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当县令 第442章

作者:桃花白茶 标签: 平步青云 种田文 朝堂之上 轻松 穿越重生

  那位之前在钦天监任职,因为曲夏州编纂的数科符号,自己跑到偏远之地当学政,向来是一桩奇谈。

  刘宝愈刘学政人虽然在曲夏州,但钦天监还有他的老友,难免知道京城情况。

  纪楚听得欲言又止,开口问道:“皇上梦到先皇,夸他了。”

  “没错,托梦说,皇上做得不错。”宋大人压低声音,“还夸他比太子更适合做皇帝。”

  纪楚脸上都要绷不住了。

  这样也行吗。

  也是,皇上算是得位不正,毕竟他当着皇帝,颇有些捡漏的成分。

  不仅如此,当初登基大典很是简单。

  现在有“先皇托梦”,倒是件美谈,算是“先皇认可”,天命所归了。

  “他敢这么说,还不是因为你。”

  开疆扩土啊,还跟草原和谈了,曲夏州那边的朝贡同样是纪楚建立。

  所以宋大人才会这样讲。

  对比起来,纪楚如今的东北总督职位,还是太低了。

  想来肯定还要升一升。

  “只要等草原真正和平,岐州也有个模样了,你更大的封赏,还在后头。”

  说话的人是宋大人,纪楚也不跟他客气了。

  大家都是从沾桥县出来的,直接道:“别给我画饼啊,还是好好做事吧。”

  “昌河州可穷着呢,你们工业作坊园就没有技术扶贫的打算?”

  技术扶贫。

  是什么东西。

  当然是你们派些厉害的技术人员到我们这建作坊啊。

  现在还不行,等我们再赚点钱,人口再多一些。

  或者让我们这里的学生,去你们那学习。

  知道你们曲夏州数科很难进,工业作坊园也很难进。

  这不是技术扶贫,对口支援吗。

  宋大人本来只想聊聊纪楚光明的前程,没想到被他逮到机会,好一顿撸羊毛。

  自己就不应该过来!

  这当然是玩笑话,给纪楚任地的学生额外增加些学习名额,还是没问题的。

  整个曲夏州,根本不会有人反对。

  而且不会挤占其他人的名额,工业作坊园直接把这钱给掏了。

  为了这事,宋大人还多留了半个月,等着措手不及的昌河州学政挑选合适的学生。

  一共选二十人,一起送到曲夏州数科学习。

  这个机会堪称千载难逢,听说州学都抢破头了。

  不过也是多留的半个月,让宋大人见识到昌河州的棉花到底有多好。

  之前麦子棉花的产量,外地人已经不敢置信了。

  再看看棉花的质量,宋大人叹口气:“以后的昌河布,必然是抢手货。”

  等他回去之后,要把曲夏州的织布机器再改进改进,曲夏州的布不能差。

  纪楚看向他。

  昌河州的布还没开始做的,怎么就有人防备,这合理吗。

  九月中旬,昌河州的秋收接近尾声。

  要说今年各地官员忙,百姓们也忙。

  种田就不说了,来昌河州落户的更不用说,都成常态了。

  岐国成为岐州,他们跟着看了热闹。

  之后跟草原和谈,更是看了大热闹。

  各地商贾带着物资过来,同样让大家觉得昌河州似乎没那么偏远了,这地方似乎还不错?

  现在秋收结束。

  总觉得少点什么。

  少了打谷草。

  “没错,少了他们。”

  “怎么,没人来抢粮,还不适应。”

  “不是不适应,是奇怪啊,虽然早就知道已经和谈了,谁知道他们会不会反悔。”

  “不会反悔的,他们等着学咱们口蹄疫防治呢。”

  “是啊,这是正儿八经的交换,咱们有牛羊,他们有物资,明年还能接着换,何乐而不为。”

  “说起牛羊,今年羊肉便宜这样多,我家都吃到羊肉了。”

  “说得好像我家没吃到一样,粮食买了一半,留了一半,我家早上都喝羊汤。”

  “不打谷草是真好啊。”

  这样的对话,甚至发生在岐州。

  岐州自然不聊打谷草。

  他们聊的,是跟打谷草一样恶劣的事。

  还是于虎所住的小院里,三家人住在一起,难免会有摩擦。

  但大家都已经习惯这样的生活,而且无比珍惜当下日子。

  尤其是于虎,他会打猎,还会写泥瓦匠,日子安稳之后,很快就有人给他介绍对象。

  那也是孤女,两人倒是合适,不日就会完婚。

  两人虽然没有家人,但住在一起乡亲们却可以帮忙张罗婚事,只等着新娘子进门。

  这样的喜气让大家都觉得日子过得快乐。

  甚至有些想不起来,岐州还是岐国时,那是什么感觉。

  现在要是有人提起岐国,最少都要挨顿骂。

  好端端的,提之前干什么。

  如今的日子不好吗。

  他们三年不用交税,只要休养生息即可。

  没有国王跟官吏们压榨,这里的百姓日子会越来越好。

  而且他们已经是平临国人了。

  所以内地商贾运货过来,还有他们一份。

  同样的物件,以前看都不敢看,现在却买得起了,这种感觉让所有人高兴。

  更别说,昌河州那边更改了免费修火炕的年纪,从六十五岁改到六十岁,这事他们也能沾光。

  成为平临国百姓真好啊。

  跟之前相比,实在好太多了。

  于虎也这样认为。

  不过他也有烦恼。

  对他而言,如今有两个选择,因为会打猎,熟悉动物习性,可以去昌河州去干养殖。

  二是他会些泥瓦匠的活,所以能去学怎么建火炕,这是个长久的手艺买卖。

  算了,不想了,等成亲之后,跟媳妇儿商量商量,看看他们以后做什么。

  到时候置几亩地,小日子就成了。

  岐州像于虎这样的百姓还有很多。

  如此安定的生活,便是做梦都不会这样好。

  如今却得到了。

  再看昌河州,听说他们之前也很穷,这几年变得格外不同。

  相信他们岐州的未来,也会如此吧。

  小院里大家说着话,还从于虎考虑要去的养殖场聊起。

  “昌河州养殖场是干什么的啊,跟养牛养羊一样,去养貂吗。”

  “听说还准备养鹿。”

  “为什么啊。”

  “那就有源源不断的好皮子了。”

  有些人或许会觉得残忍。

  但在需要御寒的地方,这都是不可或缺的东西。

  不用的人,命都要没了,不会在意这些。

  在这种寒冷地界,一身保暖皮衣,是所有人的梦想。

  所以听到源源不断的好皮子,难免会问:“那咱们,是不是也能穿得起。”

  “不好说,但明年咱们肯定能穿上棉衣。”于虎道。

  于虎说得这般肯定,自然因为昌河州百姓已经穿上棉衣了。

上一篇:八零香江大美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