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当县令 第470章

作者:桃花白茶 标签: 平步青云 种田文 朝堂之上 轻松 穿越重生

  可他再怎么发怒也没有用。

  因为高高在上的纪楚对他身边其他大户道:“正好你们来了,虽说义固县百姓离开了好几万,可他们走之前也领了些粮食,以至于衙门粮仓空空如也。”

  “接下来的百姓们就无粮可领了,明日赈灾粮更是没着落。”

  “你们可有什么头绪?”

  官府彻底没粮。

  离开本地,投奔昌河州的人需要粮。

  实在走不成的百姓也需要粮。

  看似纪楚十分被动。

  可他们这些人,要是再不给粮食,就会有更多火情,更多小规模的抢夺。

  这一切是纪楚的原因吗。

  不是啊,纪大人让他们离开本地,还把该抓的闹事者全都抓了。

  还让他怎么做?

  一直没开口的季家旁支老爷深吸口气:“义固县逢此大难,义固县季家自然不能袖手旁观,钦差大人,季家愿意捐五万石粮食,用于赈济本地灾民,”

  说完这些,季老爷似乎还觉得不够,又道:“草民家的佃户,也由我家供养,并免除今年明年佃户租金,让他们安心等旱情缓解。”

  不仅给粮食,还要免除自家佃户两年租金。

  这确实有点意思。

  纪楚微微点头:“不错,像南五府,治西府等地大族,都是这样做的。”

  “他们还免了欠钱佃户的利息,允许延长还款期限,你说呢。”

  这其实是灾情期间必然要做的。

  就看大家自觉不自觉。

  平日里靠着佃户种田,遇到事了,就他们扔了,哪有那么好的事。

  季家老爷立刻点头,大有一种,大人说什么,他就应什么的意思。

  义固县一个安家旁支,一个季家旁支,还有如今的县令,全都面如死灰。

  他们费尽心思,想帮主支解决麻烦,没想到不仅没解决,现在反而要对纪楚低声下气。

  可不这样做,那能怎么办。

  他们到底是旁支,总不能真为主支拼命吧。

  到时候自家佃户都没了,其他人更会踩他们一脚。

  别挣扎了。

  老老实实赈灾,老老实实度过旱情。

  有他们带头,其他大户更是争着道:“没错,我家也准备好了,就这么赈灾。”

  “作为义固县人,一定会鼎立渡过这次难关。”

  “大人,那昌河州如此之远,让百姓们留下来吧。”

  “是啊,佃户们在家乡,肯定比在这好。”

  众人七嘴八舌说的,义固县如何赈灾,已然定下。

  该捐粮捐粮,该免租免租,还有免税,搭施粥棚的。

  几乎一夜之间,该有的全都有了。

  这让义固县百姓都揉揉眼睛。

  他们没看错吧?

  不是说没粮吗,这些大户们,竟然愿意开仓放粮的,他们也没去抢啊。

  即便如此,义固县不少百姓,还是愿意去纪大人的任地昌河州。

  而他们走得越多,当地大户们就舍得多花钱留住其他佃户。

  两者竟然逐渐处于平衡。

  本来就要崩掉的义固县,忽然又好起来了。

  就连那县令都黑着脸做事。

  因为再不做事,就没有机会了,他身边也跟着几个差役,并非由他驱使,大有看管他的意思。

  纪楚一行,四月二十九到了义固县,五月初一,当地大户开仓赈灾。

  其速度之快,让安济府其他各县,难免心里震惊。

  等了解前因后果,不少本就犹豫的大户,陆陆续续开设粥棚。

  因为他们发现,那义固县的事,不仅传到他们大户耳朵里,更传到百姓佃农耳朵里。

  身在其中的义固县百姓或许还没发现异常。

  其他地方的百姓作为旁观者,却看清楚了,更看清楚义固县大户,或者说所有大户怕的是什么。

  怕的是佃户们离开。

  怕土地撂荒,没人耕种。

  所以纪大人用他在义固县超强的号召力,让本地没有田地的百姓离开,去昌河州。

  这样一来,当地大户不慌才怪。

  纪大人说,百姓佃户才是最重要的,土地也该属于他们。

  这话一点错也没有。

  事实也证明了,跟那些大户说再多也没有用。

  佃户们直接离开,就是最好的选择。

  让安济府其他地方大户绝望的是,各地佃户有样学样,也准备离开。

  老天爷不下雨,今年也完蛋了,不如赶紧离开。

  “等我们走了,本地人口就少,地主们就会优待留下来的佃户。”

  连这个道理他们都考虑到,所以这些人走得心甘情愿。

  同时他们也是相信纪大人,去他的任地,肯定没错。

  等纪楚他们回到安济府府衙的时候,王知府唰一下站起来了。

  纪大人!

  您太牛了!

  去了一趟义固县,不仅解决那里的问题。

  甚至安济府不少大户,也开始施粥了!

  当地安家,季家,扯着嗓子喊话,大家也不理他们。

  首先,他们不是纪楚的对手。

  再者佃户们都走了,那是真的没有办法。

  没看到义固县,一个六十万人口的县,已经走十多万人。

  虽然是陆陆续续离开,可这沿途上都是逃荒的乡亲,谁看了不觉得震撼。

  他们担不起这个责任,他们也见不得自家人手不够用。

  你们愿意斗法,那是你们的事啊。

  经过此事,原本紧紧抱团的安济府已经有了裂痕。

  就连浩州那边听说此事,灾民们都开始收拾东西逃荒。

  逃吧。

  都赶紧逃走。

  是土地离不开他们,不是他们离不开土地。

  到了昌河州,他们照样种地!

  那浩州的杜忠杜知州擦擦头上的汗,对纪大人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太好了,大人远在安济府,都能帮他们缓解压力啊。

  与此同时,京城的斗法也在进行。

  不管是京城的安家,还是睿王妃娘家范家,都在等纪楚另一桩罪责呈报上来。

  等着他慌不择路,怂恿百姓们抢粮。

  消息送到京城时,安家跟范家沆瀣一气,准备在朝堂上狠狠参纪楚一本。

  可那消息是什么?

  是纪钦差稳住情况最严重的安济府。

  一是把人送出灾区,缓解本地赈灾压力,直接安置在朝廷边卫。

  这可是中原百姓,让他们迁徙到边关地方,只会让边关更稳。

  二让本地大户自发捐粮,数万粥棚已然搭建。

  连带着穷凶极恶的浩州刁民,同样束手就擒,说听纪大人的话,他们不再闹事,接受招安。

  这样的消息,合理吗?

  甚至连购粮的薛明成都传来好消息。

  让他屡次吃瘪的宣新府,这次竟然拿出低价粮食,说是捐给灾区。

  这也行?

  宣新府怎么也服软了。

  说好的要把纪楚赶出去,要他死在自己帮助的百姓手中呢?

上一篇:八零香江大美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