出入公堂的,自然不是同一个门。
不过他平时不怎么走这边,多是起床就去前堂上班,出门直接从前面离开。
回衙门之后,先办差,直接回了后宅。
这种直接去住处的情况,竟然很少见,以至于门房的随从都一脸诧异。
“这是纪娘子,这是知州的大哥大嫂。”
身边人连忙介绍道,让门房众人赶紧记下。
其他官吏带了家眷过来,他们还不会这么上心。
但这人是纪大人。
来了昌河州之后,不仅为这里做了许多事,还帮衙门差役们做了许多事。
比如他这个门房的长随。
以前每年冬日,都是极难熬的。
天寒地冻,还要自己掏钱买炭火,否则谁在这门房处,谁就被冻死。
现在不一样。
门房处直接修了个火炕,旁边帮他们新建了个小厨房。
厨房随时有热水,这边随时有热意。
即便是出去巡逻,还有整套的棉衣给他们。
大家当差,为的不就是吃饱喝足,好好过日子吗。
这么好的条件,都是靠纪大人才得来的,自然对大人心存感激,更愿意帮他做事。
纪楚大哥大嫂等人,还有乐薇一行,则直接到了住处。
因为天气冷,这里的房间早就铺上被褥,用的当地的皮货,不算特别贵。
盖的则是棉花被。
他们突然到这边,肯定不习惯这里的寒意。
不过大家一进屋子,下意识道:“这屋里好像没那么冷?”
“是火炕吗?”
建火炕这事,信里已经说过了,所以不难猜测。
但也没想到,这东西如此好用,进到屋子里,就能感受到暖意。
众人不由得感叹,纪大哥也道:“咱们家是不是也能弄一个。”
爹娘年纪大了,很需要保暖。
“这简单。”纪楚道,“回去的时候,抄一份图纸,火炕并不难建。”
纪家众人被安排到两个院子里,原本冷清的后宅,瞬间热闹起来。
到了纪楚所在的主院,绵绵挫挫小手,往里面看一眼,用几扇屏风隔开的小间里,就是她的位置了。
乐薇蹲下来笑着道:“都是你爹爹给你布置的,喜欢吗。”
绵绵没说话,可眼神明显是喜爱的。
纪楚还指了指院子另一个小房间:“那边也是你的屋子,要不要去看。”
绵绵既想去,又有点怕,还是搂住爹爹脖子,才稍稍点头。
这一幕让乐薇倍感欣慰,看得她眼圈有些红。
纪楚一手抱孩子,一手拉着乐薇,去看给女儿准备的房间。
以后这就是他们的家了。
昌河州的冬天虽冷,但如今情况却好多了。
就把衙门的差役们来说。
巡逻有棉衣,再加上便宜的皮衣,以及后续的兔毛衣物。
回来喝点热水暖和暖和,再到有火炕的值房里休息。
这样一来,冬日也没那么难熬了。
本地的乡绅士绅也是如此。
现在还是九月份,天气越冷,这种感觉越明显。
还有人甚至已经住上用水泥砖块盖上的房子,等火炕再烧起来,冬日的屋子里,那温度甚至能养花。
靠着大家的努力,寒冷的昌河州照样适宜人们居住。
到那时候,昌河州的人口,绝对会越来越多,绝对能发展起来。
安顿好纪家人之后。
纪大哥纪大嫂这次来的目的,也正式放到台面上。
说话间的,白婵婵的亲哥亲嫂子同样到了昌河州。
他们爹娘年龄有些大,不好长途奔波,已经是家里顶梁柱的哥嫂过来,也正合适。
对于他家来说,纪振爹娘亲自过来,则颇有些惊喜。
再看着他家爹娘带来的金项圈金镯子做见面礼,更是意外。
都是纪振他爹娘这些年攒的,本想着孩子有哑疾,故而备得充足些,当时也没想到二儿子在军中还能闯出一番事业。
更没想到,未来儿媳竟然这样有本事。
原化州那边,也分到了滇州府送去的棉花籽,只是会种的人不多。
但凡会种棉花的,走哪都被捧着。
白婵婵的兄嫂,对这桩婚事同样没意见。
他家祖母还一直说好,毕竟是纪大人的侄儿,还是他们见过的年轻人,做事认真靠谱,还颇有侠义心肠。
总之双方都带着善意,自然能说到一块去。
白婵婵则看着金灿灿的大金镯子,颇有些不好意思。
趁着冬日公务少。
两人的婚事正式提上日程,这也给昌河州的衙门添了些喜气。
相信昌河州的冬日,也会越来越好的!
第129章
按理说, 纪振白婵婵,李纹张灵的婚事,可以在同一时间办。
但张灵灵的身份问题, 只能把事情延后,不过两人都是豁达之人, 李纹还道:“正好学学, 到时候我们也知道怎么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