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桃花白茶
纪楚把罪证收到书房当中,再次看起罗玉村制糖作坊的账目。
全都是娘子乐薇记下的,往来支出,进账出账,都有名目。
蜂蜜一批批送过来,送到作坊里制成糖,也跟州城那边的货商联系好了,他们吃得下如今的产量。
乐薇还让人送了样品过去,三种口味都很受欢迎。
在纪楚处理百姓迁徙的事时,陶乐薇飞速成长,按她的话说,在相公身边耳濡目染,也该学到不少。
她现在识字不少,已经能自己看书,经营作坊之余,也会从书架上取书去看,能学到不少东西。
纪楚越看越放心。
如果说周韩村那边是闹心焦心。
罗玉村则是稳定的发展。
平稳到看见他们账目,都知道这个村子井然有序,勃勃生机。
这就是好事。
能安安稳稳地发展,便是最好的事了。
今年蜂农蜂箱规划得当,本地十六万亩麦田,五万亩油菜田,两万亩其他农作物。
按照不同种类,蜂箱的密度也不同。
比如麦田,差不多要五亩地,才能养成一箱蜂。
油菜田则不同,一到两亩地,就可以放置一个蜂箱了。
也因规划的合理,各家蜂农矛盾比较少,再加上大家都学过,今年蜂蜜产量非常可观。
按照一箱蜂,差不多能产二十到三十斤来说,今年安丘县的春季蜂蜜产量,足足有一百七十一万斤。
别看其中油菜占比较少,却贡献了大半。
纪楚选油菜做推广,也想过蜂蜜的产量,但说到底只是油菜的附带产品。
没想到一点点推进,这个附带产品,收益竟然如此之高。
本地小孩看到蜂蜜不馋,果然是有原因的。
谁家还吃不起蜂蜜了?
等这些制糖卖出去,除去各项成本税收,竟然有近五千两的收入。
这可是纯收益。
可他并非商贾,不能只看纯收入,眼看各个环节上,有多少人因此受益。
先是蜂农,一箱蜂蜜的价格差不多是三钱银子,三箱以上,家里收入就不少了。
而且今年就算投入了成本制作了蜂箱,等明年就不必再做,是净利润。
此般利好不用多讲。
再是中间的工人,制糖作坊各项活计的女工们,以及负责长短运输的男工们。
每人每日按照工种不同,能得十文到五十文不等。
整个罗玉村,无人不因此受益。
也正因如此,罗玉村能去私塾的孩子也更多,家里大大小小孩童,都能去听课。
最后再看这近五千两的收入。
自然是买水车的银钱。
到时候各个村里,都能分一些,以后浇水灌溉,能省不知多少力气。
跟隔壁县打完交道,再看自家县,怎么看怎么顺眼,怎么看怎么神清气爽啊。
这制糖的买卖,真让他们做起来了。
纪楚心情一好,又写信给传说中的匠人蔡先生,告诉他自己马上就攒够银子,让他务必把水车备好。
两人如今的信件有来有回。
主要是纪楚确实有新奇的点子,那蔡先生不得不回。
几封信下来,颇有些笔友的感觉。
陶乐薇进到书房时还有些不好意思,她其实就是想问问,那制糖作坊的差事可有疏漏,她好尽快补上。
纪楚笑着道:“怎么会有,便是我来做,也就这样了。”
这自然是极好的夸赞,陶乐薇都有些雀跃,开心道:“那就好,我一定尽快完成。”
陶乐薇说做就做,以后几乎日日都在制糖作坊待到很久。
主要是时间紧张。
那么多糖需要赶制,需要的人手极多,而且只能赶在这个时间做,因为再过一段时间就要割麦子了。
到时候多数人肯定选择去收割麦子,制糖则会耽搁。
这一耽搁,估计连买水车的时间都会错过,所以要抓紧才成。
罗玉村众人商议过后,又从隔壁村子请了不少会制糖的妇人,还招了不少短工,赶在夏收前全部制作好。
能来赚钱,大家自然愿意。
这制糖的生意,惠及的大家更多了。
不过这期间,许多人都讨论着,等到麦子收完,他们一定要好好歇歇。
有粮有银子,大家都能松口气了。
本地人笑呵呵讨论自家要买什么新物件,还想买几件不实用却漂亮的挂画。
不止如此,甚至有人说,要不然带着银子去州城逛逛,他们还没去过呢。
这下有钱了,去开开眼界啊。
前来做帮工的外地短工无比艳羡。
如不是衣食充足了,谁会想这些额外的事,根本不会有闲心的。
再看她们讨论最近太忙,准备杀个鸡鸭给家里人补补,还有她们在作坊做事,家里男人做饭终于有进步了等等。
如果他们也是安丘县的人就好了。
或者说,要是纪县令是他们县的县令就好了。
后面这个念头不敢说出来,否则本地人肯定怒目而视。
那要不然他们努努力?
留在安丘县?
也投奔个亲戚什么的,似乎是个方向。
“来喝绿豆汤了。”陶乐薇笑着道,“天气热,解解暑气。”
“放糖吗?”李娘子顺口问道。
作坊众人齐声大声道:“不要!”
她们真的吃够了啊!
这次就连短工们也在一起喊。
刚来的时候还新奇,现在她们也吃够了啊。
众人对视一眼,忍不住笑出声。
吃糖吃到够,谁敢信呢。
制糖作坊笑闹着做事,纪楚终于收到蔡先生回信。
“做好了,可以取了。”
纪楚直接站起来。
说好的秋天做好呢?
怎么还提前了两三月?
他们安丘县的水利也有救了!
第29章
“真烦人。”咸安府的蔡一繁道。
今年五十多岁的小老头, 吩咐手下:“把纪楚要的水车准备好,他们六月份来取。”
手下人立刻答应,不过也好奇那纪楚是谁。
好像说, 原本应是八月九月才交货,蔡先生特意让手下赶工, 这提前做了出来。
提前做好了, 对方却没空来取。
算算时间也是,马上要夏收, 各地都忙得很,只能夏收之后才能过来。
这倒不是关键, 主要谁能让蔡先生松口,提前安排水车。
要知道蔡先生做器具的技术好,脾气可是极差的。
也就蔡一繁身边人知晓。
这纪楚是曲夏州安丘县的县令,经过曲夏州户司主事介绍,两人才认识。
纪县令不知道哪里对了蔡先生的胃口,嘴上嫌弃, 其实暗暗加了工期, 把纪楚要的水车备好了。
就算是纪楚没能马上过来取走水车, 蔡先生其实并未真的没生气。
农家人出身的他,知道什么都不能耽误收粮。
说句不好听的, 前朝打仗, 都要特意避开收粮的季节, 何况现在, 所以大家都能理解。
此时的安丘县, 确实是在为夏收做准备。
今年的田地较之前些年有所增加。