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桃花白茶
因为那些作坊老板们发现,过了审查的作坊园,效率确实增加了。
人家不是故意找茬,而是促进大家生产。
不管景大人还是刘大人,指点都很到位。
这些指点肯定要收费的,费用也不是人家拿,就是给灾区捐粮。
这般做法,谁又能指摘什么。
一心为百姓,一心为平临国,只会让其他人自惭形秽。
不过很多人多了另一个疑问。
那就是审查队伍里的周大人,您跟纪楚纪大人的关系,到底怎么样啊。
你们的关系,跟传闻中一样恶劣吗?
还是说,大家想错了啊。
纪楚跟周大人只是私底下会面,表面依旧装作关系一般般。
至于到底如何?
你们自己猜去吧!
他们才不说呢!
等着京城的事情处理完,纪楚也收到老家的来信。
此次大旱,原化州也是灾区之一,好在情况一直都算稳定。
纪楚家的存粮,甚至存款都花得差不多,基本用于接济周边百姓。
好在旱情一过,附近的水泥厂就能开工。
皇上赐下的别院也兑现了,当地已经派人去修缮,估计年底之前就能住上。
纪楚跟乐薇肯定是住不成了,能让家里人换个环境也是好的。
可皇上的赏赐不止这些,纪楚帮他解决心腹大患,还挽回他的名声,更把灾情一事处理得极好。
就这样,还要赶紧回昌河州,安置逃荒过去的百姓。
皇上知道他的能力,更知道他的抱负,想来想去,只能赏赐金银无数,再加官晋爵。
只是这次的加官晋爵说高调也不算高调。
自然不如薛明成直接升为江浙总督,还要管着市舶司高调。
经过这事,薛明成算是破了心魔,做事更加胆大心细,让他负责税收连年增加的市舶司肯定没问题。
而江浙总督,也是继续处理土地兼并的事。
同时就连浩州的杜知州,以及安济府较为配合的王知府他们,也接手纪楚跟薛明成的差事,继续给灾情扫尾巴。
这些升官都摆在明面上,听起来就高调。
到了纪楚这,皇上这冥思苦想,细数纪楚的功绩,做了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
“爱卿,这建业侯的印章,就不必归还了。”
别说纪楚一头问号,就连张太监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建业侯?!
确定?!
直接给纪楚封侯吗?!
可要是仔细想想,纪楚的功绩,确实值得封侯。
那西北的矿路是他带来,滇州府的棉花路,是他学生按照他的步子,一点点建设的。
还有各地兴起的火器,以及各地终于成规范的工业作坊园,还有蓬勃发展的数科。
再加上东北不仅开疆扩土,还带去那么多百姓,安定边疆,驻扎开荒。
纪楚还要留在那很长时间,直到岐州安稳,逃荒过去的百姓在那边定居。
这些事听起来简单,可若没有一个能镇得住的人,必然会出乱子。
大家都知道,在岐州没有彻底安稳,甚至草原没有彻底稳定之前,纪楚要一直留在边塞。
今年的旱情更是他一石二鸟,甚至三鸟,把原本会酿成大祸的天灾悄无声息化解。
再加上,皇上的威名传遍四方,他爱民如子的名声,也是因纪楚的手而起。
所以怎么想,他都值得封侯。
唯一的问题在于。
纪楚太过年轻了,今年不过三十五的他,封侯实在太早。
所以皇上决定先给建业侯的印。
等到岐州税收平稳之后,正式封侯。
其实也就是这一两年的事了。
皇上这是给朝中官员一个缓冲的时间。
毕竟和平时期的封侯,还是让人太过震撼。
可皇上打心底觉得,纪楚值得,他可太值得了。
自己当皇帝最大的幸运,就是有这样一位一心为民的臣子吧。
所以这建业侯,纪楚当定了!
第153章
平临国罕见的旱情渐渐平息。
但无论朝廷还是民间, 都还留有余波,等着慢慢平息。
一年旱,三年平。
这几年里, 各地都会格外小心。
京城这边的官员们,逐渐恢复日常差事。
不少人感慨:“还是平平淡淡的好, 平日是忙了些, 总比大灾大难的强。”
尤其是户部尚书,天天为国库发愁, 看向纪楚的眼神都带着期盼。
期盼什么?
期盼他多出点主意啊!
赶紧带着大家好好挣钱!
还是许义许阁老的学生裴新禄撇撇嘴:“他挣钱厉害,花钱也厉害啊。”
在西北曲夏州的时候, 挣钱的是他,花钱的也是他。
有时候那挣钱法子,别人都想不到,但花钱的法子,更是花样百出。
不过大家也都知道,纪楚但凡花钱, 无一不是用在民生上。
这也是皇上不仅赐他家大宅子, 还有意封侯的原因。
能得这样的贤臣, 自己若不做个好上司,实在是太可惜了。
户部尚书看了看裴新禄道:“刚刚下值, 你这是做什么?”
“找纪楚啊, 他还住在驿馆了, 很快就会离京, 找他吃顿酒。”
户部尚书想起来, 这裴新禄也在曲夏州待过,跟纪楚是同僚。
说话间,户部尚书赶紧道:“我有个侄孙儿, 今年会试考得不错,正在翰林院当差,你带着他一起呗。”
今年是会试年,而哪个新科进士,不对纪大人向往已久?
甚至尚书所说考得不错,那能不错吗,正是今年的状元郎,他侄孙儿说过多次了,想求求户部尚书引荐引荐,这不正是个好机会。
结交其他人,大家可能还会迟疑片刻。
但认识纪楚肯定没问题。
他这人心思正,不会无缘无故坑害别人,若是有心,还能学到真正的知识。
京城哪个大家,不想去结交一番。
甚至有人还想找他联姻,知道纪楚绝不可能抛弃妻子,都把主意打到他三岁的女儿身上了,也是无语。
裴新禄摆摆手:“是个小聚,下次再说。”
即便你是户部尚书,该拒绝还是要拒绝的。
因为这次确实是小聚,去的人,都是当初在曲夏州待过的同僚。
大家是为了给纪楚践行的。
而且纪楚如今忙得厉害,能抽出时间应付不少人,已经够意思了啊。
至于什么状元?
让他再等等,看纪楚有没有空。
这并非纪楚拿乔,而是他好不容易有个空闲的时间,趁着还没回昌河州,不少旧友都过来交际。
现在七月中旬,纪楚八月初就要离开,可不要抓紧吗、
这自然也是跟皇上通过气的,张太监特意提前讲了,也不会犯什么忌讳。
今日去找纪楚,都是在曲夏州做过事。
许阁老的身份不好前来,但他让弟子裴新禄带了好酒。
再有薛明成,以及已经回京的刘宝愈刘大人,以及景若瑾景大人,这些人自不用讲。
至于外面说跟纪楚不和的周大人,肯定也来了。
除此之外,在京城颐养天年的岳将军,也就是当初曲夏州常备军的将军,同样也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